查看原文
其他

王菲那英:20年后相约,你又是否读懂了岁月?

2018-02-16 小日 撕蛋

大家好,我是小日。

 

昨天写的文,订阅的367份邮件已发,在你看春晚的时候,有人身价翻了7倍(←点击阅读,我在鄙视链顶端等你,比心)。


今天是大年初一,让我们怀念下青春。

 

比心,爱你。

 


特别声明:此曲仅限于公众号阅读,请登录“腾讯音乐”付费下载


王菲那英:20年后相约,

你又是否读懂了“岁月”?

文:小日



1

 

很早就听说2018年春晚,有个期许,叫:重塑经典。

 

于是,我们看到王菲那英继1998《相约一九九八》后再次同台演出,她们唱的歌叫《岁月》。记得当时,我坐在电视机前,对着手机朋友圈写下:

 

终于到了喜欢那英而对王菲无感的年龄,大概是自己越活越真实吧。

 

这里没有贬低王菲的意思。


她一如既往地仙,仙得不那么真实,一如《岁月》里唱的:“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世界有世界的剧本,王菲有王菲的剧本,游离于世俗之外,活出自我,就好。

 

而至于那英,我更喜欢她唱得那一点酸涩感。


严格意义上说,是苦涩感。

 

于是真正打动我的是那英那一句:“不管走过多远的旅程,感动不一定流泪”当一个人,感动不一定流泪时,那才是真正的顽强吧。

 

由此看来,《岁月》的歌词写得特别的“互文”。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在《岁月》这首歌里,王菲唱出的是气,而那英道明的是事

 

有事的实,有气的虚。

 

虚实结合,有情有义。


我喜欢那英多过王菲。

 




2

 

说起岁月。


从前有个电影系列,叫《十分钟年华老去》,里面收集了一堆大师之作。

 

并且,这个系列还分小号篇大提琴篇

 

那时候我撸片,觉得自己每看完一个系列,都过了好几辈人生,真可谓:


“白驹过隙,年华仓促”。

 

而今天,从20年前的《相约一九九八》到《岁月》,王菲和那英两人互为镜子,而我们和她们两创作的歌曲本身,也互为镜子。


我们都被这面镜子,照出了“岁月”。

 

因此,我不知你听《岁月》时的感觉。


开心,或者不开心。


难过,或者不难过。

 

当我们将记忆回到1998,在那个“相约”未来的年代里,我们那时候所谓旺盛的生命,满怀惊喜的期待,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幻想,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失真。

 

一想起那时候的我们是如何眺望未来,怎么想,都好笑。

 

而当我们立足今天,回望过去,未免也总有遗憾。


故事并没按我们计划发生,曾经,我们以为人生只有一个剧本,结果,却发现有很多被改动的脚本,直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不是我们演不好,而是我们在马不停蹄地适应被改动的剧本。


“生活真是个复杂的脚本。”


但,冷暖自知,或苦尽甘来,或隐忍悲欢,到最后,还好,我们都照单全收了。

 

所以,《岁月》里在唱:且听岁月像旋律永恒,一直陪伴不断聚散的旅程,我心中开着一扇门,一直等待永远青春的归人。

 

所以,回到岁月尽头,最怕的,莫非是:

 

你在等。

 

没有人。

 




3

 

回到现实主义的层面。

 

很多人被《岁月》打动,但人们之所以被感动的本质,在音乐之外,或许是刘慈欣说的那一句:


青春的珍贵,只有失去的人才能体会。

 

很早之前,看大刘的文章,里面说到一个概念叫“人格寄存器”

 

说的是,有一个时代,两人之间可以通过科技,交换包括记忆在内的完整人格。立法层面,法律对财产所有权只认这个人的身体,而不管他身体里的人格是谁。

 

于是,在那个时代,富豪们普遍得了一种奇怪的病。


他们也因此被称为“人格寄存者”。

 

故事里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富豪,他平均每天换一个人格,因此,痛苦不堪。

 

至于原因,很简单: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总想和大富豪交换人格,而很多年迈的富豪也愿意以自己全部财富为代价交换身体,重获青春。

 

但最后,几乎每一个和富豪交换人格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虽然收获了富豪的财富,但年轻人往往在交换不到1天后,和其他年轻人迅速换回身体。

 

因为,没有什么比年轻的身体更珍贵。

 

由此,这些年长的富豪们因为身体内的人格总在频繁切换,他们就像一个人格寄存器一样。


在故事最后:富豪们在人格变换中,绝望着。


他们的绝望,大概和两个词有关。

 

这两个词,特别简单。


叫: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其中,英雄末路引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而美人迟暮引自:《楚辞·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两词,和《岁月》的歌词结构一样,也是平行宇宙中的互文关系。

 

说的,其实就是“岁月凶猛,时间凶残”

 

因此,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单曲循环《岁月》后,其实是在刷自己过往的时光。

 

是啊。

 

青春的珍贵,只有失去的人才能体会。

 




4

 

在《岁月》中,虽然你深感遗憾。

 

但我依然相信,你在青春的岁月里,也曾遇到过最好的人,最好的时光,你也有打开过一扇最好的门。

 

于是,也才有了“千山万水相聚的一瞬,千语万言就在一个眼神”,以及,“我心中不会有黄昏,有你在永远像初春的清晨”

 

我想,在你青春最好的岁月里,在那个与对的人匆匆一瞥的瞬间,你的人生,早已定格。

 

一看你,就知道你是对的人。

 

一看你,就知道你是我的人。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或顽固,或坚韧,或傻乎乎的“执念”,这样的“认定”才能让我们在彼此不得见的日子里顽强生活,挣扎着成长,以至于,在相约20年后我们依然强颜欢笑地如约而至,握手言欢。

 

所以,写到这里,真的要嘲笑下你我彼此的人生。

 

我说了个谎,你就信了。

 

因为你信,我开始圆谎。

 

这就是天下间无数男女的故事,悲欢离合,坎坎坷坷,却又苦尽甘来,月明星朗。

 

所以,你问我最喜欢王菲哪一首歌?

 

20年走来,我还是会回答:

 

EYES ON ME。

 

有些人,一眼就懂。

 

有些人,一见就爱。


EYES ON ME。

 




5


《岁月》这首歌一共4:44。

 

在岁月最后,我们都守住了时间。

 

也守住了忠诚和永恒。

 

于是,在岁月最后:


我们看似读懂了岁月,但我们只是换了个角度看星辰。

 

王菲那英《岁月》最后的部分,唱得克制、干净又美好。

 

不再是暴雨将至,轰轰烈烈,千山万水急相逢,而有了“云淡风清”的自洽,歌词在这里,特意写了“风清”而不是“风轻”,是的啊,当生命抵达岁月尽头,我们对于重量本身早已忽略不计,我们在清澈的风中,看到了你,看到了我。

 

穿过岁月,看到你我,这就是情。

 

至于“任星辰,浮浮沉沉”这就是义。

 

有情,有义,就有了情义。

 

我们在浮浮沉沉的星辰下反思自我的人生:


我们曾经认为人生就是浪费的,我们开了很多的玩笑,爱你,是一个玩笑,不爱你,也是一个玩笑,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青春真的很短暂。

 

我们从来都后知后觉。


殊不知,一旦我们在青春的岁月里打开了门,接纳过一个人,她就定格了我们的一生。

 

而在我们挣扎的,看似随意浪费的青春背后,你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而我只想说,多感谢在漫长的,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你还能保护好自己,以至于在我们老得不能再老的时候,还能一起看浮沉的星辰。

 

一如我在年终叙事 | 2017要过去了,我不怀念它里说的:

 

在岁月尽头,我们期待的与害怕的都没有发生。

 

极光,烟火,鲸落。

 

星辰,风云,你我。

 

这就够了。


 (THE END)


让我们穿越回20年前的自我

王菲那英《相约一九九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48ur06o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比心,爱你,我是小日


我近日闭关结束,出关在即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加我为好友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更多文章阅读

《有趣,就是一种最高贵的品质》

从Facebook开始,人类失去对AI的控制

《为什么说潜力比能力更重要?》

《如何把无趣的日子过得更高级点?》

《成为高智商妞的9个常识》

《关于高逼格阅读的六个常识》



留言区已开放,好姑娘一起浪


“我爱来自全世界的你”



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低俗小说》


珍视你的每一次阅读,犒赏你的高级味蕾

期许你在午夜梦及所爱,天亮之前有所待

想加入春节读书会就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