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开挂就是及时地“智商格式化”

2018-04-09 小日 撕蛋

大家好,我是小日。


前天我们首发的一本书,诚意满满,请各位关注下:豆瓣9.9顶格高份!引发3亿爆击的《BBC全新4k海洋百科:蓝色星球II》全球首发!珍藏一堂震撼心灵的科幻课!(←点击阅读)


这几天在云南元阳梯田,了解山里的梯田和红米。


日落时分,我拍摄的梯田


继苹果之后,乍暖还寒,几十万斤苹果眼看要烂!1斤不到4块钱的脆甜苹果因“丑”无人问津!帮帮果农让留守儿童们有个温暖的家(←点击阅读),元阳的红米,是我们今年的重要助农目标。


我窗外的风景,外边是梯田


这几天,我们都在整理元阳红米的资料,刚到房间,处理完一些公司的事宜,决定安静下来给各位写点最近的思考。


比心,爱你。


人生开挂就是及时地“智商格式化”

文:小日


1

物的边界


我在十年前开始思考“边界”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边界。例如,苹果放在桌子上,那是相互相切的边界,苹果的一个触点和桌面的触点结合。而这个触点,构成了力的支点,而当苹果运动,则产生了摩擦力。


这就是边界,只不过,苹果和桌子,是物品,而我们是人。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发现,世界上一切事物,无非是“子集、全集和交集”,这个时代,利益熙熙攘攘,也无非如此,一切行为的开始,是边界的触及,而一切合作的本质,都是边界问题的相切或相交。


从而我们重新去看这世界。


边界,无处不在。


黄金比例本质也是边界的取舍


一个更直观的例子:


苹果挂在树上,它就是苹果树身体的一部分,树和果,是一个集合,果子是树的一个肢体;苹果成熟落地,这两个物品都分离,苹果是一个子集,而树木,成为苹果之外的一个子集,这就是边界的变化;而当你,作为一个人,吃了苹果,苹果又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因此说,万物的边界,在行为中改变。


而从苹果能联想到的,还有,人类的狩猎和收割。


简单说,经济行为的本质,均有改变边界的特质。


2

人的边界


从物的边界问题,到人的边界。


世界二分法,与家人对立的,就是陌生人。世界一切关系中,只有家人关系,是最可靠的。而对于我们最亲密的人(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抛去纯粹逐利的那一部分,回到逐义的那一部分,本质就是,你是怎么对待你家人的。


我们将自己信任的人,等同于我们家人。


因此,在家人这个子集里,我们希望是稳固,并且长久的,可以茁壮成长的,因此,这个子集,需要更多的维护和保护。


而如何评判家人关系的标准,也就是准入标准?


只有一点,那就是想法流取代信任流。


并非长久生活一起的朋友,才能叫家人,而是,当我们立足今天,眺望未来,我们发现很多观念和观点是相识的人,由此,我们结盟成为家人。


这就是家人这一内部系统里的“共识”,而不能成为家人的人,本质上,都存在某种基于处事原则和智商能力的“非共识”。


因此,家人关系,本质就是屏蔽外来闲杂人等的。


由此,也就有了边界与边界的对立,简单说就是:家人和陌生人之间,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而但凡相互对立的两个系统,往往都会涉及到胜负或博弈关系。例如:实业家和投机分子,又例如,收割者和被收割者。


一切经济行为,从社会学角度,又是人的边界问题。


改变人的边界,就是传说中的让静态关系动态化。而只有不断改变人的边界,才有了商业合作、脑力交流、经济往来和价值共同体。


3

智的边界


而说到如何定义人的边界,或者家人这个子集的规模和量级?最重要的,也不仅仅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相似的想法流”。


而事实上,相似的想法流的形成,往往是基于一个人的智力素质。简单说,一个人表达出的所有的观点,背后都与他的脑力结构、决策力和判断力挂钩。


因此,我们在寻找“家人”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找同样脑力对等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玩”。


高玩,就是隐匿在这个时代的高阶玩家。


而说到高阶玩家,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大脑结构,并非差异很大,而一些人能成为高阶玩家,主要是他接触过的信息(与大众的不对称)加上经验值(与大众的不对等),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简单说,我们每个人的脑的结构和能力都差不多,只是一些人,提前知道了一些大众无法获取的信息,并提前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完成了经验值的原始积累)而成为,大众眼中的脑王,也就是所谓的“最强大脑”。


而其实,这个世界隐匿的真相是:


所谓一般人,只要有同样的阅历、知识和眼界,加上一个系统的习惯训练,一般人也能成为最强大脑。


这其实就是我过去五年,一直在做的事。


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般人”,告诉他一个真相,让他成为“最强大脑”。当然,我们迫不及待地将优秀的潜力者,吸纳为我们的家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圈人。


这也就是我三年前,放弃创业者这一身份,而成为投资人的最主要的原因。


4

脑力孵化


当我身份转成投资人后,我开始关注创业者(也就是种子选手)的脑力孵化。


我认为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或者说,我存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收缩、克制并约束了我自己的创作欲,而希望我认可的创业者能大胆想象,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创作欲(我把打造产品本身等同于艺术创作,而事实上,我最喜欢的公司还是产品导向型的公司),我把自己定义为放大器,而每个用生命去拼搏的创业者是生产源。


我把自己定义为雨露,而种子本身,是我的家人们。


我开始真正理解那句话:


开尽桃花春又来,种桃种李种春风。


而如果说,关于人力投入的1.0版本叫“赋能”,我更愿意把2.0版本称为“脑力孵化”。


而所谓脑力孵化的原则就是:


  1. 关注规则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2. 与其成为擂台选手,不如重新发明游戏;


这是一把解码万物的钥匙。


5

两个案例


下面,我将用两个案例,去说明为什么理解到“脑力孵化”中对规则的重视,是一个极其重要,并且万能的钥匙。


第一个案例,《最强大脑》,我把脑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非常刻苦训练的,例如观察力、记忆力;而另一部分是不需要漫长时间去苦练,但必须在短暂时间内熟练的,例如,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能力。


而事实上,撇开第一部分,观众的智商和脑力其实和台上选手没有太多“致命”的区别,而我们感觉到题目困难,是因为我们要不对题目不了解,要不就没有找到解题的技巧。


而我始终的观点是,越复杂的形式之下,越隐藏简单的解题技巧。


只要找到技巧,就可以轻松解码。


以《最强大脑》最后一场中日对决的比赛来看,零散的点,相互交叉,最后需要你乾坤大挪移,让每个点之间的连线没有相交。解题思维就只有一种可能,只有三角型的三个点的连线是不会相交的,所以,有且只有一种答案,就是最后的答案一定是三角形。


这就是我们说的,在我们寻找答案时,先理解出题人的思路,找到出题的路径,答案就很简单了。


最强大脑的最后一个PK


第二个案例,俄罗斯方块和消消乐。


我人生有一段时间,玩俄罗斯方块过不了第三关。因为我动作太多。什么意思呢?还是用出题逻辑来解码,就是俄罗斯方块的下落速度,每一关,速度加倍,而到了最后,因为太快,你已经无法去变形和挪位置的,基本是靠直觉。


这就反应出一个问题。


让我们回到“出题人思维”,它的解答要求里,按照规定的时间,并不允许你随意操作太多的次数,如果你无法理解,简单说就是,任何一个方块顶多只需要经历1到2次的变形就OK了,剩下的就是判断,并且,这个系统的随后的出题会根据你的做题自动调整。


这就是出题人本身,让这款游戏有可能被打通关的设置。


他提前设置好了解题的技巧。


(因此,如果你想玩俄罗斯方块玩得好,就不要老动,而是基本变形1到2次,快速下落,然后等系统给你出的新方块,而那些新方块是根据你的布局而生成,一定有能消掉大部分的方块出现)


俄罗斯方块,不要随意乱按


说完俄罗斯方块,说消消乐。


我最近在山区没信号,我就一直在玩一款土到爆的游戏,叫“消消乐”,这个游戏的设置很简单,就是同一颜色相连的色块可以同时被消灭。一开始玩,你会按照自己的性子来,看到关联的就点一下,消灭掉。


而事实上,只要你研究,你会发现哪怕你点掉所有颜色,你的分值可能依然是过不了关的,从而,你学会提前观察,你发现,这个“消消乐”的出题逻辑是,你要完成通关的积分,你必须找出图面上六种颜色方块中的其中一种颜色,它在每个竖形列阵里要不出现最多,要不每一列都有,你要做的,无非是能让这个出现颜色最多的方块,最终全部连成一片,一次性消灭。


只要你完成了这一点,你就能通关。


此图红色为干扰项,蓝色为主线


以上两个案例,说的就是,很多人关心答案,希望最快时间作答。


而我,或者说,我所认识的高阶玩家,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出题的逻辑,规则本身,以及出题人的思路,理解了这一点,自然就事半功倍。


6

智商格式化


而当你理解了规则比结果更重要后。


你返回到本文开头,物的边界、人的边界到智的边界,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很简单。你要获得财富,就是改变边界和发明规则;而你要成为高玩,就是在特定规则中,找准解题方式。


而在上面的《最强大脑》和俄罗斯方块、消消乐的游戏案例中,我其实还隐藏了一个观点。


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已形成的观点,我们自以为是的智商,其实本质在影响我们的答题能力。因此,我提出了“智商格式化”这个词。


以本季《最强大脑》中日对战的最后一场决斗为例,日本选手的落败,就是他的多余动作,浪费了时间。


同样的,早年间俄罗斯方块无法过关的我,以及一开始玩消消乐的我,都是因为在没有做出精准的判断前就冒然行动,导致无法通关。


由此,我得出一个,我经常对身边至亲所说的观点:


减少你的多余动作,格式化你的智商,你就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很多不可能地挑战。


因为挑战本身就是一个规则。


而有规则,就一定存在技巧。


7

关心你不做什么


理解了多余动作本身是累赘。


你也就获得了一把和同类人PK的万能钥匙。


毕竟,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此,你会明白,当我们要解题时,我们要减少多余动作。


而当我们要挑战一个对手时,只要你能增加它的多余动作,就能赢。


从而,我们找到一种真正属于高阶玩家特有的技能。


而当我发现这种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准确率的技能时,你就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食物链的头部,也就是智商领域的“鄙视链”。


因此,在清明假期之前,我做了一件事,我把我2018第一季最重要的内部讲义课件写完了。


它的名字叫:万物皆有鄙视链。


这是属于任何一个高阶玩家的内部课件,它探讨的本质是,到底我们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的问题,以及,当我们必须要做的时候,怎么做,才能足够的体面与优雅。


对打仗而言,打法,本身就是一种高级。


对收割而言,玩法,更是一门高级艺术。


《万物皆有鄙视链》是继续《黑洞时间》、《万木为森》后,我在2018年4月推出的第三个课件,点阅读原文,可以查看我所有的课件。


《万物皆有鄙视链》是我力图秒杀国内绝大多数商学院教材内容的专业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我对自己智商的一次格式化和清零,我在《万物皆有鄙视链》里,我除了我们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还针对未来的竞争、支点、合作、开发和人类,提出了15个法则细则和对应15个案例示意:


以下是目录


第一部分:鄙视链的特征是什么?

  • ON/OFF

  • 自然效应

  • 毁灭信仰

第二部分:鄙视链的三大思维是什么?

  • 什么是绝缘?

  • 什么是屏蔽?

  • 什么是碾压?

第三部分:鄙视链的本质是什么?

  • 地位不同

  • 眼界不同

  • 思维不同

第四部分:鄙视链的使命是什么?

  • 保护

  • 探索

  • 启智

第五部分:如何成为鄙视链顶端的人?

  • 模仿同类

  • 穿越时空

  • 平行挪移

第六部分:什么是鄙视链操作指南?

  • 竞争·支点·合作·开发·人力

  • 鄙视链5大竞争法则及案例;

  • 鄙视链5大支点法则及案例;

  • 鄙视链5大合作法则及案例;

  • 鄙视链5大开发法则及案例;

  • 鄙视链5大人力法则及案例;

因为《万物皆有鄙视链》是我这次元阳之行前在我的店里首发的,一些来自读者的评论,在此也一一奉上,希望你能对课件有初步的认知,凑个数,评价太好,就截两屏吧。



最后一首歌送各位,我最近单曲循环的音乐

青春不再,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59jx0p1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后,还是老话一句,闭关半年,我出关在即

搜搜“STUDBABA”加我为好友,一起装逼


阅读原文,看看我最近真正的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