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港澳大湾区中轴要崛起了,深圳要携手周边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深圳梦 2019-10-07
来源:城PLUS(caupdsz

1. 如何构建创新引领下的特色中轴产业体系。

2. 如何集聚中轴创新要素,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引领区域发展。

3. 如何推进交通建设,构建高效畅达、绿色智慧的中轴交通支撑体系。

4. 推动区域中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建议。


——这是4月3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上交流的重点议题。


本次论坛旨在直面发展机遇、凝聚专家智慧、对话中轴提升,与会嘉宾的发言均应看作其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并非所属机构或部门的官方意见,敬请留意。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一直肩负着国家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随着湾区时代大幕开启,深圳逐渐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枢纽和全球创新城市,为开创新的发展格局,其自身的空间组织模式也已逐步转向区域协同共建。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中明确提出:基于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发展总目标,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九大战略任务”,其中就包括坚定不移地推进更紧密务实的深港澳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坚定不移地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实现特区一体化,携手周边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港-深-莞中轴地区,南临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创新走廊,北接东莞东南组团,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特别是由福田区、龙岗坂田片区、龙华区围合而成的深圳中轴,南北长约30公里,区域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占全市约14%的土地,承载了约28%的人口和36%的GDP。未来中轴区域的提升与崛起,是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国际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抓手和协作平台,也是深圳打造多中心、多引擎的大都市区,并使其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和深圳构建大都市圈的战略任务,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福田区人民政府和龙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承办,于4月3日下午召开了“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旨在探讨中轴提升所面临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等重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讨论中轴提升战略的目标、思路和实施路径,为区域共建中轴提升带来新思想、新启示、新见解。


本次论坛议程包括4个主旨演讲和1场自由讨论,以下是主旨演讲与自由讨论的精彩摘要。



主旨演讲


1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刘旭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


发言主要围绕国家未来产业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旨在提高中轴提升战略的视野和格局。


l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以绿色、低碳、健康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更多体现为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纳米等领域的群体性科学技术突破。围绕未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一步的工作是根据中轴特点,打造实体经济为肌体、科技创新为筋骨、现代金融为血液、人力资源为基因的“四大支柱”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l  补齐深莞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短板,实现地区在全球价值链的跃升



进入21世纪,OECD国家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包括了生产前的研发、设计、物流及生产后的流通、营销和服务等,而我们国家在论文发表、专利获取为代表的研发环节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提升的主要战略举措包括:

  • 开放香港高等院校在深莞中轴开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引进国外一流大学;

  • 布局一批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引领颠覆式创新的“开放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载体;

  • 扩大向外籍创新创业人才发放“中国绿卡”范围;

  • 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

  • 投资建设具有共性的科技研发平台和通用设备使用机制。


l  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促进港深莞开展深度创新和产业合作


清楚地认识到香港的独特优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生活教育环境等,着力提升港深莞中轴地区对国际一流人才和国际一流企业的吸引力,主要策略有:

  •  进一步扩大粤港经济要素的双向流动,包括资金、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等;

  • 吸引人才、资金、企业落户深港两地;

  • 全面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2

湾区时代:中轴创新

角色与要素集聚思考


马向明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发言提取了三个关键词:湾区、中轴、创新要素,从湾区时代的三个趋势、中轴的创新角色、对中轴要素的具体思考三个方面,分享了一些对于中轴提升战略的初步思考。


l  湾区的三个趋势


进入湾区时代,与中轴相关的趋势有三个方面:横向分工、水路双轴、知识经济转向。

  •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面临门户格局重构和“内外一体”的市场转变,将打造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极的多中心网络结构。

  • 海丝枢纽下的双扇面:大陆扇面——湾区作为内陆腹地的引擎;海洋扇面——海丝倡议的支持点;

  • 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拓展到更广区域,形成区域多个中心共同发展格局。

珠三角已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

资料来源:2015年世界银行《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


l  中轴的创新角色


讲者认为创新存在两种空间逻辑,一种是科技初创企业在低成本地区形成创新走廊,一种是区别于初创企业,在城市中心区,高品质、高可触、高可达。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已深度嵌入到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其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驱动是核心,特别是制造业,而深圳呈现扩散和集聚双向趋势。因此,中轴地区的创新表现为第二种高成本的空间逻辑,主要包括服务创新企业、高可触的创新场所以及文化创新。


广深廊沿线高新技术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省科技厅2017年5月提供的高新企业名录


l  对中轴要素的具体思考


中轴提升要抓住陆轴的特征——在公共服务上的优先权,以人和产业为中心,通过公共服务配置、线性活动空间串联、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来释放城市能量、激发城市活力。

  • 通过关系空间的建立引导要素集聚;

  • 以公共空间体系的构建来引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来发挥中轴地区的最大潜能。


3

深圳中轴发展:可见与不可

见的基础设施哪个更重要?


王缉宪丨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讲者分享了对城市无形资产的认识,与马向明的发言形成互补,继续拓展大家对城市发展阶段认知的脑洞。


全球数字经济高地的分布

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2018


l  无形资产在中国和深圳的重要性


对比欧美近20年企业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演变可以看出,无形资产的比重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以后逐渐超过有形资产的比重,当前的深圳已经迈入要向无形资产投资的阶段,中轴提升战略应鼓励无形资产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无形资产的“四S”经济性质

资料来源:Haskel,J.andWestlake S (2018) 


l  无形资产需要什么“基础设施”


无形资产具有四大特质:

1. 具有极强的扩展效应,从小规模到大区域;2. 溢出效应,可以被模仿和复制;3. 沉没效应,可能成本全无;4. 协同效应,可以跨企业、跨区域。


而其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 培训空间和基地;

3. 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如信息自由的环境和稳定的电力基础。


l  我们如何选择


未来可能面临四个选择方向,1.继续重资产型发展为主,不停地改善有形的基础设施促进中轴发展;2.有形和无形并举的混合发展,可能比较适合现状;3.迎接轻无资产时代;4.市场决定,来什么收什么,政府不加干预,在深圳不太可能出现。


4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

深圳中轴高质量发展


曲建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讲者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推动中轴高质量发展”两个视角发表了演讲。


l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四大重点内容


  • 由一群杂乱的城市重组成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

  • 从一带一路中寻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市场;

  • 粤港澳合作进入科技创新融合的3.0时代;

  • 科技创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l  推动中轴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中轴高质量发展,必须匹配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需回答哪些部分往外搬迁、哪些部分往内保留,以此来进一步明确产业拓展的方向,不仅实现自身发展,还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向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

  • 在中游精选,截取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

  • 向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总部经济;

  • 向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领域。


产业园区定位与创新分工链

 

此外,政府的主要工作应集中在对现有产业园区更新改造、转型升级上,即在产业园区范围内融合生产、生活、娱乐、休闲、研发、设计等功能,逐步推动把第一代(劳动密集型)、第二代(资本密集型)产业园区引导更新成为第三代(技术密集型)、第四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园区,把旧产业园区改造成为“熊猫馆”。



自由论坛

自由讨论嘉宾(自左至右):方煜、朱文华、张晓春、叶嘉安、李贵才、李立勋


方煜简要梳理了深圳40年的空间发展脉络,以中轴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引导发言,与会嘉宾从5个方面展开讨论:

  • 如何发挥香港、深圳(福田-龙华)、东莞在金融、创新和制造领域的各自优势,深度合作,共同将中轴区域建设成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的先行区。


  • 中轴跨“深莞”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何突破体制障碍,发挥深圳作为创新城市,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的优势,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达成合作共赢。


  • 基于中轴地区现有的优势资源,比如深圳北站枢纽地区、领军企业(如华为、富士康)等,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城市中轴关键节点,进而构筑城市名片。


    从都市圈交通体系的建设角度,如何通过交通引领,让中轴地区集中合力、整合有限分散的发展资源,提升中轴在深圳“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中的战略地位。


  • 深圳如何结合自身禀赋,差异化地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构建出一个形象鲜明、独具魅力的城市中轴。


最后,本次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论坛顺利落下帷幕,圆满结束。


参会嘉宾:

刘旭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大学教授

王缉宪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曲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方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张晓春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李立勋 中山大学规划院院长

李贵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

朱文华 铁汉生态规划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很快出台!6800万人+16家世界500强+3万多家高新企业沸腾了

香港500亿东进大运新城,香港+深圳+东莞将引爆粤港大湾区超级CBD!

福田+龙华要沸腾了!粤港澳大湾区(港深莞)中轴提升战略发布!

"中国硅谷"腾空出世!广州+深圳+东莞10大核心创新平台+37个创新节点曝光

深圳不惧贸易战,只因在这点上早已超越美国硅谷!

总理终于说出重要原因,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竞争力的大湾区(总理记者会全文实录划重点版)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