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权威专家:中央发文之后,深圳示范区需要算三笔账

深圳梦 2019-10-07


【深圳梦讯】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之后第二天,深圳第一个量化指标也正式对外公布。


据《意见》第十六条称深圳要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原文中指出: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  


具体到量化指标: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这三个目标能否同时实现?2019年8月20日,一场关于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研究报告指出,在协同减排情形下,深圳市碳排放总量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比预期提前两年;能源碳排放居国内先进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异。深圳市2020年可实现PM2.5年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20年能否达到空气质量目标,既要依赖于“天帮忙”,也依赖于深圳市及周边城市的“人努力”。为确保深圳市于2020年达到空气质量目标,深圳市仍需强化自身污染控制,同时积极促进区域污染协同防治。


报告预测,深圳碳排放于2020 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比较平稳的下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碳排放达峰后并未立刻出现快速下降趋势,而是处于“平台”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物等刚需的电力需求和由此导致的电力间接排放仍旧持续增长,如果外调电力间接排放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难以出现达峰 后的快速下降。


报告建议为实现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的“双达”目标,需要对电力、制造业、交通和建筑等四大行业同时进行协调减排。这四大部门协同减排措施能够带来显著的协同减排效果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投资成本,尤其是交通和建筑部门。


在会上,作为国家权威智囊专家,长期关注深圳发展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刘世锦发表了对深圳“三达”的看法。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刘世锦的精彩发言——


 认真总结“三达”模式 是深圳示范作用的重要内容

 示范作用不仅仅是对深圳,还对全国 


中央这两天刚发文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示范作用我以为不仅仅是对深圳,因为全世界这个问题都没解决好,深圳说“三达”,那是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以后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可推广的。——刘世锦

 

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的:

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效率结构


我是经管学院院长,作为专家发表评论意见有点不好。课题进行中我听取过汇报,感觉意义很重大,支持课题组做下去做深入做好。结题报告发给我后,又认真读了两遍。题目叫“三达”好,还是“两达一高”更好,值得考虑。


研究报告讲清楚了一件事,在深圳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工业化大都市,四十年间人均GDP从两百美元到了近三万美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十多年前将近一百,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充分说明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可以同时达到的目标,与此同时可以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就是中央对深圳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中,深圳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的具体内容。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双达”这两个数据是有相关性的,里边有些文章可以做的。第三个“达”是“高质量发展”,如果说我们达到双达了,那么你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一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还继续烧煤或者还用过去高能耗的设备、机器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个事是具有普适性的,如果达到“双达”以后,你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达到比如深圳两万美元以上,这个时候你的产业结构一定是另外一个样子。


所以我们讲的高质量发展,这不是抽象的,就是我们讲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特别是效率结构。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比如我们达到这种产业结构,你付出的成本是多少?这个账也得算。如果是一个高价的、高成本的产业结构,可能深圳还可以支撑,但是其实代价也挺高的!


我们能不能用一个从经济投入产出角度来讲,相对有竞争力的成本来实现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本身还存在问题。其实高质量发展,我们那时候写十九大文件的时候讲的是“三大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最终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这个结构一定要发生变化,或者说你的前两“达”达到以后,第三个“达”一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它应该是高效率实现。这里边其实含义很多,咱们报告里比较好的是把我们讲的几个“同根同源”重要的源,包括交通、电力、热力实际上是主要能源,然后是非能源的制造业、建筑等几个大的领域,是发生问题或者是“源”的几个领域分得比较细,整个都量化了,这是有工作基础的。另外,报告是几个单位协作的一个产品出来。


中国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是创新

很大一部分是和能源环境相关的创新


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样进行治理,报告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看后边讲了一些技术,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有相应的技术,其实中国现在讲的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是创新,创新中间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和能源环境相关的创新。另外其他的不直接是这个领域的,但是你在这个方面,你的能源、环境的指标一定要过关,如果说你是污染的,你这种创新出不来,出来以后大家也会反对,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其实创新和我们讲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这些东西都是有高度相关性的,不论技术问题还是一些政策问题。所以,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个报告还是很不错的。


中间有一些我们称为“内核部分”的这个东西好好扩展以后其实具有全国意义,如果弄得好的话还有相当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是可扩展性更强,将来在国际上搞一些理论性的研究报告等等也是有意义的。


我看了以后想到一些问题,这个和报告有点关系,但是涉及到下一步的研究。


有人对碳排放、地球升温持不同意见

但中国污染的问题非常现实


讲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当然我们现在讲的大气污染其实还有水污染、土壤等等其他后面的污染,问题类型都是一样的,讲同源同步同介质讲到这个问题。


说大一点,关于碳排放这个问题,现在基本共识是会使全球变热,但是咱们搞这个的都知道,也有人认为所谓地球处于一个冷暖交替的周期,也有人对碳排放、地球升温持不同意见。反正有好多种观点,中国以前就有争议,咱们讲假定那个问题存疑,但是从中国来讲污染的问题非常现实。


“双达”这个问题把同源的问题讲清楚以后,咱们退一万步讲假定现在讲碳排放问题、升温问题有点问题,现在也有人说这个已经变成大的利益集团了,全都说它升温,万一这个问题不成立,把能源机构搞的很多项目都成问题了,但是我还是相信这个东西的。


我觉得我们在这个方面要有一点包容性,人家有不同的声音也可以让它发一发,至少存疑,假定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这一点对中国来讲,我们处在这个发展阶段,因为是同源的,我们污染治理是没错的,特别是你们讲的很多领域,我看相关性很高。刚才特别讲了一个系数,碳排放如果减少多少,大气污染也同步减少,有个弹性系数,讲了这种相关性。这证明了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合法性、正义性,我们底气可以进一步增强,这是第一个问题。


深圳减少碳排放的好处现在很难量化

但污染治理和深圳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第二个和这个相关的问题,报告中有一句话作为城市来讲像深圳,深圳碳排放减少一定有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意义?对深圳市有意义,对中国有意义,对全地球都有意义。


因为碳排放这个东西,比如减碳以后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设想是到2050年的时候地球温度升高不要超过2度,最好控制到1度或者1.5度这样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就会使多少海洋平面没有上升,多少土地没有被淹没,这是它的所谓收益。所以我们深圳市这么多年减排了,减排以后对应的收益是什么呢?现在很难量化。如果一定要量化,可能是比如海平面因为海水没有上升,把几公里土地保住了,可能就这么一个收益,当然这个东西也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海平面到底在哪儿,跟深圳市有关系吗?可能跟深圳市不一定有关系。


但是我想说,污染治理和深圳是有非常强的相关性的。现在讲外部性的问题怎么内部化的时候,碳排放这个问题,以前讲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讲的是人均历史累计排放。工业革命那时候的排放碳,现在还在空中飘着呢,一百多年还飘着呢,大气环流的问题是大尺度的问题,但是污染是小尺度的问题,深圳市人民马上会切身感受到。你如果做一些研究的话,这个污染严重以后对深圳市,包括人的健康、包括环境造成什么样的问题,完全可以算出来。我是说我们从污染的角度,从大气污染包括将来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个角度其实是把它的外部性容易内部化的,容易把它算出来的。可能有这么一个差别。


深圳将来要为全国树立一个样板

蓝天让它更蓝,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我们是搞经济学的,一直说怎么把外部问题内部化的问题,包括污染防治,碳的外部性怎么把它内部化。另外环境治理这种收益在什么地方?我们最近正在做一个关于生态元的研究。跟以前的专家也讨论过,我们现在把生态资本带来的服务价值从生态元的角度做一个核算,然后再有其他的因素增值减增,想把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所谓服务价值在一个整体把它内部化;再一个把污染带来的成本也能够内部化,这样就可以算帐。


为什么要算账呢?报告中间下面讲到,要采用这么多的技术,最后有一个数据说要投资几千亿,这马上就会有一个问题,政府说我投这么多钱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我们会有好处,比如排放减少多少,碳减少以后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2050年地球是什么样子,海平面少上升零点几几米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样的,带给中国的好处、外国的好处分别什么样?再一个减少污染以后对深圳市带来好处是什么呢?这些都要搞清楚。还有一个涉及到协同效应,到底是末端治理还是源头治理,这里头最后花钱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治理环境或者搞绿色发展,最后一定还是个经济问题,一定要算账。


深圳将来要为全国树立一个样板,不仅蓝天让它更蓝,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深圳把省出来的钱可以干更多的事,比如建更多的学校、提供更多医疗服务。钱不是多得没有地方花了,怎么更加节约地花这些钱,一定还要解决一个算账问题。


下一步支撑深圳GDP增长7%的产业到底是什么?

干净的,“双达”的


我在报告里面看到一些说法,回头可以再琢磨琢磨。比如我看“深圳市从2020年到2030年经济增长速度现在预估是7%”,我觉得这个可以研究,我希望深圳增长速度能达到7%左右,但是我觉得现在有难度。


因为从全国来讲,最近几年我们算了好多次,现在大体上潜在增长率今年和明年6%是有可能的,这个可能性,一个是把劲都使出来,包括我们有些政策手段等等。其实潜在增长率现在已经下来了,但是到2020年以后,这个速度一定要下来。我最近这两年讲中速增长平台,中速增长平台大概5%左右,5%-6%之间。我们现在算的中国大概在今后5年到67年的时候大概5%左右的潜在增长率,10年以后的很难说,78年到10年中间能不能达到5%还很难说,所以深圳潜在增长率是不是能到7%?


当然,深圳有它的优势,从行业分类上来讲,主要是IT产业这几年还处在增长潜力比较大的阶段,但是最近一两年已经开始减速了,深圳下一步支撑7%的那个产业到底是什么产业?特别我们现在还要求它是干净的,符合我们“双达”目标的,这种产业怎么能够支撑起7%的增长速度?这个可以再做点研究。


我本能的感觉那么高有点难度,可以适当地下调。因为要经过十年,深圳现在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两万七千美元了,三万美元的经济体保持5%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查查都很少。因为7%要搞十年的话也要翻一番的,当然这个问题可以研究。


将来绿色发展一定要成为全社会的日常经济行为

一定要有一套新的算账方法,企业投了有利可图


关于技术问题,最近在做一个课题,以后能不能带来大面积的直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这种绿色重大技术,所以我一看报告提到那么多技术就很好。这个东西能不能将来做点提炼,给国务会的课题提供一点元素。


再一个,这些技术推广的时候投资到底花多少钱?还有一个它是有机制的,靠什么机制让它愿意干这个事?我们下一步绿色发展包括几千亿投资光靠深圳市政府提供很难,将来绿色发展一定要成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和个人日常的经济行为,让它是有利可图的,这个机制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刚才讲的所谓核算体系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来一定是一个绿色发展的经济的话,一定要有一套新的算账方法,整个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核算体系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几千亿,相当大部分是企业自己要投的,投了有利可图,利润率回报还很高,要解决这些问题。


中央发文,示范作用不仅仅是对深圳


特别最后一个,深圳产业结构真正高效率也是高质量的,把这个做好深圳就走在全国前边,深圳就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中央这两天刚发文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示范作用我以为不仅仅是对深圳,因为全世界这个问题都没解决好,深圳说“三达”,那是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以后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可推广的,因为你做的是具有普适性的问题,下一步研究应该朝这个方向进行。我就说这些。


作者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经作者本人授权“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发布


刘世锦

刘世锦,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