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东峰:我与叶永烈

衲曰 2021-05-17

更多好文,尽在“衲读”“衲曰”


2020年5月15日,作家叶永烈去世
图为叶永烈的采访录音磁带资料


原载:《同舟共进》2020年第7期

作者:吴东峰



2020年5月16日,互联网上叶永烈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停地刷屏:“当代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于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79岁。”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凡是有些文化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叶永烈先生大名的。在我们这一辈人心中,叶永烈不仅是广受小朋友喜爱的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后来转型成一位著名的“红色传记文学作家”。



我们这一辈人是读着叶永烈先生的作品长大的,同时也是读着他的作品成熟起来的。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改革开放之初,仅仅十年时间,叶永烈完成了他从科普到纪实写作的成功转型,“井喷式”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党史人物与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


下面就是叶永烈先生下半生部分创作情况:


150万字的《红色的起点》等“红色三部曲”。


182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

《邓小平改变中国》,这部作品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景式纪实长篇。


《受伤的美国》,这部作品是关于美国“911”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


此外,还有《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走进华国锋》《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走近钱学森》《美国自由行》等。


他还写过傅雷、马思聪、殷承宗、戴厚英、罗隆基、王造时、陶勇、常溪萍、彭加木等。


1989年,叶永烈先生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2005年10月,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我们这一辈人,更熟悉、更喜欢阅读的就是叶永烈这一时期写作的人物传记。他的作品,“内容广泛、全面。不仅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党史文学’,而且还构成了中国现当代的‘形象历史’”。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每当叶永烈较有影响的作品发表,总是过若干年后,才能被作为正能量作品广为传播。


叶永烈先生逝世后,陆续接到许多朋友和媒体记者打来的电话,想要我说些什么。他们都想当然地认为,我肯定认识叶永烈先生。其实不然,我虽然从小就读叶永烈先生的著作,但叶永烈先生在“井喷式”发表作品时,我才刚刚开始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只能望其项背而徒生敬羡之情。很遗憾,此生没有见过叶先生,但还真想起了与叶先生的一次没有见面的交往。


2007年至2008年之间,我的著作《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遭遇了两场名誉权官司,闹得纪实文学界沸沸扬扬。上海《文学报》记者于2008年春以此为例,组织了题为《纪实文学:一不小心踩“地雷”》的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和强烈反响。


我没想到叶永烈先生也参加了这场讨论。这是我后来在报纸上看到的。他虽然没有对我的两场官司明确地表明态度,但他的观点则一直影响着我以后的创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