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教师如何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上)(演讲文字实录,附大量书单)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10

(温馨提示:此贴阅读难度超乎常人想象。有8000多字!!!如果你准备好挑战它,那就花十分钟,耐心读完。读完,你也许不会后悔!)


各位老师,今天晚上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教师专业阅读与写作。


要讲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开发我的精神宇宙;二、做个书生教师;三、在文字中确证自己的存在。




一、 开发我的精神宇宙


(一)为什么要开发精神宇宙


李政涛教授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教师周遭面对的是坚硬的现实,常常让我们无奈地发现理念的虚幻乃至虚妄,它总是轻易地击穿各种以理想的名义刻意炮制的光环和泡沫。”李教授所说的,就是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日本河合隼教授在一本书中写到: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每个孩子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呢?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而我们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蒙蔽,总以为他是一个小小孩,忘却了一个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的广阔宇宙,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


当我读到这样一些文字的时候,心被震了一下。是啊,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广袤宇宙,它辽阔、深邃,让人敬畏又脆弱无比。教师的内心,也是一个精神宇宙。


要想开发儿童的精神宇宙,首先教师要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你自己都没有把自己开发好,却去要求儿童这样、那样,其实是不讲道理的。教育这个行业,首先是指向自我的培育,你把自己培育好了,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在你的影响下会变得更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首先要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


(二)如何开发精神宇宙


这样的思路理清楚了,我们就要想一想:教师该怎样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


我以为有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通过大量阅读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个路径是通过写作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精神财富,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我围绕阅读和写作这两条主线,和老师们谈一谈,怎样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


二、做个书生教师


我以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做一个书生教师。


我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一谈读书的重要性,同时和大家分享我读书中的一些观点、心得和做法。大家看到,我的阅读地图(出示PPT),有6块,它大致描述了我的阅读历史。




(一)听书

我童年时代的阅读是非常贫乏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课外书,事实上也找不到课外书读。


孩提时代,最让我着迷的事情是听书。夏日傍晚,大队部晒谷场,卖梨膏糖的说书人,搭起一个台子,穿着长衫,带块惊堂木,登台讲书。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讲,我也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听,常常听得痴迷。


后来遇到了语文老师杨大寿。杨老师语文课教得一般,但他的音乐课非常有特色。特色在哪里呢?只上15分钟,就把一首歌教完了,不管我们学得会还是学不会。剩下的时间就给我们讲故事:瓦岗寨起义,薛刚反唐、薛仁贵、岳飞、武松、林冲……就这样,我们在杨老师的音乐课上,听了近百个故事。


(二)连环画


后来,我就去乡镇府文化站借连环画,一本一本地看。连环画,是我的启蒙读物。


(三)武侠小说


到了初二那会儿,武侠小说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记得读第一本小说,是《冰川天女传》,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当时惊为天书!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进入了我的生命。那时,流行一句话,叫“女看琼瑶,男看金庸,不三不四看三毛”。我从梁羽生开始,到金庸到古龙,把能找到的武侠小说都找来阅读,读得昏天黑地。这个时候的阅读,完全是消遣性的,感觉好玩,有意思,深深着迷。虽说消遣,但也有着巨大作用,我发现语文水平在渐渐提高。在小学阶段,我的语文是很一般的,到了初中,进入二、三年级,语文成绩从没跌出班级前三名。


(四)文学名著


到了温岭师范,终于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一下子有那么多的书可以读,心花怒放!我把大量的时间耗在图书馆里。课余时间,男同学一般把汗水挥洒在绿茵场上,女同学一般把时间耗在琴房里边。我呢,专门去图书馆。图书馆的老师特别反感我,因为我隔三叉五地来借书。有时候没看完,就把它还了。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阅读世界名著的黄金时间段。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我都一本一本借来阅读,三年时间,囫囵吞枣地读了近百本名著。


我最喜欢读的,甚至至今以为是世界上最棒的长篇小说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大作家毛姆认为这是“人类最壮丽的小说“,我信。当然,此书大家不要轻易去读,有一点重口味——别误会,这个重口味不是什么其他意思。这本书的主角是思想,有点难啃,但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这本书太棒了,它直抵人的灵魂深处。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好多书我也读过。他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提出十四条关于经典的定义,很经典。他认为经典就是你读第一遍就好像读了好多遍的书;经典不是我们正在读而是我们正在重读的书;经典就是我们读了好多遍,仍然像读第一遍的书……当然,他的《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读起来比较费劲。




确实,经典的作品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大家刚才在对话框里提到的好多书,都是我认真读过并喜欢的经典名著。


《追忆似水年华》,我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深入阅读。普鲁斯特是一个才子型的作家,每一页都充满着精妙的比喻,他用意识流的方式写自己的生命。这本书,很厚,没有大量时间的老师,不要轻易去碰它。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全集》有梁实秋的版本,也有朱生豪的版本,一般我会推荐大家读朱生豪的版本。




《呼啸山庄》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以为是外国文学当中写爱情写得最棒的,当然也有人说《情人》也写得很好。《呼啸山庄》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种畸形的爱,但可以说是爱到骨子里的,非常深沉的一种爱,非常棒。




其他诸如《悲惨世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简爱》都是那个时候读的。还有好多老师讲到的《基督山伯爵》,我也很喜欢读。《基督山伯爵》复仇的情节太棒了,虽然,有人说这是二流的作品,但是它非常好看,吸引我们,那就够了。《红与黑》也是非常棒的书。再比如,像《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斯朵夫》经典。罗曼.罗兰《翰克利斯朵夫》的翻译非常美,文字具有音乐性。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好多翻译家,文字水平超过了作家,比如傅雷。狄更斯的作品,我也非常喜欢,非常幽默,博大精深,他的书也非常棒。再比如,卡夫卡,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书越读越觉得深刻。尤其是他的《城堡》。主人公就是走不进城堡,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它有着一种寓言的味道。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社会,跟卡夫卡的城堡真的非常相像。当然我也会读一些比较流行的,比如说《荆棘鸟》,刚才有老师也提到了《荆棘鸟》非常好读,讲神父的爱情,也感天动地。


为什么我要先跟大家聊文学阅读呢?我觉得文学当中并没有语文教材教法,但是文学的功底恰恰是一个语文老最需要的精神之“钙”。钱穆说:“文学即人生,人生即文学,作家与作品融而为一。”读文学,就是读人生。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书,就是在与优秀的人对话。久之,我们的精神生命会臻于新的境界。《思考中医》一书中有这样的话,“开方就是开时间,比如你的身体是一个冬天气候,我借用夏天的药在你身内制造一个小范围的夏天,你的病就痊愈了。文学是什么呢?文学就是帮助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制造一个美丽的精神世界。你拥有了完整的精神宇宙,你便拥有了美丽的人生。


现实生活当中,经常我们会遇到触目惊心的各种各样奇葩的事件。幸运的是,我们拥有文学。通过文学殿堂,我们走进别人的花园,徜徉于别人的故事当中。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文学,是我们心灵栖居的后花园。


我以为没有读过50本名著,你很难成为一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当然,这50本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非大量阅读不可。文本解读能力,对语文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文本解读有没有方法?有方法。但更多的,我以为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提升的。文本解读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默会的能力。


(五)专业阅读


有的老师讲到了,光光读文学当然还不行,我们得有专业的阅读。(PPT出示)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行业,专业性的阅读就必须了。这个专业性的阅读既指一些通识的教育名著、心理学。也有语文方面,甚至儿童阅读方面的(关于儿童阅读方面的书,将在后面几讲呈现)。这里和老师们讲一讲我读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书。当然,并不是说我没有讲到的这些书,就没有读过。


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它其实是以小说的形式来承载教育理念。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教育专著都烧掉的话,只剩下三本,《爱弥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老师们沉下心来阅读,里面呈现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夏山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用两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把这本书啃下来。


另外,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大家耳熟能详,其实当下教育当中碰到的大部分困惑,大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前苏联的《学校无分数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我也非常喜欢读,故事体,案例非常多,很诗意,写得非常动人。


现当代的一些著作,如《教学勇气》,这本书会直抵你的内心,引导你反求诸己,引导我们反思当下的教育生活。它会让你直面内心的挣扎,让我们在内心伤痛处,寻找教育的突破口。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大部分老师都接触过,不展开多讲。还有一本《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是克拉克的一本书,这本书尤其适合年轻老师阅读,里面有很多管理班级的一些小技巧,小规则。如果你把《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和电影《热血教师》配套起来看的话,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本书适合年轻老师,特别是年轻班主任老师阅读。




推荐佐藤学的两本著作。一本是《静悄悄的革命》,还有一本是《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现在已经在我们中国落地生根,以福州林莘老师为代表的实践,把共同体的理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两本书值得一线老师深入阅读。




当然,国外的教育名著还有很多。比如《教育的目的》(怀特海)、《民主主义教育》(杜威)、《儿童心理学》(皮亚杰)、《教育漫话》(洛克)、《爱的教育》(弗洛姆)、《多元智能新视野》(加德纳)、《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中国现代教育专著,我认为陶行知和叶圣陶两个人是绕不开的。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的理论,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和《叶圣陶教育文集》,很好读,很深刻。这两个人的著作,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两座高山是绕不开。




当代的教育作品也有一些不错的,向大家推荐两本,一本是郑金洲的《教师如何做研究》,写得特别接地气,老师如何通过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来提升自我,这本书值得大家阅读。还有一本书是李政涛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李政涛老师的文章写得非常棒,很值得大家深入阅读。


刚才有老师讲到了王荣生。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当代语文课程论的抗鼎之作,这本书有一点深度,不沉下心来看,容易看几眼就扔掉了。建议教龄在五年之内的老师先暂时不要去阅读。当然,如果你的理解力比较强也可以去尝试一下,一切以自己是否能读进去为原则。福建师大的潘新和教授的两本厚厚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也必须在这里提一下,这本书的学术勇气值得赞赏。他提出了我们要以言语表现为核心来重新建构我们的语文课程,他的学术勇气影响着许多人,包括王崧舟、管建刚等。当然,任何理论的建构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潘新和的观点也需要我们要辨证地去思考,哪些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这样我们的脑袋才不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还有两本可以关注一下。一本是《语文教育哲学导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这本书从我们言语的本能,即人为什么学语文的高度去阐述语文教育的哲学。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我们当下的语文教育。还有一本书,是杭师大的叶黎明博士写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这本书对写作教学的内容作了一些重新梳理,逻辑性非常强,是我看过的博士写作当中表达最清晰的一本。这本书推荐给研究写作的老师。荣维东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提出了全新的写作教学观点,这本书有些难读,但我个人预计,将会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的写作教学。




李海林老师的《言语教学论》,站在人的言语生命的角度去研究语文教学,李老师写文章的逻辑性特别强,大家可以看看他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他的观点。还有一本是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王先生最近有一系列作品,大家都可以找来读。《语感论》是他的代表性作,也影响了很多人。




推荐吴忠豪教授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三本)。吴忠豪教授最近一直在讲本体性教学,他的这几本书从不同的文体角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还有我最钦佩的支玉恒老师,支老师的教学艺术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创新能力、课堂演绎能力,我个人以为至今中国小语教坛无人超越。施茂枝老师对支玉恒老师进行深度的研究,他写的《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是我看到的研究支玉恒老师的书中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正如周一贯老师说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艺术是尚未被破译的黑匣子”,值得我们深入关注。这是我隆重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




另外,教育随笔写得好的有很多,像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写得很好,《不跪着教书》等。在这里我隆重推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类似的著作,于老师的文字非常轻浅、简洁,但是非常有味。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多年的案头教育圣经。




老师也要读点心理学,尤其是我们中国的语文老师,仿佛是天然的班主任,所以我们得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同时我们要掌握一些开发学生精神宇宙的心理学方面的书。推荐给老师们:《少有人走的路》,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书,第二本是《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第三本是《养育男孩》。这本书值得家里有男孩的教师家长关注,也值得老师关注。当下,男生女性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中国,女老师成了教师队伍的百分之八九十,女老师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是有先天缺失的。所以,我们可以找来这本书看一看。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讲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怎样陪着孩子长大。《家为何会伤人》是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的一本书。


好书是读不完的,我这里举的也只是沧海一粟。


(六)超功利阅读


其实,有时候,阅读不妨任性一点。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把这个作家所有的书都找来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我称之为“超功利阅读”。


叶嘉莹,加拿大的学者,她对古诗词的造诣非常深,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台上一站,一张口,一吟诵,那种气场,让人敬畏。她的师傅顾随先生是大学问家,窃以为顾随先生的《驼庵诗话》可以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并峙。受顾隋先生熏陶,关门弟子叶嘉莹的诗词功底也是非常了得。她的讲诗词系列,你如果读完,你对于古典文学的解读,尤其是诗词的解读,功力会提高很多。




资中筠,这是一位美国问题的研究专家,讲真话,有骨气,是非常棒的一位作家。这年头,敢于直面问题,讲真话的中国作家,不多了。




齐邦媛的《巨流河》,这本书是我这五六年读到的很棒的一本书。它把一家人从东北飘零至大半个中国,最后迁居台湾的一段传奇经历,藏在风轻云淡的文字中。台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的“如此悲伤,如此愉悦”的评论,指的就是《巨流河》这本书。此书,台版更精彩。张大飞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棒。有的老师说很喜欢蒋勋,蒋勋的书确实不错,但是他的书属于没有挑战性的一种阅读。




钱穆的书也是博大精深的,他是一个把学问做透了、做通了的人。




我还非常喜欢一个作家,王鼎钧,现在定居美国,原来是台湾的。王鼎钧被誉为台湾散文八大家,他的文学功力,我个人以为在龙应台之上,他曾经写过“作文三书”。后来把《讲理》与《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子》合成“作文四书”,研究作文的老师可以把这四本书找来读一读。他的散文代表作是《左心房漩涡》,写得相当棒。他的《回忆录四部曲》和《巨流河》可以放在一起读,你会发现各有妙处。个人以为,王鼎钧作品的文学性更胜过齐邦媛。




高尔泰,美学家,画家。现定居美国,他把自己一生的经历浓缩到自传体散文《寻找家园》中,这是一本被誉为可以流传500年的散文,建议70后的老师静下心来读一读。


还有木心,被誉为文学的异类,他的书真的很棒,我更喜欢他写上海的一篇叫《上海赋》的散文。个人以为,从写上海的角度说,《上海赋》超过了王安忆的写上海的《长恨歌》。他的《文学回忆录》比较有个性,但不是木心的代表作,是陈丹青整理出来的。木心还写过一本书,叫《木心谈木心》,这个也蛮有意思。木心的作品可以去翻一翻,很时尚的一个男人,越老越帅。




薛忆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是深圳的周其星老师推荐给我的。他于1989年到加拿大定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手机关起来。他就不断地读书读书,他的《文学的祖国》专门是写流亡作家的作品与故事,非常棒。他懂多个国家的语言,读了大量的书,所以他写的读书随笔有知识的含量,有智慧的含量。他写的短篇小说集《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被誉为可以和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媲美。这说法有点夸张,但他的书确实很不错,值得关注。




好,下面给大家看几张电影海报,猜一猜是什么电影?轻松一下。


  (这是我最喜欢的十部电影,你的呢?)


最近几年,我花在阅读电影上的时间和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差不多。电影是一个迷人的王国,好多名著都有电影的版本,有的时候把他们对比起来阅读,很有意思。电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一旦陷入进去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般不看美国的大片,看一些文艺片。看着看着,就把自己看成文艺中年了。


读书,读电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七)关于阅读的几个观点与做法


1.多读经典,少读烂书。叔本华曾说:读好书的前提,是不读坏书。大学问家金克木也曾经说过:书读完了。他的意思是书是读不完的。如果我们读书中之书,书是读得完的。


2.敢于闯进阅读伸展区。阅读需要把自己引向一个伸展区。伸展区是有一定的挑战意义的。但是也有一些书是恐惧书,这些书唯一的好处是拿起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个人认为,老师不要害怕深度阅读,那是你通往未知世界的路。




一本书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一本有一点深度的书也许就是为你打开了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路。而韩寒的书,郭敬明的书基本上不会为你打开通往世界的路。你只能沉醉在书中,让自己愉悦。当然,打发时光也是一种阅读。少读烂书,并不是不读烂书。偶尔读点烂书,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好书。


同样是哲学书,周国平的书就好比是像薯片一样的,爆米花一样的,读读觉得文字蛮好,故事也蛮有意思。但是基本上对提升你的思维能力,帮助不大,是一种可乐的书。包括林清玄的书,小清新的,可以读,但是你不要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读周国平、林清玄的书上。可以适当读点有深度的,适当挑战你的书。




同样是哲学书,唐君毅《人生之体验》就有一定的挑战意义。读了之后,会深入思考目前自己的存在,这样的书就可以深入去阅读。有的书是读不懂的,我现在就读不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恐惧类的书就暂时不去读它。




为什么说《人生之体验》是挑战性的伸展区的书?有段时间,我会对别别人的评价比较在意。有一天,我读到了这段话:“一个人名满天下,他即存在于天下一切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而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即永远存在于后代无限的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这些都是世间俗情不容否认的事实。也就是说,你站在台上讲课,台下所有人都可以说你好或者说你不好。”包括我今天在这里讲课,你们也可以说我的讲座好,也可以说张老师讲课讲得真烂。读了唐君毅的这番话,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从此以后,人家对我的正面评价也好,负面评价也好,我都笑笑,何必要去辩解。因为你在公开课的舞台上,就是要被人评头品足的。其实,活着的每一天,都在舞台上。如果在意每个人的评价,你将一事无成。


唐君毅在书中还说:“有些东西我们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世界或中国之名人,我不必求认识;有些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聚会,我不必去参加;有些哗众取宠的讲演,我不必听;有些浮游无据的文章,我不必看。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意思是,我们人要追求心灵的凝聚,应接不暇的事情参与太多了,你的心灵必定流散了,而无法凝聚在一起。这些观点,对于我坚持走自己的路很有帮助,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我的伯乐之书,生命之书。这样的书,我看了很多很多遍。虽然有一些地方读不懂,但是我慢慢地啃,把它啃下来了。


3.做一个荤素不忌的阅读者。有老师一开始提到自己读了很多杂书。我是非常赞同一个老师读杂书的,甚至可以把很多书,混搭在一起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到底讲什么?好玩。还有一本书叫《为了报仇看电影》,看这题目很有意思。经济学可以看,哲学类可以看,古典文学的可以看,哲学简史、建筑史等都可以看。读书要杂,读的进就读;读不进,暂时放一边,不要去硬读。讲到文学史,我非常喜欢钱穆的一本,还有林庚先生写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简史》。林庚先生学问非常高,他写的《诗人李白》,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楚辞的研究都非常棒。关于混搭读书,请点击蓝色字体的帖子《国庆假,这些书,混搭读》。


4.偶尔批注,懒得摘抄。这是我读书的一个态度。有的人问我:张老师,你读书摘录吗?我从来不摘录。我以为好的句子,印象深刻的观点,它一定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心里,我就记住了。记不住的句子,说明他还没有让我记住,我就不刻意地去记。我记住了,写文章的时候,我会找来书,再原句找出来。我读书偶尔做一些批注。就像读唐君毅的这本书一样,有感而发,随意涂鸦,不亦快哉。




5.迷恋TA,就读透TA。最近几年,我迷上一个作家,就会把这个作家所有的书都找来阅读。中国有一个作家叫阎连科,个人以为他是不逊色于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他写的书我都找来读。有几本书在我们中国是禁书,比如《为人民服务》《风雅颂》《四书》。




此外,汪曾祺、王仁宇、刘绪源等人的书,我也一本一本地读。有些作家,不喜欢。不喜欢,就不读。(包括以上关于读书的观点,你可能不一定认同,因为,我们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是不同的,因此,有些我喜欢的书,你不一定喜欢,有些你喜欢的书,我不一定喜欢。包括我之前提到的韩寒、郭敬明,你千万不要为他们辩护。因为,我不会和你争论。)


没有一本书是必读的,也没有一本书是必不可读的。


我一直以为,一个老师教书生涯前八年,可能靠的是灵气、机遇。但是到后期,他跟别人比拼的是什么?底蕴!底蕴是怎么来的?是书堆起来的。屏幕下方是我办公室的书,家里还有很多书,能放书的地方都是书。




也许会有老师问,张老师,你平时一堆工作,课余时间要写文章,要看电影,周末要上公开课。那么忙,阅读时间从哪里来?老师们,我以为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一年下来,你能够精读20本书,十年你就可以精读两百本书。一个老师,如果精读了两百本书,那是很了不起的。出差时,我都会在飞机或高铁上看完一本薄薄的书。每次开会,我都会带一本书。对读书人来说,开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开会之前,开会间隙,我都会挤时间阅读。有的老师说,我喜欢看消遣类的书。看消遣类的书当然可以,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寂寞无聊的时候,不想看学术类的书,怎么办?找一本好看、好玩的书看,如东野圭吾的书我也看。像林清玄、龙应台这些浅浅的书,读着不累,挺好。


最后,顺带提一下如何寻找书。关于读书的书,我推荐这几本。《读书是教师最美的修行》(常生龙著)、《给教师的阅读建议》(闫学著)、《教师阅读地图》(魏智渊)、《迷人的阅读》(朱煜编著)。


特别说明:因为是演讲记录,保留了口语的特色,很多地方有些累赘,甚至琐碎。为了忠实于讲座原貌,稿子改动的地方很少。感谢您忍受着读完这样的长文章。)


(第此讲座的第三部分,讲教师的写作,如果这个帖子阅读量达到一万,后面就继续发,哈哈,大家一起努力。)



 如果喜欢这个演讲稿,请分享给更多的老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