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的痛感┃三读成长小说《草房子》

祖庆说 2021-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耿玉苗的行与思 Author 苗苗老师miaomiao

阅读的痛感

——三读成长小说《草房子》

文 | 耿玉苗



昨日不经意的阅读和努力
是今日成功上岸的伏笔

❉❉❉


❉❉❉

成长小说中暗藏一种阅读的痛感,犹如成长伴随着痛感一般。从这微微的疼痛中,能咀嚼出一种快感。

浓浓的悲伤,透过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文字裹挟着,将我带到时光的堤岸。

我,不擅长记忆,也不擅长遗忘。

油麻地不知道是否仍旧矗立着一排排从三百里之外打回来的珍贵茅草搭建成的房子,太阳下泛着金光;那些备受宠爱与惦念的白色鸽子是否终日盘旋在潮湿的季节,忘记落在不再升起炊烟的屋顶;两扇象征着荣耀、财富、地位的红门打开又关上,一群懵懂的少年曾去红门里买过贫穷生活里的必需品……

月光下的悠远笛声,还在吗?
河上停泊的船,还在吗?
那一片弥漫药香的艾地,还在吗?

是的,相信一切都在。

因为文字不老,它们和笛声、船,以及艾地同在。当最后一个阅读这本小说的人像秋叶一般逝去时,笛声、船、艾地才会真正消亡。

每次重读,都是一次唤醒。每次重新翻阅,都是与写书的人、书里的人久别重逢,这些人遥远又熟悉。当我重新走进油麻地小学,看到秃鹤、桑桑、杜小康、细马、纸月、秦大奶奶,看到桑乔、邱二爷、邱二妈、蒋一轮、白雀、杜雍和,感觉他们仍旧是初读时的他们,又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也可能,他们都没有变,是我看他们的眼光变了。

❉❉❉


❉❉❉

第一次读《草房子》是很久以前,那次阅读留下的生命印记是感动。拨动心弦的是秦大奶奶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失足落水,失去生命的片段。那本书的那一页,至今还有模糊的泪痕。老人家去世,桑桑剪下一绺头发放入棺中。送葬的队伍长长的,很壮观,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秦大奶奶从赘瘤一般的存在,到似乎是油麻地小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间的故事起起落落,每次转折都让我心头一紧。

时常觉得文学的美,伴有痛感,却又令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从对那块土地常人不可理喻的倔强捍卫,到得到尊重、认可、接纳后的主动离去,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善”的力量在流动。唯有善,可以置灵魂于高处,救赎粗鄙丑陋。

第二次读《草房子》,走出纠结,心情明朗灿烂许多。是在电视上给读者们分享这本书。讲述故事、分析人物、交流阅读的方法。这一次重读相对理性一些,是从一个城市领读者的角度,一个儿童阅读推广者的角度,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介入。聚焦的是写作手法和曹文轩深邃唯美的语言。这次梳理,是学习,是揣摩,是重温,是回味。

❉❉❉


❉❉❉


第三次读《草房子》就是2020年的春天,疫情期间带学生共读。细读,如蚕食桑叶一般展开,文本被敲开了一些裂缝,感性和理性交织,心在文字中游走,笔在书上圈圈画画,脑海里沉睡的记忆,如拼图一块一块升起,重新拼出一个个崭新的人物。

这次阅读我一直在想:草房子中诸多人物,各自遇到了关键事件,生命的河流发生转折,像一直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遇见障碍物,一个急刹车,车与人骤然转变了方向。

原来万物守恒,守的是塞翁失马的哲理。有些美好来了,有一天总要用决绝的背影对你说:“不必追。”有些厄运袭来,也不必终日浸泡在绝望中,犹如那年夏季淹没邱二爷漂亮的好房子的洪水还是退去了,少年细马用七十多只羊换成刚出窑的新砖,不久在油麻地的某一处会重新立起一座崭新的好房子……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勇气,在废墟上建立“新房子”,建立希望和信仰。人,可以倒下,构筑精神的长城不能轻易坍塌。

❉❉❉


❉❉❉


这一次我还关注到——别离。纸月的不告而别,秦大奶奶的意外离别,蒋一轮和白雀迫不得已的分别,还有桑桑一家与油麻地的告别。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1962年8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

那些白色的鸽子也成了“别离”的忧伤背景。

纸月离开,带走的是什么呢?

诗/里/共/鸣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清】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秦大奶奶离开,带不走的是什么呢?

诗/中/别/离

月亮和今天的一样。

那时候我们还未分别,

可今天啊,月亮是圆满的,

我们是残缺的……


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宋】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

白雀离开,带走的是什么呢?

诗/里/时/光

登楼望,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

又何必,

写在信纸上,

费了泪千行。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

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桑桑离开,带不走的是什么?

诗/中/惆/怅

春风也会知晓离别的痛苦,

不催着柳条儿发青。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离别,总伤情。
有些离别,事先了解,更多的,或许是不辞而别。
一别,永不见;一别,隔山海。

油麻地生长出来的故事里经历的种种离别愁绪,原来古人亦有之。
这是穿越时空的生命同频,美妙共鸣。

再一次合上这本小说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落日红润润的,一寸一寸缓缓下降,藏到一群高楼的后面。

明天,升起的或许已经不是昨天的太阳了。

读了一些书,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我也不再是昨天的我。

阅读,让生命每天保持新鲜。

—END—
内容来源 | 耿玉苗的行与思
编辑 | 夏荷 卓雅   审核 | 种豆南山下

冷玉斌:“跨界阅读”对教师的意义

那些读过的书,你欠她一句深情表白|读后感原来可以这么写!

语文影响一生|慕老师语文笔谈系列(1、2))

欢迎光临,谷里教育书店

这里有大量适合儿童

家长和教师阅读的好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