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时间 | 媒体精选】链接Z世代,激发老字号持久消费力

上海民革 2023-02-13
淮海中路642号,沿街面的一幢两层楼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着。不久后,一座艺术时尚新空间将“华丽登场”——茂昌眼镜首家全球旗舰店。百年中华老字号与年轻时尚范儿“碰撞”出“火花”:一楼是呈现茂昌眼镜历史故事的艺术展示空间,画作、装置、文创产品“排排坐”,并与上海咖啡联名摆放可供打卡拍照的“咖啡河”;二楼则是专门售卖眼镜的店铺;此外,还将上线酷炫的茂昌IP形象。如此创意是茂昌眼镜与华东理工大学“擦亮老字号”工作室合作的产物。
        越来越多上海老字号正在注入新活力,在互通有无中寻找转型升级新方式。振兴老字号不仅拉动消费,更能让海派文化延续持久生命力。“老字号品牌既是城市记忆,也是无形资产。”基于此,
民革上海市委课题组花了近一年时间对老字号品牌进行走访调研,撰写了1.5万字的调研报告,又反反复复“缝补”无数遍,最终形成《关于推动本土品牌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研究》,拟将作为集体提案递交今年上海两会。
       提案建议,以“Z世代”的视角推动老字号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和供应链创新,并推动实体店铺“回搬”原址留住韵味,在建立品牌发展基金的基础上盘活内在价值、激发持久消费力。
       让老字号原汁原味回归
       中华路董家渡路路口的德兴馆,是本帮菜发祥地,曾是上海老克勒走过路过都要坐坐的地方。
课题组组长潘冠华每天早上都要去那里吃上一碗红汤羊肉面,直至两年前因董家渡动迁,这家老字号闭店搬离,他开始为一顿早饭发愁。“熟悉的老字号还能回来么?”
       这事一直憋在他心里。之后,潘冠华不时会留意下老字号品牌,他发现“消失”的不止是德兴馆,许多老字号门店都面临着留存与否的问题。当去年3月课题立项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一主题。
       定好大方向后,潘冠华便开始收集材料。数据显示,上海共有222个老字号品牌,其中180个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在全国占比16%;65家创设时间超过百年。身为黄浦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的潘冠华,曾想过制作一张数据图,挨个呈现上海老字号的经营情况。跑了多家数据统计机构,给企业打了一遍又一遍电话,都吃了“闭门羹”。原来,现阶段的老字号品牌基本归属于市属、区属集团公司,部分集团甚至拥有多个老字号品牌,集团公司统计报表中几乎看不见具体老字号品牌的细分数据;而一些较小的老字号企业由于未达相应规模,没法纳入统计监测。
       “回来吧,老字号。”潘冠华与课题组商讨后,提案建议在符合地块功能规划的前提下,加大老字号经营网点保护力度,尽力通过回搬、回迁等方式保留经营原址、原貌。他以北京作为范本举例,前门、大栅栏、琉璃厂等区域打造了10个左右的老字号聚集区,许多老字号行业汇聚于此,老字号餐饮原址老店或旗舰店改造升级也获得支持。
       “原汁原味的回归,不仅可以擦亮老字号金招牌,更能吸引客流量。”课题组认为,应当为老字号品牌打造“生命图谱”,即以建立大数据平台的方式实时精准掌握品牌经营发展现状。“建议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调查统计,不断优化老字号名录库。”潘冠华说。
       以Z世代视角探索创新转型
       留住记忆外,还得有持续生命力。
      
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原副主委陈永亮记不清跑过多少家老字号实体店铺。他发现不少品牌经营出现困难,有些店铺更是“见了最后一面”。“年轻人不关注,中年人不消费,老字号愈发冷清。”曾经的“师傅带徒弟”也渐行渐远,手艺缺乏传承,人才流失严重。
       “Z世代消费倾向即代表着未来消费趋势。”在陈永亮看来,老字号必须通过转型,迎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喜好,从而以更加前瞻性的思路布局消费模式,不看现在看未来,本土国潮国货品牌才能拥有长久生命力。
       多番思索后,陈永亮向课题组提出想法,经商讨后被采纳。他建议,推进与高校、研究所、医院等机构的研发合作,形成从“金点子”到“快生产”的全产业链创新,甚至可以在对品牌认可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进行协同合作、搭载交流平台。目前,上海已有相应的尝试,比如上海品牌创新孵化中心,通过联合各类合作伙伴共同搭建品牌创新平台,前端了解老字号需求,面向高校等平台征集解决方案,每年平均产生10余个优秀创意,撬动意向资金上亿元。课题组还建议,通过市级、区级层面探索试点设立品牌发展基金,以商标授权、许可经营、股权出让等市场化方式盘活老字号价值。
       就在不久前,老庙黄金在线上平台开启直播带货,连着好多天,由员工轮番推广珠宝;还有古今内衣,已将40%的业务转至线上电商平台……这些都是时下老字号品牌的破圈尝试,“但这远远不够,要让更多老字号进行数字化销售与社交媒体推广。”
       销售产品,更在于销售情怀。陈永亮在调研中还发现上海老字号“标志性”不足。“全聚德有《天下第一楼》、同仁堂有《大宅门》,上海老字号也应该打造故事性丰富的文化产品。”课题组建议,应当结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叙事、快节奏影视剧等方式,讲述生动的老字号现代故事。
来源:文汇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