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年前在这个国家发的愿,我來洒钱还愿了

廖信忠 廖信忠 2022-11-02
前阵子在意大利米兰,刚好有一段空档时间,于是顺道去了克罗地亚中部沿海城市斯普利特。
十五年前就去过克罗地亚,这次只不过到斯普利特机票太便宜,抱着一种不去就亏到的感觉,在几处地方待了一段时间,也算旧地重游。

斯普利特

走过欧洲多个有古罗马遗迹的城市,没有见过像斯普利特一样对待千年古迹如此奢侈。其它地方要不就是圈起来保护,要不就是只剩荒凉的断垣残壁;然而斯普利特,從1700年前盖了雄伟的宫殿,继而开始在宫殿周围继续加盖,不断寄生繁殖;现在能见到有一千年前的加盖痕迹,六百年前,四百年前,两百年前,全部混在一起....。 


这么长时间建筑不断在叠加,不同时代涌进城里的族群有不同建造风格方式,古罗马城墙边加盖了楼房,千年拱廊上架出了阁楼,宫殿旧墙被凿开成了民居.....可说是千年棚户区了,但反正都是石造,看起来好像违合感好像也不太强,所以还是拿下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半夜人潮散去,你才能真正见到斯普利特叠加起来的奇异美感。此外一天大概有超过16小时,老城里到处都是人人人。和全球所有观光老城一样,到处都是纪念品店。

淩晨一点
我看到一间五百年石头房里的圣诞用品店,充满欢快温馨的气息,圣诞树郁郁璀璨,圣诞球晶莹炫烂,可爱的北极熊讨人喜欢,欢快的圣诞音乐,征服各国的游客,可爱的妹妹走进店里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但,我只是站在门口呵呵,谁让我是见过世面的男人呢?正是那句话“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去过义乌,那么义乌将永远跟着你”,去过义乌的男人无所畏惧!在全球各地,你都能保持淡定。

如今入了夜的斯普利特老城里就是个大夜店,街边摆桌的餐厅酒吧游客能坐到半夜12点,石头房子里的live house、电音酒吧、爵士吧.....一间接一间,摩肩接踵,喝完一间再串另一间。除了游客,本地年轻人从城外涌进来,约在午夜时聚集在城墙边的公交站逐渐笑闹散去。


广场边那间餐厅仍然在营业,歌手依然朝着听众演唱,游客多了许多已经快找不到位子坐下。想起15年前我在民宿里认识的小伙伴,一位波兰女孩与德籍土耳其裔男生,坐在石阶上喝可乐,波兰女生是医学专业,她说以后想去当无国界医生;德国男人说,他未来计划创业,将德国一些好设计带回土耳其。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怎么了,是不是都有美好的未来?

在斯普利特待了三晚,每天真的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写作业,三餐时间出去順便城里逛逛,晚上挑一个广场欣赏免费音乐会。

看着满城世界各地来的年轻背包客,闹到半夜,我总算知道什么叫穷开心,又穷又开心,有钱买不到的大把美好时光能虚度,有钱也买不到的青春及体能;毫无后顾之忧,毫无畏惧的说走就走;似乎拥有钱以外的所有珍贵事物。看來有些事还真是需要年轻的时候就去做,等你自以为见多识广后,就失去了那种尝试的激情了 。

斯普利特港边
之后我去了斯普利特南方车程大约1小时的Brela海岸,又在那住了一周
克罗地亚中达尔马提亚地区,从斯普利特坐大巴,沿着8号公路1小时,就能到达Brela海岸。8号公路沿线可说是集克罗地亚海岸之精华,沿途洁白迷人的海滩、各种隐藏小海湾中的红瓦渔村、险峻的悬崖路段,行到高处能一览散落亚得里亚海的点点群岛,是世界知名海岸公路。


其中最美的海滩,是山脚下的Brela地区,水质清澈层次分明,特别之处在于曲曲折折的小海湾边成排劲松,以充满力道的姿态往海边生长,层层绿荫,红瓦的Villa沿坡而建,远处险峻山峦,简直人间绝景。

2007年来克罗地亚前,买了一台二手的佳能350D单反,一边旅行一边学拍。我沿着附近海岸边走边拍,一心只想要拍美照。玩水的游客一定觉得很奇怪吧!为啥突然出现个亚洲人穿着牛仔裤和布鞋,背着笨重的单反相机走在海滩上。

当时我心里望着那些海边度假饭店“唉!什么时候可以来住一次呀!”。当时傍晚就赶着回斯普利特了,没钱只好穷游,望海兴叹。
这回我真的找了间海岸边藏在松树丛中的酒店,本来我只想住两天,没想到太舒服,结果一住就住了一周,每天早午各下海游泳一次,终于完成了游Brela大礁石一圈的夙愿,晚上沿着海边步道慢跑,其他时间工作和看书。
有名的Brela大礁石
虽然克罗地亚算是欧盟的物价良心了,但15年前来时,一心还是想着“欧洲东西果然贵”,然而这次再去,简直大腿一拍,“竟然比安福路便宜!”
所以为什么一直想再来这,总感觉自己就是来还愿的:啊!信男廖氏十五载前在此发愿,如今小有成就,特返来消费还愿

回到斯普利特后,又搭乘三小时的轮渡去Korcula岛。克罗地亚旅行的乐趣,大概一半在于探寻在亚得里亚海中的岛屿,大大小小型式各异的轮渡慢悠悠地将你送到不同岛屿,有时到偏远岛屿还要大轮渡转小轮渡。


那是非常愉快的体验,穿过岛与岛之间的蓝色水道,相会的大船小船乘客互相挥手,在船上望着涟漪水花,追着落进海面的火红夕阳,一切都很梦幻。

随便做的轮渡视频
Korcula岛有两个主要城镇,一是西边的Vela luka,也就是轮渡停泊的港口,东侧城镇是Korcula,也是观光名城,据说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上回我来时一下船就直接搭大巴到Korcula,这回我就是想找个岛屿安静待个几天,于是就留在Vela luka了。
Vela luka
我在airbnb上订了一间港边民宿,楼下是他们家餐厅楼上是民宿,每天就在镇上随便逛逛,不知不觉也过了五天,完完全全的躺平生活。
亚得里亚海的海岛小镇其实都很类似:红瓦石头房城镇围绕港区地势展开,最多的是餐厅酒吧,有几间超市,几间面包店,几间旅行代理店,几间过时的洋装店爱开不开的;镇上最高耸的两三座尖塔是教堂;肉店菜店花店,五金店船具店杂货店,大一点的镇上可能还有一间优衣库风格的服装店,有一两间四星级酒店......可能还有个镇上居民让你一定要去看,觉得很不得了,但实际上很普通的天然洞窟。


那是完全波澜不惊的日子,上午去楼下吃早餐,回楼上阳台看书;中午再去隔壁吃饭,顺便去面包店买些甜点,买些水果回来吃;下午两点左右水温正好,跳进海中游泳,游累了上岸回去冲澡,再随便找间店坐着喝咖啡。挺有趣是,居民好像每天都没啥事,上午开始喝咖啡,下午继续喝咖啡,不同的店里坐着的每天几乎都是同一批人。

傍晚,居民喜欢沿着港边,带着小孩牵着狗散步,火红的夕阳将人影拉得老长。入夜,餐厅里首先都是游客,但毕竟不是主要景区,游客数量是那么地恰恰好;饭点后,你会见到居民纷纷从家里走出,走进港边各自熟悉的酒吧喝一杯。这时歌手开始唱歌了,唱得多是本地民谣,如果从高处看,那黑暗的海岛港湾一抹,灯火聚集处就如月亮弯弯,歌声不过吵也不小,正好笼罩了晚风吹过的小镇,日复一日,令人沉醉。


到了第四天,似乎镇上一半人都知道那间餐馆楼上住了一位亚洲人。港口前餐厅的老板儿子,前两年从斯普利特回老家帮忙,他问我,中国有多少人口,我说14亿人,他以为我说错了“million?”“No,billion”他不可置信Google查了下,脸色发青嘴角抽蓄倒抽三口气。可能别说这小岛上无法想象这么多人口,这四百万人口的国家人民也很难想象。
老板突然开口问我,知不知道Oliver Dragojevic这人,我说不知道,他“嗯...”了一声,有点失望的样子也就不再问了。我好奇试着自己拼音查了下,喔!是一位克罗地亚歌手,他就葬在Vela Luka附近的墓园,许多游客来这都为了去悼念他。
我继续多查了一会,原来这位Oliver老师可厉害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作词作曲演唱,五十年创作不断,算是克罗地亚最有名的文化符号之一,晚年他搬来Vela Luka住,直到去世。我才想到这人很眼熟,好多店家墙上都挂着与他的合照。我又找了他的音乐作品来听,曲风多变,前期还跟欧美主流曲风没太大区别,后来慢慢多了些带达尔马提亚地区风格的蓝调音乐,越听越上头。
我顺藤摸瓜看到一则18年他葬礼视频,在他出生地斯普利特的大教堂举行,全城钟声大作,全降了半旗,港边街道挤满了人潮目送这位国民巨星离去,而港区停舶大小船只包括军舰,笛声大作,燃起照明棒。当灵柩运上船,缓缓驶出,所有船只也在后面跟着,形成一庞大的船队;天渐渐地暗了,移灵船队经过一座座岛屿,该岛的船只也纷纷开进航道边护送,燃起照明棒致敬,并加入船团,一直到Vela Luka为止。场面浩大感人,看得我目瞪口呆,也算是相当有海岛特色的送葬风格。


我突然明白了,即使四百万人全民皆知的巨星,觉得很了不起,换了另一个国家或文化,可能就没人认识。同样的,即使有14亿人都认识周杰伦,在这里,依然没人知道他是谁。
岛屿东端的Korcula离vela luka其实还有五十公里路,途经丘陵,梯田,高台,散落在公路上的小镇,还有各种海岸悬崖,有一小时车程。

Korcula老城被城墙包围,矗立在一小半岛上,层层往上,最高处是教堂钟塔,远远望去就如同一锥型浮在海上,你把她想象成一小型版的杜布洛夫尼克就行。这里观光业发达,不像vela luka那么平淡,物价当然也梢高了些。

走在老城半夜的小巷石阶,想起了一位印度女孩;当年我在萨格雷布的青旅与她同间寝室,问候过早安讲了几句话,她也独自出游;后来在斯普利特的码头又巧遇,匆匆聊了几句彼此上了不同的轮渡,想着游客路线都很像;没想到后来到Korcula这小地方,在某个人烟罕至的小巷中,还能再遇到第三次。



印度女孩非常漂亮,眼睛大大的,睫毛弯弯的,头发在古城的昏黄灯光下显得乌黑亮丽,简直跟宝莱坞女星一样美。大概我们都觉得能遇到三次实在太有缘,她笑了我也笑了,很自然地,我们一起走了段夏夜花开深幽小巷,曲曲折折,我等她她等我,帮彼此拍照,啊!原来这就叫花前月下呀!

一起吃了顿饭,她说她来自班加罗尔,正在读生物工程专业。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班加罗尔这个地方,我们聊得很开心,聊各自的文化,聊印度与中国,她说她以后想去美国,我说我以后想去上海,她让我如果这两年如果去印度南部玩,可以跟她连络。她把邮箱地址写在旅行宣传单上给我,就此各奔东西。后来我去了杜布洛夫尼克时,忍不住想她,想写信给她问问她该不会恰好也在吧!但一直找不到,才想起在离开Korcula后那張宣传单我就以为是普通纸头丢了,我可真是渣男。


又过几天我回到vela luka,要搭轮渡回斯普利特,等船前我又在港口前餐厅吃饭。老板看到我“要走啦?”“对啊!以后会再来的”,本来只是很普通客套的对话,老板突然大笑“你下次再来时只能见到我儿子啦!提前跟你说再见,哈哈哈!”跟我握握手。大概是文化观不同,我只好也哈哈的干笑两句。
岛上一餐
大概是长久在港口前开店,每天看着旅客来来去去,才培养出这样的幽默豁达吧!
走过的地方越多,遇见越多人,依稀明白什么是“一期一会”。很多客人一辈子才会来这座小岛一次,等船走进店里喝杯就走。对于旅行者来说,甚至一些意外的旅程,让你到些计划外的地方,遇见从没想过的人与事,都是一生一次的相遇。
这大概就是旅行与度假的差别,抱着度假心态,你总会希望遇见好天气,游客很少,拍出美照,一切按着行程表顺利;至于旅行,就是一个“行”的过程:那些迷路时语言不通仍为你指路的老人;饥肠辘辘时的一盘拉丝千层面;坐在路边吃面包时蹭到你身上的猫咪;爬满老城石墙的三角梅.....或全力狂奔跳上车才发现搭错车;文化差异被人白了几眼;被偷走钱包在异乡街道哇哇大哭.....不管遇到好事坏事,都是旅行经历的一部份。就如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落在你内心深处慢慢堆积,终将成为你人生的重要组成。
于是,每次的相遇、重逢、离别、欢笑及悲伤,好事坏事,都有它的意义。


前些年网上热议年轻人该不该穷游,甚至有人酸酸地说“没钱就别出来玩了”。我想人人都有出游的权利,这并不是该不该穷游的问题,而是旅游方式能否符合自己经济能力与人生节奏。搭乘长途大巴、绿皮车,能看到世界的某个维度;搭头等舱、豪华邮轮见到的又是另一个维度;住青旅遇到的是一个群体,住奢华酒店遇到的又是另个群体;大部分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经济能力,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所及,去认识世界,并一步步拓展边界,发现新的自我。
住在山上,住在海边,住在沙漠,住在城市,住在乡村.....所想的,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
庆幸自己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到处去浪,没钱,但多的是精力,在那世界观还慢慢成形之时, 固有价值观就被外在的人事物一次次挑战,逼自己去理解不同文化观,理解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不沉溺在自我感动中。直到有一天,突然告诉自己“嘿!你真是又渺小又闪耀”
旧地重游总能让人想到过去,并对比今昔。总之,觉得现在生活状态还算不错, 虽然人生进步缓慢但总归有在进步。
就如日本作家角田光代说的:“带着少年的好奇,以及中年的荷包”那就趁着还能动时继续去看看世界吧!

自拍20次终于挑出一张




B级旅游:
◎在寺庙界的迪斯尼,参加仙界动员大会
◎基隆:令人忧郁,令人嫌弃,令人着迷
◎台湾小朋友的噩梦:电动十八层地狱之旅
◎台北,一场为期五年的流行音乐大展
◎恒大海花岛:总 裁 の 野 望
◎三亚海边围观老年才艺大赛,三個字:我不配
静安寺:过年期间在上海欲望漩涡中旅行
◎去了真正的漠河舞厅,并不浪漫,还经营困难
◎零下三十五度开车去漠河都遇到了些什么事?
◎上海70年产权到期老破小,美得像网红景点
◎景德镇茶园,一群农村大妈为我解说当代艺术
◎万州,比重庆更重庆的膝盖快乐城
◎在沈阳烧烤店撸串一半竟开始下雪!
◎长沙洗脚店内卷!最好吃牛肉粉竟在洗脚店!
◎自贡灯会看到怀疑人生,宇宙第一!
◎今年去不成东北,去三亚,妹想到还是像去东北
◎我本来只是要去义乌买小商品,但最后我跪了
◎我參加上海一日游野鸡团,套路太好玩了!!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现在有以下平台,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