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新加坡适合结婚养娃?

Anne小李 Anne阿伦 2023-12-19

非常抱歉这么长没有更新文章。可能因为我现在发朋友圈很频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对同事朋友说很多观点,我感觉可能是日常抖出去太多脑子里的东西,也就没有安安静静坐下来好好写一下体验和分享。

闲言碎语

我已经搬到新加坡一年半了,还是有很多人问我新加坡怎么样,说自己也在考虑搬到新加坡。自从我搬来以后找过我的人很多,我感觉我有一半在给人做免费的新加坡体验咨询,一半在给人做免费的 Dev Rel 咨询,再偶尔做一点心理疏导,比如有几个女孩找到我说男朋友也是前端,可不可以跟他们聊一聊这样的(PS:我真的很羡慕这几个男孩,拥有如此为对方着想的伴侣,请一定要珍惜!)。我感觉我做的只是把我自己过去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重复的说了很多遍,希望找过我的朋友们,不管是线上语音聊聊还是线下见面聊聊的都有真的得到了帮助。

关于新加坡的生活层面的体验,我在搬来两个多月的时候就已经分享过啦,想要知道的可以回头看看那篇 搬家到新加坡体验。当然时过境迁,当时觉得新加坡贵,现在新加坡荣登全世界最贵城市之一,现在还是觉得贵,但是已经稍微适应了。主要刚来的时候买什么东西价格都要忍不住✖️5,很多朋友说我不能这样,但是实在忍不住叻,慢慢来吧。反正我是已经适应了物价,今天主要讲讲身心灵方面。

BJ 奔跑的小火箭

我其实来新加坡以后,有朋友给我过 Dev Rel 的 Offer,非常感谢这位朋友,让我对自己 Dev Rel 这块更加的自信(主要是第一次有人真的给我真金白银的 offer 去买我这块的能力),但是因为最后商议的是接 offer 的话需要回北京,最后就也没有接,非常遗憾。但是也没有关系,可能就是还有别的机缘等着我。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在国内的时候老是吐槽自己薪水低,但是实际上每次做工作 offer 选择的时候都没有选钱多的那个,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20 年选 offer 的时候,当时想着创业公司待过了,小公司待过了,自由职业试过了,托朋友的福,自由职业的时候体验了一下外企的氛围,当时一心只想进大厂看看,钱不多也就去了。再比如相比在新加坡工作,北京的 offer 真的是一个非常 decend 的 offer,现金加期权再加上北京消费比新加坡低肯定是赚的多的存的多,但是因为需要我回北京,机会擦肩而过。

别看我在北京没赚多少钱,但是真的感觉在北京的时候的我,像奔跑的小火箭。每天都在忙,我也不知道忙什么。但是回看,还是可以分析一些蛛丝马迹的。在北京的这几年确实对我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理解相比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应该是天差地别。我觉得也因为在北京认识了好多好多优秀的人,peer pressure 也很重,看到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要么工作很好,要么名校毕业或者有些已经创业成功了。我是河南小镇出来的女孩,但是不是做题家,大学上了一个双非的一本,学习也不太好。在北京的时候,感觉很多优秀的人十几岁的时候或者更早就已经经历了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经历的自我寻找的过程,而且他们每天还都在倍速成长。我就一边感觉我可真菜呀,一边还是无头苍蝇一样乱冲没有重点。

北京也真的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如果你也在北京生活,大概率经历过在北京挤地铁上班,你不走,你后面的人也会挤着你往前走

SG 躺平的小李

我 22 年去上海出差被困在上海几个月,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很惨。客观看,确实有点,毕竟一个人被困那里两个月。但是也有一种被动的跟外界隔离,自己跟自己独处了两个月的时光,对我来说是人生中少有的时光。因为是困在酒店里,虽然酒店环境不太好,但是有网,有热水,有地方住,没断过吃的,所以生活还好,能吃能睡能上网能睡觉。再加上没被困的时间里,我还短暂地探索了一下上海的一些地方。我感觉我真的还蛮喜欢上海的。上海的气候更湿,同一家公司,上海的工区就感觉相对北京没有那么卷。而且上海很多好玩的店。所以 22 年换工作的诉求,就是在中国的南方工作,或者海外(因为当时还没有出过国)。有了新加坡的 offer 以后,就自然选了能出国的。

当然我人真的在新加坡以后,我的的心理体验也是分了好几个阶段。头几个月肯定是心惊胆战的,倒不是工作压力大,主要是心理压力大。总想着被裁员了咋办,人生地不熟的,又得回国重新找工作。然后我慢慢适应了节奏,虽然新加坡被大家说卷,但是卷的程度还是比不上北京的,至少没有怎么加过班。

还有一个点,我觉得来新加坡以后职业周期和婚育周期都有被拉长。比如国内互联网 35 岁一道坎,女生婚恋 30 岁一道坎。我确实感觉新加坡在这两方面没有国内压力那么大。因为我见过 40+ 岁的一线研发,也认识 50 多岁还没结婚的姐姐。当然我觉得中国比较大,这两种情况肯定是有的,在新加坡可能不会有人说你,但是在国内可能会被一群人的吐沫淹一遍。所以心理压力上,确实是少了很多。

尤其是最近,我甚至觉得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烦恼,或者说没有什么是值得我烦恼的。再加上真的认识到自己能力不是那么的行,也不太拧劲了,业余时间多花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比如搞搞活动,或者链接链接朋友啥的,心态上比较躺平,对升职加薪没有太高的期待。但因为我人还在游戏规则里,就还是会努力玩一下冲一下等级的。

SG 适合结婚养娃?

我个人觉得新加坡只适合两种人在这里生活。一种就是富到在哪里生活都没有什么压力的,一种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各位同龄人可能更能理解,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的在哪里都不容易。再加上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养 4 个父母再生 2 个小孩,想一下是对经济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我非常有幸属于第二种,自己一个人生活挺好,找个对象结婚生娃,可能就不太好了。

所以我第一次听到新加坡适合结婚养娃这个说法的时候,非常的惊讶!我的脑子又是如果有什么我感觉不合理,这个观点就总会时不时跳出来,直到某天我的脑子把它合理化。后来我就真的就理解了,首先我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是朋友带我去的一个 web3 领域 2049大会的 after house party 上,在座的各位除了我是贫苦的打工人,大都是创业公司的老板,且我相信在创业之前,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原生家庭的经济实力大都也是不弱的,因为有些是美国名校毕业的。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他们这一部分人觉得新加坡很适合结婚养娃。

因为新加坡真的很小很无聊,养娃是一个费心费力的大工程,在新加坡这个又小又无聊的城市里,养娃能有更多的乐趣,且这个城市还是教育资源丰富,性价比更高。比如你送孩子去上海的国际学校,一年二三十万人民币,送新加坡的国际学校,新加坡虽然什么都贵,但国际学校一年五六万新币,折人民币还是二三十万,跟国内差不多的价格,但是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学习环境。或者你送孩子去公立学校,相对更低的价格,还是有英文教学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且孩子不会遇到因亚裔歧视而受排挤的问题。周末或者假期再带孩子去马来西亚、泰国或者巴厘岛的海边吹吹风,是不是挺好的!或者就回国跟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待一段时间,反正挺近。而且新加坡税低呀,公司除去税的收入更多,仅多出来的部分可能交了孩子的学费还剩不少,去东南亚国家玩又便宜可能还花不完。

另外如果你有 1000 万人民币,在北上广买房子可能能挑的盘也是有限的,但是 200 万新,在新加坡应该还是可以买一个不错的公寓的。新加坡的公寓质量堪比国内高档小区,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标配比着北上广的房子还是性价比高上不少。(PS:没有说身份问题导致的 60% 的印花税。冷 or 热知识:美国国籍跟新加坡国籍的人买房一样的税率)。总之,对家庭经济实力稍微殷实,比如能拿出 100 多万新买个小公寓,然后每年能赚个几十万新,在新加坡结婚养娃是非常滋润的。👈 请各位海涵,我这手里攒着 200 块钱操心了一下 200 多万新的大事,且我自己毕竟没富过,有描述不合理的地方,大家可以评论区指正一下。

回到打工人养娃,个人觉得可能还是有点吃力,但是家庭收入高的还是可以冲一下,就公立小学学费举例,新加坡的小孩一个月可能 12 刀,你的小孩一个月得 1000 多刀,所以就经济支出来看,打工人在新加坡养娃肯定是比把娃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内贵上不少的。



我这样的情况,自己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甭管在哪里待着,让我家人知道我还活着就行,对家人而言,只是我待的城市换了个名字。对我自己而言,我在哪里待着,更多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个人的喜好。

关于人生更长线的思考

我觉得从我毕业或者从我出生开始到搬至新加坡这个时间节点,我的人生总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确定是搬到新加坡的影响还是年纪到了的影响,我开始更长线的思考我的人生,比如有时候会以 5 年、 10 年甚至 15 年为粒度来琢磨自己想干点啥。这个我感觉主要有几个方面对我比较有影响。

爸爸的历史

一是从几年前开始,我没事就琢磨我爸爸的历史。比如他从一个农民,自己打零工,到买一个拖拉机的头,再攒一个拖拉机的斗,再有小的农用车,再迭代成大的农用车,然后开始经营挖掘机,不止自己干,还有亲戚朋友也开始买挖掘机做工程,光景好的时候他有拖板车、铲车和挖掘机,我有印象他还有接过贵州的活,妈妈还因此跟着去贵州旅游了几天。然后我最最最敬佩的是,爸爸在 08 年经济危机以后看到自己做工程不会再赚钱了,11 年左右一下子把挖掘机卖了躺平至今。我确实琢磨他这个从一个拖拉机的头到拥有挖掘机的事,确实很励志,且时间战线拉的很长,但是最后这招,该卖的时候全卖了及时止损一直没学会,我估计还得琢磨好多年,或者突然有一天我就开窍了。主要我现在支付宝买的基金还全都是绿的,总抱着只要我还没卖,就还没有被割韭菜的心理。还有一件事是我爸盖了两个房子,一个是我小学的时候盖的,一个是我大学时候盖的,两个相差十几年竟然能够前后打通,这事也让我觉得我爸看事情真的很长远。还有一件事,就是在他生龙活虎的 60 出头的年纪,就把家分了,我没有分到什么财产也没有分到养老任务,闲人一个,从非官方自由人到官方认证自由人。我老爸能早早地就把自己年纪大了谁来养老都安排好了。我感觉如果我有我爸一半智慧,都不至于混的这么差,或者如果我爸在一个大城市发展,我现在可能怎么说也得是一个富二代了。当然大家老是夸赞的我身上勇敢这块品质,肯定是继承了爸爸的一半。从我爸那里还听到过的一个言论是 “人得有胆,老子有 1 分钱的时候就敢做 10 分钱的事了”。我当然还是不太行,我得有 5+ 分的钱得时候才敢试试做 8 分的事,勇敢大大打了折扣,目光长远和及时止损这块也一点没有继承。

创业朋友的话

二是给我 offer 的这个朋友,他说的一句话也是我的脑子时不时就会盘一下。他说他年轻的时候觉得一天可以做好多好多事,然后慢慢觉得一年可以做几件事,现在又觉得几年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跟他的那次聊天以后,我其实时不时也会想,如果几年做好一件事,那这一件事对我来说是什么事呢?

所以读到这里的你呢?如果几年做好一件事,这一件事对你来说是什么事呢?也可以评论区交流一下~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