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奥克肖特:没有传统,自由就什么都不是了

曾国祥 新少数派 2022-03-19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曾国祥《麦可·欧克秀》,联经出版社,2018年,第95-99页。原题为“保守:认真对待人的处境”。Michael Oakeshott在大陆一般译为“奥克肖特”,“欧克秀”是台湾常用译法。转自公众号“保守主义评论”。

 


在中文语境中,保守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意涵,基本上指称着固步自封守旧反动、重视传统而轻忽自由,甚或以集体舆论压制个人意见等等。然而,必须谨记在心的是,欧克秀自始至终都是从哲学的视野来看待传统或较不具争议性的“实践体”观念,也就是视之为人类行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事实上,诚如后文将循序阐明的,对欧克秀而言,在人类真实的生活处境中,自由与传统是共存的:如果没有自由,人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没有传统,自由就什么都不是了。因为传统就是自由实现的场所。


依此,保守与激进这组词语因而有了特殊的意涵,代表着论者对待人的处境的两种对立态度:前者认真对待自由与传统或理性与历史的共生关系,后者则是努力摆脱传统与历史加诸自由与理性身上的束缚因此,在一篇名为《论保守》(“On Being Conservative”)的文章中,欧克秀写道,与其说保守是一种封闭的“意识形态”,还不如说保守代表着“人类活动的某种意向”(a certain disposition of human activity),其特征是:

 

喜爱熟悉的甚于不可知的、喜爱已被试过的甚于尚未明的、喜爱真实的甚于虚幻的、喜爱实际存在的甚于可能发生的、喜爱有限的甚于无穷的、喜爱亲昵的甚于疏远的、喜爱充足的甚于过当的、喜爱合宜的甚于完美的、喜爱当下的欢愉甚于乌托邦的狂喜。(RP, 408)

 

这段引言清楚显示,欧克秀所谈论的保守是指人类行动的某种癖性,或人类生活的一种姿态:比起遥远不可知的不确定未来,保守更喜欢熟悉的感觉。因此在保守的哲学视域中,传统注定成为人类活动的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欧克秀基本上是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的立场,来剖析保守的意涵。对他而言,与保守相对的是激进的思想维度:一种面对人的处境的乌托邦求索,而不是自由与理性的行动能力,更不是权利与正义的基本价值也因此,纵使在欧克秀早期的著作中,传统所起的作用和“实践体”其实没有太差别,其重点并不是提倡某种特定的政治立场,而是说明自由只能在行为传统中获得实现。



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英国人,又译为“欧克肖特”),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也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富有个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20世纪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


何谓“传统”

 

严格地讲,欧克秀不是一般认知下的传统主义的信奉者。因为根据欧克秀的定义,一如“实践体”,传统大致上也是指:我们生活于其中并借着学习来认识自我的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是“由情感、信念、意像、言说方式、语言、技艺、实践和行为方式”所囤积而成的,同时也是我们行为履行时所依靠的资源。


无疑地,这些使用中(in use)的资源已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累积,而且透过持续的使用,它们的一些道理将在现实生活被显现出来,有些部分甚至还会“重复地投资到”原来的资源中,成为传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要素(RP, 187)。换言之,欧克秀笔下人与传统的关系,同样是偶然流变,而非决定论或因果关系所可正确掌握的。


虽说如此,相对于“实践体”,传统一词确实比较容易招致误解。简单地说,传统最常遭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主张传统先于个人。例如:辩护某些传统价值的至高性,或是宣称某些传统价值应获得无条件的“服从”(Franco, 2004: 150)。不过,且让作者再次强调,欧克秀之所以如此重视传统,绝不是为了压抑个人自由;恰恰相反,他的哲学用意是为了清楚描述以个体性的角度来重新构思社会与国家的条件。


就这点来看,不管是在前期还是后期的著作中,与其说欧克秀谈论传统的重点,是在提倡一种至高无上的传统权威或共同目的,不如说他的本意是想从真实的人类处境,来持平看待理性与传统或自由与历史的关系

 

以“实践体”取代“传统”

 

因此,在《论人类行动》中,欧克秀挑明地说,个体与“实践体”的关系,纯粹只是一种“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关系”;“实践常规”作为一种“副词限定”,并不涉及一位“自由行动者”的言行举止的实质内容,而仅仅是行动者在进行“自我选择活动”时所必需参照的演说形态与行为模式。


换言之,欧克秀以“实践体”取代传统的主要考量,是为了避开传统在语意上的混淆,从而能以更传神的方式来呈现“个人主义道德”辖下自由选择的意义:在一个知识开放与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个人可以置身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实践常规”中来彰显自己的人生、型塑自己的角色。也因此,在后期的著作中,欧克秀刻意区别“服从”(obeyed)与“接受”(subscribed to)的差别(OHC, 58):我们是自主接受而非被迫服从不同的“实践常规”。


▽ 课程推荐 ▽





-版权声明-


图文仅供思考与交流,感谢作者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联系、交流、合作请加编者微信:ding0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