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正增长,武汉中院约谈5名基层法院“一把手”

烟语法明 2024-03-31

拐点出现! 2015年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湖北武汉法院2023年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量实现首次下降,同比降3.33%。
记者1月12日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约谈会上获悉,2023年,该市15家基层法院中有10家实现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 年度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实现首次下降,与武汉法院去年6月部署开展诉源治理十项重点工作分不开。 

会议通报了全市法院2023年诉源治理工作情况,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代表市法院党组集体约谈东西湖、新洲、江汉、经济开发区、江岸等五家基层法院院长。

图为武汉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约谈会现场。李金星 摄

近年来,武汉法院收案数持续激增。2022年,武汉法院人均结案数为431件,几乎是湖北省平均数的两倍,且均比成都、苏州、杭州等与武汉经济体量类似的地区法院多。 
这么大体量的案件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诉源治理迫在眉睫。”谈及部署开展诉源治理十项重点工作的背景,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说。 
按照要求,武汉基层法院均成立了诉源治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并积极向地方党委、人大等汇报,协调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凝聚诉源治理工作合力。 
以2023年一审民事新收案下降幅度全市第五的蔡甸区人民法院为例,该院与区住建局共同成立建设工程领域诉调对接工作室,开辟深化建设工程领域共建共治共促新路径。 
武汉各基层法院抓实每月研判调度工作,制定切合辖区实际的诉源治理工作方案,提升诉源治理的适配度和实效性。 
江夏区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诉(执)源治理工作的规定》,提出17项举措,构建完善“诉前预防、诉中解纷、诉后息讼”的一体化、多维度、全流程诉(执)源治理模式。
2023年,江夏区法院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14.89%,降幅排名武汉基层法院第一。 
武汉基层法院还普遍入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入驻矛调中心团队2023年共化解纠纷14340件;建立“示范判决+调解”机制,共对101个案件进行示范判决,通过示范判决调解成功6573件案件。 
武汉法院还持续推进法官进社区、进网格开展普法宣传、法治夜校、巡回审判、乡镇综治联席会议等工作,采取调解平台“三进”、自动履行督促、判后答疑、司法建议及综合性法庭、家事法庭审执一体化改革等方式持续开展诉源治理。 
诉源治理成效初显,但武汉法院没有止步。 
1月12日,武汉中院集中约谈东西湖区、新洲区、江汉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岸区等5家基层法院“一把手”,持续传导纵深推进诉源治理压力。 
这5家区法院2023年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均呈现正向增长,其中增幅最高的达到20.44%,“‘诉讼爆炸’趋势明显”。 
约谈会上,武汉两级法院共同剖析问题、研判形势、明确措施—— 
人案矛盾突出,抓好诉源治理,是为法官“减负”的关键突破口; 
树立“人人都是诉源治理责任人”的理念,将压力传导至每一名干警; 
全流程开展诉源治理、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减少衍生案件发生; 
将案-件比、民事调解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作为重点考核项目纳入法官考核体系,严防“一案结多案生”的现象发生; 
…… 
“约谈不是目的,整改落实才是关键。”刘太平说,武汉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还处在夯基垒台的初始阶段,必须持续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最终实现为干警减负、提升审判质效、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目标。

约谈会上,被约谈的五家基层法院院长依次表态发言,刘太平认真记录,逐一点评。

去年以来,我们下大力气推进诉源治理,全市一审新收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实现‘首降’,案件数激增的不利趋势已经开始扭转,相信我们持续推进这项工作,人民群众最终都能成为受益者。”刘太平指出,要充分认识诉源治理是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今天召开武汉法院业务工作新年‘第一会’,主要目的不是批评,而是提醒,关键要剖析问题、狠抓落实。”刘太平强调,全市法院要坚决扛牢责任,推动诉源治理成势见效。
把强化问题导向贯穿始终。“风物长宜放远量”,要主动查摆、找准问题,从重点指标、重点领域治理出发,找准短板弱项,着力解决类型化案件控制不力、调撤工作抓得不实、重点任务未落地等问题,针对性拿出硬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开创诉源治理新局面。
把因院精准施策贯穿始终。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集中力量、全力破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色性和针对性,形成“一院一策”,在推动重点领域源头治理的同时,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服务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把压紧压实责任贯穿始终。“一把手”是诉源治理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督导推进,压紧专班专责,压实全员责任。“科技进步不能代替司法温度”,法官要当“操心的法官”,树牢“一次性解纷”理念,尽最大可能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把树立鲜明导向贯穿始终。以考核带动治理积极性,切实做到优者奖、劣者罚,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浓厚氛围,进一步树牢精品意识,用心打造更多新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诉源治理“武汉样板”。
本文综合来自: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志月)、武汉中院

  往期文章:起诉张雪峰法院驳回,社会风气变坏都是从违法获益不受惩处开始的


  往期文章:最高法院调研“连坐”规定:非必要不对犯罪人亲属作出权利限制


  往期文章:将在部门领导职数上“动刀”!多地密集部署地方层面机构改革


  往期文章:最高法院观点: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的抵充顺序等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