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沃森事件看种族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正在摧毁西方的“政治正确”

优质独家资源 种族差异研究 2019-04-09

“种族差异研究”微信公众号 ID:RaceRealism

本公众号基于科学、数据以及社会现象实事求是的探讨种族特质、种族差异与种族张力,力促各族群的和平相处与共同繁荣。我们相信各种族尊严平等,但是科学研究显示,各种族在特质和平均能力上不同,实事求是才能够避免出现治理失灵、逆向歧视和人口替换的现象,共筑最美好的未来。


(此版本为更新版,修正了一些失灵的资料链接,并做了少许更正)

作者:中华复兴


前言


前不久,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因坚称种族平均智商不同(主要因为先天基因差异)被剥夺荣誉头衔。他的观点遭到西方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谴责。这个事件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笔者观察到,我国许多的公共知识分子、科普账号和社会名人面对西方媒体“政治正确”的统一论调,人云亦云,罔顾基本事实与科学,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在此,我们将为大家深入分析此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相关科学证据与学术发展。另外,与沃森共同发现DNA结构,共享1962年诺贝尔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对种族差异问题也持有”政治不正确“的观点,但因他已于2004年过世,所以不为人所知。另外,我们还会探讨数十年来西方长期对种族差异的理性探讨的系统性压制与清洗。沃森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沃森事件的来龙去脉


詹姆斯·沃森作为诺贝尔奖得主、被人们称为世界“DNA之父”,他的伟大无容置疑。我们今天不计其数的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研究等都是建立在他的学术突破基础上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果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沃森与克里克和他们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


而如今这位年逾90,荣誉等身的老人却在晚年卷入了一场极大的争议中,遭到了西方主流媒体与许多同行的谴责,可谓背腹受敌,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他的罪行:实事求是。


他的噩梦其实开始于2007年。沃森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到英国推广一部著作的当天,《泰晤士报》发布了一篇报道,里面分享了沃森对种族差异的看法,他关切的表示对非洲的发展前途十分悲观,因为“所有非洲发展的社会政策都建立在他们(非洲人)和我们(白人)智商水平相同的前提上,然而所有的科学测试都证明这个前提不正确。”

《泰晤士报》2007年10月1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报道,标题为《科学家称:黑人智力水平更低》


他还补充称,尽管自己主观上十分希望每个人都生来(能力)平等,但“那些不得不和黑人雇员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真的。”


沃森为他的耿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这段发言会被公布于众。事发两年后,他在2009年接受著名记者查理·罗斯的专访时表示:“当时这个女孩10年前在我们家住过1年,我根本没把她当作记者,而是把她看作自己的女儿。这种话我在公共场合绝对不会说,这个女孩之前几年也在非洲住过..所以我们就聊了聊非洲的情况。我..这真的糟透了, 这是我这辈子捅的最大的娄子。”


视频如下:(“种族差异研究”微信公众号独家编译)


可见,沃森关于种族平均智商差异的言论是无意之举,《泰晤士报》的记者客观上借助了私人关系的便利取得了一般记者不可能得到的信任,导致沃森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制造了一条劲爆新闻。而《泰晤士报》报道的标题:“科学家称:黑人智力水平更低”更可以说是火山浇油,难逃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嫌疑。


不但如此,当年《泰晤士报》选择在沃森巡游英国推广自己的书之前爆出这一猛料也颇为耐人寻味。这导致沃森一下飞机就陷入被动,成为公众的众矢之的,不但破坏了他在英国的巡游售书计划(之后的活动被迫取消)也让他猝不及防、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直接暴露在了公众的拷问和谴责之下。


任何看了沃森的原话的人都可以察觉到,即便是私下表达的言论,在谈到种族智商差异时,沃森的态度也是建设性的,他对非洲的发展前景表示悲观,因为发展的模式是建立在(非洲人与欧洲人智力水平完全一样)的错误的前提下的。他还提到,尽管自己主观上十分希望每个人都天生能力平等,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丝毫的骄矜与得意,他没有歧视黑人也没有对白人更高的平均智商沾沾自喜,他仅仅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实事求是、冷静的分析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但对于感到自己“政治正确”信条受到亵渎的主流媒体来说,这些都不重要,沃森随即遭到了铺天盖里的谴责、迫害与排挤。“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者”、“道德败坏”、“伪科学鼓吹者”等等的攻击接踵而来。紧接着,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高校纷纷取消了他的演讲。1953年沃森第一次公开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纽约冷泉巷实验室也取消了沃森的所有行政职务。而当年正是在沃森的力助下,冷泉巷实验室才发展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研究机构。


沃森被击倒了。平时在高等院校被前后簇拥,奉为座上宾的他,被媒体捧在手心的他一下子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样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他失去了许多的学术研究的资源。在之前提到的和查理·罗斯的专访中也谈到他多次道歉,反复道歉,竭尽全力的去补救。沃森在道歉声明中还说他之前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

但是,他的道歉并没有让他恢复名誉和其他方面的损失,这个事件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他被迫淡出了公众视野,销声匿迹。


然而,在今年1月2日播出的纪录片中,沃森的言论再次引爆了公众的关注,或许是年逾90的他再也没有任何的顾忌,或许是内心对于科学真相的执着让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位老人打破了沉默,公开表示“自己的观点并未被改变”。在专访中,他似乎在犹豫再三之后,顽强的脱口而出:“在智商测试中黑人和白人的平均智商是有差异的,我想说二者存在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它是基因遗传造成的。“


沃森最新专访如下: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拍摄


此话一出,“政治正确”的机器再次开动了它碾压的齿轮,它绝不允许自己的铁腕受到挑战,特别是来自一个曾经的学术泰斗。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抨击再次如海啸般袭来,几乎没有媒体对科学证据和数据本身感兴趣,而是步调一致的对这位老人进行道德谴责和人身攻击。

比如《纽约时报》配上一副丑化他的照片,90多岁的沃森还没有过世就已经被配上了黑白照片,估计是巴不得他赶紧消失。标题是“詹姆斯·沃森本有机会在种族问题上挽救自己的名誉,但他让一切变得更糟了。”


我们可以看出,掌控西方主流媒体的白左们对詹姆斯·沃森不肯消声终老恼羞成怒,这次决定要彻底的摧毁他。


沃森亲手领导发展起来的冷泉港实验室表示,他的言论等于收回了之前所有的道歉,因此最终决定将他最后的荣誉头衔也剥夺了。


我国知识分子、公众人物的反应


面对西方媒体这样的攻势,我们许多不明真相的公共知识分子、科普人士和社会名人也纷纷跟风谴责,他们既欠缺科学背景知识,甚至欠缺新闻背景知识,有的甚至无脑的鹦鹉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套路


比如身为遗传学硕士、泛科技主题网站主笔的“游识猷”女士对沃森的遭遇表示“并不意外”,但是却给不出任何从科学上根本否定他观点的证据,而是通篇道德谴责,说他“歧视”,”令人不愉快“,”无礼“,”不和其他人礼貌性交谈“等等。好不容易引出了两个科学家的名字(爱德华·O·威尔逊和理查德·道金斯),似乎要探讨一些反驳沃森的权威学术意见,没想到只是虚晃一枪,仅用这些科学家的名气来攻击沃森是一个多么不好相处和无礼的人而已。


如图:

https://m.weibo.cn/1783475181/4328467912482880

(原微博链接 

首先,游识猷女士引用的只是一家之言,真实性有待确定。另外,即便这样的证词是真实的,即便沃森为人有些不合群、不好相处甚至无礼、傲慢。但是我们都知道格外优秀的人确实容易更加古怪和傲慢,许多成就远不及沃森的人估计和他被指控的无礼程度也有得一拼。


当然我们绝不鼓励无礼或者傲慢,巴不得每个人都是3A级优质暖男,但是现实却不是如此,假定游识猷女士的指控是真的,沃森难与人相处就自动说明他的科学观点是错的吗?似乎也没有妨碍他完成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呀?

何况在最后一句话的翻译上,游识猷女士的强烈主观感情色彩更是一览无余,引文原本只是“would only encourage the traditionalists to stay around"(只会鼓励传统生物研究者留下来),到游女士这里就莫名其妙翻译成“不肯滚蛋”了。可见,她的言论与科学无关,甚至与理性无关,仅仅是攻击沃森的人格,这样的手段换做一般人都会令人感觉阴暗,何况还是出自一个科学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之口,应该说是彻底的失职和失态。


游识猷女士,如果您懂得种族差异方面的科学,何必需要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攻击与您观点不同的学术泰斗呢?


抑或您在这方面的知识和造诣完全无法与DNA之父相比,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跟着西方的“政治正确”和主流媒体人云亦云呢?


独立评论新闻评论账号“老徐时评”认为沃森遭到的围攻与西方“政治正确”无关,并且还说沃森并没有翔实的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

可是事实恰恰与他说的相反,在这方面我们有翔实的科研数据和研究结果,这个我们会在下文中分享。当然老徐先生并非科研人士,所以他的发言与事实相反也可以理解。


如图:https://m.weibo.cn/status/4328426917869674?(原微博链接)

老徐还谈到了100多年前我们中国人被戏谑为“东亚病夫”,因此他怕我们今天陷入同样的偏见去歧视黑人,但是老徐混淆了“种族”与“国民”的概念。在当时没有人说同样是东北亚人种的日本人是“东亚病夫”,可见这不是人种歧视而是因为国力衰微,全方位的落后,才导致中国人遭到了不怀好意的人的歧视。


何况我们之前也提到,沃森是站在希望非洲能够发展得更好的角度表达他的观点的,如果我们假设非洲人和欧洲人的智力水平完全一样,那么为他们制定的发展方案和援助计划必然不是理想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这和俯视甚至鄙视一个群体,称他们是“东亚病夫”有天壤之别。


所以对科学研究的不知情、对沃森事件基本事实的不知情,加上和混淆基本概念导致老徐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偏差,但是与之前的游女士相比,我认为老徐如果能了解基本科学与事件的实情,是可以更加接近真相的。


崔永元自然不用介绍,他的才华和成就也不必赘述,但是他在微博上表达的对于沃森事件的态度也并不可取。他说:“没有人文训练的科学家很容易成为法西斯。”


如图:https://m.weibo.cn/status/4328426917869674?(原微博链接)

崔先生可能也受到了西方白左的“政治正确”的思维影响,白左往往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迅速抢占道德高地,然后任何谈种族差异的人都被白左认为自动有法西斯嫌疑,都有白人至上主义倾向或者想灭绝其他种族,就算对方是处于建设性的角度,作为科学家来陈述研究数据指向的事实也不例外。


如果沃森说的是对的,那么不正视种族差异,会导致治理失灵、逆向歧视、大规模第三世界的移民、人口替换、文明倒退和最后的社会分裂和崩溃。而流失了大量相对更加优秀的人口的第三世界(第一批和早期去往发达国家的第三世界移民都是相对聪明,有技能的)也会陷入更加窘迫失序的的局面。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制定最适合每个国家的治理和援助政策,避免我们提到的灾难,那么这难道不是最崇高的“人文关怀”吗?


我已经在《为什么不正视种族差异会导致治理失灵、人口替换、社会分裂与文明坍塌?》一文中详细的论证了为何正视种族差异是现代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的必要因素,可以点击蓝色标题进行参考阅读。


相比之下,时事评论员占豪的分析稍微客观理性一些。


如图:https://m.weibo.cn/status/4328453954158756?(原微博链接)

占豪认为从科学角度探讨人种与智商是没问题的,因为科学“是实事求是,通过实验和论证来的。“


但是他接着认为关于种族与智商的科学研究如果涉及公共政策,那么就自动有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应用准确的科学来帮助制定对所有人都更加公正,合理的公共政策,那么这不仅没有问题,反而大有裨益的。只要我们坚持人人尊严平等(不同种族无论智商,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享有同等尊严),同时又承认不同群体的平均能力不同,那么种族与智商的研究就会像造福了无数其他社会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一样,造福我们的社会。


无论人们是否同意占豪在其他问题上的立场,就此事而言,他的思维更加实事求是,更有层次和立体感。本人认为如果他接触到更多这方面的科学证据,并了解良好的政策指导思想,占豪有望更好的驾驭和分析这个主题。


科学证据初探


了解了沃森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分析了我们一些同胞们的不当反应后,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证据显示,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真的存在?并且先天基因是否是造成这个差异的重要因素?”


与西方白左主流媒体宣传的相反,我们在这方面有堆砌如山的证据。我们主要从A、B、C三个方面考虑:


A.我们有跨种族、跨国界的大规模智商测试的数据,最古老的有100多年的历史,而这些测试的结果都一致的显示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这样的差异至今没有显著缩小。


国家平均智商地图(根据多名学者提供的数据综合绘制):


B.我们通过同卵双胞胎收养的实验和日益先进的基因研究方法,显示平均智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基因影响的。比如跨种族的多基因检测可以对比不同种族与智商相关的等位基因,从而检测到基因与与智商的相关性。

用于基因检测的SNP芯片


C.我们还有日益先进的脑成像技术来检测不同人在做智商测试时的大脑活动的变化,这证明了智商不是一个人工创造和无意义的概念,而是反映大脑的生理结构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概念。

图片来自《智商背后的脑神经学原理》The Neuroscience of Intelligence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更加详细的论述我们将在本公众号之后推出的文章中呈现,现在先提供给大家一个梗概的介绍和资源链接,方便查阅。


A方面,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琳达·高德弗里森(Linda S. Gottfredson)发布过一篇名为《主流科学对智商的立场》的文章刊登于《华尔街时报》。其中就提到“犹太人和东北亚人种(中国、韩国、日本)的智商分布平均值高于白人,白人高于拉丁裔和黑人...白人的平均智商分布为100,美国黑人为85,而拉丁裔介于两者中间。(报告第15页)”

琳达·高德弗里森


该文章之所以极具权威性,是因为有52名专家学者签名认同其研究成果。他们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名牌大学的学者,都是智商研究和相关领域的教授,其中许多今天也活跃在学术界,并且遭到过主流媒体和白左的攻击。


下图为52名签名专家的完整名单:

该文章的完整版我们已经上传到了百度网盘,链接如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VUQNepJ8H-hqfsnh26FDQ 

提取码: d67t 



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下载自己阅读。


关于这点的更多的内容也欢迎阅读我们“种族差异研究”公众号之前的文章:52名专家联合声明: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是科学事实


该文件的签名专家之一是理查德·林恩 (Richard Lynn)  他是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教授,智商领域的资深学者,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他,研究领域包括智商的国家和种族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影响。

在对不同国家的智商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在学术界无人能出其右。经过多年的研究,林恩教授汇聚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他分析了192个人口超过4万人的国家的智商数据。他的发现也和之前52名专家声明的结论基本一致,成果可在《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从进化角度的分析》一书中找到:

B方面,由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因此科学家们已经进行过许多同卵双胞胎在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实验,如果智商主要是环境影响的,那么孩子应该和自己的养父母在智商更加接近才对,可是实验结果反复确认,被收养的孩子和素未谋面的血亲的智商更加接近,而不是养父母。在许多的情况下,不同环境长大的同卵双胞胎成长得惊人的类似。

比如,著名心理学家、遗传学家罗伯特·普罗明(Robert Plomin)凭借他进行的领养实验闻名学术界。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的2600多名双胞胎实验样本,包含相当数量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被放到背景不同的领养家庭环境下被养大,结果发现他们在学校科学课上的成绩差异远没有想象的大,而是趋同。

罗伯特·普罗明

研究甚至得出结论:学习成绩差异60%是由基因影响的,环境影响占次要部分。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与认知能力和智商有很大的相关性。(https://kclpure.kcl.ac.uk/portal/en/publications/a-twin-study-into-the-genetic-and-environmental-influences-on-academic-performance-in-science-in-nineyearold-boys-and-girls(f9ba3e85-241b-42d2-b794-885a8b24639d).html)

普罗明的学术论文:

《9岁男孩和女孩双胞胎的科学课的成绩的遗传和环境影响的研究》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11965/

普罗明更多的研究成果请参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哪个影响更大?


虽然普罗明的实验并没有种族的维度,但是还是强大的佐证了先天基因对智商的影响。而另一个叫做《明尼苏达跨种族收养研究》(The Minnesota Transracial Adoption Study)则找到了130名被富裕白人家庭收养的黑人或者黑白混血的孩子,并测试了他们的智商来试图判断环境和基因

哪个更加导致黑人孩子在智商测试上平均表现差于白人孩子的事实。

研究发现:

              1)被白人硕士收养的黑人孩子,到了17岁时与在黑人社区长大的黑人孩子平均智商没有差别。因此虽然这些黑人孩子早期就在环境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接近成年时却并没有得到智商上的提升。这暗示决定平均智商的因素主要是先天遗传,而不是成长环境。

             2)被类似环境的白人硕士家庭收养的黑人和白人孩子之间的智商差距是17点,这和社会平均差距是一样的,因此这指向决定智商差异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基因而不是环境。

             3)被收养的黑白混血的儿童的平均智商介于白人与黑人之间,这也说明先天基因对平均智商的影响。


             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是曾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桑德拉·思卡尔(Sandra Scarr),她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签署《主流科学对智商的立场》的52名专家之一。

桑德拉·思卡尔


对她研究的一篇分析报告我们已经上传到百度网盘,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下载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OdN47_vUXpmCQ6S2fTcAQ 提取码: f4kp 


除了收养研究之外,在基因分析与检测方面也有证据指向基因在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中起重要作用。


学术期刊《智商》在2015年发布了一篇文章,现任阿尔斯特社会研究机构(Ulste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主任大卫·皮弗(Davide Piffer),研究了9个不同的基因差异,生物学家称其为“等位基因”。

大卫·皮弗的报告


这9个等位基因被认为与智商有关,他选择研究这9个等位基因,因为它们对智商的影响已被多个研究确认,并且这些等位基因在许多族群中的出现频率也被研究过了。研究结果并不出乎意料:  白人和亚裔比黑人更可能有更加有利的基因组合。


大卫·皮弗的研究成果可以用这个表格来体现。横坐标显示的是多基因评分值,分数越高,就基于这9个等位基因有更利于智商的组合。在左边是不利于智商的基因组合,与较低智商相关。 黑人群体集中在这个区域。最有利于智商的基因组合在右侧,日本人以及中国北方与南方汉族分布在这个区域。图表左边的纵坐标是国家的平均智商数值。

如您所见,这个趋势是非常清晰的。多基因评分越高,国家平均智商也越高。图中的虚线是趋势线,这意味着仅凭这九个等位基因,您就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出国家平均智商的高低。


我们也已经将大卫·皮弗在学术期刊《智商》发表的论文上传到了百度网盘,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研究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ksmIk8KmL-b-IIty-5g5w

提取码: rsh9


根据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论到人的智商差异,先天基因影响的比例占40%-80%。比如,一个调查了3511名素不相识的对象的研究显示先天基因的影响为40%-50%[《智商背后的脑神经学原理》(The Neuroscience of Intelligence) P.42]。

研究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82557/


而理查德·林恩教授的研究则显示为80% [Lynn, R.(2011). Dysgenics: Genetic Deterioration in Modern Populations. 2nd Edition. London: Ulste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无论如何,先天基因因素在决定智商差异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并且极可能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所以詹姆斯·沃森作为顶尖科学家和DNA结构的发现者,想必对这些研究是非常清楚的,他的发言的依据也多半基于如上类似的证据。


C方面,理查德·海尔教授(Richard J. Haier)是脑神经学与智商研究方面的顶尖专家,他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海尔教授表示:


“在1980年以前,研究人员尚无法使用脑神经成像技术,但是当这个强大的技术被普及之后,研究人员可以用PET技术观察脑活动,通过衡量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率来判断脑活动的剧烈程度。”


如图:(来自海尔教授的《智商背后的脑神经学原理》(The Neuroscience of Intelligence P. 72)

在上图的实验中,两名实验对象分别完成瑞文标准推理测试(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它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智商测试,脑部颜色越深说明脑活动越剧烈,颜色越浅则越不剧烈。


可见,左边得11分的实验对象的脑活动比右边得33分的剧烈很多,这意味着智商测试衡量的不是大脑活动的剧烈程度,而是大脑运作效率。智商越高,大脑反而运行的越省力。左边显然是绞尽脑汁但无奈表现仍然欠佳,而右边则是游刃有余,并且表现出色。


海尔教授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确立了智商测试的生物学基础,我们现在可以更加确信的说,智商测试衡量的G因素(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不是人为发明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于大脑的生理运行结构中的。

理查德·海尔教授


综上,巨大的智商测试结果数据库,收养实验研究,基因科学的研究以及脑神经学的研究多方面的佐证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是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非常恒定的,目前我们尚无任何办法在先天潜力之上大幅提高人的智商,因为人的智商主要是先天基因因素决定的。

理查德·海尔教授的书《智商背后的脑神经学原理》(The Neuroscience of Intelligence)


所以,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讲得非常准确,完全符合一个顶尖职业科学家的素养。我们在这里不是说要赞同他说过的一切观点,但在种族与智商方面,沃森是实事求是的。


希望了解更多这方面证据的读者可以阅读这个链接:铁证如山: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存在差异,且先天基因占很大因素。笔者在其中整理了一个的清单,十五本书,供大家参考。它们是在这个领域的权威、专业的学者的著作,据我们了解,其中有两本已经被翻译成了中文。


另一个重磅秘密


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与沃森一同获得诺贝尔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与沃森一样,竟然也是一名种族现实主义者(种族现实主义者是基于科学和理性,正视种族之间存在差异的人)。

克里克(左)沃森(右)


在1971年写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一封信中,克里克声援了另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肖克利提议研究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的基因因素,克里克写信表示支持,并且指责反对的人没有提供任何科学理由,是违背科学精神去“搞政治”。


肖克利是195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贡献是发明了晶体管,他在推动晶体管商业化的同时,造就了加利福尼亚州今天电子工业密布的硅谷地区,并开发了世界第一个集成电路,可以说是“硅谷之父”,对我们现代生活的贡献之大,难以估量。

“硅谷之父”威廉·肖克利 


虽然肖克利帮助创造了当时价值1.3亿美金的半导体产业,但他认为自己在基因方面的研究是最重要的,DNA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也声援了他的研究。

克里克写给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信的截图

该信文档链接:

https://profiles.nlm.nih.gov/ps/access/SCBBNM.pdf


更重要的是,克里克在信中还称(上图下划线):“简而言之,我认为美国白人与美国黑人的平均智商差异一半以上是由于基因的原因,而这样的智商差异无法通过任何可预见的环境改变而被消除。不但如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不采取步骤承认这个事实,那么将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后果。”


克里克不幸言中,而平均智商差异一半以上因为先天基因判断,即便经过近50年的研究后仍然惊人的准确。早在50多年前乃至更早就被顶尖科学家所认识的事实,因为西方的“政治正确”竟然被压制的半个世纪直到如今,而西方的大规模第三世界移民危机、种族冲突和张力也和无视先贤的警告息息相关。(关于西方的危机我在本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为什么不正视种族差异会导致治理失灵、人口替换、社会分裂与文明坍塌?》


不但如此,克里克还声援了在智商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阿瑟·詹森 Arthur R. Jensen。这位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被美国心理学会(APA)誉为是“20 世纪最伟大的50名心理学家之一“ 


排行榜链接:

https://www.apa.org/monitor/julaug02/eminent.aspx


詹森因为认为白人与黑人的平均智商的差异有基因因素而遭到许多批判和攻击,罪名自然是通常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种族歧视”。

阿瑟·詹森


2012年去世詹森的学术研究对我们之前提到的罗伯特·普罗明,理查德·海尔以及众多今天活跃在学术界学者都产生过影响。理查德·海尔在他的著作《智商背后的脑神经学原理》(P. 45)中表示:“对于基因对智商的影响,过去45年收集的新数据仍然无法推翻詹森当初的假设“。而克里克在阅读过詹森的研究后认为“很有可取之处(much substance)”。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另一名DNA之父克里克也是这么“政治不正确”,为什么西方主流媒体对此鸦雀无声,毫无报道呢?为什么没有人来思考他的专业意见,试图了解他此观点的科学依据呢?甚至连站出来像谴责他的伙伴詹姆斯·沃森一样谴责他的人都没有?!西方的白左主流媒体不是自诩是“反歧视的社会正义斗士吗?”

答案很讲单,西方许多的白左对科学证据并不在乎,甚至对他们理解的所谓“反歧视社会正义”也只是做表面功夫。他们最在乎的是保持他们对话语的垄断权,决定什么能讨论,什么不能讨论,因为这是对他们权力的保障。


只要人们仍然相信不同种族的特征、倾向和平均能力是相同的,存在的差距也都是因为社会不公和种族歧视的外在环境造成的,那么西方白左如欧盟和美国民主党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以人权的名义大规模的引入第三世界移民,并且用纳税人的税款通过福利去变相“收买”他们,因此第三世界移民将永远投票给左派民主党,而由于掌握选票就是掌握权力,白左精英就可以不断地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并继续扩大移民规模和福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当移民超过一定数量时,此趋势在一人一票的民主国家将不可逆转。这就是白左压制一切关于种族差异的科学研究的真正原因。

《纽约时报》一篇广被忽视的文章:《我们能替换他们(白人)》


长此以往,人口替换、社会分裂、文明倒退、不可逆转。南非、委内瑞拉的今天,就是欧洲和美国的明天。而这里我们都没有篇幅探讨大规模穆斯林移民的后果,那是另外一种不可逆的灾难。(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守望者精选”微信公众号给大家,ID:IslamWatch)


因此,对白左来说,如果此时也谴责克里克,势必会让公众得知发现DNA的两个诺贝尔得主都认为种族之间的平均智商差异是基因因素主导的。丑化和边缘化一个诺奖得主还比较容易,可以说他尽管科研出类拔萃,但仍是古怪、傲慢和充满偏见的人。但把两个诺奖得主都刻画成这个形象显然更难,弄不好还可能带出第三个诺奖得主威廉·肖克利,万一读者们顺藤摸瓜开始读詹森、林恩、高德弗里森、菲利普·拉什顿、理查德·海尔等等权威学者的著作...白左们岂不是会一溃千里?

北京大学博士后Wael Taji(化名)的一篇文章《忽视认知水平不平等的危险性》

链接:https://quillette.com/2018/08/25/the-dangers-of-ignoring-cognitive-inequality/


一旦公众发现,种族差异研究在学术界不是一个边缘伪科学的乌合之众,而是包括过去和当代最优秀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 那么白左的伪科学意识形态就大势已去了。


今天许多学者不敢公开发声、万马齐喑是因为害怕遭到攻击,毕竟如果DNA之父、诺奖得主沃森都会被游街示众,何况其他人呢?


克里克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已经去世了,所以对“政治正确”的阵营,自然越少提他越好,巴不得人们忘记他。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纽约时报》抨击沃森时用的是黑白照片,他们很可能巴不得沃森也早日驾鹤西去,带着他“政治不正确”的知识一起永远的收声。


虽然面对迫害曾经屈服,但是如今年逾9旬的他再次倔强的选择站了出来。之前我们提到,导致他受到新一轮围剿的话是在他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时说出的,当被问及他对种族和智商的认识有没有变化时,他表示:“毫无变化。我倒希望我的认识能有变化,我希望能有新的研究表明后天环境比先天基因对智商重要很多(但是没有)。黑人和白人在智商测试上的平均成绩是有差别的,这是基因造成的。”

在2007年初次发表这样的观点后,沃森因为被各种抵制和排挤,导致最后在2014年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拍卖掉自己的诺贝尔奖牌。他说由于被孤立以至于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存在”,所以他也被许多公司的董事会除名,失去收入。他想将拍卖的部分收入用于支持曾经栽培过他的学校,比如芝加哥大学和剑桥大学。沃森也就此成为第一个在世时就拍卖自己奖牌的得主。堂堂诺奖得主竟落得如此境地,着实让人感叹命运的残酷!


不过此时,令人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了,俄罗斯亿万富豪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anov)连续做出惊人之举。他先是以410万美元拍得沃森的奖牌,然后随即将奖牌还给了沃森。乌斯马诺夫表示:“我认为,一名杰出科学家需要出售认可他成就的奖牌,这是不可接受的。詹姆斯·沃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发现DNA结构的奖牌必须属于他。”

俄罗斯亿万富豪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


如此一名杰出科学家仅仅因为实事求是就遭到社会的如此对待可以说是科学界的耻辱和对求真精神的亵渎。而如今能够如愿筹款,并保留自己的奖牌或许对这名9旬老人是些许的安慰,这是社会仅存的一点良知给这名科学家的最后的尊严。


但是,文明的格局上讲,似乎大势已去。


如果从1960年算起,在压制了实事求是的看待种族差异超过半个世纪之后,西方似已大厦将倾,因为正是在这期间,美国的白人人口比例从85%走向了到2050年会仅占47%的道路,所有迹象都表明,即便美国从明天开始严格限制第三世界移民,由于白人的低生育率,这个趋势也不可逆转。到本世纪末,缔造了美国的文明的白人群体将会成为绝对的少数。这样的趋势已经使得美国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种族张力问题愈发严重、特朗普为建墙导致的政府停摆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未来人口结构的预测: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2012/11/07/a-milestone-en-route-to-a-majority-minority-nation/?src=rss_main


而欧洲的情况则似乎更佳不乐观,许多西欧国家面临伊斯兰化与非洲化的双重人口结构剧变。看过最近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人们都知道。

冠军法国队

人种和族群之间的尊严是平等的,但平均能力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改变人口结构的大规模移民迟早会带来动荡和灾难,因此最理想的发展方式是每个族群在自己的土地上做最好的自己,并且在此基础上互相合作与理解。若西方早些正视这一点的,原本可以避免即将发生的动荡和灾难,但一切看似为时已晚。


而回望克里克、肖克利、詹森等大声疾呼、实事求是的科学家,再看今天四面楚歌、孤掌难鸣的沃森和身不由己,默不作声的其他科学家们,不由得感叹真是英雄迟暮,无力回天!

但是历史的发生似乎冥冥之中都有她的理由,在西方正在上演的悲剧与危局似乎正在给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古国上着生动的一课。我们也有自己漫长的历史作为警戒。如果我们坚持人人尊严平等的信仰原则,但同时尊重科学、正视种族的平均能力差异,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公共和外交政策。那么,不难想象,本世纪末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高凝聚力、高智商的单一民族主导的国家。


届时,领导世界的重任便当仁不让的落在我们的肩头上了。虽然由于西方的“政治正确”,欧美人自己常常不谈这点,但只要了解过去几百年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现代社会基本都是欧美白人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下建立和发展出来的,而我们还只是学生,在效法和移植应用这些成果。


但当西方文明从内部开始塌方瓦解时,需要新的力量站出来稳定未来越来越碎片化、巴尔干化的世界。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逊色于西方,而到本世纪末甚至更早,也许就是中国正式领导和祝福世界的开始,也许那时就是东北亚人种接过接力棒,铸造“东方文艺复兴”奇迹,文明成果百花齐放,造福人类的新时代。如果那成为现实,也许我们现在的“老师”,如沃森和克里克等科学家们还能找到稍许安慰,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显露出来的,隐藏的事也没有不被知道的。

                                                                                              (中华复兴)     

其他优质文章:

掩盖种族犯罪率差异使西方社会走向崩溃(上)

掩盖种族犯罪率差异使西方社会走向崩溃(中)

52名专家联合声明:不同种族的平均智商差异是科学事实

原创资源 欢迎赞赏 长按二维码即可

原创资源 欢迎赞赏 长按二维码即可

关注“种族差异研究”公众号 

ID:RaceRealis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