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脑驾驭金钱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4-03-07

张平教授第一次国内三天深度大课开启正式报名。

在九月,在上海,

让我们从中华文明和犹太文明的相遇中,

最大限度的收获创造力。

👇报名倒计时👇

张平:我们怎样与犹太创造力思维相遇?| 三天大课,仅限40人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头脑驾驭金钱


根据美国犹太报纸《前进日报》(Forward)的调查,同为社区精神领袖,犹太教拉比与天主教神父和基督教牧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这项调查的天主教与基督教部分的统计数字来自权威的Pulpit & Pew 的教会领袖国民调查。根据这项调查,收入最低的是天主教神父,2001年的数字表明美国天主教神父的平均年收入为2万5千美元。基督教牧师稍微高一些,2000年,一个全职牧师的平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包括住房补贴在内。这些数字得到了《前进日报》自己所进行的独立调查的证实。


耶路撒冷的天主教修士。摄影:张平。


拉比们的收入则远远高于他们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同行。按照《前进日报》的调查,在2008年和2009年,保守派犹太教拉比在小社区(700人以下)的年平均收入为13万7千美元,在千人以上的大社区,其年平均收入为20万7千美元;而改革派拉比们的收入则更高,在小社区为14万6千多美元,在大社区则为23万美元。所有这些统计数字都还不包括秘而不宣的住房津贴。


这种收入差距固然可以用各种因素来加以解释,比如天主教神父所遵守的“贫困誓约”以及教会所实行的供给制,比如美国犹太人的平均收入高于其他人群,等等,但即使把所有这些都考虑进去,犹太拉比们与神父牧师们的收入差距仍然是远远不成比例。实际上,即使是犹太人自己也对这种差距相当吃惊,《前进日报》便为此发表了长篇系列评论。


如果我们从拉比犹太教传统来看,这种现象其实不难解释。向贤哲们提供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拉比犹太教不遗余力地推行的信念之一。与广义的基督教相比,这种信念带有两个突出的特征。第一、犹太教不象基督教那样把金钱看成是一种罪恶。第二、犹太教的资助贤哲带有一种财产转移的性质,而不只是一种慈善施舍。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犹太传统故事。


拉比阿奇瓦是拉比犹太教历史上顶级的四五个贤哲之一,据说后来发展成拉比犹太教主要经典《密释经》的律法系统最初便是由他整理的。他年轻时一无所有,替一个叫卡尔巴的富翁放羊。卡尔巴的女儿蕾切尔爱上了他的才华,问他:“如果我嫁给你,你愿意去经堂念书吗?”阿奇瓦自然是连声答应。卡尔巴对女儿的自作主张愤怒不已,当即将她逐出家门,并发誓分毫家财都不给她。两人穷困潦倒,冬天只能睡在草棚里,阿奇瓦唯一能做的是搬来干草替妻子御寒。据说先知以利亚为了给他们一点鼓励,装扮成一个乞丐来向阿奇瓦讨要干草,使得阿奇瓦能够跟妻子说:“你看,还有不如我们,连干草都没有的人呢。”


耶路撒冷卖艺的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

摄影:张平。


贫困没能阻挡这对夫妻完成当年的誓约。拉比阿奇瓦负笈求学十二年,学成归来,身后跟着1万2千名信徒。回乡之日,妻子衣衫褴褛地来见他,不明就里的门徒要把她赶开,阿奇瓦呵斥说:“你我所有的,原本都是她的!”

卡尔巴当年发誓,也只是发泄一时之恨。过后仍然心疼女儿,对当年的誓约不免后悔不已。但犹太人发誓是有律法管着的,不是想反悔就能反悔的。如今听说附近来了一位贤哲,便有意借用他的律法权威取消誓言。斗转星移,阿奇瓦已非当年蓬头垢面的放羊倌,所以翁婿见面,卡尔巴并没认出阿奇瓦。阿奇瓦问他:“如果你当初知道你女婿是一位大贤哲,你还会发那誓言吗?”卡尔巴回答说:“哪怕他只学懂了一章经文,只学会了一条律法,我也不会发那誓言。”阿奇瓦说:“我便是你的女婿。”喜出望外的卡尔巴当即把家产分了一半给阿奇瓦。


这类故事在不少文化中都有自己的版本,中国传统里便有一个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不过,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犹太传统的特点。卓王孙开始驱逐卓文君和后来与之和好,背后的动机都是个地位和面子的问题,跟司马相如的“智慧”没有多少关系。阿奇瓦的故事里,“智慧”则几乎是唯一的动机,蕾切尔嫁给阿奇瓦,卡尔巴驱逐女儿后又与之和好,卡尔巴分给阿奇瓦一半财产,一切都取决于阿奇瓦是否拥有由犹太律法及相关学问所构成的智慧,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前景。因此,与其说这是三个人之间的故事,不如说是金钱与智慧的故事,而其结论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财富流向智慧,头脑驾驭金钱


送子读经的犹太母亲。摄影:张平。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不难理解犹太拉比与基督教牧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了。犹太传统中的“最富人家的女儿嫁给最好的学者”虽然不能完全从字面上理解,但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前面讲过的“烧不掉的方为财富”的理念,我们就能在这种金钱向智慧的流动中看到更深远的意义。“金钱”是烧得掉的,“智慧”是烧不掉的。因此,对于一个推崇“烧不掉的财富”的传统来说,“金钱”向“头脑”的流动,实际上是一个把“财富”存入“智慧”的过程。以后通过智慧的传播,创造出更多的金钱,形成财富与智慧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于离散两千年,寄人篱下,惨遭迫害的犹太人来说,的确没有比“智慧”更好的,随时可以带走,永远不会丧失的“财富”了。而对于犹太文明来说,“让头脑驾驭金钱”显然是一种比“让金钱驾驭头脑”更为明智的选择。


张平 2011年1月12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相关阅读

  1. 烧不掉的方为财富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2. 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犹太比例”出人才?

  3. 思想的起源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4. 远离上帝的神秘花园——平行逻辑小结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教授犹太创造力思维课程大纲

2019.09.20-22,上海


 

平行逻辑

微信:Mishnah_in_China


和张平教授一起

探寻以色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头脑驾驭金钱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