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四)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5-20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剑履山河——

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四)


4

-商海沉船-


延展阅读: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一):铜墙铁壁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二):铁血精英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三):铁血精英



1983年10月6日,在几乎让以色列亡国的赎罪日战争爆发整整十年之后,以色列银行体系遭遇了自己的赎罪日战争。这一天,全国股民都在疯狂地抛售以色列银行股,银行股一家接一家跌穿底线,最后以色列政府不得不宣布将股市关闭两周,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以色列建国时的经济体系里有很多政府集权的成分。银行便一直是以色列政府直接管理的。由于有政府背书,以色列的银行股一向信誉不错,是国内的投资热门。然而,1973年赎罪日战争之后,以色列经济陷入十年高通胀低发展的停滞时期。政府不断扩大开支,财政赤字高达GDP的17%;财政赤字靠银行印钱来填坑,其结果自然是不可遏制的大幅度通货膨胀;而工会控制的民众工资与通胀挂钩,水涨船高,不断把通胀推向高潮。到1983年,以色列通货膨胀率高达400%,当时的说法是谢克尔每天贬值1%。到1984年的上半年,以色列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000%。民众对谢克尔失去了信心,为了不让手里的钱变成垃圾,都在抢购美元产品,以色列的银行股自然就成了垃圾股。


1984年7月,西蒙·佩雷斯在大选中胜出,出任总理。他上任不久,便出台了“经济稳定计划”,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其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主要是取消各种食品补贴),冻结工资,提高利率,同时冻结了银行增发货币的权力。以色列的通胀率一年之内便跌到了20%。这场改革的后果之一是:银行手里没钱了,“庞兹骗局”的玩家们再也没处借债了。大潮退去,裸泳者从此无处藏身。1985年,以色列人惊奇地发现,这些赤身裸体被晾在沙滩上的破产者中,竟然有以色列最高贵的精英群体:基布兹——不是一两家基布兹,而是所有的基布兹都在一夜之间破产了!


西蒙·佩雷斯:用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终结了经济危机,打开了以色列经济起飞的通道。

图片来源:网络。


基布兹是战功卓著的特殊军队,是培养人才的温床,是理想社会乌托邦的实践者,但基布兹从来都不是成功的经济实体!基布兹的原始资本——土地是全民和国家无偿供给的。最初基布兹购买土地的资金主要来自世界各地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捐款,后期则是以色列国防军在战争中攻掠所得,由政府免费交给基布兹使用的。基布兹的运作,主要是依靠大量借债。然而基布兹的经济模式是供给制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虽然也能生产不少东西,但从来不考虑经济效益。其产出能够自己吃喝穿戴就很不错了,要想还债是不可能的。基布兹的办法基本上就是借更多的新债,一面还旧债,一面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到没人肯再借钱的时候,就形成了债务危机。第一家基布兹建于1910年,到20年代就爆发了第一次债务危机。此后基布兹的债务危机几乎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由于基布兹在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中的特殊地位,保护基布兹被看成是一项政治任务,不能算经济帐。建国前,基布兹的债务危机由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金融机构偿还;建国后则由以色列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直接予以注销。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以色列经济中奇特的基布兹债务现象。基布兹自己知道还不上债,银行也知道基布兹借了债是不打算还的,但是一个敢借,一个敢给,反正最后都是政府财政买单,怕什么?基布兹借了债就去造房子,买农机,修设施,建工厂,发福利。至于这些投资是不是收得回来,什么时候收得回来,是从来没人考虑的。发展到后来,基布兹甚至从银行贷款去炒股,反正赚了是自己的,赔了是国家的,不炒白不炒。


在基布兹的整个发展史上,绝大多数基布兹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亏损的,只有85年破产的前十年,突然开始盈利了。那是一种很奇特的盈利模式。由于有政府担保,基布兹跟银行借的债不与通货膨胀率挂钩,在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几百的时代,借贷本身就可以发财,而且不在乎今年借的债利率是100%还是200%,反正年通胀率是400%,这点钱到了明年可以借新债还上,还能赚上一笔。


1985年,以色列政府稳定经济一声令下,基布兹突然发现自己没处借钱了。而大量已经借的贷款利率高的吓人。由于基布兹借贷是通过基布兹联盟联保,所以所有的基布兹都陷在同一个债务大坑里,没有一家能逃掉。到1993年以色列政府解决基布兹债务方案出台之前,基布兹一共欠银行117亿新谢克尔(42亿美元)。当年基布兹人口约12万,相当于每个基布兹人欠银行35000美元,而当年以色列的人均GDP只有14000美元。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是全国性的,以色列政府自身难保,拿不出钱来给基布兹救驾。全国上下的共识是:传统的基布兹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改革势在必行。


基布兹改革的基本出路就是私有化,商品经济化,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到2020年,全国300家基布兹中,保留原有集体生活和分配方式的只剩下30家。这30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率先进入市场经济试水成功的基布兹。60年代起,基布兹开始兴建工业。有商业头脑的基布兹很早就把企业从基布兹传统实体中剥离出来,雇佣外来工作人员,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这些企业,用这些企业的利润来给基布兹成员分红,以此保持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前文讲到的贝艾利基布兹就是靠一家成功的印刷公司而维持高水平的传统生活的。这样的基布兹可以说是成功的,但还保留了多少传统的基布兹价值观就很难说了。基布兹人应该是自食其力的,雇佣外来工人岂不就成了资本家?基布兹里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基布兹成员比外来工人享有更高的待遇和收入,难道不是在剥削?


当然,基布兹的经济问题还有更复杂的因素,至今为基布兹辩护的研究者也仍然存在;基布兹改革的模式也多种多样,很难在这样短的篇幅里一概而论。



5

-结束语-


理解基布兹,不能脱离犹太复国主义的特殊历史,不能脱离基布兹军事贵族体系的本质。简单地把基布兹的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拿出来,可以满足自己对乌托邦生活理想社会的幻想,但与现实相距甚远。如果我们把这种生活方式放在基布兹军事属性的环境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同袍情谊”并不是基布兹人独有的,我们中国的诗人几千年以前对此就有了观察。《诗经·无衣》写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隐退后的本·古里安在内盖夫基布兹居住的小屋。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平等是非常美好,但也是极其昂贵的。本·古里安不是不喜欢基布兹的生活,他从政坛退隐后,自己也去内盖夫当了一个基布兹人。他只是明白这种军事贵族体制只能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存在于一个有限的特殊人群之内,他只是明白基布兹是依靠全民供养才得以伟大的——如果把以色列变成了基布兹,那么谁来供养以色列?


说明:笔者1996年以色列独立日时拜访了尼格巴基布兹,得与代号“库巴”的亚科夫·维兰先生谈话。他是当年尼格巴之战约押牺牲后继任的指挥官。蒙他赠送其回忆录《通往尼格巴之路》,并合影留念。


张平 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一)

2/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二)

3/ 剑履山河——以色列基布兹的神话与现实(三)

4/ 没有巴勒斯坦的中东和平——以色列阿联酋和平协议的意义与启示

5/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川普放出阿以和谈“胜负手”

6/ 伊拉克犹太人的照片与以巴难民问题的解决

7/ 奥斯陆和平进程何以双输

8/ 阿以冲突第一枪

9/ 将军百战身名裂——解读阿里尔·沙龙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