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悼念 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







沉痛悼念 深切缅怀

李政道先生与上海交大的跨世纪情缘

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足涉物理学多个领域,力寻突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求实求真,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持久而明确的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作为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与中国多位顶级艺术家合作,将科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留下诸多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传世佳作。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1

“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

1957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向李政道颁奖(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1957年,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平(Pupin)物理实验室接受美国《粒子物理》杂志采访,这是现实中的李政道还是镜子中的李政道?(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于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因战乱影响,李政道的求学之路坎坷,但他仍旧凭借惊人的毅力,于1943年以同等学力考入浙江大学,后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先后得遇束星北、王淦昌、吴大猷、叶企孙等名师指点,物理才华渐显,学问之志益坚。1946年,李政道辗转就读芝加哥大学,入费米(Enrico Fermi)教授门下,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获这一世界最高科学荣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治学不为奖,治学可得奖”,终其一生,李政道在物理世界中日月不断、广泛探索。李模型、G宇称、KLN(Kinoshita-Lee- Nauenberg)定理、Lee-Wick核子激发态、量子孤立子、随机格点理论、时间子……25项重量级研究成果,321篇学术论文,是他物理人生的最佳注脚。


2

“对中国的现代化我不能袖手旁观。”

1979年,李政道(右图)在北京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讲学(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1984年,李政道(二排右二)访问中国科大,与少年班同学合影(照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提供)

1985 年,李政道(左三)专程到洛杉矶参加 CUSPEA 代表团总结活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始终对祖国充满了深厚的赤子情怀与眷恋。从1972年再次踏上祖国故土,李政道热忱关心祖国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推动祖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他坚信,科技发展的希望在人才。从倡议设立“少年班”提前储备基础科学人才、捐资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让本科生接受严谨的学术规训,到设计实施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为915位青年学子提供赴美系统学习的特殊通道,这一培养模式又推广到生物化学(CUSBEA)和化学(CGP)领域,累计选拔1600余人赴美留学;从建言确立“博士后制度”保障青年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到推动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充分发挥科学家在配置基础研究资源方面的作用,李政道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为祖国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在祖国基础科学发展方面,李政道同样不遗余力。为了构建中美科技合作的桥梁,他全力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协议》签署(1979年),这是中美正式建交后在科技领域签署的第一份合作协议,并几十年如一日地推动中美科技合作事业的实施,为中国的大科学工程事业意义重大。此外,李政道先后协助建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86年)、北京现代物理中心(1986年)和浙江近代物理中心(1991年),为促进中国与国际科学技术界交流、对齐科技前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李政道先后建议在大亚湾开展中微子物理实验(2004年),以及建设面向创新策源的顶尖科研机构(2014年),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

2005年,李政道(二排左六)与张杰(前排右一)参加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召开的第26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最为看重、也是他长时间亲自力推的一件事,就是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访美期间,经由李政道多方推动,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高能物理合作机制,后来上升为中美科技合作机制,跨度长达数十年。2003年-2006年,张杰在担任中方代表团团长期间,在李政道的多方指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诸多难题,因此张杰深得李先生信任,被李先生称为“忘年至交”。2011年,专程来上海交大访问的李政道,与时任校长张杰经过数次“秉烛深谈”后表示,要将诺贝尔奖章原件及毕生所藏手稿、信件、书籍和艺术作品等档案资料和位于上海宛平路的旧居无偿赠予有“多年友好交往”的上海交通大学。后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中央部委和上海市批准,李政道图书馆(2014年)和李政道研究所(2016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前者作为李政道相关资料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存中心,李政道先生科学成就、治学贡献、高尚道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在推动中国当代科教史研究、宣传科学家精神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后者则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汇聚最顶尖的国内外科学家,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


3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1987年5月,李政道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召开的“用并行机的格点规范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主题画《格》(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1987年6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组织了“粲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李政道先生和他的同行朋友们设计了会议主题画《粲》(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热爱中华文明,热爱中华艺术,是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他曾经这样解读科学与艺术——“科学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创新的准确的观察和抽象,这抽象的总结就是自然定律。艺术是用创新的方法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作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吴冠中、常沙娜、袁运甫等艺术大师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国际科学学术会议创作主题画,躬行科学与艺术融合,产生了大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珍品。2013年,李政道捐资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以科学为题,举办科学专题研讨会及全国性的艺术作品大奖赛,进一步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及创新,培养科艺融会的创新型人才。

1948年,李政道在导师费米的指导下制作“大计算尺”(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他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他说,“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人,是世界最大的人,是历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将来最大的一个人”;

他说,“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四百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也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个黄土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我们缅怀李政道,缅怀他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为祖国科学明天的无私奉献,将永载科学史册;他胸怀辽阔、笃行致远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与学子不懈奋斗,铸就中国科技新的辉煌。


沉痛悼念!

李政道先生永垂不朽!


相关阅读

1、【讣告】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

2四十年前的一次会面,影响了几十万中国科研人员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李政道研究所TDLI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