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睹为快 |《国际政治科学》新年第一期预览

先睹为快|《国际政治科学》新年第一期预览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国际政治科学》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新年第一期(总第9期)现提供摘要预览。



CONTENTS

失衡的自由国际秩序与主权的复归

作者简介

陈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自由国际秩序;主权社会;自由主义;新古典自由主义;全球化

内容提要

本文在“自由国际秩序”演进的历史脉络中分析了主权规范自冷战结束以来的起落。本文认为,随着“自由国际秩序”的思想灵魂由“社会自由主义”向“新古典自由主义”转变,主权规范受到挑战。但是,推动“自由国际秩序”转变的各种力量,无论单极权力结构、“脱嵌”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进程,抑或“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都使“自由国际秩序”在由地方性走向全球性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调整,导致“自由国际秩序”在扩展中失去内在平衡,反而激化了更多矛盾,产生了更多问题。由此而来的各种形式的负反馈运动共同制造了当前的秩序危机,也促使国家与主权规范重新获得重视。主权的复归如能得到正确引导,则有助于国际秩序回复平衡,反则可能导致更大的秩序失衡。


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

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关键词

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形成机制;中美关系

内容提要

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因而兼具虚拟与现实的双重属性。随着网络空间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先后介入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成为国际规范制定的主体;依托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各行为体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力量博弈,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制度安排,以应对不同层次的冲突和挑战。对于网络空间而言,建立国际秩序就是不同行为体通过确立相应的制度安排制定国际规范,从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冲突的过程。未来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制度平台的选择以及规则制定的博弈,而秩序形成背后的演进机制则取决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博弈。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态势将成为影响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建立的重要参照。 


从国际核态势视角看国际核秩序

作者简介

胡高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

核态势;核秩序;战略稳定;防扩散;制度观念;无序化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核态势较之冷战时期愈发复杂和多样,核态势的发展演变对核秩序产生重要的影响,研判当今及未来国际核秩序离不开对国际核态势的各个要素的分析。综合分析当前核国家间战略态势、核扩散及相关事宜、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已有制度规章与核价值观的落实推广等情况,可以得知,未来国际核态势的发展趋势不甚乐观,构建合理有序的国际核秩序存在较大压力。核领域已有的规范价值观等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依仗实力的核国家与谋求核能力的“核门槛国家”不守序、违背规范的行为频发,无序化增强是今后核领域的主要表现。冷战思维观念与当前国际核态势相脱节,美国核实力一家独大、难以受到约束是无序化的实质及主要原因,中国要有所应对,为未来构建合理有序的国际核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 


战败国为何发动复仇战争?

作者简介

刘博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

战败国;复仇战争;战略动员能力;国际支持程度;理性—情感;互动 

内容提要

现有关于冲突复发的研究对复仇战争这一特殊类型关注不足,战败国发动复仇战争的经验现象基于其动机和结果往往被视为非理性行为。仇恨情感、风险偏好、预防心理、战后安排等视角可以提供有益解释,却难以回答“复仇动机常有而复仇战争不常有”这一谜题。根据理性—情感的视角,国家自身的战略动员能力与对手的国际支持程度影响着战败国对复仇成本—收益结构的判断,也关系到战败国仇恨情感的强度,是战败国复仇机会与复仇意愿相互影响的逻辑起点。当先前战争的失败提升了战败国的战略动员能力时,战败国发动复仇战争的可能性更大;当先前战争的胜利降低了战胜国的国际支持程度时,战败国发动复仇战争的可能性更大。通过对第五次俄土战争之后的奥斯曼土耳其、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的埃及、普法战争之后的法国、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的巴基斯坦进行案例分析,本文论证出复仇战争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对复仇战争进行探讨,既能为理性选择主义与政治心理学的路径融合提供借鉴,也可为中国预防周边争端的反复发生提供启示。 


拉美反建制主义的周期性探析

作者简介

金晓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

拉美;反建制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权威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政治舞台上相继出现过四波反建制主义浪潮,每一波反建制主义均诞生于经济危机期间,反建制主义领袖在上台后都会制定新的政策来改变现行建制以加强权威。现有关于拉美反建制主义生成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类,但无论是社会经济解释、话语体系解释,还是政治制度解释,都无法全面地阐释其周期性出现的原因。从拉美反建制主义的特点出发,本文认为,拉美反建制主义实质上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通过动员群众寻求权威重建的一种方式。拉美历史上受到社会发展传统的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对外依存性,与此同时治理策略又具有激进性,使经济危机在拉丁美洲周而复始地出现。在经济危机中, 各种现存建制的权威会受到冲击,需要寻找新的权威来重塑民众对于建制的信任。拉丁美洲具有崇尚权威的政治文化传统,魅力型领袖往往会受到青睐,反建制主义因此作为一种选项得以长期活跃在拉美政治舞台上,即使常被认为是特例的智利也并不能逃脱此种规律。 


国关新青年

NEW THOUGHT NEW VISION

长按二维码关注



 延伸阅读 

文献速递|The Symbiotic China-Russia Partnership:

 riser and challenger

刘丰|定性比较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

周方银|国际秩序如何变化

实习机会|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招聘实习生


编辑:吉培坤

校对:贾继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