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睹为快|《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二期预览

TUIIR 国关新青年 2021-01-20


先睹为快|《国际政治科学》新年第一期预览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国际政治科学》(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18年第二期(总第10期)现提供摘要预览。



CONTENTS

美国同盟与国际秩序变革———以分担负担为例

作者简介

孙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关键词

同盟; 国际秩序; 分担负担

内容提要

在国际秩序变革加剧的背景下,同盟被认为是美国应对秩序挑战者的优势所在,但是“同盟过时论”、“同盟无用论”、盟友“搭便车”论等质疑论调也很多。本文从分担负担入手考察同盟在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对国际格局和美国对外战略的观察,本文提出威胁的性质和美国对外战略取向两大因素影响分担负担变化。国际秩序面临大国威胁时,同盟负担增加,反之减轻。美国进行战略扩张时,同盟负担增加,反之减轻。本文对分担负担做了分类,并考察了不同威胁和战略取向下分担负担的变化,认为盟友存在“搭便车”行为,但是在助美维护国际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朗普政府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向大国威胁转移,意味着分担负担重点将发生变化,但由于美苏式的冷战尚未出现、美国在全球层面大体处于收缩态势,盟友分担负担尚难以与冷战时期相提并论。


两次全球危机与中国崛起

作者简介

布兰德利·沃马克(Brantly Womack),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 中国崛起

内容提要

2017年以来,世界诸多地区政治不确定性加剧,这在某些方面与2008年有几分相似:在短时间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国际秩序的脆弱性程度,且无法预测不确定性何时结束。随着特朗普胜选,美国再次成为全球危机中心,中国则再次成为世界大国中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与2008年时一样,中国在2017年危机中仍处于相对有利位置。国际关系将在危机结束后发生相对变化,并且这一变化可能在亚洲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旨在探讨两次危机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2008年到2014年,各国均对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全球经济走势深感担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对中国成为区域大国和世界经济强国心存戒心。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显得似乎不再自信,而中国则变得更加“强硬”。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在2015年以后进入缓慢增长新常态,但是中国领导层得到巩固,并且支持促进全球化进程的多边活动。美国领导层战略规划和危机管控能力不断下降,政策方向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世界需要中国提振经济,在2017年政治危机面前,世界同样需要中国提供政治信心。就目前而言,美国可能难以适应自身政治影响力不断下降和中国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这一事实。


国际贸易“新”秩序?

作者简介

赵玙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后

关键词

世界权力转移; 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开放度; 国际贸易规则;区域优惠贸易协定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世界秩序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在国际贸易领域,世界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实力对比,即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增长显露疲态。学界和媒体出现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国际贸易秩序逐渐失序”以及“国际贸易新秩序出现”等判断。针对此现象,本文试对1996年到2016年的国际贸易秩序进行系统的测量和分析,以求更为科学地评判国际贸易秩序的变化。与许多人的直观判断不同,本文的测量结果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国际贸易秩序总体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截至2016年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性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文的结论证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并不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秩序的变化。2016年后美国贸易政策同时对国际贸易开放度和国际贸易规则形成冲击,很大程度上威胁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秩序稳定性。但当前分散的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改变现有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因此国际贸易秩序的类型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改变。中国、欧盟以及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是维护当前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力量。

 


国际金融规则摇摆与中国政策选择

作者简介

孙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

国际金融秩序; 促进型规则; 约束型规则; 制度性治理; 中国金融外交

内容提要

国际金融秩序可被视为在特定的国际金融权力结构下各国普遍遵守相应的金融规则的状态。这些金融规则包含以金融自由化为主的促进型规则和以资本监管为主的约束型规则,行为体在两类规则之间的选择与摇摆推动着国际金融秩序演变。在国内层面,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在经济上升时期更容易偏好一致,国家的国际金融政策以促进型规则为主;在危机或战争时期,政府部门为保障金融安全而与金融部门偏好不一致,约束规则成为主导。在国际层面,国家间的金融外交通过特定的制度性治理框架加速了金融规则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并推动该时期国际金融秩序最终形成。由此,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对两类规则各有侧重。当前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构建的行动可能将使国际金融秩序迈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化。充分理解秩序变迁背后的规则动力机制,能为中国更有效地开展金融外交提供诸多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澳美同盟与澳大利亚南海政策的蜕变

作者简介

于镭,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少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文

关键词

权力体系; 澳美同盟; 中澳关系; 平衡策略; 南海策略

内容提要

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不介入、不选边”到“高调介入”的显著蜕变,这种变化既有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强烈内生性,又有着来自美国明显压力的外生性。由于经济与国防力量脆弱,澳大利亚自立国以来不得不与全球体系中的超级大国结盟,以获取经济利益和安全庇护,并维护自身在全球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在从美澳同盟中获利的同时,澳也不得不对美效忠,并充当美在亚太地区维护其利益的“副警长”。尽管中国是澳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在澳国民经济中的权重仍远远小于美国,并且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根本对立。因此,澳大利亚在享受中国发展红利的同时,内心深处对中国崛起怀着深深的复杂情愫。鉴于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尚有不小的差距,澳大利亚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奉行紧随美国的对外政策,在南海问题上不排除进一步蜕变的可能性。


国关新青年

NEW THOUGHT NEW VISION

长按二维码关注



 延伸阅读 

阎学通 | 崛起为何需要开放

人物 | 邢悦副教授谈研究生教学改革

新书推荐 |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

新书推荐 |《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书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