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邢悦: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邢悦 国关新青年 2021-01-20

摘要

美国不仅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且有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本文以美国的国际关系概论教材为例,介绍了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与教材的关系,以及美国优秀教材的特点和生产过程,并对我国大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出建议。 

本文转自北大出版社社科图书公众号

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依托于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


众所周知,美国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学中,美国就占了15个。毫无疑问,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有世界一流的教授,同时也有世界一流的教学水平,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教材对教学和教育的作用,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美国的大学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其实,美国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出产最多和最好的大学教材的地方。

 

以笔者所在的国际关系学专业为例,这个专业在美国的综合性大学基本上都会有,一般设在政治学系或政府系(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也有一些大学专门设有国际关系学系或国际研究系(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国际关系学系的核心课程是国际关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这门课使用的教材最早是与课名相同,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出现了以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或全球政治(Global Politics)为名称的教材。目前,国际关系学概论、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和全球政治这四种书名都是国际关系学概论课的教材。

 

笔者在Amazon英文网站分别搜索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Politics,World Politics和Global Politics的书名,经筛选后(只选出美国学者写的教材,且剔除了学术著作、词典等)得出以下结果:

 

首先,这个网站上所出售的这4种名称的教材都在2000年后出版,出版最早的是2003年。

 

以International Relations命名的教材共有16种,其中共有4种再版,再版次数最多的是11版。以International Politics命名的教材共有4本,全部再版,再版次数最多的是12版。以World Politics命名的教材共有8种,全部再版,再版次数最多的是10版。以Global Politics命名的教材共10种,其中有3种再版,再版次数最多的是3版。

 

表1 Amazon网站上的国际关系概论教材

书名

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

世界政治

全球政治

种类

16种

4种

8种

10种

有再版

4种

4种

8种

3种

再版

最高次数

11版

12版

10版

3版


由此可知,在Amazon英文网上书店出售的、出版于2003年之后的国际关系学概论课教材共有38种,其中有19种教材有再版,再版次数最多的为12版。

 

仅就国际关系学概论这一门课的教材在美国就如此之多,且再版率如此之高,足以显示出美国大学教材市场的活跃、教材的竞争激烈以及教材编写者一次次更新教材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一、教材与教学是什么关系?

 

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教材与教学密不可分,教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所有的本科课程都有一本或几本主要教材,并加之读本和原著作为阅读材料。没有教材和阅读材料,学生就不可能参与课程讨论,不可能完成课业任务,不可能通过课程考试。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解之外,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讨论。几乎所有的基础课都专门有讨论课,或者由教师主持,或者由助教主持,每位同学在讨论课上必须发言,参与课堂讨论是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比10%-20%。同时,每门课都要写论文(essay),一般每门课每个学期平时要写2-5篇论文。此外,大部分课都有期中和期末考试。

 

一般而言,每个学生一个学期选3门课(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一个学期完成4门课),每门课每周上两次,每次2个学时,第一次是老师在课上讲,第二次是讨论课,平均2-3周学生要写一篇作业。

 

以耶鲁大学政治学系的国际关系学概论课为例,笔者从网上查到了该课2015年春季学期 Nuno P. Monterio教授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该课每周上两次,分别是每周一和周三下午2:30-3:20,周一是老师讲课,周三是复习和讨论。此外,每周二下午3:30-5:30是教师在办公室见学生的时间。

 

该课指定的阅读书目共有三种:一本是教材(textbook),一本是读本(reader),一本是学者的著作(work)。分别为:

 

Jeffry A. Frieden, David A. Lake, and Kenneth A. Schultz, World Politics: Interests, Interactions, Institutions, 2nd edition (New York, NY: W.W. Norton, 2013);

 

Karen A. Mingst and Jack L. Snyder, Essential Readings in World Politics, 5th edition (New York, NY: W.W. Norton, 2014);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2nd edition (New York, NY: W.W. Norton, 2014).

 

该课的考试成绩由4部分组成,分别为:

1. 课堂参与和讨论:20%

2. 三篇读书报告(每篇2页纸,选自三周的阅读材料):15%

3. 期中考试:25%

4. 期末考试:40%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由问答题(8选6)和论述题(2选1)两部分组成,大纲中特别提到,考试内容均来自课堂讲义和阅读材料。

 

与美国的大学不同,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本科生每学期差不多要选6-8门课,学生每天忙于听课,忙于在教室之间穿梭,用于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没有讨论课,老师也没有时间和有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大部分同学只要上课听讲,下课看老师的PPT,不用教材也能通过考试,所以,清华学生普遍认为教材用处不大,主动买教材的学生很少。

 

即便在美国的普通大学,教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及一流大学,但由于在教学中可以极其方便地选用一流的大学教材,学生的阅读材料与一流大学的学生相差无几,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远大于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的收获,从而大大弥补了普通大学师资力量的不足。这或许是美国大学教育普遍比较规范,大学生的素质基本达到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必要说明的是,虽然每个学生上每门课都需要教材,但并非所有的教材都需要购买新的。由于新教材价格昂贵(每本约30美元),学校会循环使用教材。在学校校园里有专门卖用过的教材(标为used)的书店,也有书店同时卖新教材和旧教材。同时,现在的教材都有电子版(e-textbook),学生可以买电子版教材(每本约2-5美元),在网上阅读。


二、世界一流的大学教材是如何写出来的?

 

由于美国大学的课程教学必须使用教材,每个学生上的每门课都只有通过阅读教材才能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大学教材在美国有巨大的市场。

 

与中国大学不同,美国一流大学的出版社并没有成为出版一流大学教材的主力。美国有专门出版教材的教育出版社,而且经过长期的激烈竞争,有一些教育出版社脱颖而出,比如Norton Company, Cengage Learning, Macmillan Publishers, Pearson Education, Inc., Prentice Hall等。

 

那么,优秀的教材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出版社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谋划,确定要出什么样的教材,适用于哪些专业和学生,拟邀请哪些学者来写,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是什么,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有何优势,等等。

 

接着,出版社约请大学教授来写。一般而言,他们找的都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杰出学者,这些学者已经出版有比较畅销的学术著作或教材;同时,他们本人也在大学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果这些大学教授接受了邀请,出版社将会选派一位资深的职业编辑作为项目负责人,与他们进行密切交流,就拟出版教材的内容、形式、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形成共识。

 

在写作过程中,围绕这部教材,出版社会组成一个团队,有专人负责教材中的某些栏目,比如“专栏”,以及书中的各种图表、数据、注释、插图等。同时,出版社会为作者配助手来协助他做书稿的整理、编辑和润色工作。

 

教材初稿写成后,出版社会找至少三位评阅人(reviewers)进行匿名评审,作者要根据匿名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二稿要再进行匿名评审(其中有第一次匿名评审者,也有新的匿名评审者),作者要根据第二次匿名评审的结果再进行修改。两次匿名评审后,如果匿名评审者提出的问题作者都一一回应并解决了,教材才基本定稿。

 

定稿后的教材并不是直接去编辑和印刷,而是先要拿到一些大学中去找老师在课堂上“试用” (class-testers),根据试用效果及师生的反馈意见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从初稿写完到正式出版的周期大约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再版的周期会短一些,一般新版的书稿只要再进行匿名评审,通过后就可以出版了。

 

以上文提到的耶鲁大学选用的教材《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为例,这本教材的作者有三位,分别是哈佛大学的Jeffry A. Frieden,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David A. Lake,斯坦福大学的Kenneth A. Schultz,他们三位在国际关系学界颇有名气,是学界的青年才俊。

 

这本教材分为三大部分,战争与和平、国际政治经济学、跨国政治,三位作者分别负责书中的一部分,每部分又分为4章,作者所承担的写作部分正好是他们研究的专长。这本书的第一版是2010年,一炮打响,反响强烈;第二版2013年推出;第三版2015年年底推出。

 

这本教材的出版社是Norton Company,这家出版社创建于1923年,开始时是一家综合性的出版社,后来专注于出版商业方面的书籍和大学教材,拥有400多名员工,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和创建时间最长的出版社(令笔者感到有些吃惊的是,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概论课指定的3本阅读材料均出于这家出版社)。

 

这本教材的封面内页列出了工作团队的主要人员名单,共有16人,分别是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电子版主编、图片主编、图书设计人、艺术设计人、市场营销负责人等。

 

教材的“感谢”中列出了这本书第一版的评阅人和试用者共有48人,他们大多数来自美国不同的大学。第二版中“感谢”的评阅者有45人,其中大部分人与第一版中的人不同。



三、世界一流教材有什么特点?

 

从出版过程来看,世界一流教材是由世界一流学者编写,世界一流的专业出版社负责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教材要经过严格的匿名评审和试用。那么,这样的教材具有哪些特点呢?以美国的国际关系概论类教材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有厚重感,这是一流教材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一般的大学教材都是“大书”,相当于中国的学术期刊的大小,比一般的学术著作的开本要大得多;页数一般在600页左右(翻译成中文有70-80万字),重量达1-2公斤。如此丰富的教材内容,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完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只是简明扼要地讲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内容或者只是点到为止,或者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的知识和启发远大于课堂听课。

 

其次是制作精美,教材全部使用彩页、彩图,图文并茂,材料和案例极其丰富。翻开教材,每一页的各级标题有不同的颜色来标识,每一页的图片、地图、表格都是彩色的。此外,纸的质量也非常之高,密度高,有韧性,不容易破损。不过,最令人感叹的是图书内容的质量和编辑的水平。笔者所看过的美国大学教材,几乎找不到任何错漏之处,堪称完美,由此可见教材的作者、主编和编辑在各个方面付出的辛苦,他们对待教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赞叹。

 

再次,从内容来看,教材不仅视野宏阔,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反映学科前沿和最新发展,而且极富启发性。例如,教材设有“多种视角”栏目,介绍学界针对一个问题的各种观点;设有“争鸣”栏目,展示学者对某一问题的争论;设有“聚焦”栏目,为解释某一重要概念和理论提供历史事实和案例。总之,教材的目的主要不是(或不只是)介绍和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人。

 

最后,好的教材要不断进行修订再版。一本教材出版后,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引起反响,没有产生经济效益,那么这本教材很快就无人问津了。如果一本教材在出版后引起了反响,被广泛使用,那么这本教材一般在3-5年之内就会出第二版(内容与第一版至少有30%的更新,且重新进行匿名评审)。这在客观上是由于国际形势和学科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另外,出版社出于盈利等方面的考虑,不希望多次循环使用一本教材,积极推动教材的修订再版。基于此,很多作者在教材获得认可后,用毕生的精力不断做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他们的教材不仅推动着学科进步和发展,而且将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般的知识普及社会,惠及众人,他们由此在学界和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对学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学者。


四、总结和建议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看出,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一流的本科教材就没有一流的本科教学。优秀的教材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国家整体的高等教育水平,而且可以扩大该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优秀的教材不是作者一个人闭门造车的结果,不是政府使用行政手段调控的结果,而是一流的作者与一流的出版社强强联合的结果,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匿名评审和试用)的结果,是作者和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看到,优秀的教材给作者带来的学术声誉和经济效益远大于学术著作,因而也成为学者们热心教材编写的动力。

 

在做了这个调研之后,笔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视。教材不仅体现着大学的教育水平,而且优秀的教材能提升大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国重点大学应把教材工作作为与科研工作同样重要的工作来抓。

 

其次,编写教材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事情,重点大学要对教材建设有规划(比如,从普及性最强的教材开始,或从最畅销的教材开始,或从现有基础最好的教材开始),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做。不得不承认的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学教材生产过程还处于小作坊水平,写教材也完全是教师个人的事(出于爱好或者责任感)。

 

最后,为保证教材质量,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整个过程要严格把关。就像科研课题一样,第一,教材编写要通过申请、审核、答辩等环节来立项;第二,要有中期检查、定期检查来监督整个写作过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教材出版过程中要有匿名评审、试用等环节来最后把关;第四,要重视和做好市场推广和营销工作,使教材能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社会效益。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