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学校 | 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用电影的力量赋能教育

三井实验小学 言观 电影科技 2024-01-09

用电影的力量

赋能教育

朱永新教授提出“让教师从电影中汲取教育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办法,值得我们更多地尝试与推广。” 

徐立导演用教育的眼光和情怀拍摄《未来学校》,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全体老师观看后深受启发,并在周一教师例会借助沙龙形式现场分享观后心得,从学校、学科、综合实践、班主任、家庭教育五个维度各抒已见。徐立导演还现场进行连线,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被看见,让教育回归常识,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中心,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迎接未来多变的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3311u45sr2




典雅花园校区

教师感言


陈玉:遇见课程


向上滑动阅览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是一部纪录片式的电影,影片中通过新生体验项目,启发学生、唤醒学生:有梦想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行动。徐立导演用电影的形式给教育人传递面向未来,需要有爱与梦想,是一部激励生命成长的课程。由此,我想到了朱永新教授所说:未来是一个课程为王的时代。我们熟悉的校本课程、生肖课程、劳动课程、生命教育课程……都将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主力课程。

我们学校在徐校的引领下,其实一直走在课程开发的前沿,所以我们是一群幸福的课程开发者、实施者。未来以来,为未来而教,对课程的开发,我们还需要更加敏锐: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化课程,也是当下比较火热的PBL项目化学习,必将成为未来课程发展的方向标。我觉得从学校层面就可以顶层设计,在学科与学科,学科与年级之间打通,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未来的课程应该满足:跨越边界,整体育人;丰富生态,多样育人;个性学习,特色育人;系统规划,科学育人。

孔春燕:优秀导师


向上滑动阅览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影片记录的是凉水井中学七年级(6)班五天的“梦想体验营”主题活动。整部影片非常感人,很多镜头直抵心灵深处。我就剧中陈阳老师的角色从班主任角度谈一谈我的观影感受。

陈阳在剧中的角色是“生涯规划专职教师”,也是“梦想体验营”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她在剧中先后组织了三项重要的活动:师生见面会、“梦想剧场”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梦想剧场”家长见面会的组织、策划。从她身上我受到了如下启发。

好的教育从建立关系开始。剧中,所有的活动始终围绕建立信任、尊重、平等的关系而展开。民主的师生关系、信任的团队关系、平等的交往关系、友爱的同学关系、融洽的家校关系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好的管理从尊重和信任开始。陈阳老师非常有教育智慧,她总是像精灵一般适时地介入,又像天使一般华丽地退出。当刘俊男同学被大家调侃为“永远都翻不了身的咸鱼”时,她及时介入,走到刘俊男身旁拍拍他的肩膀,并鼓励他说“我相信咸鱼总会有翻身的一天,到时请记得把我带进好莱坞。”以此来挽回刘俊男的自尊;在认识校园、认识同伴、互诉心声等活动中她则选择华丽转身,把话语权、主动权全权交给学生,既留下了自由的空间又开拓了交往的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好的活动从爱和需要开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只有挖掘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才会成为行为的主要激助源。剧中的“梦想剧场”就是通过挖掘双方的需求和诉求从而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教育是向美而行,是全部的接纳,是人性的尊重,是个性的沟通,是思想的交流。让孩子有梦想,有情怀,有学习的心态,有学习力,这才是一个好教师。

王红菊:收获团队


向上滑动阅览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看,都将会带来不同的感触。我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从这部电影了看到了一支支团队的诞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不同成长经验和独特的想法,因为有着同样的一个目标,逐步成为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其过程是需要逐步地磨合和互相地理解。

正如我们每位任课教师,经常会接手一个个新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是否能在我们的带领下,成为一支共同努力向上的团队,是有待考验的。我们在教学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班级每个小个体的成长。因为,知识的缺失是可以补救的,但是成长的体验却是每天都不同,留给孩子们的影响也可能会是一辈子。我想,只有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理,去真正地了解他们,鼓励他们,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才能让他们愿意在你的指引下,发光发热,成就自己,同时也成就伙伴和我们!

眭旭华:看见学生


向上滑动阅览

简单谈谈我从班主任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吧。看完电影,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语“看见学生”。这话似乎是句正确的废话。像我们六年级老师每天有近十个小时和学生待在一起,当然是看得见他们的。但是,我们真的看见了吗?我想,我们更多的是:看见行为,而不是看见学生。《小王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几乎每个星期,面对学生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把这句“咒语”默念几遍。电影里刘同学的妈妈,在老师要求写下孩子的十个优点的时候,她写得有点困难,在老师的引导、提醒之下,她一点一点挖掘出了儿子的优点:孝顺、能干、体贴、会照顾妹妹等等。我想,这些优点,如果没有当时的氛围和老师的引导,她是看不到的。她只觉得孩子是个捣蛋鬼,惹是生非。孩子把家弄得一团糟,或许他只是想为妈妈做一顿饭,和同学起争执,或许只为引起大家的注意。看见,是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度链接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班在夕会课上,有一个固定环节“今天我来夸夸你。”每天有五个发言的机会,夸一夸你的同学。夸的时候,要说出具体的事情。我会有意识引导同学们去夸那些大家所认为的“熊孩子”和闷声不响的内向孩子。我想,这就是“看见”吧。长年累月的正向输出,每一个都会看见别人的好,自己的闪光点也会被人看见。因为被看见,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因为被看见,每个人都被需要。


何小志:爱的教育


向上滑动阅览

 观看了《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电影,感触很深,跟着影片中的父母一起流泪,有共鸣有启发,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妈妈,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欣赏、被尊重,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和真真切切地行动。

让孩子始终拥有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干什么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我家孩子目前就读于省中高三,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她内心中积极向上的力量,抓住一切机会倾听她的想法,(可以出示一张照片)初三临近中考学习最繁忙之时,我们会一起接孩子,从孩子上车的那一刻沟通就已开始: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问候,回到家放下书包,怂恿她出去走走,边散步边聊天,分享她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喜悦,亦或是小的纠结等等,话题渐渐地会更深入,例如:家国情怀,热点时事的探讨等就这样自然地融入进来,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她足够的支持,足够的激励,积极地反馈——

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贯穿在平常我们所做每一件事情上,一个眼神,一个积极的的回应。再如:爸爸去上海学习期间,每晚会打电话,虽然寥寥数语(今天怎么样,在学校吃了什么)孩子放下电话脸上的表情已说明了一切:爸爸想着我。随后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看待自己,父母所做的一切让他们能感受到被爱。爱与尊重是相互的,做为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解丽:看见、缩影、变革


向上滑动阅览

从这部电影中,我想表达的是三个词:看见、缩影和变革。

一、看见

看见被放大的学生成长,看见被放大的教育现象,看见被放大的教师影响,看见被放大的我们的期待。之所以感动,是因为被放大后看见的点滴恰是我们经历的每一天。之所以感慨,是因为我们往往深陷其中,未必真的看见!

在座各位,你真的看见学生了吗?你能看见学生“马虎”背后的脑科学吗?你能看见学生“学习”背后的本质吗?你又真的看见自己了吗?你能看见自己逐渐在焦虑中走向深渊吗?你又能看见自己的无知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吗?

二、缩影

这部电影,在被放大的过程中又呈现了教育百态的各种缩影。有学校教育的缩影,有家庭教育的缩影,这些缩影放在不同的个人、班级、学校和家庭,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引人深思。

那么,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出现而又呈现这样的缩影?

我想:这是时代的缩影!

每一个人的生长和成长都被赋予着时代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口中才有着70、80、90后的不同,而现在的00、10后,他们的身上正在被烙上如今的时代烙印!而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不同的烙印。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的缩影,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三、变革

无论是被放大的看见,还是被定格的时代缩影,其实都在告诉我们的是: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只是我们不自知。

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却用我们身上的烙印去影响他们?

作为面向未来的教师,我个人的想法是:扎根深度学习,让学生成长可视化。

每一年的发言,我都会重复怀特海的那句话:“如果明知道学习能改变结果,那么无知就是罪过。”这部电影的教师,让学生成长可视化,不正是学习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么?作为未来学校,我个人的想法是:办适合的教育,让生命得到个性成长。

什么是适合的教育?

课堂一定是40分钟吗?一天一定是7节课吗?如果你读过《教育的目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本质》,你就会发现:目前的教育体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目前的学习方式也不是最佳的,面向未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突破。

作为未来教育,我个人的想法是:突破跨界学习,让学生成长立体化。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学业成就,也是帮助学生过上有意义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做准备。我期待学生能在跨界学习、项目学习、场馆学习、深度学习等各种实践体验与知识融通中明确:我为什么要学?我要学什么?我要怎么学?我在和谁一起学?我学了以后可以干什么?我如何规划才能学得更好?


龙城大道校区

教师感言

张婧:尊重成长的规律

向上滑动阅览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电影,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谈,我最先想到的是尊重。尤其是小男孩痛哭的那一幕感触很深,他说:“大人总是管着我们,要求我们却从来不问问我们是怎么想的。”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我们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更多,总想让孩子更优秀更出众,总想给孩子铺设一条向着更高更远的道路!可是,走着走着就忘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无论是从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还是性格特点来说都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有规律的,所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很重要,今天我想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说说家庭教育。

做一个坚定而从容的家长。面对教育内卷,做家长的并不容易,但要坚定且从容。从容是一种心境的选择、坚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以及做好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示范。我们家孩子上一年级,其实爸爸的心态比我从容,他经常会对孩子说:嗯,挺好的、有进步这样的话,因为他没有横向的对比,他看到的是孩子纵向的成长。而我,自我反思,会不自觉的拿她和自己班里更加优秀的孩子对比,总会发现差距的存在,紧接着就是焦虑与弥补。比如,看人家孩子中班开始就写字,字写得老练,赶紧报个写字班,由写字生发出更多的思虑——还有哪些必备的技能也要赶快学起来!看,不知不觉家长们都沉浸在教育内卷中。

天下功夫,唯快不攻;可育儿,越快越不行。作为家长,我们要少一些横向的对比,多一些纵向生长的捕捉,关注孩子成长的内驱力,放大他的优点,尊重他的合理意见,引导他的不当行为和思想,不能急于求成。比如:1岁的孩子独自绑不了鞋带;3岁可能需要半小时;6岁估计需要几分钟;而12岁,也许不用半分钟。能力不同,每个阶段能达到的速度不同。所以,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让拔苗助长适得其反,静待花开需要一份耐心。

殷晴《未来学校》——学习心得

向上滑动阅览

生活就像一台摄影机,它总是把生活中最美好的片段记录下来,让人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段。观看《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跟随电影脚步我们一起去体味吧。

开头以不一样的家庭背景展开,向我们展示了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各不相同,然后视频转到了凉水井初中开学了,课堂上老师通过有趣的活动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让大家彼此去认识自己不同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生。介绍完成开启各自的操场时光,多姿多彩的爱好,她们天真烂漫,单纯又富有梦想真实的拍摄,令人很感慨。两个可爱的男孩子互说心里话,各自安慰,小小的年纪,炙热的梦想。初中,作为我们第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在这个时代我们有绰号,有在宿舍一起大喊大闹……在操场玩纸牌游戏大家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初中的我们就像出升的太阳,好像总有用不完的热情。静谧的音乐节奏,俯身低头写作,通过合作游戏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反思自己,明白团结和信任的重要性,通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包容不是为所欲为。

在互诉心声的这个环节,其中一个四川音的小男孩对我印象很深刻,他阳光的面孔下是孤独的心灵,父母离异,为了生存爸爸外出打工,小小的少年,肩负重任,诺大的房屋,灯影做伴,刘暮晨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七岁就要学会做饭,自己都没灶台高,但必须承担自己和妹妹的生活起居,把自己活成一个没人疼的小大人。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因为你有所价值,所以说你无可代替,正因为你存在,所以说你合理。”“人类的悲欢各不相通。”回到生涯规划课堂,名字帐篷游戏、人生90秒视频,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做,一定不会成功。我们的梦想各自不同,但有梦想就要有行动,这样我们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爸爸妈妈作为我们追寻梦想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持者,我们要敢于发声,让爸爸妈妈了解我们的梦想,支持我们的梦想。

红颜挥空,青春易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一个个镜头从眼前闪过,一切是那么美好,生活中每一个片段都像影片一样闪过,教育作为一个民族之基石,如何让孩子快乐的获得教育成了当下我们该思考的问题,家庭教育作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家庭,美好的家庭,在对孩子正确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部影片,我认为,学习是人的一生中的很艰辛的过程,所以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真正的品味到学习中的快乐。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想方设法做好教育各项工作,努力帮助孩子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掌握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央花园校区

教师感言

郑佳:努力学做家长


向上滑动阅览

1、家校社协同育人。家校社家是第一位的。家庭的氛围在孩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三个孩子三种家庭:童心语胆小害羞,家庭特点虎妈猫爸;林圣捷:离异家庭但懂事;刘俊男:妈妈强势与孩子缺乏沟通,孩子调皮总是想做些事引起关注。

2、慎用超限效应。童心语洗澡速度慢了些,妈妈就一直催促指责。心理上有个概念“超限效应。”有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他决定多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准备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被反复催促的孩子,心理活动和马克·吐温当时一样,最后就是被“逼急”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总而言之,越是被父母催促,孩子的反抗心理愈发高涨。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也是那个牧师吗?

3、有效陪伴。电影中很多孩子反应家长陪伴孩子太少,作为家长,我们陪伴孩子时要专心致志,不能陪着孩子,心思却在手机上。

4、表达情绪不是发泄情绪。今天的班队课上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情绪,有孩子提到父母骂自己笨,自己很伤心生气。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描述感受而非发泄。

5、家事国为。《家庭教育法》的出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科学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

每个孩子都是这个家庭的宝贝,我们要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未来的发展。一个人的未来与每个家庭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千万个家庭息息相关,每个孩子都是一束光,汇聚在一起可以照亮未来的每一条路。

孩子未来会成为家长,家长也是曾经的孩子,家庭教育之路,且行且思!

徐丽菲:无条件积极关注

vs

过度渴望外界回应


向上滑动阅览

看了《未来学校》这部电影,很多方面都让我很有感触。最终我把目光聚焦到了那个叫刘俊男的男孩身上。刘俊男一出场就让人讨厌,喜欢游戏、不爱学习、脾气暴躁、欺负妹妹,讨厌妈妈的管教,甚至在作文中把妈妈给写死了。

这个孩子首先引起了我的关注,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密切留意着这个孩子的变化,他的神态、语言、行为,与同学的交往。我惊奇地发现,在成长营里的他,跟我想象中的他,完全不一样。成长营里他会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热烈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为团队的胜利团结协作,常常关心没有妈妈的男孩林圣捷。他还很照顾他人的情绪,课上他问林圣捷为什么跟爸爸生活,林圣捷坦然地说爸爸妈妈离婚了,当天晚上和林圣捷独处的时候,就跟林圣捷道歉,不该问让他难过的问题。

是什么让刘俊男在成长营里会和我们想象的判若两人呢?我想,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声音:我要成为我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刘俊男说,他的叛逆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三年级才回到了城里由妈妈带着上学。其实,从小到大他都在寻找“镜映”。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简单来说,就是给出正向回应。

从生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来说,我们对自我身体认知,最早是从镜子里来的,我们会有一个被外部照到,然后才知道我是谁的过程。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的确认,也需要一面镜子,需要另外一个人作为镜子去确认我们、看到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婴儿需要通过妈妈等主要照料者作为镜子,从中得到自己身份的确认。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他发出的每一份动力,都能从父母这面镜子里得到回应。刘俊男在三年级前的十年中父母缺位,心理上缺少这样一面镜子。他总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希望老师和同学能给他肯定的回应。

我们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就需要给他“镜映”,成为他的镜子,给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无条件积极关注基本等同于“无条件的爱”,我对你的好,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刘俊男和很多求关注的学生的行为,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如此渴望得到外界回应,尤其希望从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好的,当他得不到这种回应,就会让他觉得他的真我是“坏的”,他需要成为与真我不相同的人。因此,对待这种寻求关注的孩子,我们最初就是以支持和肯定为主,后面再给他分析引导。

刘俊男在成长营里之所以表现出色,因为在这里有很多面这样的镜子告诉他,他是好的,有的镜子来自老师,有的镜子来自同伴。好玩是天性,他可以自主选择想去操场;他想当特工的梦想,看似不着边际,但被大家认同;他取的小组名“咸鱼”,被大家多次调侃,给大家带来笑料;他关心林圣捷,因此收获了朋友。当他被照见的需求满足,当他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就可以表现真实的自我了。我们的课堂大多以师生互动为主,老师这面镜子照到孩子身上的时间太有限,我们要创设更多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相互照见。

陶钰:《未来学校》


向上滑动阅览

在开始分享电影之前首先分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据说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铁床,他热情的邀请人们到家中过夜,但是只有身体的高度和床一样长的人才被允许睡觉,比床长的人要被砍掉腿脚,比床短的人则要被强行拉到和床一样长。事实上,现在的应试型教育从某种意义来看,或多或少都在做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试图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往同一标准上靠,并以此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水平。学校需要统一的授课、管理,孩子们要得到个性和潜能的充分的发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来看似乎是无解的,但电影《未来学校》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启示。

在未来学校里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未来学校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谁想学,谁就是学生,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

未来的教师,会从现在大量的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知识性传授,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模仿性训练、重复性练习。

学校实行“导师制”,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和陪伴者,帮助学生寻找和确定个人目标。导师不一定对学生所学习的所有科目都精通,但都是学习行为的专家。就像运动员需要与教练讨论自己的训练和进度一样,学生需要与老师讨论自己的学习,导师每周一起就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讨论,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训练学生制订计划、提升学习策略。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自愿组成小组,未来教育主张多样化,主张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主张不以分数论英雄。未来学校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自选课程,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学习新的内容,他们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练习不断巩固、检验自己掌握新内容的程度,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给自己打分。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下一个主题的内容。

混龄学习,不同年级的孩子可以共同参与课堂的讨论,每个学生有只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只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未来学校一个重要标志就“泛在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多种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由彼及此,在当下的教学当中我们也应当尽量的去发挥孩子们的个性和特点,发掘孩子们的特长和爱好,比如我们现在每周五的校本课程以及各种各样的社团,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学习。

同时未来学校崇尚“能者为师”,“家校共育”。任何一个学有所长的人,不论原本的身份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或者其他平台传授给其他人。所以在未来学校,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学习方式,让父母参与学校教育,走进校园,改变过去学校与家庭相互隔离的方式,比如我们学校的“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走上讲台,变成老师。平时的课堂可以在适当的环节放手给孩子,让孩子走上讲台给其他孩子做“小老师”,生生互动。

云课堂,科技教室,学习游戏化,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但孩子们更是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很多老师和家长们视网络游戏为猛虎,使劲拉着拽着生怕孩子陷入其中耽误了学习。但未来学校不会把游戏作为学习的敌人,而是尽可能使称为学习的推助器。游戏中的参与感、挑战的勇气、胜负欲等都决定了它能吸引到人的兴趣。比如我们数学方面的数学魔术,数学实验以及希沃软件的各种课堂小游戏,可以把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像之前我学习姜老师用希沃的跑步比赛的游戏让小朋友在每节课前口算比赛,他们特别感兴趣,每次都缠着我要问什么时候再玩口算比赛,很好的把游戏和学习结合了起来,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所以游戏不可怕,好的游戏更是对孩子有益的。我们缺少的是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于孩子学习,能发挥孩子想象力的游戏。

未来已来,追梦的路上唯爱与梦想不可辜负。未来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未来需要怎样的人就是我们未来教育的方向。《未来学校》是一个趋于完美的教育构想,但许多事例和数据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想象,而是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这趋势不会一夜之间风云突变,但它却一直不停地在变化。作为老师,我们正是那群直面未来的人,我们是培育着未来的人才的人。正如我们学校核心理念所倡导的那样:求原,我们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到底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思考教育和生命内在的关系。脚踏实地,主动迎接,主动为未来做好准备,从而让自己变成一名真正的未来教师,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职务。不仅仅帮助孩子们完成眼前的学业,更要关注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们寻找未来,让他们有梦想,有情怀,有学习的心态,有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拥有未来,拥抱未来。


怀揣爱、梦想、动力,

让我们一起为教育赋能,

为社会赋能,

为未来赋能。


—    E N D    —

内容来自: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撰稿 | 陈玉 张婧 郑佳等  审核 | 张志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