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丨郑意长: 芳菲难亏,芬犹未沬——楚辞生态意象的翻译对比评析(节选)

中国翻译 翻译研究动态
2024-09-10
摘要:生态批评为楚辞中生态意象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本文首先将楚辞生态意象分为单体生态意象、伴生生态意象及间性生态意象三类,而后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许渊冲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对照评析,认为:就单体生态意象的翻译而言,自然人格化与生态区域主义能够赋予译文中的意象主体以生态心灵与区域标签;通体性与物质叙事能力则为伴生生态意象翻译带来了新的言说方式,彰显了以物为友的生态翻译美学主张;就间性生态意象的翻译而言,荒野意识与“放弃的美学”能够使译文如实地呈现出原作的自然生态样貌,促使译者与读者放弃自身主体地位,使审美意识外延至天地宇宙之境。

关键词:楚辞;生态意象;翻译

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渊源,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可谓“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楚辞所开创的“香草美人”的美学意象,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人们对楚辞又有了全新的认知。据统计,楚辞中出现的各类动植物高达 332 种,其中植 物 146 种, 动 物 186 种( 姜 亮 夫,1999:135)。此外,对自然环境诸如风、雨、云、雾等的描写也俯拾皆是。显然,楚辞的生态意象林林总总且生动自然,使中国特定的生态样貌得到了美学投射。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及其楚辞,自始至终洋溢着自然生态的美学气息,充分彰显着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理性认同。因此,楚辞的文学世界尤其是其生态意象的建构,体现着一种物我交融中的同形同构,彰显着楚人、楚地及楚物之间的多维生态互动关系。与此同时,楚辞生态意象的研究理应在中西互释与译介中加以发展,而且楚辞历来也是典籍翻译研究的重点。带着一颗生态的心灵去传播楚辞文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当 代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曾 繁 仁,2015:82)。本文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许渊冲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比照,系统评析楚辞生态意象的翻译。因为只有在自然鲜活的译文中,读者才能感受到楚辞生态意象所蕴含的生态真理性,实现单向度文化说教所无法企及的美学效果。

……

例 1: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译文 1:

Waves on waves rise, oh! to welcome you;

Fish on fish leap, oh ! to bid adieu.

(许渊冲译,2021:65)

译文 2:

Thus am I borne upon the rippling Tide,

While countless Fishes my Returning guide.

(杨宪益、戴乃迭译,2016:67)

该句出自《九歌·河伯》,为祭祀河神冯夷之作,“波”与“鱼”为中国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单体生态意象。许译中的 welcome 与bid 两个动词使得原文中的波浪与鱼儿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俨然化为人类的朋友,强化了读者的认知映射,也有助于理解“波”与“鱼”两个单体生态意象的隐喻。原文中的叠音词“滔滔”及“鳞鳞”被分别译为 Waves on waves 及 Fish on fish,这就从语法角度强化了名词的主体独立状态,并使得自然画质效果更为逼真,译者的自然人格化译法可谓浑然天成。这样,景物能以其原始的样貌,挣脱概念世界之桎梏,直奔读者,再现了一幅鱼、水、人和谐交融的浪漫生态图景。杨译仍以指人的“I”为陈述中心,且淡化了原文的叠音词效果。虽然叙事比较充分,但并未带来灵肉和谐的超然境界,略显生趣不足。

……


四、结语

楚辞英译是中国典籍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态意象的翻译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和而不同的学术态度,通过对许渊冲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的比照分析,我们认为译文要真切地表达出生态意象内在的生命力,要走出双语转换方面“技术地栖居”的迷途,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美学理想。生态意象的翻译应传递出创作主体及译者对自然生态的态度,即中国文人的自然情怀和中华民族的生态精神,并赋予其生态的张力和感染力,使译文获得“舍筏登岸”的生态美感。

……

作者简介 郑意长,文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商务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节选自《中国翻译》2024年第4期)

附:《中国翻译》邮购信息【账号更新】

转自公众号:中国翻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研究动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