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团队内部管理的十大原则

宋亨 新则 2022-12-10


律师团队的内部管理,离不开这10大原则:1. 例会原则;2. 对事不对人;3. 目标管理;4. 过程管理;5. 复盘;6. 抓大、放小、管细;7. 赋能>管理;8. 培养补短板,筛选出精英;9. 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招最优秀的人;10. 重视文化建设。

文 | 宋亨 新则咨询负责人
来源 | 宋亨法律观察直播

大家好,我是宋亨。
 
我在直播的时候多次提到,律师团队负责人往往需要具备三种能力:拿客户、懂业务和会管理。然而很多律所选择管理合伙人时,经常会基于创收能力或者业务能力来考虑,而忽略了“会管理”这一能力。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会管理”,来聊一聊律师团队内部管理应该具备的10大原则。
 
- 1 -
例会原则
 
大家开例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原计划是讨论目标或者与客户的沟通情况,但聊着聊着就陷入案件细节中;不论会议内容是什么,最后都是一群人开始看手机,甚至聊起家常;一场例会开出两个极端,要么吵起来了,要么集体鸦雀无声,只有负责人在说话。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例会的目的不明确。在我看来,例会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对齐目标,第二是同步信息。
 
1. 对齐目标
 
开例会之前,需要明确本次例会具体要讨论哪些事项,确保参加例会的人都能把握重点。新则每个月初都有一次月例会,重点复盘上个月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确定本月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2. 同步信息
 
作为全员参与的例会,同步信息不是讨论细节,而是同步现状。比如客户的进展、项目的进展、开庭时间、本周重点工作、本月重点服务对象以及需要团队提供哪些帮助和配合等等。
 
例会必须要有“结论”和“动作”。一次例会最终达成了哪些结论,要通过会议记录等形式梳理出来,再@相关人执行。比如“宋亨法律观察”直播,例会中要确认选题、大纲,例会后,再根据提纲来制作PPT。
 
这样做也能便于日后再去查看这次例会的内容,或者再去找由谁来负责什么项目时,能够有迹可循。
 
例会原则还涉及到两个问题:
 
第一是优先级的问题。我跟律师团队负责人交流时,他们总会透露这样的信息:团队成员总有事情在忙,我们都是临时凑人开会。这就表示例会的优先级并不高。要抬高例会的优先级,我建议把它安排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其他活动尽量错开例会时间,就能极大地避免凑不齐人的情况了。
 
第二个问题是大会和小会。大会的优先级是最高的,它要求全员到齐,一起同步信息。而小会是沟通具体的业务、客户、项目等事宜,不需要所有人都参与,找相关人员开会就可以了。
 
- 2 -
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不是一个不讲方法、乱发脾气的挡箭牌,而是在管理事的过程中把人调动起来的领导力体现。
 
在律师团队内部沟通中,往往不是因为缺乏同理心而导致“人不做事”,而恰恰是因为顾虑太多导致“事不由人”——某项工作推进得特别慢、会议开得特别长,甚至还要照顾很多人的情绪、关心他们的生活。
 
所以“对事不对人”是指:团队负责人要把潜意识里的“因人设岗”调整成“因岗配人”。我们应该关注个人,但在优先级上,我们更要关注团队。除了个人的情绪、时间和经历,负责人更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推进工作,带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很多团队之所以习惯了“因人设岗”,是因为它相对轻松。而“因岗配人”则要求负责人提前规划好战略,调整好组织结构,确定客户方向后,再去找合适的人。
 
所以,总结起来,对事要讲原则,无论是推进工作进程、把控业务质量还是对客户负责,核心都是做事;而对人要讲技巧,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发挥你的同理心。
 
- 3 -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有三个要素:目标对齐(定目标)、目标拆解和定责任。
 
在定目标上,我的观点可能和大家有所不同。我认为目标是下来的,不是讨论出来的。我见过太多的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去讨论目标和任务,效果却并不好。
 
举个例子,假如某个团队讨论每天9点开例会这件事。一定会有人说:我家离得远,可不可以改成9:30。甚至讨论到最后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开例会,纯属浪费时间。所以越讨论,反而越偏离了最初定下的任务和目标。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它是一个过程;而目标则是被“定”下来的。
 
定目标的方法,大家常用的有两种:OKR和KPI,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如何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我推荐“SMART”原则,它分别对应的是: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实现的,R(Relevant)有相关性的,T(Time-bound)有时限的。
 
 
通俗点讲——
 
1. 团队负责人在定目标时,一定要强调目标是结果导向,而非过程导向。比如“办一场活动”不能成为一个目标,做活动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有多少人来参加活动”“活动要实现怎样的效果”。
 
2. 目标要上下同步,保持一致理解。
 
3. 目标要尽量稳定,避免随机调整。比如在招人的时候,我们要定招聘的目标、财务的目标、管理的目标、薪酬的目标等等。其中包括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要尽量稳定,小目标可以适当调整。
 
4. 目标要前紧后松,避免平均用力。比如诉讼律师可能前半年主要做业务,后几个月用来催款,那么在定财务目标时,就要多在上半年有所侧重,以保证目标达成。
 
再比如做一场活动,目标邀请300人。绝不是每天邀请10个人,一个月就能邀请300人,而是在前15天内就把拟邀请的人都邀请一遍,才能确定最后到场的人员有多少。
 
定好目标后,如何做目标管理?以某团队6月的目标图为例:
 
 
假设他们本月的目标重点放在业务部,首先需要做的是统计存量案件有哪些、需要做什么、由谁参与、需要什么支持。然后拆解目标为已有客户、渠道合作、潜在客户等,再进行相应的工作细化。
 
拆解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定目标不是单单定出一个数字,而是把它拆解成具体的事,并明确由谁来执行。鼓励团队成员在任务太难时提出支持需求,并明确要提前进行说明。
 
最后,目标管理,要敢扛责任。扛责任不是转移和推脱,也不是一定要有惩罚。团队负责人要在财务目标和客户管理上扛起主要责任,能够拆解创收目标。而当团队成员没达成目标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制定惩罚措施,但需要明确态度和意识。
 
- 4 -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同步和调整。比如在案件办理的关键节点上,团队成员要做好同步,关注目标的完成情况。
 
过程管理使用的方法是PDCA(戴明循环),每个字母分别对应的是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ion(处理)。
 
 
其中,P(计划),是指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它是过程管理的核心;第二步,D(行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开务虚会和讨论会,最重要的是做具体的动作;第三步,C(检查),是指定期通过开会进行反馈、复盘、调整目标;最后,A(处理),是指总结成功,纠正失败。
 
- 5 -
复盘
 
复盘是对工作、项目的反思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和方案。写文章、办活动、见客户、谈项目、开庭,这些动作大家都会做。但问题在于,这些动作的效果如何?
 
写完文章,阅读量一般,下次不写了;做一场活动,效果不好,下次继续努力;见完客户,记录好客户信息,继续见下一个客户……这些动作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其中缺乏复盘的环节。
 
无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应当及时复盘。对于失败教训,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一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成功经验,学会运用在下一个类似的场合中。
 
对律师团队而言,复盘就等于培训。先把动作做起来,不必在意形式。不管你是用例会的方式、交日报/周报的方式、开项目会的方式,还是用excel表格的方式。总之,复盘是必不可少的。
 
- 6 -
抓大、放小、管细
 
在团队管理的过程中,团队负责人要抓大、放小、管细。
 
抓大是指定战略和重原则。目标是定出来的,战略也是定出来的,在大方向上,团队负责人要做好决策。
 
放小是放开手、轻操作。大的原则之外,特别细节的工作要放手交给合伙人、承办律师或运营负责人等,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负责人只管兜底。
 
管细是通道要顺畅。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团队,上层是团队负责人和合伙人,中间是承办律师,下层是助理、实习律师。需要找到一条畅通的途径,直达一线,在需要了解实习律师工作情况的时候,马上就能了解到。
 
很多律师团队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承办律师或合伙人花了很多精力在自己的业务和创收上,却疏于培养年轻律师,导致年轻律师大量流失,负责人却不了解真实原因。这就是在管理上不畅通。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管理的原则:明确自己的管理半径,无需事必躬亲。如果律师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直接问主任,恰恰说明了合伙人律师的缺位,是在管理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 7 -
赋能>管理
 
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这是阿里巴巴最初用在人力资源上的原则。律所管理者和团队负责人在带人时也可以遵循这样的方法。
 
关于赋能,我想讲两种方式:一种是家文化,一种是球队文化。
 
家文化是因团队而异的,绝大多数团队并不适用家文化,它与团队负责人的性格、管理风格、管理方式乃至业务构成息息相关。
 
首先,初创团队可能会以家文化的管理方式掩盖自己在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就像师徒制,哪怕很多师徒好像亲密得如同家人一样,但仍旧产生了很多问题。因为律师团队本身就不是家庭制。
 
其次,随着组织变大、外部诱惑变多,家文化的信任感和亲密度骤降。由于个人成长速度不同,团队负责人很难“一碗水端平”。成员间的待遇难免会有差异,就像互联网行业的“271”规则——给20%的人晋升、嘉奖,给70%的人钱,给10%的人做管理优化。
 
最后,只要团队在持续增长,什么样的文化和管理方式都无所谓。而一旦团队创收出现了增长瓶颈,“家长式”的管理就会面临挑战。
 
第二种是球队文化,它所强调的是:
 
第一,要有团队意识。球队是需要协作配合作战的,“传球衔接”非常重要,强调了团队之间的密切配合。
 
第二,要有当家球星。球队里不再是“一碗水端平”了,接受球队文化,意味着接受能力差距一定会带来收入差距。
 
第三,对结果负责。球队里,进球和得分是最重要的;律师团队中,创收和客户是最重要的。并且,谁犯规了,谁就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接受挑战,然后继续下一场。
 
我很喜欢维珍航空创始人说过的一句话:栽培员工,让他强到足以离开;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不想离开。
 
 
所以,在任何组织中,赋能永远大于管理。对员工好一点,并且把他们当成年人。
 
- 8 -
培养补短板,筛选出精英
 
每家律所都会给年轻律师做培训,培训确实能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下限,但它无法塑造出超级明星。因为精英本身就具备潜能和自驱力,这些是无法靠培训培养出来的。精英是被筛选出来的。
 
无论内部管理制度搭建得多完善,激励的也只能是那些本来就上进的人。一个原本就爱“闯红灯”的人,不会因为你制定了规章制度就不闯了。因此,闹钟是给那些想早起和能早起的人准备的。
 
有的人你给他稍微高点的案源费,他就开始努力拓展业务了,那是因为他原本就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但有的人会认为:给不给案源费都跟我没关系,反正我也没有这样的资源。这样的人其实是害群之马。我们进行筛选,目的就是慢慢地淘汰掉这些人。
 
- 9 -
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招最优秀的人
 
正因为优秀的人是被筛选出来的,所以招聘时一定要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招最优秀的人。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现状,部分律所的起薪涨到3万5,导致很多律所在招人时只能“捡漏”。它意味着你不得不付出比品牌所、高薪团队更多的精力,见更多的人,更主动地招揽人才。
 
我见过一家律师事务所这样招聘:他们专门花钱请了人力资源专家,从3000份简历中筛选出几百份最优秀的约面试,谈得拢的再谈薪酬。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漏斗,证明他们愿意在招聘上花心思。
 
另外,如果真的想招优秀的人,别把招聘这件事全部交给HR。HR可能在文化、氛围、标准和流程上做得不错,但他对招聘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作为团队负责人,你要亲自筛选。
 
做任何事都有时间成本。在招聘上,没有成本高不高,只有值不值。如果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团队的阻碍,花再大的精力也值得。因为优秀人才能够释放你在具体业务承办上的压力,让你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收和客户上。
 
- 10 -
重视文化建设
 
很多律所文化建设做得特别好的时候,他们整体的气氛、创收、业务能力也都很好。
 
德鲁克提到过: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掉。
 
 
意思是在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激发创新和变革方面,企业文化有时候比企业战略还重要。因为战略定好了,总要有人执行。
 
团队氛围或团队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就像在图书馆里,人们会不自觉地将手机调成震动,因为你被这样的环境影响,知道大声喧哗是不对的。
 
放在团队里也一样。一旦团队文化出现问题,比如有人就是不开会、不参加培训,不拿这些东西当回事,慢慢地大家都会变成这样。反过来,好的状态也是会传染的,所以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格外重要。
 
最后——
 
给大家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书《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它值得每一个团队负责人和管理者阅读,常看常新;
 
第二本书《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 ,它主要讲了拉卡拉的五行文化,全是操作方法,有一些可以直接拿来用;
 
第三本书《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绝大多数律师团队也是10人以下的小团队,这本书中的方法可以参考。



# 新则战略咨询服务 #

新则战略咨询服务,从战略、品牌、组织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帮助律师团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欢迎更多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律师团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具体合作方式,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新则合伙人宋亨了解。



- END -








# 线上论坛 #


6月29日(周三)下午两点,新则、法天使联合发起线上直播论坛,围绕『规模律所如何为律师赋能』的话题,邀请到3位规模律所的相关负责人,和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常金光、新则创始人大鱼一起,分享他们的思考。直播不可回放,欢迎扫码预约。

↓↓↓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