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圈律所裁员降薪,青年律师是时候正视「独立」问题了

新则 新则
2024-08-26

近期,关于红圈律所降薪、裁员的言论层出不穷。红圈所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模式、薪酬制度和人才结构,负担了比一般律师事务所更高的成本压力,当经济下行,改变,看似是必然的选项。而对于红圈所中的年轻律师而言,平台不再提供旱涝保收的保障,独立与否,成为一道更加紧迫的选择题。


本期大鱼聊天室,邀请到了虎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刘煜暄律师和象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玮律师,其分别从红圈所方达律师事务所和“类红圈”模式的精品律师事务所天同律师事务所独立,并在此后开设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在本期直播中,他们和大鱼一起,深度聊了聊关于红圈所裁员现象、红圈所发展模式以及青年律师独立与否的话题。


整理|新则


01

红圈模式难以为继,律师行业即将迎来一轮洗牌



余朋铭:从两位的感知来看,红圈律所降薪、裁员和跳槽的情况到底如何?是暂时的现象还是长期的趋势?


刘煜暄:我认为红圈所降薪、裁员、跳槽,肯定是至少未来一两年内的趋势。因为红圈所的盈利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下了。


红圈所的业务基石,实际上是涉外非诉法律服务,这一类法律服务使得红圈所占据了最早一批的优质的外资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就是计时付费,为律师的工作量买单,这就为红圈所招兵买马、扩张规模、建立全产业链条法律服务给足了安全感。所以我们看到,红圈所的争议解决业务都是在后来才发展起来的,甚至一度被边缘化,尤其是刑事业务。


而近几年外资客户的撤出,使得红圈所的基石不再稳固,红圈所不得不按照其他国内律所的模式去做业务,以服务结果收费。这就导致红圈所难以覆盖此前庞大的人员成本,裁员,或者说“劝退”“劝独立”,成为必然选择。


郑玮:大家可能还处在经济上升期的惯性当中,觉得自己还在逐年成长,业务也应该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当前的市场其实在下降,所以“独立”虽然是趋势,但不代表“独立”就能成功。


余朋铭:我一直是比较保守的逻辑。在大环境比较好的时候,所谓律师“3年独立,5年小合伙人,8年大合伙人”的晋升路径得以成立,因为市场需求一直在往上涨。但现在大环境不太好了,所以我一直劝律师,在没有特别大的把握的时候就不要独立。


基于当前情况,你们认为红圈所一直以来的管理模式是否会被迫改变?


刘煜暄:我认为应该要变,因为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但是红圈所的管理者们,出于建立在过往成功上的路径依赖心态,不一定有决心做出改变。


红圈所的人才结构实际是“倒金字塔”型的,上面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大量的资深律师,下面是起薪卷到3万5都招不够的律师助理——现在年轻的法学毕业生们大多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很多是不愿意去律所吃苦的。


资深律师一方面面临着养家糊口的压力,另一方面没有受过业务承揽的训练,不敢轻易独立,但同时又把做业务的压力压给下面的律师助理们,导致律师助理的流动性特别大。这种模式肯定是不能长久支撑的,现在红圈所正在“劝退”一些资深律师,减少成本压力。


所以,红圈所的现状是大合伙人负责业务承揽,中层的资深律师被裁员,下层的律师助理紧缺,如果不改革现有的人员结构和薪酬机制,最终会导致活没有人干,客户没有人服务。


郑玮:我觉得改变很难。一是成功者的自信来源于过去的成功,少有人能在成功的基础再次改革,并且他们很可能认为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二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红圈所的顶尖合伙人们已经获得了时代的红利。


但从另一个角度,正如电视剧《冰与火之歌》中的一句台词,“乱是阶梯(Chaos is a ladder.)”,对于律师行业整体发展影响更大的,是顶尖律所之外的更多中小型律所,它们才是当下行业真正的基石。


过去40年里,一直是红圈所等顶尖律所在引领行业的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现在整个行业要变成了“动车”了,每一节车厢有自己的矛盾,有自己的原动力,有自己改革的方向。这种“混乱”,会使得中国律所进入新一轮的百花齐放。小型律所也可以像红圈所一样,做最顶尖的业务,因为在经济下行期,小型律所更有性价比。


这就是时代给各种各样生态带来的机会。就像是热带雨林,无论是大树、小草还是各种藤蔓植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余朋铭:我其实是不同意百花齐放这个观点的,有一个类似的比喻: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各种各样的植物都能自由生长,就像过去的律师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模式。但在雨水稀少的戈壁,只有两种植物可以生存下来,要么特别高大,要么特别矮小,缺少中间层。行业现在是处于雨季还是旱季,结论不言而喻。


02

独立,回归律师行业本质



余朋铭:你们自己当年为什么会选择独立?


刘煜暄:因为我个人想法比较多,还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所以我觉得团队不适合自己,还是应该独立。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对于能否独立成功,我其实是完全不自信的,但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律师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努努力大概率会成功。


郑玮:我也是2018年独立出来做律师,当时的大环境给了我们一些“盲目自信”,因为从先例来看,独立大概率没问题。另外,我觉得大家自己心里必须要清楚,你自己能不能适应团队模式、适不适合独立。


有的律师是“不服管”型的,一直在团队内部会很难受,但是如果你独立出来,自己成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你需要有更强的包容心、更大的领导格局,来包容团队内部如同你之前那样的年轻人们。


独立不是一个瞬间性的动作,而是一系列要做的工作。把时间线拉长,同一个时间独立、水平差不多的律师,就会逐渐显现出差距。


余朋铭:之前行情好的时候独立的律师,现在也都开始面临挑战了。


刘煜暄:所以说当前这波法律人才将会面临洗牌。有的人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在新的机制下,可能不适应市场的竞争,就会被调整到别的位置上去,去做别的业务甚至转去别的行业。


余朋铭:那么,两位现在是否还会鼓励红圈所律师独立呢?


刘煜暄:我鼓励红圈所律师独立,甚至鼓励红圈所里不适合做律师的这波人直接离开行业。我觉得最顶端的中国律师行业是需要重新洗牌的,一定要痛定思痛、重新来过,不能再重复之前的那套模式了。


因为律师并不存在一个按部就班的成长过程,律师的本质依然是独立个体,而一些顶级外所之所以能应用阶梯制的律师成长制度,有其深层的经济原因在,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我特别不推荐把承揽和承做分开,这本来就是精英律师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只有律师独立之后,才能真正服务好客户。


当然,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如果跟着团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也不建议现在就独立;但如果你已经要“被迫”独立了,这也许是个回归律师本质的好机会。


你做的是什么样的服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才是客户能为你付费的原因;网推所、法律咨询公司已经虎视眈眈,这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


郑玮:现在互联网行业也出现了发展瓶颈,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程序员要“独立”的,因为程序员这个职业特性就决定了一定要是团队作业。刚才大暄描述的其实是行业内最顶尖的一拨精英律师,他们更像是海豹突击队队员,拥有独立作战能力,既会承揽又会承做;但是红圈所里的大部分律师是普通士兵,拥有一定武力值但是没有独立作战能力。


在红圈所之前的培养体系里,合伙人和律师是两个职业,承揽和承做是两个成长方向。没有经过完整培训的律师,如果突然独立,很容易遭受现实的“毒打”。


刘煜暄:是的。很多地方上的律师朋友,他们面临的挑战也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多的面临着“内卷”,律师费“卷”到一两千甚至几百,我觉得这个挑战是非常严峻的,我甚至想不到有什么解决办法。


余朋铭:那么,你们作为律所管理者,是如何看待自己团队的律师独立的?是更希望团队稳定,还是觉得适合独立的成员就尽早独立?


刘煜暄:我从2019年创办虎诉律师事务所的时候就确定了,我们要完全效仿香港大律师,走完全独立路线。虎诉这个品牌只是确保律所里的律师都是有水平的,但是每位律师都是独立的,我不需要对其他律师的个人发展和客户服务负责。就像是你去SKP商场,你知道SKP里面卖的都是真大牌,没有假货,但是各个奢侈品专柜都是独立运营的,不是同一个品牌。


在我们律所,年轻律师进入律所三四年之后,如果所有合伙人都认可你,你就可以跟律所签合伙协议,成为独立合伙人,继续和我合作。这样的话,我就无需承担团队成员逐年增长的薪资成本,但依然能保持师徒的情分。


我希望能开创中国内陆“大律师行”的模式,所以我所有的案件都亲自出庭、亲自处理,助理的作用是“切菜”,而“炒菜”的人一定是我,这是我对客户负责的态度。


在争议解决领域,我认为我们的模式是行得通的,当然,我们才运行了4年半的时间,还有待更长时间的考验。


郑玮: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案件量,不然可能不足以让年轻律师快速成长到独立状态。


我们律所的情况不太一样。在传统的争议解决业务方面,我希望律所的每一位律师都能尽快成长到可以独立对客户负责的状态,但我们之后可能会有另一块标准化的法律服务业务,要以团队模式来做,对于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完全不一样了。


刘煜暄:标准化法律服务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底层法律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痛点。但是对于红圈所的精英律师们来说,独立出来大概率还是延续以往的业务。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件回归律师行业本质的好事,这几年我们经常能看到红圈所某个业务板块的合伙人出来,成立一个精品小所,继续做以前的业务,而行政成本、人力成本、IT成本等等大幅度降低了。他们依然是精英律师,服务质量依然不错,但相对于红圈所,性价比更高了。尤其是非诉业务,本身的品牌附加值相对于诉讼业务更多,一旦客户降低预算,红圈非诉律师的“平替版”就更容易被选择。


“平替”思路给了红圈所非诉律师独立的机会,当然现在非诉领域已经卷得不行了,红圈所的价格已经接近地方头部律所了,而地方头部律所在这种越来越卷的趋势下,反而由于手握稳定的客户资源,压力相对更小。


03

直面变化,人生本就是旷野



余朋铭: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律师人数依然会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今年司法部公布的法律职业资格通过人数预算指标,预计明年将新增6万律师。在这种情况下,红圈所是否还适合精英律师进入?如果是的话,适合什么样的人?


刘煜暄:从顶尖学校法学院毕业生的选择来看,我们发现,法学毕业生,尤其是本科生已经明显不再流向律所了,更多的流向了公务员、央企、跨国企业等。因为律师行业依然很卷,但是可预期的收益明显下降了,比如红圈所起薪就已经大幅下降。所以,现实可能是,精英不再选择红圈所了。


从大势来看,单纯靠做律师,已经很难实现在一线城市的财务自由,因此最顶尖的精英人才不会再流入律师行业了,因为精英人才永远向前走;但普通律师依然可以维持比较不错的白领级收入,并且享受到普通白领所没有的自由。


余朋铭:所以我认为过去我们对律师行业的预期太高了,其实即使到现在,律师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收入依然是非常不错的。


刘煜暄:律师行业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苦过。另外律师行业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只要你一直在业务第一线,哪怕年龄增长,你的收入基本上能够保持稳定,你一直是时间的朋友。所以对于年轻的朋友们来说,只要你降低对律师行业整体预期,会发现这个行业还是有它可爱之处。


郑玮:金字塔塔尖扩容的难度肯定很大,现在再进入行业的人,更有可能是处在行业的中下层,我们要对行业祛魅,要接受律师行业终将回归到一个正常的行业。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根本想象不到10年后的景象,不要用以前的发展规律来推测未来,要学会接受所有变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被迫独立的时候再来考虑独立的问题,我们所有的选择都应该基于直面变化、主动适应变化。


刘煜暄:但这件事确实很难,虽然大家都说要拥抱变化,但其实人是最抗拒变化的,所以我很感慨,虽然我们80后也没有赶上特别好的时候,但现在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还是太难了。


但无论如何,哪怕世界上有再多的变化、再多的困难,你也只能保持乐观的底色,坚持向好的方向走,期待好事发生。因为你如果一旦向坏,前方一定是无尽的深渊。


所以,能在一线城市卷就接着卷,卷不动了就回地方发展,地方头部所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你得始终抱着一个向上的、拼搏的精神。


郑玮:人生还是有很多选择的。过去在红圈所,可能大家的选择就是一直干到顶级合伙人,然后退休。但现在其实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我认识几个以前在顶级律所工作过、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回到地方的律师,确实是降维打击。把在顶级律所学到的规范化工作方法带到地方上去,会让客户觉得这个律师太厉害了、太专业了,尤其是当地方企业接班人也逐年年轻化时,客户会更青睐于年轻的、接受过顶级律所训练的律师。


人生本就是旷野。当选择出现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有可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而独立这件事,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年景好不好,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一直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的角色,如果一直以红圈所律师的身份自居,眼高手低,那么你不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余朋铭:尽管两位今天都给出了许多正面的反馈,但我们依然需要谨慎,行业的“二八定律”依然存在,独立这件事同样适用这一规律。尤其在这个时代,独立之前一定要做好谨慎的评估和判断。


律师行业依然是好行业,红圈所也依然是好律所,但你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End -


近期直播,欢迎预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