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带无强国,是生活太安逸了,还是技不如人?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热带地区,在大航海时代之前,一直是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天堂。可即便拥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在几千年时间内,热带地区却迟迟无法锻造出一个强大的国度,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中了资源“诅咒”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热带地区没有农业文明的基因。中、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种地,特别是降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茂密的植物会先吸走土壤中的养分;非洲大陆都是草原,半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更适合去采摘,渔猎或狩猎。饿了就到树上摘点水果,去树林里挖点野生植物的根茎,一年四季取之不尽,食物易得干活太热,人便变得懒散。



温带地区就不同了。四季分明,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物产比热带少得多,仅靠野生植物很难养活自己。由于寒冷的夜晚和冬季,还必须制作厚厚的衣服、搭建保暖的房屋、储存足够的食物,因此无法得过且过地过一天是一天。必须做好长远规划,每天辛勤劳作,充分准备,才能保证生存下去。


丰富的资源,反而成了社会进步发展的阻力,即便是在交通工具已大大缩短了地理影响的今天。沙特、伊朗、阿联酋、委内瑞拉等国石油资源丰富,几乎可以躺着赚钱,经济却严重依赖石油,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没有独立自主的工业及科研体系(伊朗老被制裁,工业体系更全些),可以富有一时,但不见得永远强大。

百炼成钢

苦寒之地的北方人,更具有侵略性。不适宜农耕的寒冷气候,让高纬度的人,要打、要抢、要争,才能活下来。当争夺成为生存所需,彪悍的性格也随之诞生。

“俄罗斯的母亲在教会孩子走路之前,俄罗斯的父亲已经教会了他们挥拳。”斯拉夫人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英勇善战的民族,俄罗斯自古以来南征北战,为了培养铁血战士,从小把打架当游戏玩。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以后,大斋戒长达40天不能吃肉喝酒唱歌跳舞,人们向肉食品告别,称为谢肉节。除了暴饮暴食和烧稻草人之外,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格外喜欢用拳斗庆祝佳节。


打架规则简单易学,分属两个社区、两条街道或者两个村庄,把一方打到再也站不起来,另一方就算取得了胜利!不可以休息,踢裆、挖眼,掏鸟这些下三滥的技术一律禁止(打急眼了也很难控制)。但有一个额外的要求,禁止使用任何武器,违者会被参赛双方围殴。


2016年欧洲杯,曾爆发过一场“世界大战”。当时英格兰和俄罗斯的比赛踢平。现场的俄国球迷和英国球迷,进行了一场“亲切友好的附加赛”,从内场延续到了外场。200多个俄罗斯人,大战几千名英格兰人。事后,俄国小混混“夸赞”英国人是“小姑娘”。大帝东道主对本国球迷的行为表示谴责,但又话里有话,“我实在不明白,200个俄罗斯球迷,怎么就能把几千个英国球迷打了...”




好吧,不提战斗民族俄罗斯人,蒙古同学请你把刀子收好,我们说下北欧。以富裕、得体、文明的现代北欧人,祖先维京人的主业曾是捕鱼。当捕鱼和商贸无法满足生存时,“维京海盗”便应运而生。从8世纪到11世纪,一路烧杀抢掠,从亚平宁抢到斯堪的纳维亚,从地中海,格陵兰岛,甚至一直到北美地区,比哥伦布还早了500年。


再比如美洲的北方人加拿大。印象中,是白色雪花,和红色枫叶的国度,与世无争的地方。可你要知道,历史上唯一打败过美国、还火烧了白宫的,就是好邻居加拿大人。

面对时而泛滥,时而温顺的大河,流域居民繁衍生息,孕育出灿烂的四大文明。中高纬度地区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粮食,热带地区的生存威胁主要是传染病。炎热的气候以及大量的蚊虫,严重威胁着人的健康,传染病盛行。热带地区人均寿命很短,病亡率高,处于萌芽状态时的古代文明,特别容易夭折。

衣食无忧,缺乏社会分工

热带地区,温度常年在25度以上,无法储存食物。没有农产品积累,社会财富就无法聚集,也就无法形成稳固的阶级。比如在东南亚及南美洲的很多热带雨林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这些原始部落只需依靠简单的工具,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游牧民族要跟农耕文明打仗,是因为要抢农耕民族的粮食、盐和铁。非洲等地吃的都是现成的,家无余财,有什么好抢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很原始。


再者,撒哈拉大沙漠、印度洋、大西洋对其他文明地区的地理阻隔,一直远离世界文明交流的中心, 长期处于原始、松散的部落式社会形态,无法培育出像样的文明和政权。先进的知识进不来,落后的生产力也不影响生活,热带国家文明一直龟速发展。农耕文明无法突破,就没有稳定的粮食来供养官吏、艺术家,技工,手工业者, 工业革命及信息科技革命更不可能发生。当然,热带无强国,寒带也产生不了强国,因为人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


在欧洲大航海以后,美洲土著被大量屠杀,驱赶至保留地,美洲文明进程中断。急剧扩张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非洲黑人就被当做奴隶贩卖,持续400多年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让整个非洲损失了约一亿人口。

制约发展的其他因素

东南亚诸国,以及南美洲诸国,除了旅游和资源之外,很少能吸引投资者。非洲大部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即便拥有大量资源,也没有开采的实力。殖民时期,黑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西方人汲取资源的壮劳力,非洲黑人从最初的不甘心,慢慢转变为得过且过,白人让他们干嘛就干嘛,也不去想为什么去做;于是非洲人锻炼了一身强大的体魄,失去了思考事务的能力。

文明史较短,殖民历过长,缺乏文化底蕴;人口过快地增强,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缺少忧患意识,教育水平跟不上,科技进步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优秀的人才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国际组织过于“慷慨”,这点在非洲尤为明显。自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大到基建工程、机械设备、火车铁轨,小到药物、衣物、食品、饮用水,援助不少。大量高质量、低价格的同类货物出现,做工和成本远远低于非洲本土产业。好比,在非洲地区,蚊虫滋生,一些非洲人就看准了商机,借贷生产了一批蚊帐;但是,他们的蚊帐还没投入市场,就发现国际一些慈善组织捐助了一大批蚊帐过来。援助这么多年,非洲地区还是以原材料出口为主,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希望也不是没有。东南亚国家靠着东西方水道的地理优势,以及人口优势,努力自身(如新加坡);非洲则搭着“一带一路”的顺风车,积极与世界接轨。热带地区国家试图摆脱“热带无强国”的命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