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的优秀与平凡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开口闭口“阿拉上海人”,说来正宗的本地人都是种地为生的乡下人;今日的上海人,都是来上海闯江湖的外地人。出了上海,“上海人”绝对是一个贬义词。如果没人问起,上海人极少主动说“我是上海人”。



上海人排外吗,是不是特小气、爱斤斤计较?

清代道光年间,上海—带才五十多万人,算是平常的中国江南县城。1840年开埠以后,由海而来的洋人在黄浦江的租界沿岸建立,上海成为西方进入长江内陆的门户,投资冒险、寻找机会。1860年前后,由于南方地区陷入大规模战乱,由江浙皖而来的富商巨贾给这座城市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充沛的财力,让这片位于嘉定县和松江县之间的土地发展为远东最大的近代都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竟接近了四百万,早年公共租界和华界的人口统计而知,本籍人口已少于百分之三十。


走在梧桐树下的马路上,讲着上海话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宁波人、无锡人、常州人、四川人、江西人、山东人、福建人等上海移民的后裔。每一个地方来的人,都带来一种文化、一种腔势和做派,杂糅在一起。也谈不上上海人谁看不起谁,有本事就来赛,没本事就瘪三(唯实力论)。

中国最早的高端制造业从上海起步。1865年,由李中堂在沪创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逐渐发展成晚清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今天江南造船厂的前身。这家工厂有多牛?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就是在此建造的。为了配套生产,一大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的第一盏照明路灯,第一个抽水马桶,第一座现代商场,第一家现代银行,第一所教会大学,第一份报纸杂志,第一次模特大赛……在上海滩充斥着光怪陆离的绯闻奇谈,这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现代化。1936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这样评价上海:“这个城市不靠皇帝,也不靠官吏,而只靠它的商业力量发展起来。”

不过民国时代上海的商业繁华,终究只供少数精英阶层享用。上海的贫民阶层,多数居住拥挤的石库门和简陋的木棚屋中,在煤炉上烧饭,在水斗里洗衣,倒着马桶,这就是上海,一面浮华一面市井。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交通要道,背靠富庶的江浙地区,既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顺理成章地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税来源地,不管是晚清、民国还是现在。

解放前的上海,在整个亚洲都是所向披靡、傲视群雄的。之后,无论是不使用重武器的部队,还是露宿南京路街头的战士,都代表了新政权对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谨慎。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工业项目没有一个落在上海,上海向内地迁移了数不清的工厂、高校和技术人员,上海仍然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消费品牌高地。钻石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缝纫机,中华牌香烟……上海货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19501979年间,上海的税收的87%上缴,向中央上缴的财政收入超过了上海自身市政预算收入的13倍。与此同时,上海却有超过一百多万人生活在棚户区或茅草屋里,直到70年代末,人均居住面积才大体上恢复到1949年的水平。生活资源极为紧缺,四世同堂,厨房共用,厕所共用,全没有隐私。上海这个“钱袋子”毫无疑问地被死死看住,成了计划经济管控最严格的城市。





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自觉地形成一种隔阂,我不用你家的盐,你也别碰我家的醋。我不挡你家的路,你也别想多占我家一个平方。所有东西都是有借有还,互不相欠,不添乱,也别找麻烦。跟上海人合作,敲定前繁琐麻烦,但敲定后违约率很低。“谈判时拍胸脯,出事后拍屁股”的事情,在上海是极少发生的。

汪道涵曾遗憾地回顾:“在我当上海市长期间,上对得起朝廷,每年上缴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但下对不起黎民百姓。每天早晨我看到马路上有那么多的煤球炉在生火,到处是烟雾腾腾,那么多马桶在马路上刷洗,我真感心痛,上海实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改善和发展市民的生活了。”


挥别失落的80年代,上海迎来迅猛发展的90年代:1990年地铁一号线开工,1991年南浦大桥通车,1993年杨浦大桥通车,同年内环高架全线贯通,1995年东方明珠矗立江畔,1997年金茂大厦拔地而起,1999年浦东机场建成启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历经沧桑的上海,用一日千里的速度更新,试图找回历史的位置。

202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共计22.25万亿元,其中85%来自于税收收入,而上海全年组织税收收入达到1.87万亿元,占比超过10%。上海以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10税收。2021年有净贡献的省份(直辖市)只有八个,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天津、福建。这八个省份(直辖市)的钱上缴给中央财政之后, 通过转移支付,更多省才有钱去补平亏空,给公务员、教师发工资,做些基础工程建设和公益项目。上海(6797.27亿)和广东(8901.61亿)便是其中做出最大贡献者。


上海

帝都有“老炮儿”,魔都有“老克勒”。老克勒说白了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讲究:尊重多元,鼓励个性,求真务实,不讲情面讲道理;要有契约精神,理性成熟;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爱护社会;当然,最好能打扮时髦,注意着装,在生活中追求点情调。

上海的街头,吵架时有发生。他们往往会边走边吵,骂骂咧咧但绝不会升级成打架。吵架不是辱骂对方,而是在拉拢周围的旁观者,向观众诉说自己的无辜和占理。在劝架人的保护下,他们会更嚣张和张狂。如果有钱财和身体损伤,上海人会果断拨打110来处理。

在上海,楼下商店喇叭太响,你可以报警;楼上邻居半夜走来走去吵到你休息,你可以报警;买二斤瓜子觉得缺斤缺两,你可以报警……上海人更相信制度,更相信规则,自有法律制裁。开通了市民热线12345和城建热线12319后,所有问题所有诉求,全部可以打电话去投诉反应。简单的问题通常3天内解决,复杂问题10天内也会给个定论。处理完毕后政府部门还会打电话来告诉你处理结果,询问你是否满意。

上海是全国女性地位最高的城市,家庭的决策权和财政大权基本由女性掌控。男人做饭、做家务、带孩子天经地义,没有重男轻女和大男子主义。恰恰相反,你会听到很多上海家庭希望生女儿。因为女儿长大不用买房,象征性地准备几十万嫁妆就可以过门,所以女儿是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最终一家之主还是女儿。

上海还是个处处排队的社会。早餐买油条要排队,坐地铁要排队,买个喜茶也要排队,去迪士尼玩更是要排队。上海人的排队没人组织,而是自发形成。多于两个人,就会排成一队,而且还会互相监督、维持秩序,只要有一个人插队,大家都会出来指责。

上海人的听话、顺从、好领导是出了名的。高层更愿意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重大试验放在上海先行先试。2011年,房产税政策在上海首次开始试点。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在上海设立。2017年国产大飞机在上海首飞成功。2018年,中国进博会永久落户上海。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上交所鸣锣。连垃圾分类也要让上海先弄,如果连上海人都分不好,那一定不适合中国其他城市。上海人虽然嘴上也在骂,但手里的垃圾分类一直没停,有序推进。

上海这座城市,过去几十天被吹到了舆论的风暴眼中,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恐怕也只有去年的西安和前年的武汉能够体会。上海出现了很多混乱的场面,让全国网友惊诧,原来抗疫优等生也不过如此;让国外媒体一阵兴奋,暗自嘲讽,甚至在幸灾乐祸。

上海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不可以批评?该不该批评?当然可以,但批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查缺补漏;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改进工作。哪里都有害群之马,不能因一粒米坏一锅粥。有困难就提困难,不要提什么地域歧视,上纲上线。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中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经济与贸易的桥头堡……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窗口城市,她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资本、技术、人员来到这片热土,多元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从而带来更繁荣的文化,更解放的思想。



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当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全国各地人员、物资支援上海,帮助上海共度疫情。希望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就是对上海抗疫、全国抗疫一盘棋最大的支持。

往期文章:

曾经的“阿拉伯老大哥”埃及,在炮火中前进

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

土耳其的突厥帝国大梦

为什么说大唐盛世,照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

敢抄底卢布,勇气可嘉
日本技术领先,成功之后却无法迈入辉煌大门,原因何在?
上海为啥不“封城”,那是在探路?
当帝国主义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你最好真的有!

“土坑酸菜”究竟坑了谁?“食品安全”由谁来捍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