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祖庆老师,学做“三好老师”

晓月居 晓月漫谈 2021-10-2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教学之路上,一路飘摇20多个春秋,总觉得自己还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于是,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陶行知先生说——好老师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才干,和坚强的毅力。

学生时代的我,认为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自己当了老师以后,又觉得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读完祖庆老师的这本书《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之后,我发现,原来“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要做这样的“三好老师”。

01思辨与批判,做自我觉知的好老师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一句话道出了“自知”的重要。可是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

祖庆老师是农民的儿子,他以父辈的质朴,坚定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当他从偏僻的海岛来到杭州,渐渐名满教坛,收获颇多的赞赏与荣誉之时,更多的人可能会痴迷其中,“沉醉不知归路”。但是,祖庆老师却能从“你的课真像崧舟先生!”这句赞美中,读出“盲从与追随”的深意。

是啊,人们往往在得意之时,很容易迷失自我。可祖庆老师却能够凭借理智的觉察,来审视自我,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好老师不仅能够“不为荣誉痴迷”,而且在权威面前还会有自己理性的思考。

《我的辩课史》中,吴琳老师咄咄逼人的追问,让人隔着书页都能嗅到浓浓的火药味,可是祖庆老师面对质疑却能不矜不伐。

更刺激的还在后面,那段面对专家评课时的“鲁莽”辩论上。当徐杰老师就他的课指出不足时,祖庆老师这一大段有理有据的论述,相信会让许多读者咋舌——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面对任何权威和专家,不要轻易的点头,也不要轻易地摇头,而是想一想,他讲的究竟是不是对的?然后想想,我可不可以接受?

读到这里,真替徐杰先生捏了一把冷汗。遇到这样的杠精,肯定是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心都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单凭这一章,就可以无数的语文老师,心甘情愿地被祖庆老师圈粉无数。

在《我的换课史》中,一边为祖庆老师,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魄力叫好,一边为祖庆老师的课堂理念所折服,他就是这样能够敏锐捕捉生活中的元素,为写作课程创设真实情境,不仅达到“出气”的目的,更达到了学生无拘无束,畅快地“我手写我心”的奇效。

细思这样换课的背后,需要的是底气,更需要的是超乎常人智慧。这种临时才决定的换课,是任何一个不够圆融的固定思维的人,永远都不能企及的高度。

于漪老师说——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重任,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而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是迫切需要提升的核心问题。

真正的好老师,就应该像祖庆老师这样,有善于思考和辨析的批判力量,只有在批判的思辨中,才能够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

祖庆老师在序言中,就把“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放在了第一条,这正是一个人行走的航向,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鲜花和掌声,也只能徒增烦恼。像帕尔默先生提到的埃里克那样,一个人不能以真我为中心,那么他很难恢复自己的平和与自信的内核,更别说发现自我了。

02积累与沉淀,做善于反思的好老师

 
如果用大数据来做进行一个统计,我相信“”这个字,一定会成为这本书中的高频词。

《我的仿课史》中,仿课失败了,祖庆老师陷入了沉思。之后,他总结了失败的三个原因,从此以后学会了复盘,学会了琢磨,于是再上课时,关键环节就会不攻自破。

《我的败课史》里,祖庆老师败走麦城,他又开始了认真的反思,原来是自己没有走出别人的牢笼,而迷失了自我。于是他从导师于永正的身上,找到了不一样的学生观,重新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智慧火把。

祖庆老师不仅善于自我反思,而且还能够智慧的捕捉各种契机,引发不一样的思考。

朋友圈的一篇小文,引起了他对“教学思维套路话”的深思。于是他细剖套路太深的根源,发现一切套路的背后都是形式主义,随后便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如何走出误区?关键在于语文教师。

这样的呐喊,掷地有声。不仅对教育弊端提出了有力的抨击,更能够直击本质问题,呼吁一线教师努力改变自身不足,走向内核发展的康庄大道。

周一贯老师谈及想象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这番论述时,又引起了他的沉思。他用一个个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拷问我们的课堂。他说——为了迎合听课老师胃口的公开课,应该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

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理性与机智为“儿童本位”的课堂,在摇旗呐喊。

看到语文“千课一面”的现状,他在反思,应该走出固定思维的樊笼,从思维方式的变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看到语文公开课唯美艺术已越来越花枝招展,他又在忧思……

正如序言中,李海林教授结构图中呈现的那样:骨干教师缺乏策略知识,也就是运用原理与实践的策略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反思。

其实何止是骨干教师缺少反思?

叶澜教授就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足见,反思的重要作用和非凡意义。

03勤勉与努力,做终身成长的好老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好老师应该理解这句话的真谛,祖庆老师更是深暗此理。

工作第一年,为了参加县教研活动的主题评课,在活动的两三个星期前,祖庆老师便找来同主题的系列文章,一篇篇阅读,一段段摘抄,相关文字整理了一本备课本,洋洋洒洒写下3000多字的评课框架。

看到这里,甚觉惭愧。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为了任何一次评课,做过如此精心的准备。可是祖庆老师在工作第一年,就这样去做了。

正因为背后的这种勤勉,才让他开始有了“走向公众”的机会,迎来更多的机遇。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位老师能够这样?能够这样用心去做如此充足的准备呢?

在《最不喜欢听谁的课》中,祖庆老师诙谐地说:“常常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形象”,但这样的不可忍受,却让他把自己的课,回听了30几遍!

我想,如果在此做一个民意调查的话,结果肯定会是这样的:把自己的课听过五遍以内的人,可能会有之;听过十遍以上的,估计就寥寥无几;听过30几遍的,估计没有!

祖庆老师调侃自己说:“这是自恋。”但这样的自恋背后,是一个人对自己课堂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这种常人难以做到的刻苦与追求,才成就了不一样的“祖庆风光”。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祖庆老师持续不断地精进与蜕变。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不防停一停,想一想,透过看到的文字,是否能够看到背后那股“涌动的暗流”呢?

我做了粗略的统计,在这本书中,祖庆老师提到的中外名人名著不少于20处。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家或文学家,还是国内的教育家和学者,无论是教育界的专业人士,如佐藤学、叶圣陶等,还是非教育界人士,如富兰克林、颜真卿等,祖庆老师都能够金句频出,真是把“引经据典”做到了极致。

但是,大家是否想过:“卡尔维诺”这四个字的背后还有什么意义?是啊,那可能就是几十万字,几百万字,甚至更多的文字阅读。

读书,是教师终身成长的永恒主题,是每次蜕变与突破的必经之路。祖庆老师用自己的奋勉告诉我们,做一个终身成长的好老师,答案就在书里。

书读完了,但语文之旅并没有结束。

望着封面上苍劲有力的“语文”二字,我读懂了,原来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做自我觉知的好老师;

做善于反思的好老师;

做终身成长的好老师。

我相信这“三好老师”会成为今后每一个阅读者的指路牌、照明灯。

我也坚信:

这本用语文老师“教海漫记”书写的书,会引导新手教师,坚定地走向前行;

这本用语文老师“言语生命”诠释的书,会指引每一位优秀教师,终身成长。


晓月漫谈我们一起聊书讲故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