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原文 |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

本文引用格式

李树旺,金子微,张荣子.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1):14-19,26.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

李树旺

作者

李树旺1,2,3,金子微1,张荣子1

  1. 中国人民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872

  2. 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北京(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3. 中国人民大学 体育产业研究院(正定),河北 正定 050800

摘要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被赋注新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注入崭新能量。在梳理现代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色和本质要求,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内涵结构。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价值体系包括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力发展全民体育和推动体育全面发展、把握公平共享的本质要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美好体育生活向往、把握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推动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把握和谐共生的核心支撑开辟体育强国“绿色”新境界、把握和平发展的关键前提推进中国与世界共享体育和谐之美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塑了新时代中国体育自有的、独特的逻辑框架。研究目的旨在为中国体育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向、推动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学理支持。

关键词

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体育;体育现代化;体育强国战略;价值取向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近代以来,走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意味着中国现代化迈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新道路必将推动中国体育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时代发展赋值注能。

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1现代化内涵

布莱克认为,现代化“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1],这是一个传统体制适应现代功能的过程。英格尔斯将“现代性”视作很多性质的综合体,现代是指这种综合性特征[2]。塞缪尔·亨廷顿将现代化解释为一个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变革的多层面的进程,并从心理、智能、社会等多元视角解构[3]。现代化起源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加之西方发达国家极力地以自己的‘成功’作为推行其文化价值观的‘绝好佐证’”[4],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烙印的现代化理论曾长期占据这一领域的主流阵地[5]

我国学者费孝通[6]、潘懋元[7]、顾明远[8]、厉以贤[9]、姜玉山[10]等均对现代化内涵进行了学理深描,虽学科视域不同,但对现代化内涵框架的讨论却相对统一:工业革命吸引先进科技的介入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由此引发宏观层面的“社会、政治、文化等”[11]、中观层面的“社会的目标、体制、组织、准则”[10]、微观层面的“人的信息、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12]的社会变革。学者们解释现代化一是从“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而发生的新的形态变化过程”的“运动”视角;二是从“在社会生活、同类事物或社会系统中与其传统有着显著差异的新的形态”的“状态”视角[13]。总体而言,现代化代表着文明的转变和新文化的再生产,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最彻底的社会变革”[14]

有鉴于此,本文形成关于现代化内涵的两点一般性解读:一是,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系列剧烈变革;二是,这是一场自觉的、有目的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全方位的革命性转型,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特征,辐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等,体育在这场重大的现代化变革中同样发生重大转变。

1.2现代化研究取向

现代化初期的研究聚焦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15],研究的理论基础取自早期经典社会学,以“促使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进入资本主义轨道”[16]为价值取向,旨在“以西方内源性现代化作为发展范式, 企图让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按照西方模式实现现代化”[16]。早期西方现代化的全球拓展导致发展中国家诸多发展问题,完全“西化”的现代化遭到很多理论学说的质疑[16]

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表明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和谋求人类解放的革命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究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性是在现代生产基础上资本运动的产物,是随资本运动兴起和发展起来的”[5];资本逻辑决定了现代性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冲动是推动社会建构和机制运行的原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主义是现代化的历史归宿,资本主义价值观加持的现代化是暂时的过程而非现代化的终点,更不是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植根于自身实际的多元化现代化向度是应然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融合指明了方向,也为现代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动力。

人的现代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韦伯对现代人格的研究、帕森斯从社会与个体关系视角进行的研究、英格尔斯从社会心理学展开的研究等都比较经典。英格尔斯认为,“在整个国家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能称之为现代化国家。”[2]

1.3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色和理论内涵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是在外部挑战和内部回应的互动中逐渐开始的现代化进程[14]。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现代化转变、现代化奠基、现代化深入实践、新时代的现代化创造四个发展阶段[17-18]。总体上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定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19],具有“人为主体、复合全面、多元全球”[5]的鲜明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0],同时要顺应国情,要在五个方面体现出中国特色,由此科学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具体如下。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要符合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1]“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谋划覆盖14亿多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人民至上”理念的根本立场,建设面向全民的现代化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22]。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2]。西方现代化事实性与价值性分离导致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现代化成果和发展机会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表现。实现共同富裕,一要“做大蛋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财富差距,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合意状态,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4]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促的新路[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二者缺一不可[14]。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厚植物质基础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协调共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3]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点[2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能促进优质生态产品的高品质供给,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新境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25]。要实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1]的美好愿景需要协调好生产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需要按照生态化原则推动人类文明持续沿着人与自然双向良性互动的路径发展。

五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是崇高的“人类情怀”,和平发展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性选择,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6]。中国式现代化坚守本土化立场,但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以和平的方式谋发展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核心要义和中国特色,报告所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提供了根本性的原则和理论遵循。

1.4“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内涵

中国体育伴随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成长,体育价值观不断调试价值取向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7]的口号,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28];邓小平提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和搞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发展优秀运动队和少年儿童业余体校”[29]的理念,提出“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30];江泽民提出体育“它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31],认为体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胡锦涛提出“始终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健康素质作为目标,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的新局面”[32]的思想,指出要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育工作体系,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3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根据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总体战略布局指导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体育价值观的主基调开始由现代化初期过于强调体育的工具性逐渐转向重视体育人文价值、凸显体育的文化本性的价值向度转移,逐步推进体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协调统一。

中国体育实现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34]。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的现代化既是体育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状态,也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向,更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进行的高度理性、自觉的奋斗进程,是一种能动加速体育发展的现实历史进程。”[34]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内涵框架、形塑中国体育现代化价值体系是中国体育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能够做到既坚守社会主义原则底色又符合中国体育特色的关键节点。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指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趋势,中国体育领域所发生的自觉的、能动的、理性的、动态的转变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下,中国体育实现现代化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和体育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意涵: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育,这是中国体育的政治立场;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要适配中国国情,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体育;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需在文化层面具备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符的价值框架,即“全民与全面共促、成果与机会共享、物质与精神共进、人与自然共生、人类命运共同”[35],并依次逐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文化空间。

2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价值框架与路向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价值观的现代化重构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形塑新时代中国体育价值框架指明了方向,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2.1深刻把握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根本立场,全力发展全民体育和推动体育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求中国体育发展体现“全民”和“全面”两个向度的体育价值,也就是,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是我国“全民体育观”的本质特征[3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37]“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3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确立了全民体育在新征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全民体育”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取向相适,有关工作的新机制、新目标、新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有力推手。

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是“全面体育观”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群众体育,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38]。经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和实践检验,“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超越,是实现二者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全方位发展关键所在” [35]的观点必将成为中国体育新时代发展的普遍价值认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互动、互促、互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35],也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2.2深刻把握公平共享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本质要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美好体育生活向往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人民立场[39],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确立人民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以体育人”实现人的现代化。

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本质要求[39]。一是体育为了人民。国家赋予每位公民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中国体育在主体意蕴上实现真正的事实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19]。二是体育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呼唤人的根本性的回归,体育过程中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意味着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此外,新时代人文思想强调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这是现代人获得现代性的重要手段。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对健康价值的深层次思考为中国体育注入充沛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关爱人之终极价值的体育人文精神与疫情所引起的国人对体育知识、身体知识更深切的渴求拓展了中国体育现代化场域内的人文空间,建构出新时代中国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框架与未来路向。

满足人民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根本目标。在需求端,了解人民的健身需求、激发人民的健身需求、满足人民的健身需求,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标准,把人民共享体育改革发展成果和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必须坚守的人民体育价值观。在供给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设施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40]“健康体育设施要配足适用,让广大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41]。显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体育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保障人民共享体育福祉的必然要求。

“以体育人”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中国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任务之一”[42]。现代化并非自然天成,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最重要的途径[4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目标。可见,体育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当代人生活方式现代化、文化生存现代化、个性追求现代化的缩影,体育现代化展示的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缩影。”[35]所以,体育有助于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现代性的习得,是满足人更高层次现代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2.3深刻把握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重要原则,推动中国体育文化传承与弘扬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应该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体育的物质文明包括经济方面的物质基础厚植和参与者自身的健康获得;精神文明包括体育文化成长和体育伦理完善。

从物质文明角度看,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产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赛事体系建构、完善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业态、拓展高品质体育消费等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凸显出体育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贡献。而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康也体现出体育之于国人健康的物质性价值,是体育物质文明的价值表征。

近年来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有所强化但仍居相对弱势,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必将补全体育文化的短板。最是精神能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44]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和当代中华体育精神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框架内成长起来的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的持续性文化成长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价值导向:第一,体育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源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45],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价值导向;第二,体育文化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厚植所提供的动能;第三,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国特色体育实践和世界各民族异质性文化互动的结果;第四,“文化自觉”的理性基础、“文化自信”的精神态度、“文化自强”的物质载体三者联合驱动,塑造了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17];第五,体育国际话语建构、体育文化安全维护是新时代体育强国视域下的体育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在体育伦理完善方面,体育伦理文化发展的核心要点是实现体育文化的物质性与伦理性同向,凝练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伦理框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道德文化发展,指出:“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46]“中国政府对使用兴奋剂持‘零容忍’态度,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中国将坚定主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35]“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扎实工作,步步为营,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廉洁奖牌,兑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47]中国式体育文化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批判性参照他国经验,植根于独具特色的中国体育实践,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的体育伦理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2.4深刻把握和谐共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核心支撑,开辟体育强国建设“绿色”新境界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48]“绿色办奥”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相合。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充分利用夏奥会场馆遗产减少重复建设、注重奥运场馆赛后开发与利用、冬奥场馆使用“绿电”、采用降低碳排放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奥运史上最环保的点火仪式、80%的交通设施由节能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组成等等,这些“绿色办奥”的文化遗产必将引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绿色发展新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办奥”思想系列讲话的精神内涵阐明了体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基础,推动体育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演进,开辟了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绿色”新境界。

2.5深刻把握和平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关键前提,推进中国与世界共享体育和谐之美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思想引领中国体育在“共享、开放、和谐、更团结”的新路径中生长,引导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充沛的正能量和不竭动力。

 “共享”理念意指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发展体育,多元共享体育成果。“开放”理念强调民族间异质性体育文化的互动,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化多层次交融。“和谐”理念是指要以和平价值观引领并协调“对内和谐发展”与“对外和平发展”两个变局。“更团结”是奥林匹克运动格言,也是中国体育的价值遵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并指出“国际社会应当‘更团结’。各国唯有团结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加以应对。”[49]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节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应在深挖“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注入“人类命运共同”的文化内涵,引领中国体育与异质体育文化“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3

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报告主题的重要内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由是观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新时代发展的新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透析中国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框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涵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梳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并结合中国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研究主旨在于架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当代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后续学术研究和体育现代化实践提供学理支持。


参考文献:略

基金信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328)。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