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兴说教Vol.02 | 为什么做企业高材生往往做不过小学生

肖知兴 教育思想网 2024-04-30


大家好,我是肖知兴。今天很高兴来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做企业,高材生往往做不过小学生这个问题。


01丨企业家成就和学历之间并不相关


我长期从事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工作,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企业家成就和学历之间的关系,很大的可能性是不相关,更大的可能性是负相关。如果是不相关,你的孩子如果成绩差,没有考上一个心目中的好学校,你一点都不要担心:因为它不相关;如果是负相关,你孩子成绩差,没有考上心目中的好学校:你应该欢迎,你应该感到高兴,你应该庆贺才是!


大家都知道一个社会最核心的就是政界、学界和商界三个领域。在政界和学界,正式教育、正式学历还是蛮重要的。但是商界你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你的企业家的成就大小和你的正式教育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是负相关。


大家仔细思考,这真是上帝给我们留下的一扇门。很多父母焦虑、内卷,把孩子往死里逼,如果你考虑到我们所说的“负相关”,考虑到上帝留下的这扇门,完全就没必要了。你的孩子也许考不上985,也许考不上常春藤,但他将来能够创立一家企业,能够雇佣985的毕业生,雇佣常春藤的毕业生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为什么做企业,高材生往往做不过小学生,最核心的是什么逻辑呢?我从三个方面跟大家理一理。



02丨做企业要求一种所谓的实践智慧


第一个方面是,做企业,要求一种所谓的“实践智慧”,古希腊专门有一个说法叫Phronesis,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这种东西有点像街头智慧,所谓的Street Smart,也可以说是在线智慧。有点像阿法狗(Alpha Go),每下一个子其实都是重新下一局棋,重新分析所有的变量,然后找出最优化的那条路线来。


所以,它本质上相当于我们中国武侠小说里所说的”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要求的是一种开放、灵动、圆转的智慧,要在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时点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上去找最关键的变量。如果找到最关键的变量,就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


所以,学术界有的人甚至说,企业的这种因果关系,有点像佛教里所说的因陀罗网。因陀罗网是无数颗宝石制成的一个网,每颗宝石上面同时都印有其他所有宝石的倒影。所以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复杂关系,需要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去判断。


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体现为默示变量、隐藏变量、沉睡变量,这些变量一般来讲都是”书呆子“很难把握的东西。打比方:


默示变量

——你去一个企业参加企业的高管会,就是一进会场那一瞬间,老大那种"帝王作风",会场那种鸦雀无声,那种看不见的权力距离,这种东西它就是默示变量,你在书上、在文字上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隐藏变量

——你到一个企业去,它有很多亲戚关系,很多老臣的关系,你不是在里头待个3年5年,你是根本不知道的,所以这些变量往往是影响你在企业做事的很重要的一些维度。

沉睡变量

——你培养你的手下,回家过年之后回不回来是个问号的,在中国管理企业你必须面临的这些千奇百怪的变量。


03丨企业管理是门手艺,拼的是各种手感、质感、分寸感


第二个维度,管理是手艺,它拼的是各种手感、质感、分寸感,拼的是度的把握的能力。它要求你对时机、节奏、火候有一种非常强的直觉。这种直觉基本上是经验、时间积累的结果,没有捷径可走。所以你要是高材生,你读书的时间比人家多六七年,你经验积累的时间就比人家少六七年。你在这方面也是天然地就处于下风,更不用说你还倾向于忽视这些东西,你就更是容易在这方面犯错了。


所以,一个孩子17岁就跟着舅舅一起去义乌卖袜子,卖个10年20年,他的手感、质感、分寸感好到什么地步?一只袜子拿过来一摸,就知道有多少个棉支数、化纤含量是多少、棉花的产地是哪里。



04丨企业管理需要以技巧、情感为基础的能力


第三个维度也许是最核心的维度,管理本质上它是需要两种能力的,一种叫以技巧为基础的能力。知识、专业就是以技巧为基础能力。还有一种能力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能力,本质上要求的是对身边人的平等、尊重、关怀,是一种爱的能力。


我们很多高材生,很多科班毕业生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瓶颈的。我有个很简单的领导力的理论——认同感,带来责任感;责任感,带来领导力。你都不认同你面前这个人,不认同你面对的这群人,你怎么会有责任感呢?你没有责任感,怎么会有领导力呢?所以很多高材生,尤其是海归、藤校毕业生往往在这方面就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案例,打比方,有一次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有西门子的CEO,有诺基亚的CEO,但是听众全部是中国人。有一位斯坦福毕业的博士,也是小有名气的创业者,他是其中一个对话的人,我也是其中一个对话的人,他居然整个对话过程全部用英文。我实话说,我心里是“拨凉拨凉”的——你的听众、你面对的人都是中国人,你犯得着在这里全程讲英文吗?


第二个例子是著名的常春藤学校毕业的一个所谓的村官,也小有名气。有一次参加教育界的活动,教育界有一位资格非常老的前辈主动去给他加微信,我注意到村官居然让老人家去扫他的微信,他这点礼貌都不懂,你作为小辈你肯定是扫人家老人家的微信。我心里当时就又是“拔凉拔凉”的,这人怎么能做出事情来,怎么能在中国做出事情来?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去广州一起吃饭,有个伯克利毕业的本科生做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工作。吃饭的时候,他就一直对在座的人聊天涉及到的一些小典故、小故事,就用一种非常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表示不理解,“什么是杀马特,杀马特是什么”?你平时聊天,你就用一种这种带着优越感的态度去问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别的人是很不舒服的。你不懂,你应该很谦虚的去问,而不是带着一种优越感去反过来好像去嘲笑大家一样。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从实践智慧,管理手艺到以技巧、情感为基础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其实高材生都没有优势。所以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企业家第一代是小学生、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创业成功;然后第二代送到国外去留学,成了高材生,往往这个接班就成为巨大的问题。前些年大家都知道山西的首富,把企业交给儿子,10年就让他把100亿的企业家产全部败光。这跟我刚才说的高材生做不过小学生的逻辑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讲高材生做不过小学生的故事,某种意义上也是想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正式教育至少在企业管理这个领域不要夸大,不要迷信正式教育的作用。我们还是要向实践学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大学,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更多相关主题请点击」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知兴说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