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镇镇社工科普|我是这样和我爸妈出柜的……

你们的镇镇 镇镇的彩虹 2019-11-08


向原生家庭出柜这件事

可以说是大部分性少数伙伴的革命事业里程碑之一,

可是在这条路上不少同志洒下了一把辛酸泪

——我们都期盼家人包容与接纳的回应,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对父母家人出柜带来的很可能是大大小小的冲突矛盾,

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暴力事件。

难道革命道路注定坎坷多舛吗?

镇镇这次和社工Y聊了聊,

大家快来取取经解锁出柜新技能吧~


我们先看看这位伙伴的遭遇:


“镇镇,我出柜后已经被家人软禁了两周了,手机证件都被没收,我妈还说要带我去精神病院看看……其实我没打算出柜的,最初是因为父母对我工作有干涉,希望我回老家,我不愿意回去,怎么说他们都不同意,于是在争执中我一气之下就说出和女朋友在一起的事,留一线是为了和她一起打拼。我爸妈当时就暴走了,再也不让我出门……”


且不论该案例中家庭暴力的处理,

我们是不是能从中看到一些沟通上的问题呢?

这位案主在父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柜,

不但激化了原本的矛盾,

而且突如其来的新信息也如一记当头棒喝,

让父母在震惊疑惑的情绪中无所适从,

容易采取非理性的极端手段加以管控,导致暴力的发生。



那么,到底如何与父母沟通能够减少冲突的发生,

促进双方理解呢?

根据社工的服务经验,镇镇建议你这样出柜:

调整心态,主动理解父母


很多时候或许不是父母观念陈旧或“顽固不化”,而是我们潜意识中有种不现实的期待,认为父母应当立刻接纳支持自己的性别/性倾向认同,一旦他们出现震惊、疑惑、难过等反弹情绪时,我们就容易抱怨父母不够包容与支持,冲突在所难免。然而仔细想想,作为LGBTQ+的自己,你也是经历了多长的时间才真正了解自己呢?在这之中,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惊讶、困惑、整合与认同,也是父母即将要面对和历经的过程。因此,在期待父母的接纳之前,我们应该先准备好理解父母的不理解,包容父母的不包容,认识到这不是个一次性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沟通过程。


积极地支持和引导父母建立对多元性别的认知 


对父母来说,多元性别可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议题,还可能受到不友好的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存在一些偏见。我们当然不希望父母在危言耸听的引导性舆论中形成对性少数群体的恐慌,因此,亲自完成了自我性别/性倾向认同探索之路的你就是他们最好的向导。一是从科普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对社群的基本认知,了解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存在是自然的,比如朋友圈里偶尔转发一些性别科普文,有意无意地让父母慢慢接触相关信息,给他们呈现一个良好的社群面貌。二是从情感的角度,支持他们去完成接受你性别身份/性倾向的过程。回想自己的性别探索中所经历的一些升华瞬间,自己的痛苦和挣扎在哪一刻突然就想通了合理化了,把那个节点自己的成长和体验与他们分享,也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感同你的身受。


做好出柜的铺垫 


上述案例中的出其不意自曝身份的做法显然是不太可取的,我们可以先尝试和父母讨论相关话题,从电影、新闻、奇闻逸事,到“我有一个朋友”,去观察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和他们一起讨论,逐渐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逐渐“起疑”。铺垫做好了,父母慢慢也能猜到,自然降低了出柜带来的风险。这一过程中,除非情不得已,尽量避免撒谎,比如假装有异性恋人之类的做法,往往会加大出柜的难度。


表达对父母的爱与真诚 


我们并不是要在某一个选择或决定上与父母对立,而是希望达成相互的理解和接纳,因此态度可以坚定而不强硬,表达自己出于爱与真诚不愿欺瞒父母。如果沟通中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可以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自己的真实情感情绪,适时共情,比如可以说当时自己也难以接受。如果父母要求自己去试试异性恋,可以表达我尝试过,如果你希望我可以再努力,给双方一个空间。即使不得已要妥协,也需要坚持底线,不要给自己挖坑,做出不现实的允诺。 


(网友的出柜经验帖   来源:豆瓣)


或许有人会问:

“我的父母就是怎么沟通都转变不了,

难以接受,那我该怎么办? ”



我们的社工是这么回答的:

“那就再给他们十年,重复上述步骤。”

嗯,就是这么乐观。镇镇提示


如果实在不幸,多种努力之后仍然遭遇家暴事件,

一定要及时报警求助

报警时要重点陈述暴力事实和暴力行为,

比如控制通讯、限制人身自由,

必要时提供伤痕证据,

在公权力机构和组织的支持下控制案情。

确保自身安全之后,再进一步去调解矛盾与冲突。



往期回顾

蝴蝶案:镇镇服务 | 终结彩虹暴力我们在行动

分手暴力:镇镇服务 | 分手也会有暴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