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不得将发论文和物质奖励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点击关注➳ 在线学术论坛 2021-12-20

一直以来,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存在“唯论文”现象,造成了学术功利化浮躁化、创新创造动力不足、侵蚀学术风气等后果。为切实扭转“唯论文”不良导向,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划定“十不得”底线,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即:


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
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意见》从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和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强调,要优化评价方式,坚持分类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多元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评价;要加强学风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要健全长效机制,落实高校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用与功能。


《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针对十个“不得”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学风教育和警示活动,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经验做法,同时对落实不力、问题严重的单位,视情采取约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责令整改等方式予以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推荐阅读-

颜   宁:科学不应有性别,勇敢做自己!

饶   毅:顶尖大学未必适合中国学生

施一公: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改变了我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朱棣文: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

任喜荣:博士生为什么要进行学术交流?


在线学术论坛



了解更多学术资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在线学术论坛 (微信公众号ID:zxxslt)



点亮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