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反转之后,「国产可乐之光」的秘密藏不住了…

末小姐 厨房人类 2023-04-11


大家好,我是小末。


去年年底,一条 # 天府可乐宣布破产 # 的消息冲上热搜。



消息来源于一则公告:


2022年12月29日,重庆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企业破产案件二级管理人资格名册里,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位列其中。


换言之,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 破产 ” 了。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惋惜。


有人说,天府可乐是可乐中的天花板,巨好喝



还有人说,自己几乎不喝可乐,但如果看到天府可乐,它就是例外。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个天府可乐到底是什么来头?


天府可乐的前身是「重庆美华汽水厂」,诞生于1936年,距今已有87年。



汽水厂生产青鸟汽水、青鸟橙汁等饮品,是重庆最早的地方饮料。



当时,饮料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扩大厂里的产品线,当时的厂长李培全开始研究新品。


经过厂里的研发,一款低度数的 “ 芸香汽酒 ” 面世。


随后,还推出了另一款 “ 巧克力香槟 ” 。



两款新品酒销售火爆,厂里赚了一点钱,厂长李培全才正式研究起了可乐。


在他的带领下,厂里的技术人员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努力研发天府可乐。


1980年,天府可乐饮料正式出道。


可乐的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药成分构成,不含任何激素,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可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府可乐曾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认可。


经过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严格审验,天府可乐被定为「国宴饮料」,成为了 “  一代名饮 ” 。


最辉煌的时候,天府可乐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畅销多个国家。



然而,随着可口和百事两大外资巨头引入国内,这些国产饮料遭到了严重的打压。


国产饮料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两大巨头大肆收购国货,不少品牌只得低头和外资品牌合作。



天府可乐也选择接住了百事可乐抛出的 “ 橄榄枝  ”。


结果,百事为了自家可乐产品的推广,减少了天府可乐的产量,导致天府可乐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再谈起这件事,厂长李培全的话语中依旧是满满的无奈。



2008年~2013年,重庆天府可乐集团向百事 “ 索回 ” 天府可乐。


先是中止天府与百事的合资关系,并且要求法院判令百事归还及停止 “ 天府可乐 ” 的配方生产



判决生效后,天府可乐进一步夺回 “ 天府 ” 的品牌商标。自此,天府百事大战告捷。



2016年,重振旗鼓的天府可乐复出。


可惜,如今的可乐市场,可口和百事两大巨头早已稳稳落座,天府可乐等国产可乐风光不再。


这一路,天府可乐可谓是几经波折,虽然保留住了品牌,但销量和名声都严重受损。


但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之一,天府可乐依旧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微博 # 天府可乐重出江湖 # 的话题下,还有网友不时感慨。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大家共同的记忆。



在川渝,天府可乐的名声可谓是家喻户晓。


中草药成分让它深受欢迎,这如今不被人熟悉和理解的味道,却是川渝人心中独特的存在。



重庆人的早餐从一碗面开始,而搭配那碗面的往往是玻璃瓶里的天府可乐。



一口面,再来一口劲爽的天府可乐,人生好滋味不过如此。



听说天府可乐破产,网友们生怕再也喝不到,便一个劲冲进直播间和店铺疯狂消费。


支持国货这件事上,网友们一点也不吝啬,真金白银一个劲砸。


天府可乐旗舰店销量突飞猛进,直接激增了19倍



没想到,反转很快来了。


天府可乐官方微博发文,称破产传闻是误解,并表示, “ 我们很好!未来我们一直都在!” 。



与此同时,天府可乐董事长蒋林也在淘宝直播间做出回应。


此次破产结算的是他们在2016年的二次创业失败的企业。


目前天府可乐品牌归天府可乐(重庆)饮品有限公司所有,相关产品在正常销售



据悉,董事长上线直播当天,直播间累计101万在线网友。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在开新闻发布会,可想而知网友对于这件事有多么关注。



当童年记忆传出 “ 破产 ” 的消息,相关话题下,川渝网友也是哀声一片。


时间会走,但记忆永远在那里,只需要一个熟悉的物品或场景,过去会像重播电影,引人深思。



写到这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


从 “ 破产 ” ,“ 负债 ” 到 “ 野性消费 ” ,国产品牌的二次出道都有些雷同。


基本都是品牌出现问题,网友听闻消息后冲入直播间和店铺刷屏消费。


每次的情怀消费都有点 “ 回光返照 ” 那味儿。



但对于国货品牌来说,突然的热度并非坏事。


一来有利于给很少上热搜的它们一点曝光度,让不了解的小伙伴知道它们的存在,也让一些误会它们已经消失的 “ 老顾客 ” 二次上门。


二来短时间内的业绩回血,直播间暴涨的人数和粉丝,可以让业绩平平甚至处于血亏状态的品牌得到一线生机。


但单靠这一两次的热度,国货品牌如何维继也依旧是个难题



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我们的国货品牌能越走越远,哪怕不能重现往日辉煌,也还能在时代洪流里占据着一席之地。


不仅仅是为了情怀,而是这些品牌它们本身,代表着一段无法重回的年代记忆,也蕴藏着无法估值的品牌价值


它们值得被记住,也值得被流传。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