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死机!神剧!最近Netflix的好片子真是一波又一波!

# 假装在纽约 2019-04-06

《爱死机》,全称《爱、死亡、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是这几天很火的一部美剧。



3月中Netflix放出第一季后立即引爆了全网热烈的讨论,在国内的口碑也非常好,豆瓣最新评分9.3。


这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科幻动画片,第一季共有18集,每集短的不到10分钟,长的也只有15分钟左右。


Netflix集结全世界最优秀的十多个动画导演和团队,把一批经典的科幻短篇小说改编成了短小精悍的动画短片。


每一集的画风和风格迥异,有的暗黑,有的荒诞,有的唯美,还有些画面甚至相当黄暴。


探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从宇宙洪荒到人性黑洞,从未来都市到遥远星系。


共同的特点是围绕“爱”、“死亡”和“机器人”这个大主题展开,思维发散,天马行空,脑洞清奇,我一口气看完18集只觉得回味无穷非常过瘾。


有人说《爱死机》像是《黑镜》,但它比后者更丰富也更宏大。


几千光年以外,迷失在太空里无法回家的地球宇航员,在外星人营造的幻象里得到了救赎,这一集有大片的质感。



征战塔利班的美军狼人战士,被月光唤醒后变身。



未来某个人类已经灭绝的时代,三个机器人在参观人类文明遗迹时有一段奇妙的遭遇。



其中有两集和中国有关,都发生在香港。


“目击证人”,讲未来世界一个长相酷似王菲的脱衣舞女,无意中目睹一场凶杀,有点《重庆森林》的影子,但其实是一个类似微缩版《恐怖游轮》的故事。



我喜欢这一集现实主义的细腻画风,对香港街景的还原度非常高。




还有一集“Good Hunting”,改编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Ken Liu)的作品,给中国的狐仙传说嫁接上了蒸汽朋克的质感,台词里狐狸精的英文直接用了拼音“hu li jing”。



我最喜欢的一集是“齐玛的作品”(Zima Blue),讲一个进化了上千年的机器人画家,把宇宙当成自己的画布画出各种宏大的作品。


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映入眼帘的那一块蓝色,这个未来感很强的科幻故事有一点东方式的禅意。



# 01 


总之,《爱死机》是一部绝对值得一看的良心作品。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两年Netflix出的好片子真的很多。


最近我和身边很多朋友在追的美剧和电影有许多都是Netflix出品的,而在网上这些片子也屡屡成为话题。


比如《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科恩兄弟导演编剧的133分钟电影,讲六个发生在美国西部的小故事。



画面唯美到哀伤,风格暴力又带着黑色幽默。


但隐藏在西部片的表象之下,讲的是人生的虚无与无常,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死亡。


还有《柯明斯基理论》,Netflix挖来《生活大爆炸》金牌编剧Chuck Lorre打造的喜剧剧集,老戏骨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



年前刚刚推出第一季,随后就在金球奖上拿了喜剧类最佳剧集和最佳男主角两个分量最重的大奖。


片子的主角是一对老年好友,讲的就是老年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年丧妻、儿女不成器之类的一地鸡毛。


不是那种爆笑的喜剧,但平淡隽永,幽默里有温情有智慧,经常能让人会心一笑。


还有《黑镜》的电影版《潘达斯奈基》(Bandersnatch)。



这部片子的剧情本身倒是挺一般的,主角是一个15岁的自闭少年和编程天才,故事讲的是他被大游戏公司招揽,潜心制作圣诞节发售的重磅游戏作品。


但亮点在于,这是一部充满实验性质的互动电影,当剧情推进到某一个点的时候,屏幕会暂停30秒钟,让观众从几个选项里自行选择剧情下一步的发展。


早餐的时候是吃麦片还是喝牛奶?被父亲叨扰的时候是冲他大嚷还是发疯把茶杯泼到电脑上?类似这样不同的选择,最后能衍生出十几种不同的剧情走向。


如果要把所有剧情过一遍,需要五个多小时。


盗版资源没办法实现这样的互动,所以我干脆买了Netflix的会员,直接上它们的网站感受了一下。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个实验,它已经模糊了游戏和电影的界限,或许会是未来家庭娱乐的一个发展方向。


传统的电视台没办法做这样的实验,技术上不可能实现:在画面之下有大量的编程需要完成,需要记录用户的选择,需要保证所有情节之间的无缝衔接……


片子好不好另说,但Netflix愿意投入重金去探索新的形式,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 02 


要在这一篇文章里把Netflix的好片子都列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在太多了。


仅仅是去年一年,Netflix就一口气投入120亿美元,一共拍了300多部原创剧集,总时长1500小时。我还看到新闻说,今年它们计划投入150亿,明年170亿。


以前我们看美剧,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 HBO / CBS / ABC,但现在Netflix才是质量保证。


前两年Netflix作为一个强势闯入的外来者还很不受待见,各大奖项对它们提交的作品各种限制,总觉得一部没有在电影院上映过的片子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


但随着Netflix网罗全美国最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和制作人才,重金炮制制作精良的作品,现在很多规则已经松动了,毕竟质量才是衡量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因素。


去年艾美奖,Netflix创纪录地获得112个提名,首次超过HBO,打破了后者连续17年的垄断。


今年奥斯卡,《罗马》拿了10个提名,最后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这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


不仅仅是美国,Netflix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拍最原汁原味的当地电影电视剧,而且也是佳作不断。


在墨西哥,它们拍了《毒枭》。


在韩国,它们找裴斗娜拍了古装丧尸片《李尸朝鲜》。


在日本,有2016年的年度神剧《火花》,今年还有请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拍的《麻理惠的整理秘诀》。



我最近还很想看的一部片子,是上周Netflix放出的《德里罪案》(Delhi Crime),根据几年前发生在印度的真实公车轮奸案改编,讲一群警察如何在压力之下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



所有这些片子都风味纯正,如果不说,你可能根本看不出来它们背后的出品方都是一家美国公司。


现在说Netflix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影视行业或许还为时过早,但这一天可能不会太遥远了。


# 03


Netflix已经进入了全世界190多个国家,但它们一直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好消息是,Netflix的每部片子都提供许多种语言的字幕,其中也包括中文,也有中文海报。


坏消息是,Netflix封掉了中国的IP,也包括很多VPN的IP,即使你会科学上网,也很可能会被它们的服务器识别出来而被劝退。


因为它在中国没有太大存在感,所以我们很难体会到这家公司有多强大。


在美国,Netflix的存在完全是现象级的。


从2002年上市开始,它们的股价一路狂飙。


有人统计过,如果当初花1000美元买Netflix的股票,到现在能值30多万美元。


1998年创办的Netflix最初起家是做DVD租赁,它们几乎没有线下门店,用户在网站下单,通过邮寄收到DVD,看完再寄回去。



它们把大数据算法分析用到了极致,不同的用户在网站首页上看到的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片子。


没几年,Netflix这个初创公司就把当时做DVD租赁的巨无霸Blockbuster逼到破产,彻底颠覆了这个行业。


但是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很早就意识到,DVD租赁这个行业很快就会消亡,随着压缩技术成熟和宽带的普及,一切内容都会转到网上。



2013年,Netflix推出自制神剧《纸牌屋》,一次性放出一整季,从此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剧习惯。


那之前,美剧每周只在电视上放一两集,看完一季需要漫长的一年。而现在,可以一次性集中看很多集,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新词“binge watching”。


还有另一个词,“Netflix and chill”,这个梗诞生在某一个严寒的冬天。意思是以一起看Netflix剧集的名义约一个人回家,天寒地冻的时候一起盖被子取暖,不亦快哉。


至于在床上两个人除了一起看片子还能做什么,你懂的。


在美国,Netflix的付费用户是5500万,早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有线电视网的用户数。考虑到Netflix默许家庭成员“多人共享”账号,可以说它们已经进入了大部分的美国家庭。


有统计显示,27%的美国人最喜欢的电视平台是Netflix,超过了各大电视网。


更可怕的还有另一个数字:在高峰时段,Netflix占用的带宽流量一度达到了整个北美互联网带宽的三分之一。


在欧洲很多国家,Netflix的渗透率也都接近了人口总数的一半。


完全有理由预测,下一代人提起电影电视,心目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意象不再是米高梅的那头雄狮或者21世纪福克斯的金字,而是Netflix那标志性的醒目红色。



# 04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Netflix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视频网站”而已。


但其实Netflix和爱奇艺这一类视频网站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动物,它们背后的运行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内视频网站采用的是免费模式,会员制度基本上只是锦上添花的摆设。


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视频网站和传统的电视台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播出的屏幕不同,本质上都是免费播放内容,通过广告实现营收。


看得人越多,就有底气插播更多的贴片广告。


Netflix则是会员订阅模式,没有任何免费内容,不花钱的人只能看到一个首页,什么剧都看不了。当然,也没有任何广告。


想看片子就必须缴纳每个月10美元左右的月费。换算成全球1.4亿用户(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每个月Netflix光是订阅费就至少能收14亿美元。


没有广告的压力,Netflix就不用考虑每部片子的播放量,可以放手大胆地制作各种小众类型的片子,像前面提到的《罗马》就是一部小众的艺术片。


因为对Netflix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保证播放量,而是保证每一个付了费的用户,打开Netflix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片子。


因为用户最重要,所以Netflix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每部剧的页面都是极简风格,干干净净,没有花里胡哨的内容,也不显示播放量。


前阵子它们甚至把每部剧的评论都取消了,因为觉得会对用户形成干扰。


据说Netflix内部把它们所有的片子划分成10000多种类型,分类数比片子总数还要多很多,同样是为了确保能为每个用户精准推荐最感兴趣的内容——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精耕细作。


# 05



Netflix的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独家原创的优质内容——我这儿有好片子,而且是你在任何别的地方都看不到的好片子。


片子要精心制作,用户体验更要精耕细作。


这样,用户才能心甘情愿地每个月掏出真金白银。而不是像我们,花10块钱买个视频网站会员都觉得这钱花得不值。


这种精耕细作,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很少有的一种气质和态度。


中国公司喜欢的风格是“大而全”,每一个网站都想把互联网上所有同类型的内容、同类型的服务收罗过来.


每一个网站都不甘心只是做一个网站,而是想成为平台、成为入口。


这种传统从门户网站时代就开始了,每一个新闻网站都收罗海量的新闻,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首页下拉十几屏还到不了底。


但是,绝大部分内容是粗制滥造和高度重复的,有价值的内容非常少。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一样,还是有无数家公司在做着把所有别人的内容半偷半买拿过来、把所有相关服务都打包进自己的商业模式、把自己做成平台和门户的清秋大梦。


但大而全对用户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真正能形成粘性的是别人没有的优质内容和优质服务。


对内容生产者和制作者来说,Netflix最大的启示和鼓舞就是,这仍然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好内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而且有了互联网,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好内容一定会被发现,也更有希望积攒起海量的用户。


不管是写公众号、还是拍电影或者做点别的什么,只要是认真做出来的好东西,就一定不会被辜负。


# 最近文章:


用生命在拍摄: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



看完请点好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 

转载及合作等请发邮件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