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说歧视和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论

假张 假装在纽约 2020-03-27

1、歧视


接着昨天的文章,讲讲我的另一个预测:疫情的蔓延也许会加深某些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排斥,中国人在世界上会遭遇更多的歧视和区别对待。


当然这不算什么预测,已经有很多的苗头和迹象。


早在1月底疫情在武汉刚刚爆发、病毒才传播到极少数几个国家的时候,世界各地的媒体上就已经有很多这一类事情的报道。


这些歧视,有时候表现出来是轻微的排斥,比如疫情初期在日本和泰国,都有商店曾经贴出“不欢迎中国人”的告示。《纽约邮报》也报道过,有些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不愿意搭载看着像中国人的乘客,有时候送客到华人聚居的社区后就马上关了接单软件匆匆离开。


还有些歧视则更加激烈,发展成了仇恨,常常伴随着言语的辱骂乃至身体上的暴力攻击。类似的事情同样也出现过不少,我看到的新闻就有柏林和洛杉矶。


所有的歧视都来自于深层的恐惧,恐惧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对于有些人来说,不一样的皮肤,不一样的种族,不一样的性取向,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就已经是原罪,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威胁。


以前这些恐惧是遥远的,隐形的,所以很多人的歧视会被抑制在心底某个他们自己也觉察不到的地方。但是现在,无处不在的病毒成为实实在在的危险,会释放出很多人内心的恐惧,激发出人心里最丑陋的一面。


随着病毒传播到更多的地方,随着疫情在更多的国家爆发成为灾难,可以想见针对中国人的歧视和攻击也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但可能无法避免。受害者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人,这样的歧视还会进一步波及到海外华人、乃至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黄种人。


2、主流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些歧视的事件,我会很关注,很生气,但不会太担心。


因为我知道,哪怕在数量上会有所增多,但终归这些歧视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个案,在大多数国家不会成为主流。


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19世纪、20世纪初那个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唐人街的房屋会被纵火烧毁的时代——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直到今天仍然塑造着美国华人的集体心理。


美国人从过去这些动辄排斥和歧视异己的历史里,学到的一个最珍贵的教训就是政治正确。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所以在我们看来,美国人有时候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略显夸张可笑甚至虚伪,但它是维系今天种族状况异常多元复杂的美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让美国社会不至于大乱的一块基石。


我这么说,一方面是基于我个人的经验。从1月下旬到2月,正是中国疫情最猛烈的时候,我在美国呆了一个月,期间去了五六个城市,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的歧视和排斥,一次也没有。


1月底我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Santa Fe),这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美丽小城,不大的古城区域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泥砖砌成的印第安式建筑,称为“adobe”,满目望去很有特色。而且这座城市坐落在高原上,是全美海拔最高的州府(因为这个原因它们和我们的拉萨结成了友好城市),城市四周坐落着雪山。赶上天气晴好,夕阳给原本土黄色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色,在雪山的背景衬托下整座城市像是闪着金光,非常好看。


我很喜欢的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晚年定居在圣达菲,我这次去那里的一半原因也是想去看看城里的欧姬芙博物馆。


我最接近被“歧视”的经历就发生在这个博物馆——买票的时候工作人员突然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说实话在国内疫情爆发的大背景下我对这个问题有点抗拒,本能地想回避,告诉他们我从中国来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下。


但很快,还是这名工作人员在注意到我站在某幅画前看了很久表现得很有兴趣后特地跑了过来,和我聊起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那时我才想到,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博物馆都会在卖票的时候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之前也遇到过很多次。统计这些信息是一种常规的运营手段,比如如果发现某个国家的来客比较多,那就可以考虑增加相应语言的导览图。所以,她问我哪里来的原因并不是想确定我身上有没有带着病毒——在特殊时期,是我有点敏感了。


在美国一个月,所到之处我接触到的每一个美国人都礼貌友善、甚至对我关爱有加。在开放包容是绝对主流的纽约和加州如此,在更加保守的新墨西哥和得克萨斯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我的个人经验不能说明不存在歧视的现象——正如我开头所说的,歧视存在,而且必然还会增多。但我一次也没有遇到过歧视,我想也可以证明歧视并不是广泛地存在。


我相信很多在海外的中国人和我也有一样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朋友看到那些歧视的报道会担心,但真正生活在海外的人反而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歧视很多的印象呢?因为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我这么说没有指责媒体的意思,媒体的职责就是报道这些内容,报道出来才能让社会关注、才能铲除这些毒瘤。但另一方面,我们在读这些报道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醒下自己这只不过是一个个个例。


反过来想想中国国内的情况就比较好理解了。拿昨天挂“庆祝美国日本疫情”横幅的那家沈阳粥店来说,我们中国人都知道那样极端的人也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那样的行为在中国同样遭到了很多的批评。今天《新京报》报道,那家连锁粥店的总部已经决定和悬挂横幅的店长解除劳动合同,沈阳警方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


这就是我想说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极端的人、极端的情绪总是少数,占大多数的一定都是安分守己、只想过自己日子的普通人。


3、狗哨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呢?是那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去利用和煽动这些仇恨。


这段时间特朗普一直在有意使用“Chinese Virus”这个词来转移美国国内对他抗疫不力的批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过去一周,特朗普不但在推特上频繁说“中国病毒”,还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多次用这个词。



《华盛顿邮报》的摄影记者拍到他的讲稿里原本印的是“新冠病毒”,被他用记号笔圈掉改成了“Chinese Virus,是他的笔迹。很明显,就是在有意用这个词转移矛盾。



美国人摊上这么一个总统真是倒霉,如今美国疫情几乎失控,他有很大的责任。


朗普不是第一个用病毒对中国进行污名化的美国官员。在他之前,疫情爆发之初,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就幸灾乐祸地声称,中国的疫情会加速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对美国是利好。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众议院的共和党议长凯文·麦卡锡,都固执地在使用“武汉病毒”、“中国病毒”这些词。


如今的美国白宫几乎已经成为一个邪恶的集散地。特朗普周围,还围聚着很多这样刻意挑拨族群矛盾和国际矛盾、时刻准备着出击的所谓“鹰派”。


美国媒体把这样的做法称之为“狗哨政治”。狗哨就是唤狗的哨子,狗耳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狗哨发出的高频声音既能把狗叫来又不会造成噪音。所谓的狗哨政治,是指那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在他们的发言里埋进针对特殊群体的隐秘信息,能听懂的人自然心领神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成为粉丝。


“中国病毒”这个词就是特朗普的狗哨,是他在对那些支持他的右翼分子喊话,他只有表现出充满攻击性的姿态才能把这些基本盘稳住。这样,即便他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再一败涂地,也能确保自己在年底大选里的选票。


从当初竞选开始,特朗普就一直在打中国牌并且尝到了甜头。上台之后直到现在,他对中国的一连串攻击,都是遵循这个思路。


所以,无论美国社会各界对特朗普一直用“中国病毒”煽动仇恨的做法如何口诛笔伐,特朗普就是巍然不动。这是他的政治算计。


不幸的是,我们恰好处在一个全球各国右翼势力争相崛起的时代。狗哨四起,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且一定会蛊惑越来越多的人。


不同国家的民族主义者,看起来互相对抗,但其实他们都是同一群时刻准备着听狗哨的人。


4、两个版本和两种力量


人心都是互相作用的,你骂我一句,我肯定不爽,一定想骂回去。仇恨必然激发更大的仇恨。


很不幸的是,目前来看,我们似乎正在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次疫情,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全世界在打同一场战役。以往的自然灾难都局限在各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但这一次所有国家都不得不牵涉其中。


这场战争才刚刚打响,我们已经忙不迭地开始了互相指责。


新冠之后,世界存在两个可能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更加隔绝,人民和人民之间更加对立。


第二个版本是,放下成见,搁置争议,互相支援,互相帮助,科学家们突破国界研发疫苗,各国携手战胜病毒,我们的生活恢复常态。


哪个版本会成为现实?


归根结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对抗。


你我都不是政治家,也无法左右大势。


但至少我们能做的,是看到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存在着另外一种正面的力量。


当特朗普在用“中国病毒”这个词对中国进行污名化的时候,是全美国所有的主流媒体和许许多多的知名人士立即对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狙击。


每当有中国人和亚裔被歧视的案例出现,同样也是许多的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提出最严厉的批评。


美国人之前对中国的疫情幸灾乐祸吗?也许有。但我希望你也看到,有更多的人在释出善意。


我这里正好有2月7日《纽约时报》上一篇讲中国疫情的报道后面的一些读者留言,当时读完以后我就截图了下来。说实话对中国的做法提出质疑的倒是有,但冷嘲热讽的极少,还有不少是像下面这样的:


“我的心和那些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在一起……让我们记住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不要把那些被感染的人视如异类。不管哪个国家在面对这场疫病都该如此。”



这种力量,还是日本人在给中国的援助物资上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是中国的医疗队奔赴海外支援,去意大利、西班牙、伊朗、塞尔维亚。


是米兰的一位中学校长,在写给学生们的信里提醒不要把中国人作为靶子,信里他写:


我们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和谐包容的社会生活,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遗产,也是最值得我们用理智来保卫的东西。


请时刻记住,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力量存在,而我们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

上一篇

世界倾覆的60天


看完请点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