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目前新零售十分火爆,各方观点讨论也非常多。


其实这个领域有很多条赛道:有帮零售店做精细化运营的,有做无人零售的。后者又能细分为智能售货机、办公室无人货架、无人柜(类似冰箱的体验)、以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类)等等。


其中有些是2B的,有些是2C的。总之赛道很多,我们不一一讨论,我只和大家聊一聊我对Amazon Go这类产品的一些观点。其实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也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事的价值,他们的分析主要是从省人力成本的目的出发,其实说的蛮有道理。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我的观点。


简单讲是四点:

第一:“拿来即走”和“无人”是两码事 

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叫拿来即走,一个叫无人零售。前者是新技术带来的消费体验,后者是新技术带来的零售方式。“拿来即走”不等于无人,同样可以应用到有人的店铺。他的价值不是要把人工全部取代,而是提升消费体验。(最多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超市少一部分收银员,便利店以前两个店员变为一个)


因为从省成本的角度来讲,这个账其实算不过来:



因此我认为Amazon Go的价值不是把店员取代了,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是,也不是降低房租,这点我就不展开了。


当然我也不认同“拿来即走”因为还是离不开人就没有价值。这项技术的长远价值在于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超市比便利店更需要“拿来即走”),未来会发展成为智能零售的基础架构。


第二:未来“拿来即走”和信用卡、移动支付一样是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拿来即走”会成为智能零售的基础设施。未来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都会接受这项技术。


为什么这样讲?道理与信用卡相似。信用卡本质上是给卖家增加了成本。在中国,商家要给银联交1%的手续费,在美国要给MasterCard或者Visa交3%。这个费用是卖家承担,要交给信用卡公司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很多快餐店都不接受信用卡,必须得用现金的原因。同样淘宝上有很多卖家也不接受信用卡付款,除非买家自愿承担手续费。


但是大多数商家为什么最终还是买了POS机,接受信用卡付费呢?原因就是老百姓都喜欢。老百姓不愿意带那么多现金,同时信用卡还可以透支消费。老百姓喜欢,就会倒逼你商家必须得接受这个消费方式。当然信用卡对企业也有价值,毕竟企业收一堆现金,理账也很麻烦。


所以我认为,未来“拿来即走”技术,会像信用卡一样,尽管对商家来讲有成本,但因为消费者喜欢,会倒逼超市、便利店去接受,成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可以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便利店,当你周边的其他便利店全都“拿来即走”了,你会不用吗?


对于“拿来即走”的技术提供商来说。未来潜在的收费模式也跟信用卡一样,我不管你店家卖什么东西,就抽成收你1%的技术服务费。而且随着时间发展,技术改造的成本会越降越低。

第三:既然是基础设施,阿里、京东等零售巨头一定会重兵投入

这个很容易理解。电商相关的基础设施从来都是阿里的菜,以前做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都是为了电商服务。但是电商现在饱和了,更广阔的空间是线下零售(虽然过去二十年电商发展的很快,也只占了社会整体零售总额的10%左右)。


线下零售的基础设施是什么,首先是移动支付,未来“拿来即走”也是。试想你是一个商家或品牌店,既有线上业务,也有线下业务。线上用的阿里的天猫、支付宝和菜鸟,线下用阿里的移动支付和“拿来即走”,这不是很自然么?


所以目前不论阿里、腾讯、京东,都对这个领域极其重视。阿里推出了自己的盒马生鲜,又联手百联,又买了大润发,腾讯即将重金入股永辉,都是战略性的投资,他们看重的是线上和线下融合后,形成的零售新生态。


国外其实也是,今年6月亚马逊137亿美元收购了Whole Foods(全食超市)。以前我要买个生鲜食品,不可能让亚马逊给我送。3天之后到,谁也受不了。现在有了线下超市Whole Foods的门店,你在Amazon上下单,基本可以做到3小时以内送到家。


第四:创业者该选2C还是2B?


讲了这么多商业逻辑,从技术角度讲,其实目前“拿来即走”的技术成熟度并没有那么高,Amazon Go也一样,主要还是Corner Case太多,例如遮挡、拿起一个货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两个人同时拿一件东西、一家人拿东西爸爸付账等等。


所以类Amazon Go的商业化进程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一些细分领域例如无人柜可能离钱更近一些,因为场景简单很多。具体的使用体验就是扫码打开柜子,拿完货品关门即扣费,类似打开冰箱的体验),当然这个领域也不像无人驾驶那样一定要做到99.99…%的可靠度才能商业化(参见《算法并不决定一切!迅雷创始人程浩谈国内机器人创业》),所以离现实应用肯定不会像无人驾驶那么远。


最后也希望和优秀的无人零售技术团队交流和合作,订阅我的公众号可以看到我的邮箱,欢迎发表你们的观点或投BP给我。




深度

好文

人工智能创业的6大核心问题!

人工智能只做技术服务商死路一条!

国内机器人创业:算法并不决定一切

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的本质区别

百度和滴滴必有一战!
互助保险行业报告:偿付能力堪忧
用精益的方式避免创业、创新失败
金融创业,请远离灰色地带!
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研究报告

主流VC们为何“着魔”共享充电宝?
创业公司要看清大势抓红利!

开放平台为何走不出独角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