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候变化下的低碳扶贫

乐施会OXFAM 2022-05-14
全球每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贫穷。

乐施会推动民众力量,以消除贫穷。


原文刊载于《中国周刊》2016年10月刊

本文为节选

文/ 李子

部分图片摄影/ 王慧思  
“天越来越热,却始终不见下雨,地里正拔节的玉米叶子开始泛黄、干枯,大家都知道玉米再不浇水就绝收了,却只能干着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两年,你说老天也是越来越古怪,该下雨的时候偏偏不下雨,不该下雨的时侯却天天下。”

站在黄土坡上玉米地里,宇家山村的老村长向我们说起前两年村里粮食歉收的困境。
 

气候贫穷,是指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引发灾害带来的影响)导致的贫穷或贫穷加剧的现象。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公正和扶贫发展问题。 在中国,如何将应对气候变化与扶贫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乐施会推行气候变化公众教育和倡导活动,与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合作伙伴从社区试点项目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入手应对气候变化,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积极发声,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扶贫发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低碳扶贫
 研究显示,中国的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耦合。由于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全球变暖造成极端气候灾害不仅使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难度增大,也使得返贫率升高,影响贫困人群的基本生产和生活。 

“自2013年开始,乐施会与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政府、宇家山村村委、陕西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低碳适应与扶贫综合发展(LAPA)计划。”


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项目经理王彬彬向记者介绍,一方面通过因地制宜的扶贫减贫工作,拓展当地村民生计途径,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能力建设”等方面引入一系列适应、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社区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乐施会帮助社区引进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抗旱品种,还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鼓励农户减少化肥施用。这不仅可以减少种植成本,保证作物收益,同时能够减少因过量施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10月,《宇家山村试点项目》获选《改变先锋——发展中国家可持续低碳发展》全球21个优秀案例之一,且是其中唯一的中国案例。



气候变化公众教育和倡导活动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王彬彬介绍:“但气候变化并不为人们所熟悉,气候变化与贫困更远在人们的认知范围之外。” 乐施会自2003年起,在甘肃、贵州和云南等省的数十个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中融入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视角,帮助偏远、贫困人群适应气候变化。自2007年起开始推行气候变化公众教育和倡导活动,力图与科研机构、政府、NGO 等合作伙伴从社区试点项目和政策制定两方面入手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乐施会策划并发起“对抗气候变化·爱上零度贫穷”大型公众倡导活动。该活动是国内第一个超越环保层面、更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议题的公益行动。

 自2010年4月起, 乐施会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伙伴密切合作,开展了致力于“气候变化与传播”的系列项目,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相关研究项目。
 2013年开始,乐施会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着力探索将农村社区气候变化适应、低碳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的可行路径,在农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推动从被动适应向主动适应的转变。 
全球视域下的气候变化行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30 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2009年5月,乐施会发布的《生存的权利》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估计将有2亿人沦为“气候难民”,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刻不容缓。而这种应对,需要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乐施会第一次从北京办公室派工作人员跟进谈判,将乐施会在中国内地帮助贫穷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带到国际层面,并通过与媒体合作、举办主题边会等形式推动谈判进程。”王彬彬介绍。


在2013年华沙世界气候大会举办期间,乐施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多家NGO在谈判第二周集体退场,以行动要求发达国家投入更多资源,做出更多承诺以应对气候变化。“多年来跟踪气候谈判,经历过许多高潮和低谷。”王彬彬说:“气候变化不只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不只是昨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更是明天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