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玫瑰在小河边盛开!

云南发布 2024-04-08



  龙年新春首次外出调研,省委书记王宁来到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弥勒市小河边村,他与种植玫瑰的花农、经营玫瑰花产品的返乡创业者、依托玫瑰花做起旅游生意的经营户深入交流,得知大家都因玫瑰花产业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左右后,十分高兴。


王宁在弥勒市小河边村,与花农、返乡创业者、旅游经营户深入交流。雷桐苏 摄


  王宁充分肯定该村通过把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因地制宜发展身边的乡村资源经济,闯出了一条玫瑰花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他要求大力推广复制依托乡村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典型经验,加快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弥勒市小河边村。图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2013年,是足以载入小河边村历史的一年。这一年,小河边村党支部决定在村里引种鲜食玫瑰花。
  这在当时看来是个颇为“大胆”的决定,有人持怀疑态度,从“粮农”转为“花农”,可行吗?
  行!因为“大胆”不意味着“蛮干”。经过深入调研,党支部发现小河边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当地有一种独特的羊肝石土,其土壤滤水、透气性强,加之良好的气候条件,完全适合鲜食玫瑰花生长。
  而正当人们观望时,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金坤带头给出了一个看得见的答案。2013年,他带领9户党员干部和4户群众代表先行先试引种鲜食玫瑰,一年后试种成功,13户村民的收入明显增加。
  “领头雁”一出来,“群雁”很快就张开了翅膀。而且,大家不光种,还在此过程中不断摸索收益更高的模式。
  比如,尝试把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创新土地返租倒包模式,以每亩地1600元把农户分散的土地返租回来,由集体统一进行“三通一平”整理,统一产业规划、统一经营,再以每亩1800元的价格重新租给农户种植,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土地集中化经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带来财富。通过党员和群众代表带头示范,至2023年底,当地玫瑰种植已从2013年的13户6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10余户3500余亩,初步形成玫瑰种植、加工、销售、农文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2023年玫瑰花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9800万元。

至2023年底,小河边村玫瑰种植已从2013年的13户6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10余户3500余亩。图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之所以说2013年是足以载入小河边村历史的一年,是因为这一年宛如一个“分水岭”。此前,实事求是地讲,小河边村空有一手资源“好牌”,却搞不清怎么打;此后,其因地制宜利用土壤、气候等资源,让鲜食玫瑰成了致富资源。
  更重要的是,当人们通过种植经营玫瑰花把实实在在的钱揣进了口袋,甚至比外出打工的收入还高,远走的“雁”也就飞回来了。村里产业兴、人气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今年36岁的卢文丽曾是一只远走的“雁”。2009年刚满22岁,就像很多同村人一样外出打工。
  谈及离乡的原因,她毫不避讳,就是因为家里穷,一年到头2、3亩地里种的包谷仅有5000多元的收入。
  实际上,2013年回家时,卢文丽已经发现了家乡的变化。“就一年时间,我们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带头种植玫瑰花的几家人房子新了、车子添了……”但“固执”的她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何去何从,仍旧在外漂泊。
  而这期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当地引进了云南晟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冻干玫瑰加工生产线,引进云南花能量公司建设产品体验区,不断开发玫瑰茶、玫瑰酱、玫瑰醋、玫瑰精油等玫瑰花深加工产品……
  同时,引进星河营、漫时光花园、润露旅居等商家入住,努力将小河边建设成集农业文化、餐饮住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区。

在卢文丽的店里,售卖玫瑰花酱、鲜花饼等各种玫瑰花深加工产品。李熙临 摄


  于是,到2021年时,卢文丽终于下定了决心归乡!“每当玫瑰花节的时候,村子里就会有很多的外地小商贩,外面的人都能来做,我们自家人肯定也能做。”
  依托小河边村资源禀赋,借力多年来的发展基础,得益于此前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在新一代“领头雁”的带领下,卢文丽发现了市场空白、嗅到了商机,将家里的院子利用起来,在售卖玫瑰花茶的同时搞起了自助烧烤,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仅去年就收入30多万元。
  像卢文丽这样的返乡创业者还有很多。目前,小河边村95%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是10年前收入的20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4万元,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小河边村正努力建设成集农业文化、餐饮住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图源:“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在如今的小河边村,人们会这样形容:从前种包谷一亩地2000元,现在种玫瑰一亩地20000元;多了的一个“0”,就像是盛开的一朵“花”。
  “做精一朵花、讲好花故事”。这也给许多地方发展资源经济以启示,不是都要做“高大上”项目,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产业,同样能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上发挥大作用。


撰文:杨萍 李熙临

编辑:李星佺 刘馨玙





推荐阅读

名单公布!云南6所学校入选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做好“旅文章”…新时代“昭通印象”这样打造!


这波视觉冲击力,拉满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