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外交 |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下)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上)

正文

弱国无外交吗?

“弱国无外交”是1945年民国时期第一任外交总长(也就是外交部长)陆徵祥说的话。他大概回顾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路途坎坷,多灾多难,有感而发说了这么一句话。仔细推敲一下,真的是弱国外交吗?外交史上的许多案例证明这句话大概站不住脚。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外交上受制于列强,确实是一个弱国。但是1919年在凡尔赛和会上,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外交搞得有声有色。顾维钧决定拒签《凡尔赛和约》,得到了当时在医院里的外交总长陆徵祥的支持。我写的《外交案例》第一篇讲的就是这件事情。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

(电影《我的1919》剧照)

顾维钧在当时政府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敢于拒签,反映了他确实有胆有识,看准了时代潮流,认清了民心向背,拒签得好!

1989年顾菊珍(右)接受联合国颁奖

顾维钧先生本人我没有见过,但是与他的长女顾菊珍认识多年。她长期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她曾经对我说过:“家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列强说‘不’的人。”

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1974年,在纽约召开了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主题的第六届特别联大。小平同志亲自率团出席,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亮相。

邓小平发言后,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祝贺。

会议震动了世界,对于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二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这个主张不是大国提出来的,而是由阿尔及利亚提出来的。阿尔及利亚既不是大国,也不是强国,但它巧妙地利用自己当时是不结盟运动主席国的地位提出了这个倡议,不仅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出席会议。阿尔及利亚在外交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却算不上是一个强国。但是,我们建国初期的外交搞得威武雄壮、精彩纷呈。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周恩来总理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署现场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1954年6月28日至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代表着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29个国家共同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十项原则,简称为《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全部吸纳了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在国际上得到了如此广泛的接受和认同,这是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外交上的精彩华章。 

今天有些人说“弱国无外交”的时候,其弦外之音是“批评中国外交太软”。他们以为弱国没有办法,只能听从大国摆布、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经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国内生产总值全球第二,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弱国了。作为第二经济大国,那就不能“弱国无外交”了,而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其实外交上的“软”和“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检验外交的成功与否要看国家确立的外交目标达到了没有。

那些批评中国外交软的人,大概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外交的真谛。外交的真谛就是要维护本国的最大利益,同时要在全球争取人心。

中国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最大利益。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利益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具体到今天,就是要保持发展的势头。我们国家的发展势头来之不易,是我们中国人经过100多年的奋斗才积累起来的。

晚唐诗人罗隐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毛主席很欣赏罗隐这两句诗。中国今天就正处在发展的势头上,要保持这个发展势头,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势头和对外合作的势头。中国的大发展是开放带来的,不开放、不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是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如果中国开放的势头中断了,那对外合作的势头就会中断,中国发展的势头也一定会中断。保持发展的势头,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

要保持国际合作的势头,中国外交就要在国际上争取人心。在国际上争取人心是很不容易的。所谓争取人心就是要人家喜欢你,不能要人家怕你。如果大家都怕你,都防你,对你敬而远之,那对外合作的势头是很难保持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要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大强”和“可亲”这两个词用得很准确。你强大了固然好,但人们要喜欢你,觉得你可亲,才会与你合作。这就需要外交上多下功夫,多做世界各国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绝不追求霸权,也绝不会与美国争霸。

懂得了外交的真谛,再回头看一看过去30多年我们的大发展,就会懂得中国外交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也会看到“弱国无外交”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前文 /


1

序言

2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外交 |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下)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