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50年前,亲历“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她讲述外交往事

北京日报 走近外交 2024-03-01


音频


正文

编者按


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之际,“走近外交”公众号特摘选吴建民公益基金会高级顾问、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的一篇受访文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唐闻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外交领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中美建交的破冰之旅。让我们通过唐主席的回忆,一起缅怀、致敬一代伟人。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作为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972年2月21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从左至右为周恩来、唐闻生、毛泽东、尼克松、基辛格。(图源:新华社)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高潮就是主席会见尼克松。这也是尼克松认为访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半个世纪前的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历史性访问。当天下午3点左右,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一行。

唐闻生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实习生褚创新摄)

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唐闻生当时担任那场会见的翻译。时至今日,在美国人的记述中,她仍然被称为南希·唐。

两个多小时后,尼克松打消了顾虑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尼克松是第一位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的美国总统。会见毛主席之前,美方对会见的时间和方式思虑再三,也十分急切。

“因为那个时候主席见外宾不是事先预约好的,当时主席健康情况还特别不好,所以要看情况来安排。”唐闻生说,有时是外宾一到,当天就见,有时是快走了才见,也有时候在中间见。“所以我们也没法跟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上),就很担心。”

据《尼克松回忆录》援引尼克松当天的日记说,美方从国内动身前,国务卿威廉·罗杰斯便很关切地对尼克松说:“我们应该很快同毛见面,并且我们不能陷入这样的境地:当我会见他时,他高高在上。好比我走上台阶,他却站在阶梯的顶端。”

唐闻生指出,尼克松一行来华访问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也是要有勇气的”,他也担心国内的反对者借机做文章。

但在抵达北京两个多小时后,下午两点左右,这位总统的顾虑完全打消了。在钓鱼台国宾馆吃过午饭,周恩来总理出现在他的面前。尼克松即将前往中南海会见毛泽东主席。

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已经看到了一篇译后的外媒报道。抵达中国的前一天,尼克松对美国记者说,他期望同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从哲学角度来进行,而不是只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他也是希望通过记者传递出一个消息,不要以为这次我来是要解决很多具体问题,我们主要是谈大事,从哲学的角度。依我看来,也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进行会谈。”

唐闻生说,见到尼克松后,毛主席便笑着对他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引起在场人员的一片笑声。

在这场“严重超时”的会谈中,双方的交谈的确并未拘于对具体问题的争论,而是站在更高角度交换意见。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对毛主席说的一段话:“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我们这方面还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的政策和对我们的政策。”

唐闻生评价道,尼克松的这一表述是一个很勇敢的说法,“就是说我不看你的社会制度,我不看你是共产党,这方面我们不一样,我是看你对我的态度和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这是很明智的一种表态。现在西方有些人对共产党领导中国还是不能接受,跟尼克松比是大不如了。”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无法回避的议题。谈话中,毛主席对尼克松一行开玩笑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介石委员长),他不赞成(你来)。”接下来毛主席又说,“其实,我们跟他作朋友的时间比你们跟他作朋友的时间长得多。”

“基辛格在回忆录里说,主席的话有很多需要回去以后慢慢回味,才听得明白其中的一些深意。”唐闻生说,后来基辛格从这些话里头听明白了,毛主席是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问题,“我们跟蒋介石都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的事情,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基辛格还是听明白了这一点。”

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在会见尼克松时,78岁的毛泽东主席健康状况并不好,但他仍然思维敏捷,与远道而来的美国总统谈笑风生。

1972年2月,毛主席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图源:新华社)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认为,‘尽管毛说话有些困难,但他的思绪显然像闪电一样敏捷。’所以这场原来估计只有15分钟左右的谈话,延续了1个多小时。”唐闻生对着当天会见的历史照片对记者说,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主席当时有点浮肿,脸和身材都是浮肿的。会见前9天,毛主席曾发生过一次休克。他的身体状况不好,但与尼克松的会见是确定好的,并未推迟或者取消。

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此刻的毛主席以他那为世人所一贯称道的谈笑风生的姿态,完成了这场让所有参会人员都终身难忘的会见?

“我觉得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他真是谈笑风生、海阔天空地去跟对方谈,而且谈的很多问题是很有深意的,但他可以用很轻松的、半开玩笑的方法来谈话。”唐闻生举例说,比如把蒋介石称为双方“共同的老朋友”,毛主席在与尼克松谈话时以类似的方式谈论了很多内容。

面对尼克松时,毛主席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尼克松一行离开后,周总理问还有没有什么要谈的,毛主席摆摆手,工作人员马上给他吸氧。

“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撑他。主席会见尼克松实际上是(为他的整个访华行程)定调,阐述中方在一些问题上总体的立场。主席谈得真是特别好,而且他讲的这些问题,后来尼克松和基辛格在与周总理以及更大范围的会谈中都多次提及。”唐闻生说。


周总理和尼克松在宴会上


当天晚上,周总理为尼克松举行欢迎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在讨论我们的分歧的时候,我们双方都不会在自己的原则上妥协。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作为那场历史性会晤的直接亲历者,唐闻生感慨:“这是两个伟大国家的领导人,以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视野、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非凡的勇气,开创了两国关系重要的新篇章,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



- END -

转自 | 北京日报客户端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伦敦桥的故事

马来西亚的皇宫午宴

我的留学二三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到50年前,亲历“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她讲述外交往事

北京日报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