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预告 | 中国国家政治仪式研究

社會學會社 社會學會社 2023-03-26



专题导言


政治仪式是一种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政治现象,更是由国家主导或参加,具有周期性与指向性进行的程式化活动。通过仪式和符号等形式,政治权力能够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能够动员公众参与政治,加强国家凝聚力和稳定性。本专题希望通过整理与呈现有关中国国家政治仪式的过往研究,反思政治仪式中展现的文化现象。这些文献所采用的切入视角往往是通过这些仪式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以及仪式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从而探讨政治仪式在帝制中国和现代中国政治中的作用,以及政治仪式与政治权力、政治记忆和民间社会的关系。在文化角度,可以研究这些仪式所体现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符号等方面。在政治角度,可以研究这些仪式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仪式如何用来传达政治信息和影响社会。在象征学角度,可以研究这些仪式所传达的象征意义、符号和象征性行为等方面。通过仪式与象征的运作,国家权力与政治力量深刻而透彻地嵌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专题第一篇文章节选自《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并通过象征的权力进行表达。专题第二篇文章探讨了政治仪式在帝制中国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认为政治仪式通过象征性行为和仪式化的规范,传递政治信息和权力意愿,影响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第三、四篇文章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研究中国政治学习仪式是怎样形成与发挥作用的:于国家威权政体层面,是一种基于小群体动员机制的治理术;对群众而言,则是一种集体情感于社会交往发挥的转换器。第五、六篇文章均选自《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两篇文章将仪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透镜,着重探讨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复杂互动关系。在民间层面,仪式是民众的生存技术;而在国家层面,仪式成为了一种权力技术的实践。最后一篇是学术沙龙的讨论成果,诸学者将仪式和仪式政治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政治现象,讨论政治权力如何通过仪式和符号等形式,能够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能够动员公众参与政治,加强国家凝聚力和稳定性。


七篇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了政治仪式在中国政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示我们应当将国家仪式具有的政治活动与文化实践的双重旨归作为其特征并加以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政治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No.1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


No.2

马敏,“政治仪式:对帝制中国政治的解读”,《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4期。


No.3

任克强,“作为国家动员机制的政治学习——读马丁· 怀特《中国的小群体与政治仪式》”,《中国研究》2013年第2期。


No.4

董倩,“模糊性象征的仪式化运作——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里弄读报组的考察”,《史林》2020年第4期。


No.5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版。


No.6

郭yu-hua,“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版。


No.7

任剑涛等,“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历史·理论·实践”,《探索与争鸣》2018年。



〇封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者为陈正青。[图源:www.zgdsw.com]


〇专题策划人:岂尘

〇编辑 / 排版:亦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