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有多缺种子?

星哥 樱桃小财女 2022-11-04
今天星哥给大家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就是农业。
 
看完这个行业分析,也许你会更了解袁隆平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
 
农业很大,也非常复杂。泛农业的话,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大产业。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牧原新希望的养猪行业,也算农业。但是我们今天不讲这个,我们讲的是狭义的农业,也就是种植业。

种植业也很大,我们分析一个行业,一定要打开看产业链(如下)来看。

 
整个产业链涉及多个品种,前端做种子,农化的研发,中游做种植培育,下游就是运输流通消费。

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细分产业,就是上游的种业,也是袁隆平院士所在的节点。
 
大家都知道,农业呢,是第一产业,是命脉,没有饭吃的日子,中国人体会很深,我相信作为80后这一代的父辈大多数都是挨过饿的。
 
每年中央1号文件必然要出台的,而2021年的中央1号文件,相比任何一年,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那就是明确提到了,要攻克种业。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他作为未来5年的8大任务来做。
  
一个小小的种子为什么国家重视,如此重要?
 
因为种业是“卡脖子”的关键产业,是农业的“芯片”。

之前专门给大家分析过半导体。科技行业的半导体,市场空间大么?
 
其实不大,单纯投入产出从商业利益上讲是不划算的。台积电,也不过300多亿美金。
 
然而,因为半导体是一个基础行业,战略地位极高。没有芯片,手机汽车等这些万亿大产业都动不了。

那么农业里的“芯片”,就是种子,战略地位甚至比半导体更重要,因为农业涉及到14亿中国人吃饭啊。
 
如果种子被欧美卡脖子,这意味着什么?特别是水稻,小麦,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这个地位一等一重要,造不出手机,最多是不方便,没有水稻种子,想想都可怕。 
 
种业的市场规模跟科技的芯片也没法比, 而且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
 
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大概只有四百亿美金吧, 其中中美两国就占了差不多60%的份额。

 
而在这400亿规模里面,占领市场的主流玩家还是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一骑绝尘之外,以色列,日本,德国,瑞士这些国家,在种业的实力也非常强。

特别是以色列,除了种业之外,在农业数字化,农业机械化都是我们学习的样本。

根据全球种业2020年年报, 全球种业十强的头部企业的榜单如下:
 
 
老大的拜耳加上老二杜邦,大概占了40%的市场份额,拜耳是德国的一家药企,但是拜耳收购的是原来的美国公司孟山都。

也就是说,收购之前,老大跟老二都是美国人把持的,收购之后,相当于德国人和美国人把持住了这块市场的头部。而拜耳其实背后也是有美国资本的。

再说下老三先正达,先正达2016年已经被中国化工花了430亿美元并购了,我觉得这是中国种业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当时这场收购案非常不容易,争议很大,毕竟,这么大的金额,加上美国农业部的阻拦,导致当时的收购极其艰难。

从市场基本面看完这市场,我们就知道,中国的底子真的太弱了。

单看种业公司分布,能挤进前十的,就是隆平高科这家公司。

 国内的种业公司呢?普遍都规模太小了,跟巨头比还是有差距的。


隆平高科,大概每年做30个亿,也就是说4个多亿美金。孟山都被拜耳收购前大概是150亿美金的销售额。

这两家头部企业的规模,差距实在有点大,之前有新闻说,中国5000多家种子公司,加起来,拼不过一个孟山都。

规模只是其中一个差距,因为规模化的前提是研发实力,没有研发不可能做到产学研以及后面的规模化,因此,中国的软肋还是在前期的科研。

种子的前期研发,跟中国的医药产业以及半导体产业,有点类似,都是高技术,长周期的投入。

而且你研发培育出来之后,还不一定能成功,也许还失败。

这种模式下,像极了医药半导体,有几家研发机构有这个战略耐性,能沉下心来做研究呢?这可以说是中国科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扎扎实实做科研的人才真的太少了。

所以啊,放在2021年来看,中国的种业跟美国比,差距就已经很大了。
那么,你就更能理解,在1970年,袁隆平的论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条件那么艰苦,还能突破欧美的技术壁垒,做出杂交水稻。

这个成绩有多么的了不起。

杂交水稻的技术,在当时以及一直到现在,中国都是非常领先的,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一个农业专利,一直到现在,美国人还要给我们交专利费。

水稻和小麦这两个最大的品种的种业,中国一直都能自给自足,且全球领先。

而且,袁隆平做出杂交水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口粮问题,更重要的是,是把水稻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类的种业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试想一下,如果在中美对抗的今天,美国人要卡中国的种子,中国人没有水稻种业技术,该有多被动。

这就是所说的“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中国种业的差距,不在水稻和小麦了,在哪里?

其一,在大豆和玉米等主要品种上,特别是玉米品种。跟美国,德国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国家种植的玉米,基本上是美国先锋公司的种子。
 
其二,除了主要农作物,还有一个更依赖“洋种子”的品类,就是果蔬。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
2019年我们一半的蔬菜种子要靠进口的, 比如我们经常吃的番茄、胡萝卜、菠菜和洋葱,这几类非常依赖进口。

我专门研究了下辣椒这个东西,辣椒这玩意我自己很喜欢吃,在世界上种植规模仅次于豆类、番茄,是第3大蔬菜作物。

以前在发源地墨西哥吃过最辣的一种辣椒,那个品种就太多了,几百种,但是我们的种子基本大半都是靠进口的,

因为一个种子要大规模普及,要产量高,还要好吃,口感好,被市场认可,更要相对便宜,在种业攻关上肯定要下功夫。比如我们湖南的那个樟树港辣椒,口感还可以,价格却不便宜。


中国的种子整体看,很依赖进口,但是这几年的国产化率也在提升,像山东的寿光,之前CCTV专门报道过,国产化率在稳步提升,这是进步。

我对这个产业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啥呢?

第一,种子跟半导体一样,涉及国家命脉,现在是美国没搞你这块,一旦卡你,一样把你卡的死死的。

而在未来十年中美对立的大背景下,种业命题必不可少,政策面上,自然会给更多的倾斜,因此政策面有利于种业的发展,下一个五年规划,种业是必然会快速发展。

第二,中国种业目前的最大的问题是科研创新不足,战略耐性不够,要有人才以及压强式投入。

我觉得之所以这么多普通人尊重袁老,热爱袁老,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样踏踏实实做科研的人物太少了。

为什么五十年前,袁老能功克水稻种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玉米的“袁隆平”,辣椒,萝卜的“袁隆平”呢? 我也不懂?

第三,站在投资角度,目前国内市场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太分散,有几千个玩家,头部企业像隆平高科,才30亿营收,200亿市值,这个体量的确太小了。

投资者会认为这个赛道缺乏行业吸引力,并且国产军团并没有让人看到有大规模突围的潜力和预期,不像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已经凸显,市占率在集中。

整体上,在下一个五年的政策加持之下,这个赛道必然会加速,一旦行业集中度提升,我觉得中长期值得看好。

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像袁老一样,做一粒种子,投身到这个行业,改变这个行业。
毕竟,中国不缺“种子”,才能不会缺种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樱桃小财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