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世界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信达宏观

解运亮团队 宏观亮语 2022-10-16

点击上方的“宏观亮语”可以订阅哦

文/解运亮、肖张羽

信达证券宏观团队

核心观点

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正在酝酿。6月6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了《2022年饥饿热点报告》。报告警告称,多重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2年6月至9月,20个饥饿热点地区的突发性饥饿状况预计将恶化。5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曾表示,“人类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从粮食价格来看,2021年初以来FAO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截至今年5月中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相比年初分别上涨了约35%、62%、90%。库存方面,2021全球小麦、玉米、大米的库存销售比均较疫情前水平明显下滑。国际粮食问题在5月的物价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国内粮食制品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达到了3.2%、3.8%。


全球粮食危机来源于极端天气、俄乌冲突、出口禁令和成本推升四个因素。一是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旱涝极端天气使得美国、巴西等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下滑。二是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两国粮食的生产和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三是3月以来有20多个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出口禁令,导致国际粮食供给格局愈发紧张。四是全球范围的能源价格飙升推升粮食生产成本。


我国主粮对外依赖程度较低,且储备充足,预计国际粮食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从进口的依赖程度来看,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较低,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三个主粮的储备也较为充足。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部分农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比如大豆的进口依赖度超过了80%,食糖、菜籽油的进口依赖度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农作物对于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会更为敏感。


“油粮猪”共振,下半年CPI大概率破3。粮食价格向CPI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是粮食价格上涨可以直接拉动CPI,粮食在CPI中的权重在2%左右,按此权重计算今年5月粮价上涨对 CPI的直接拉动在0.06%左右;二是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了60%-70%,粮食可以通过抬高养猪成本从而推升猪肉价格。4月以来猪肉价格企稳回升,一定程度上与豆粕、玉米等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关。我们预计,下半年 “油粮猪”共振将推升CPI同比读数,CPI大概率破3。

国际粮食供应趋紧的环境下,建议关注种植板块的投资机会。2021年至今,政策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下半年,国际粮价继续高位震荡,或传导至国内粮食价格,带动相关板块景气度上行。

风险因素:疫情变异导致疫苗失效;国内政策超预期等。


正文

 

一、如何看待世界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正在酝酿。6月6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了《2022年饥饿热点报告》。报告警告称,多重粮食危机正在逼近;2022年6月至9月,20个饥饿热点地区的突发性饥饿状况预计将恶化。5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曾表示,“人类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从粮食价格来看,2021年初以来FAO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截至今年5月中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相比年初分别上涨了约35%、62%、90%。库存方面,2021全球小麦、玉米、大米的库存销售比均较疫情前水平明显下滑。国际粮食问题在5月的物价数据中也有所体现,国内粮食制品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5%和0.7%,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达到了3.2%、3.8%。





全球粮食危机来源于极端天气、俄乌冲突、出口禁令和成本推升四个因素。一是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旱涝极端天气使得美国、巴西等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粮食产量下滑。二是俄乌两国多种农产品出口都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两国葵花籽及葵花籽油出口合计占全球约65%,小麦出口合计占全球约27%。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两国粮食的生产和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三是为了缓解国内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情况,3月以来有20多个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出口禁令,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粮食出口禁令导致国际粮食供给格局愈发紧张。四是全球范围的能源价格飙升推升粮食生产成本。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一方面直接推升了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另外还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化肥价格。此外,俄罗斯对化肥的出口限制进一步增加了肥料的稀缺性。




我国主粮对外依赖程度较低,且储备充足,预计国际粮食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从进口的依赖程度来看,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较低,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2021年,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进口依赖度分别为9.4%、2.9%、6.3%。三个主粮的储备也较为充足,其中小麦的库存消费比超过了100%,玉米、稻谷的库存消费比都超过了45%。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部分农产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比如大豆的进口依赖度超过了80%,食糖、菜籽油的进口依赖度分别为34.8%、37.0%,这些农作物对于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会更为敏感。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受天气和疫情防控影响明显,需要持续跟踪。天气方面,去年秋汛导致多个省份的秋季播种推迟,影响面积达到1.1亿亩。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介绍,今年苗情长势非常复杂,夺取夏粮丰收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困难。另外,疫情防控下的隔离政策导致农资、农机、人员无法快速调度,比如3-4月份的疫情封锁正好影响了吉林省的春耕。未来几个月各地将逐步进入夏收环节,而疫情爆发和封锁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疫情动向和夏收情况。

“油粮猪”共振,下半年CPI大概率破3。粮食价格向CPI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是粮食价格上涨可以直接拉动CPI,粮食在CPI中的权重在2%左右,按此权重计算今年5月粮价上涨对 CPI的直接拉动在0.06%左右;二是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了60%-70%,粮食可以通过抬高养猪成本从而推升猪肉价格。4月以来猪肉价格企稳回升,一定程度上与豆粕、玉米等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有关。我们预计,下半年 “油粮猪”共振将推升CPI同比读数,CPI大概率破3。


国际粮食供应趋紧的环境下,建议关注种植板块的投资机会。2021年至今,政策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全面部署。从历史数据来看,国际粮食价格与种植板块走势一致性较强。下半年,国际粮价继续高位震荡,或传导至国内粮食价格,带动相关板块景气度上行。


二、CPI保持温和,核心CPI显示需求依然偏弱

CPI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5月CPI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反映居民需求依然偏弱。



食品价格走势分化,猪、粮环比上涨,鲜菜环比下跌。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9%转为下降1.3%,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作用显现,加上供求关系逐步改善,5月猪肉价格上涨5.2%。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好转,物流逐步畅通,鲜菜价格下降15.0%。

地缘冲突持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上涨0.6%。换季上新的影响下,衣着分项环比上涨0.4%。此外,疫情期间线下服务消费减少,电影及演出票、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2.6%和0.7%。

三、PPI同比回落幅度较大 

PPI同比回落幅度较大。从同比看,PPI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涨幅回落2.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偏弱,大宗商品价格多数下降。PPI采掘工业环比下降0.1%,上月为上涨2%,原材料工业环比0.1%,上月为1.4%。随着各地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多措并举保障煤炭供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涨2.5%转为下降1.1%,煤炭加工价格上涨0.7%,涨幅回落8.6个百分点。国内经济偏弱运行,加上海外有色金属价格高位回落,5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3%。原油产业链是本期PPI的支撑项,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0.9%,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0.6%。



下游消费品的价格传导有所加快。代表下游制造业的PPI加工工业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下游消费品中,食品、衣着、耐用品价格分别上涨0.6%、0.5%、0.1%,涨幅均高于上月;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持平。上游成本涨幅回落,而下游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这意味着下游消费品行业的利润将进一步回暖。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在疫情消退,消费逐季回暖的背景下,下游消费品行业的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



风险因素:

疫情变异导致疫苗失效;国内政策超预期等。


本文源自报告:《如何看待世界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6月11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解运亮S1500521040002,肖张羽


本文作者

 

解运亮,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业界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参与和见证若干重大货币政策制订和执行过程,参与完成中财办、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亦曾供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和民生证券,任高级经济学家和首席宏观分析师。中国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一等奖得主。首届“21世纪最佳预警研究报告”得主。


肖张羽,信达证券宏观研究助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与金融硕士。曾供职于民生证券,2021年加入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侧重于研究实体经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