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嘉宾专访 | 张强:全球治理的视角下,ESG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社企论坛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2024-08-23


张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首席顾问


全球治理视角下的ESG与可持续发展


Q

2023向光年会将于11月28日至29日在深圳举行,年会的主题是“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ESG生态大会”。作为专业人士,您如何从全球治理的视角出发,讨论企业在ESG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必要性?


1

宏观治理需求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来源


张强教授:从宏观角度讲,在全球治理方面,大家在讨论世界问题的应对时,早就达成共识,要以全社会模式(Whole-of-society approach)来应对。也就是除了政府部门,我们还需关注社会组织、公民、私营部门到底能够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发挥什么作用。


当下,一方面,对于气候变化而言,地球已经进入了“沸腾时代”。与此同时,疫情、地区冲突等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肯定离不开私营部门的努力。企业作为人类商业文明的成果,绝不仅仅是为了利润的简单存在。这是讨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另一个出发点,关乎企业的本质。一直以来全球有很多对于企业本质的讨论,到底企业靠什么获得商业利润、品牌增益以及可持续的价值发展。


更多企业在回应这个问题时,已不仅仅是用简单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换个角度来讲,企业想在这个世界获得生存、发展和认可,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理由除了它的服务本身和功能性,还取决于它长期的价值以及与消费者的心理共振。


由此可以得知,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商业性发展,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对可持续价值的需要,这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耦合的。企业本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服务要有可持续价值。这种价值既有功能性的,还有更多在品牌和长期的价值策略层面。显然有些行业不符合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比如,传统能源行业忽视环境治理、K12可能加剧教育不均衡发展等,未来就会很难生存。


有时候为了满足人性的需求,企业未必都是可持续或者长期主义的。这时候到底是短期还是长期,确实很难去界定。但经过人们的多年努力,有些领域里我们对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界定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比如,ESG领域讨论环境友好、员工友好、社会责任的分担。这些讨论不只停留在产品和服务上,也包括企业组织的行为和文化。这会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组织发展,也是对商业模式本身的系统再造。


2

ESG与SDGs衡量让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被看见


张强教授:此外,回归到企业为什么讨论可持续发展,某种宏观意义上讲,企业给社会、消费者带来产品和服务之外,还有更多正外部性的社会价值。在商业价值层面已有很多清晰的度量标准,而对于企业在社会上的功效,可持续发展、ESG、社会影响力、社会价值等视角都给了不同的度量方式。


但过去没有对可持续发展目标、ESG进展的具体测度,大家并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并重的、或者说更加清晰的、有实证导向的测度方式上。


今天,像ESG给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这三个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69项具体目标和232个具体指标,它们都让测度变为更为具体、可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我们讨论“商业文明能够在人类的整体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的意义巨大,而且是非常坚实地迈了一大步。首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不存在,商业绝不可能健康存在。


其次,对企业的组织变革而言,可持续发展、ESG也给企业经营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等议题之间建立了一个准绳,还将创造更美好世界的企业家精神,转化为可见、可传播、可示范的实体。


同时,它也给那些依旧会犯错的企业,那些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企业,建立了有效的约束制度。


3

ESG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跨部门合作的纽带


张强教授:ESG和可持续发展是系统创新,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系统发展。今天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们意识的提升和觉醒,还是人类进步促进的务实结果。比如,有了数字化的支撑,我们才可以在上下游、不同行业进行连接,开展“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的测度。


ESG的重要性不仅是关乎商业系统内的讨论,还涉及到公共财政体系的变革。在转型金融和混合金融的背景下,ESG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推动了公共事业发展的新方式,特别是在公共服务过程和长期的影响测度方面。此外,ESG的指标也能迁移到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中,这是系统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


换言之,ESG和可持续发展治理正如二十大提出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ESG和可持续发展,人们是不断突破过去传统的边界。和传统的只有财务报表的商业体系相比,ESG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新的非财务、非传统报表的绩效呈现体系,这是对企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举的认可。


此外,不只是在商业部门里,ESG和可持续发展也会形成一个纽带,让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私营部门通过社会影响力的共同测度上形成了相互连接和比较的纽带。这个纽带是可见的,对于人类社会的重构或者适应性的重构,再或是更加韧性的发展,意义是巨大的。


这种系统性意义远超出商业部门本身的想象。ESG不仅关乎企业的社会影响披露层面,也影响了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过去讲的绿色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等,现在ESG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也会提供一个实在的度量体系,并对投资机构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产生影响,这包括在市场交易中的交易者,都会围绕这个体系有新的生态性进展。


我们要特别注意ESG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意义和生态意义,就像2023向光年会的主题中提到这是一次“ESG生态大会”。一个新兴的系统创新在扩散过程中,能促进的不仅是在披露体系上,也不仅是单一的尺度上,而是生态性的。


既是来源于商业文明自身的跃迁;也来源于公共部门对于绩效管理、对于治理的多元化趋势的驱动;还来源于对于社会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对于社会的影响可视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各类组织的效能,去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第三部门失灵”。


ESG和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有效的整合方式,让人类组织去探索三者失灵的应对之道,一个形成治理合力的通道。这既是一个系统性的跃迁,也是生态的重构,以及在某种意义上还将面临创新的挑战。


就像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所描述的那样。尽管《创新者的窘境》中讲述的问题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创新者确实会遇到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如何清晰地勾勒出创新的生态;第二,如何使生态中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第三,如何逐步展现创新带来的红利。这些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能让创新的先驱成为牺牲品,而是要为先锋喝彩、加油,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激励生态。


在深圳探讨“ESG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Q

在我们谈ESG和可持续发展时,2023向光年会为什么最终选址深圳?意义是什么?


张强教授:选择深圳和大湾区对我们而言意味着双向的“奔赴”。


首先,从政策角度看。深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锋,是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它不仅担负着政策示范的角色,加之大湾区的联动和支持,拥有广泛的国际共振及其“请进来、走出去”的关键枢纽功能。


第二,从市场角度看。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过去几年,不仅在传统行业中建立了丰富而扎实的产业基础,而且在绿色发展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譬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港交所)不仅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中心,还在ESG和绿色发展方面扮演着引领性的角色。特别是港交所在ESG业务上的国际化推进,展现了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特点。


当然,市场的成熟度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金融机构外,还包括ESG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评价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它们的发展同样活跃且重要,包括社会组织的发展。生态主体的多样化、活跃度、丰富的经验以及创新空间和文化,都为深圳及大湾区的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深圳在社会治理方面也有许多创新示范。有了这些基础,深圳的社会组织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成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还激发了许多社会企业等创新主体。这些社会组织在类型、工作深度、工具应用方面,以及在理念、知识体系和管理工具上,都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政策、市场、社会组织上看,深圳都具备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这次向光年会的创新活动,包括选择的场地(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试验园区),旨在从情境、实质的外部空间和主体方面展示创新未来可能的雏形和路径。


同时,对于那些率先尝试的先行者,他们所拥有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其中也包括一些值得警惕的方向和教训。为此,如何充分共享“失败”,意义也非常重大。


一方面,我们希望将国内外的生态推动者聚集在深圳,这不仅可以提升创新经验,也能使他们融入到深圳的共创过程中。深圳创新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在ESG和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的问题,深圳的方案也将融合全国乃至国际层面的创新动力,成为具有普适性的国际方案。


在这个先行示范区域,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共同体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现多样的创新,特别是在ESG和可持续发展触及的商业领域以及公共治理领域的系统创新。


另一方面,深圳的发展还涉及到“硬核”的科技发展。ESG的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质上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除了数字化,技术创新在替代传统材料和能源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


这些核心因素推动着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其背后的复杂性、基础性和系统性对地方和国家的科技创新、相应的产业转化和投资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这不仅是商业测度本身的问题,也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变化、技术变化、治理变化以及政策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之间互动的变化,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ESG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促进企业长青


Q

您已经分享了企业为什么要拥抱ESG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将ESG与可持续发展落实到行动中去需要如何做?又需要什么支持?


张强教授:企业将有几个不同层次的行动。


第一阶段,是基础性的披露和合规。通常,这些要求被认为是针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但对中小企业同样重要。所有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理解如何能够发展成为头部企业并具备相应的基础素质至关重要。


例如,若2024年欧盟将实施全面限塑,限塑不仅影响到所有的企业生态,中小企业也将受到影响。这说明了合规的必要性,它对整个生态体系产生影响,包括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第二阶段,企业将深入实践ESG,梳理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将是一场组织变革。这里的数据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类型或部门,而是横跨多个部门和流程,甚至是整个生命周期,涵盖上下游行业。


这种数据的联动性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考量,不能说只有数据,还要考虑怎么产生合理的数据,怎么判断数据是好还是坏。考虑数据的价值判断,也会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产生影响。这个过程本质上也涉及到治理的变化和组织变革。好的治理也是实现增长转化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如果数据被随意编造,其虚假性容易被识别,对企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企业能够找到合理的数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自身的流程和组织体系来实施。


比如,是否需要设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部门,并思考这个部门的作用是仅为了编写报告,还是应该更深入地度量其所有影响。让它不仅在数据上是自洽的,而且对于企业的流程和技术上是有促进的。


第三阶段,涉及到更高的要求——把ESG作为推动转化的驱动力。这个过程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涉及组织行为和架构的变化,而长期目标则关注于组织文化的转型。目标是让组织文化不仅符合合规要求,还要从创新和卓越的角度驱动企业前进。


从体系上说,这种变革是生态系统性的,需要企业、投资机构、消费者等多方参与和互相激励。如果只有企业单方面进行变革而消费者无法识别,那么企业的创新优势就无法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并确保变革带来的是正面的外部性,而不是负面影响。当企业采取这样的措施后,企业的正外部性溢出也能不断激发它内部的继续深入。


当然,生态还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来让先行者获得创新的红利,尤其是在“向绿”“向善”方面的创新。同时,需要避免“漂绿、刷绿”这类行为,而是让评级机构和第三方机构更加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估。


综上,对企业而言,实现ESG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努力。这要求财政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和市场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激励政策。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社企合作模式的进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让良币有更好的发展。


Q

从企业的视角和企业治理的视角出发,要构建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该要注意哪些要素,如何更好的去落地ESG相关实践和项目?


张强教授:正如我前面讲到的,企业至少有“三步走”:第一步走是确保生存和合规,第二步走要进行组织变革,第三步走要进行创新引领。这里涉及到第二步和第三步,需要企业找到既适应ESG重点或符合ESG的业务模式,又要在商业上确保可行。


首先,这需要企业不仅关注自身贡献,而且要实现与公共部门、社会部门的有机融合,从而找到自己的特殊性和混合性。这种融合的商业模式比过去单一依赖商业部门的创新更为有效,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差异性。


第二,在这个模式中,企业需要主动连接与ESG相关的其他生态主题。这包括寻找ESG投资的机构,在动态的衡量标准下找到合适的归属。这样的联接可能会推动企业融资的创新,甚至降低融资成本。大部分ESG投资机构倾向于更长期、更有耐心、更有雄心的投资,因此这种结合可能会更长期。


第三,ESG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一个创新过程,会促进企业的学习和能力增长。由于许多方面仍然未知,如果想做好这件事,意味着企业团队需要不断学习。即使是ISSB发布的S1标准,相对而言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则,但对于行业具体的规律、方式、衡量标准,也仍然是发展中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体系和反馈体系,让企业的创新能够建立在行业的进展过程中。这不仅是简单遵循指标,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为整个行业的进展贡献力量。


此外,人才培养是ESG实践的核心,因为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如果认知无法跟上,不仅难以保持企业的生命线,也很难实现增长曲线。目前,行业内外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仍在逐步形成中,内部赋能和能力建设机制也在探索中。因此,寻找合适的人才培养渠道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ESG生态大会的创新与未来


Q

作为大会的策划者之一,您希望给大会呈现一些什么样的形态或者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张强教授这个年会大概构成也是“三段论”。


第一段论是勾勒当前大家面临的挑战。为什么要来参加大会?经济下行,我们为什么还要高举ESG与可持续发展?


比如,我们到底怎么看待在严峻经济形势下的压力,我们对于ESG与可持续发展追逐到底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发展;是为了人们提高对于风险的管理,还是对于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追逐?


此外,我们怎么样看待加强监管和加强ESG发展面向共识的背后蕴藏的机遇。换言之,我们怎么从被动式的接受合规,以及被动式的在风险的冲击下进行一些举措,转成我们更为主动性的,更为韧性的一个建设路径。


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是企业商业模式的迭代,只有融入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企业才有未来、才有可持续,才可能有更为开阔的空间。


第二段论是ESG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商业领域有一个直接的影响,我们怎么样从技术层面全面理解它。


我们既有从ESG发展路径的思路,去看ESG本身的披露、评价以及体系是如何在技术层面上建构。这个部分讲的是ESG可能带来的一些要求和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技术性举措;还有,我们结合赛道看见中国的场景实践,如何在中国特色的赛道上融合ESG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把它放到实际中间去看,我们面临的创新在新赛道、新模式、新技术、新资本、新生代时,可能寻找到的创新路径。


第三段论是在创新驱动中间找到示范,更重要的是宣传一个概念,或者找到一个共同体的平台。


无论是我们存在已久的“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还是向光年会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以及2023向光年会上“分论坛2:把握可持续金融发展机遇”的承办机构“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这些都是一个共同体、生态载体,是一个实践者的学习社区。


如何实现社区的建立,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看见的不仅是在组织和变革层面,还要看到来源于企业家、企业创始团队、企业执行团队的管理者们追逐的初心。


最终能让我们胜出的,不仅仅来源于我们对技术的合规、模式的创新,还来源于对于自己初心的恪守,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系,是可持续系统的构建之基。


总的来说,2023向光年会是希望参会者能够感受到人类发展的进步,能找到归属感。作为一位创新驱动者,参会者能够在同行者中找到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借鉴、资本的融合,甚至是企业家精神的共鸣。


对于我们来讲,生态就是多元的,我们希望投资机构、商业机构、企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科研人员、政策管理者等,能够跨越边界,共创共建。


因为在共建中,你不仅可以找到自身的独特价值,也能够在系统、生态中找到联动性,作为一种创造系统变革的路径,参与者也可以从中找到支持者和同行者。


我们也希望在深圳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落地。所以我们也有科学家、投资机构、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中介服务行业的先行机构以及社会价值企业的实际操作者等,我们在这其中能够跨界,能够打破传统的领域坐在一起,能够跨越边界进行深度的共创,这里的深度共创不仅仅是大家能够共享机遇,更重要的是能够共担风险,这样才能让这个系统更为持续。


Q

您是整场向光年会的建构者、设计者之一,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和主办单位对本次向光年会的期待和祝福吗?


张强教授:我们特别期待这次“ESG生态大会”是一个重要的展现平台,能够让大家看到彼此。我们也期待这次大会是一个创新的起点,在新时期、新时代和新方向上,我们能有一个新的起点。


当然我们还期待在会议期间得到一些新的互动方式和价值方式。作为一个生态的服务者,我们希望是创新共建的协助者,能够成为大家建立长期关系的催化者。我们希望自身能够成为这场商业文明变革的见证者、参与者,当然也希望能够作为生态体系的支撑者,希望跟深圳、大湾区一起来成为“孵化器”,打造新的创新空间。


此外,ESG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因为ESG既是普适性的,是生命性的,也是发展性的。这也是深圳、大湾区的特点,即我们是请进来、走出去,让国际经验能够致力于协助中国企业的内在变革,同时也能够助力于中国企业经验、产品、服务、理念的走出去。


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后不仅仅输出的是产品、服务,还有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真正让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和国内“双赢”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这也是2023向光年会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


此外,今年我们还和“网红”合作,比如有引领性的千万粉丝的大V来参与,让参与ESG与可持续发展,并在社会价值创新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被更多人看到。


在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生态圈3号),在一个ESG和可持续发展有实体感受的情景中间,让参与者看到可持续社会价值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创新化。关键是能见到这些创新者,他们身上创新的澎湃动力和内心,同时又能够通过MCN和新媒体的方式来进行交互,这也是一种独特的链接和创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成为一个示范性的、可持续产品推广的平台。



群策群力,见向光未来


2023向光年会

观众招募进行中


扫描二维码报名


2023 向光年会

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

ESG生态大会

11月28日—29日

连续两天

500人相聚线下

在不同场景见证ESG与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创新方式 


亮点集锦


⭐️会议地点位于世界领先的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试验园区——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性的典范园区,看到绿色未来的缩影;


⭐️打造绿色、低碳、零废弃、无障碍的沉浸体验——将面向未来的ESG解决方案应用到会议现场;


⭐️采用开放空间技术链接关注共同议题的参会嘉宾——打造开放的观点表达、社交场域,让你的声音被听见,用群体智慧促进创新涌现;


⭐️百位ESG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领袖嘉宾——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实践;


⭐️聚焦ESG相关的多场平行分论坛——无论你关注哪个方面的ESG议题,总有一场你不想错过;


⭐️参与向光市集——亲身体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2023向光年会”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是关于社会价值创新的聚合地,也是一个集体的信念,一个对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承诺。


更多亮点

请见2023向光年会议程


分享

点赞

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