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股市震荡,基民亏损,银行两度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对保险业的“利好”和“利空”?

13精 13个精算师 2023-11-07

股市跌、基金亏

定期存款利率“两度”下调

对保险业是利好?还是利空?


①有保底长期锁定利率

产品竞争力增强,似乎是“利好”


②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

收益率倒挂下,险企亏损加剧


③产品的利好,经营的利空

历史或不可复制,认清新的未来


1

2022年谁更难?

银行两度下调存款利率

股市下跌基民陪跑“亏麻”


1. 基金、银行、保险、券商,2022年谁更难?

转眼之间,已是金秋九月,2022年已经走过9月有余...


这一年,疫情反复使人烦躁,股市下跌让人心慌、亏麻木的基民们最大的心愿也变成了“别再跌”就好。


以至于,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也在一年内两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


一时之间,大众对如何让自己的资产,更好的保值增值更为关注!


这也反衬出对于券商、银行、基金、保险而言,这个2022年有多难。


其实,自从利率下调以来,保险人的朋友圈就充斥着各种宣传产品“收益稳健”的消息,看上去好像是行业的利好~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或者或这么简单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


2. 一年内两度下调存款利率,理财净值化,3年期5年期利率倒挂...

今日,七大银行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招商银行。


以工商银行为例,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如上图所示,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5个基点,其余期限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0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今年内,银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上一次是4月中旬,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已经下调过10个基点。


也就是说,2022年以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经下调20个基点!


同时,银行理财也在今年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打破刚性兑付后,一季度就有200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


可能大家感受更多的,还有以往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开始逐渐下调。


而且,此前还出现银行的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倒挂”现象,有点鼓励民众缩短存款期限的味道。


3. 亏麻木的基民,人均亏损889元!

再看今年的股市,也不理想,从年初至今,上证综指已经下跌12.08%,一度失守2900点。


受此影响,公募基金也是亏损居多,如上图所示,2022年上半年,8420只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09%。


昔日的明星基金,有的跌幅甚至超过20%。


其中,权益类基金的跌幅较高,平均数为-9.67%,仅有81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约1.73%。


因此,存银行不甘心、投基金又亏损,大家开始觉得让自己钱包里的钱更好的保值增值,变得越发困难...


求稳还是求高,是个两难抉择,一时之间,大家似乎都不知道将钱投向哪里?


2

产品有最低保证利率

且长期锁定,似乎是利好保险业


1. 万能险有保底利率,且结算利率较高!

因此,朋友圈和银行网点,开始宣传保险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年金险等,“锁定长期利率”是最常用的宣传语。


确实,从目前看寿险产品有两个优势,一是期限长,二是利率“似乎”高一些,从而有了些竞争力。

比如,万能险产品的平均结算利率,一直跑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且与当前的定期存款利率比,也有优势。


而且,万能险产品还有最低保证利率,大多数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在2.5%左右。


但是,也有一些产品的保证利率较高,达到3%,甚至3.5%(现在几乎很少)。


2. 银保渠道推“高性价比”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灵活还保底收益也高...

此外,今年《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揭开了养老“第三支柱”神秘面纱。


按照文件要求,参加人可自主选择,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资金,购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四类产品。


其中,去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养老保险,自2022年3月1日起,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


截至6月末,累计投保件数19.6万件,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2.96万件。


这些产品,不仅交费方式灵活;且采取“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


从年初披露的结算利率看,部分公司的稳健型和进取型产品的收益率都不错。


此外,今年以来,包括头部险企在内的多数寿险公司,都开始大力发展银保渠道,主推的多是保值增值型产品。


比如,保额递增3.5%的增额终身寿险、中期储蓄型的年金险等。


因此,从当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看,有保底收益,且利率长期锁定,在当前的环境下,保险产品变得相对有竞争力。


从产品层面看,对于保险业来讲是利好!


3

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

收益率倒挂下,险企亏损加剧


1. 万能险利率下调,高收益产品减少,行业投资下行靠什么支撑?

但是,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也是逐步下降的,从早前的5%下降至4%,如上节第一张图所示。


尤其是,自从2020年监管因万能险结算利率过高,约谈12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后,高收益的产品快速减少。


从上图可见,2020年初,万能险结算利率超过5%的产品高达413款,可2022年上半年,仅剩22款产品。


不过,还有133款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在4.9%-5%之间。而且,结算利率高于4%的产品,也多达1081款。

但是,在利率下行、股市下跌的背景下,险企的投资也不理想。


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例,2022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率,较上年同期都是下降的,多数的收益率都还于4%。


而且,万能险除最低保证利率是“刚性兑付”外,产品结算利率还是会随投资环境和实际投资收益,进行上下浮动。


但是,那些终身寿险、两全险,可是按照预定利率定价,没有浮动空间,考虑渠道费用对于险企来讲资产端的压力可能更大。


2. 退保率不降、继续率下降,巨额亏损公司增多...

再看,保单的业务品质,以头部险企为例,不仅退保率较往年提升后,并未在今年有明显下调。


这背后,也许是大家对保险的持有意愿并不高,又或者说,是一种可用资金减少,被迫急于变现的一种方式?


同时,25个月的保单继续率,也是持续下降。


也就是说,即使保险产品相对有竞争力,可却没能真正的留住客户。


再加上,资产和负债端收益率的倒挂,使险企的盈利空间被压缩。


2022年上半年,75家寿险公司的净利润降至986亿,4年内首次跌破千亿大关,创历史新低。


亏损的公司多达32家,占比近32家,其中,中邮亏损17.8亿、百年亏损13亿,详见《2022上半年寿险公司利润榜》。


此外,还有中融人寿继2021年亏损65亿,又亏损7.39亿,从成立至今,已经累计亏损约90亿,严重资不抵债。


也就是说,从险企经营看,利率下行带来的产品端利好,结果却是经营端的利空...


4

利好与利空相伴

规模涨利润降,如何平衡是关键


1. 产品策略下规模增长,拉动保险股上涨!

总的来说,因为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基金当前收益波动大,从长远看长期利率锁定的保险产品,却有一定的优势。


再加上,在保费增速低迷的背景下,各家险企在产品开发上,不得已会牺牲一些自身利益,推出的产品收益更具性价比。


因此,产品端的利好和银保渠道的助力,寿险业保费增速较年初明显提速,以国寿和太为代表的上市险企,更是扭转年初负增长颓势,实现规模正增长。


这可能也是近两月,保险指数逆市上涨的原因,从上图可见,保险版块在8月涨幅为6.1%,9月截至今日涨幅为1.48%。

今日,A股三大指数收跌,近4200只股票下跌的情况下,保险等板块逆市拉升,多只上市险企股票上涨。


其中,平安、人保和国寿的涨幅靠前。


2. 短期内的投资压力陡增,未来是否也会下调利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看,利率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目前,非标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大类资产配置中优质品种的缺失,也加大新增配置和再投资的难度。


所以,利率下调背景下,产品端对保险业的利好,和投资端对险企的利空,可以说是福祸相依,难分伯仲。


而且,资本市场如果持续低迷,加上定期利率下调,固收类投资收益下降,险企投资端承压的背景下。


展望未来,保险产品也存在利率下调的风险(这可就是利空了)。


这一点,从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在2021年一季度工作会议上给的结论也能窥见一二。


专家委员一致建议“维持当前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变,以稳定预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对于行业来讲,利好与利空相伴,那么,对于险企来讲,可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经营策略上做好“平衡术”。


产品的利好,经营的利空,新的未来发展模式,可能是我们要看清的事实。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