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节选)

华夏出版社 经典与解释 2022-01-09

本文作者卡尔·豪斯霍弗


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节选)


要回答“受过地缘政治教育的人必须就文化地理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足以写一部新书。这部新书应说明,从政治-地理的角度运用早期艺术、成熟或晚期艺术的本能生命(Triebleben),运用对生命框架作地理调整的装饰物,运用最恰切范围的文化地理和艺术地理——它们是地球上权力分配的症候——以获得评判的立足点,是多么正当。


首先令人惊讶的是,依照客观考察会出现诸多联系点:南太平洋文化的艺术代表爪哇文化(维特),与日本政治转型前个别时期的日本文化、美洲-太平洋文化连同疯狂艺术(Kunst der Geisteskranken)的样板,[存在诸多联系,]如费尔(Hans Fehr)编撰的中欧古代编年史和法律文献所示。西班牙征服期间,维基纳(Wikiana)与波利尼西亚神灵的形式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同样,西方与日本文化风格形成的浪潮,在有些时代也毫无疑问具有直接影响!这里也存在比较文化变化的症候的可能,从而也有可能比较权力变化的症候,这些变化在表达文化的历史遗迹上清晰可见。


一方面,这些症候将最严肃地警告我们拒斥普遍化和类型化,不要凭借价值判断,在个别案例中傲慢地把一些事物评判为原始或退化现象,因为这些现象会随着文化和权力的兴衰周期一再重现。而另一方面,这些艺术表达兴许能让我们及时看到,在飘忽不定的大众狂热从地缘政治上令我们震惊之前,以种族衰落的条件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兴衰起落,作为文化和权力的崩溃,作为大众情绪,决定性地影响着更广泛的地球空间内的权力意志。


因此,造型艺术和文学,以及宗教和世界观的变化,为敏锐的地缘政治家提供了确切的症候,他确实可以在地理上评估这些症候,并在地缘政治地图上以彩色区或阴影区的形式标记出来。


但是,我们要凭借何种方式,在纯粹智性的文化地理领域,抓住这些明显改变地球面貌的症候?


1886年绘大英帝国地图

(来源:empire.amdigital.co.uk)


宗教、教团和教义赋予我们世界观,三者都不得不从宗教-地理的角度,打破原初概念与当地传统这两种明显对立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如果想从地方性阶段过渡到流行或普遍流行阶段的话。这是大多数宗教渴求的目标,且与各自宣扬的信条一致,各宗教出于自我保存的本能需要此种过渡,因为自我保存的本能会迅速审视与具体生命形式有着或好或坏关系的一切精神存在的暂时性。


首先,各宗教必然分有各自源出地区的原生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足够强大的作用,以保护自身不受其他地方的原生世界观和教义观念的影响,从而避免被同化、被异族(fremder genius loci)融合。其次,另一方面,为了获得任何可能的立足点,各宗教必须能够适应一切,必须能够离开原初空间继续前进,同时绝不完全丢掉原初空间的蛋壳,即便它只存在于下述观念中:以愉悦的空间为奖励,以不愉悦的空间为惩罚,又或者神圣的配套植物(Begleitpflanzen)和基于地理的宗教符号。



但是,各宗教基于地球空间的性质、气候变化、土壤形态、降水和降水分布以及植被,已经经历非常强大的冲击和转变(如佛教在西藏的扩张,地中海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扩张),正如各宗教也在改变地球的表面,虽然大多情况下程度要小得多。宗教用神所、寺庙、圣林、教堂、修院、朝圣大道覆盖渗入的空间,从而改变文化景观,对待或多或少与自己相适的土地,要么小心照看,要么大规模破坏;宗教要么有自身的标志植物(如棕榈树、葡萄树、菩提树、坂木、橡树、椴树、圣诞树、紫杉),要么对抗和消灭敌对宗教的标志植物,把某些谷物尊为神圣祭品并大力发展其种植和供应,同时避免种植别的谷物;宗教都偏爱山峰、森林或草原,以及与森林对立的地方,且重塑了这些地方;宗教在人类地理上要么趋向灭绝,与人口稀少的定居地冲突不断,要么趋向宽容,与人口密集的定居点和平相处,使人口压力增加。


太平洋的宗教地缘政治现在向我们显示出某种教会政治的弱点,并遭到一种社会学力量的反对,20世纪可能不得不实现这种力量的平衡。现存的所有攻击性世界观都来自地球上别的地区,已经侵入太平洋的生命领域,征服和毁灭当地的世界观形式。太平洋边缘地区的原初宗教中,只有一种能在生存斗争中守住阵地,且十分艰难,这一宗教有1600万信徒,即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神社


但是,另一方面,所有外来的、侵入太平洋的世界观,都已经历某些变化,甚至最普遍流行的世界观如基督教、希腊哲学、伊斯兰教和佛教也不例外。在这一入侵进程中,两大源于东地中海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方面的转变。典型的是,一名玛利诺派(Maryknoll)天主教神父见到一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犹太神父和一名早期的日本基督徒时——后者是圣泽维尔(Saint Francis Xavier,1506 —1552)在长崎建立的教团的幸存者——惊讶地注意到他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即在天主教会庞大有力的中央集权组织内部,竟然存在这样的区域差异。


伊斯兰教起源于地中海空间与印度洋空间重叠部分的沙漠地带,主要在澳洲-亚洲地中海(也是一块重叠区域)扎根,同样不得不向太平洋的独特性作出相当大的让步,例如菲律宾摩洛人地区的伊斯兰教。最后,佛教的原初特征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下极为丰富的植被,但是完全被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传播方式重塑,即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一种沿着大陆-高山传播,一种沿着大洋传向太平洋沿岸,并遭遇进一步的变形。


Mahayana大乘佛教、Theravada小乘佛教、

Vajrayana密教传播线路


如果我们现在观察太平洋边缘地区的宗教和世界观的生存斗争导致的结果,那么,表面上看,这一结果对原住民族来说显得是一种悲哀。我们看到,日本神道教将近1600万的信徒在为神道教的生存而斗争,其他宗教的残余则迅速消失,甚至来不及保存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中国的国家哲学,据准确估计,4.27亿人中仍有2600万人崇奉,其中部分人在辛亥革命后25年连绵不断的内战中逐渐放弃儒家,部分人则面对孔庙倒塌的潮流为儒家这种非常顽强、独特的文化辩护,例如孤独的辜鸿铭(1857 —1928)。最后,我们看到太平洋对基督教的修正,例如菲律宾北部和前西班牙殖民帝国独特的天主教文化,我们也看到太平洋对巽他海域和菲律宾南部的伊斯兰教的修正,这些分支只有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理解彼此。至于佛教,太平洋对北传和南传佛教的修正,更多出于政治原因而非文化地理冲动,以防守的姿态从事培养联系和反向传教的事务。然而,在流行的外来宗教形式面前,地方的宗教残余开始衰落,这些外来形式大多源自地中海或大西洋地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我们也能看到墨西哥、玛雅、盖丘亚(Quechua)文化的崩溃和毁灭,不过,某种独特的生命残余仍影响着文化形式,嫁接到已实现种族融合的西属南美洲的文化形式上。


爪哇岛的婆罗浮屠


我们绝不能以为太平洋的宗教政策缺乏创造力!东亚和南太平洋文化在毁灭者身上的强势反弹已经证明,事实恰恰相反。神道教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宗教,我们迄今仍必须重视;中国的国家哲学及其社会学影响,迄今仍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依旧强大。但是,一种真正的太平洋特性危及神道教和中国儒家哲学,即缺乏扩张性,主张宽容,而这恰恰是日本和中国内在的社会学偏好!神道教和中国儒家哲学太过完美地适应自身所源出的地球空间,证明一旦它们各自不再是自身地球空间唯一的主人和教士,一旦为普遍的生存斗争更好地武装起来的漫游者侵入它们内部,它们就都不足以应付普遍化的生存斗争和争夺空间的斗争——但无论外来者会带来什么,神道教和中国儒家哲学的价值判断都不应改变,客观地说,这些价值判断更好,甚至更道德。



基于生存空间特征的财产概念的地位这一经济-哲学问题,也给出了宝贵的地缘政治答案,这些答案可能具有文化地理起源。对于个体和大众与财产的关系,尤其对所有人至关重要的商品和土地的分配问题,比较地理学家的立场是什么?在大多数居民的共同判断中,共产经济特征占优势还是私人经济特征占优势?根据地缘政治经验,完全独断地控制两者中的任何一者,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毁灭经济,并且在所有地球空间中都是即将丧失自决的征兆。必须在此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无法与宗教和世界观的基础分离。


迄今为止,在太平洋的原生精神性力量中,神道教教义在地缘政治上表现出最顽强的活力,这必须依照地缘政治与大众想象、艺术本能和文化地理的关系来思考。凭借神道教,日本变成最强大的、纯粹的太平洋生命形式,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吸收和转变侵入太平洋的外来文化实质。因此,日本融合佛教、中国国家哲学(在衰落的德川[幕府]-洛可可[时代]重新在日本传播)和西方文化,后者首先通过出岛(Deshima)涌入,然后通过条约开放的港口流入日本,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日本没有丧失自己的太平洋特征,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丧失。


我们看到,太平洋高度发达的宗教原型中,唯有神道教能保持自身的传统,至少在现代文化圈中有成功的一面,甚至还占有优势,如小泉八云(Lafcadio Hearn)、朗格(Junker von Langegg)。当然,在现代文化领域,神道教也往往被视作外来物,不幸地被坚信自身信条的传教士对手呈现给西方人。传播到西方的神道教的基本概念非常不全面,例如,没有亲眼见过的外国人几乎不能在他们的情感内容中理解神道教的神社(Miya)。



摘自《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推荐阅读

《太平洋地缘政治学》


(戳图进入微店购买)

[德]卡尔•豪斯霍弗 著  马勇 张培均 译


 复制链接后打开淘宝:ErZJcGbjPkA€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将军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透视四百年来各大国在太平洋的冲突与力量消长。豪斯霍弗在近百年前就预见到,世界权力的中心在过去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战后则转移到太平洋。然而太平洋统一空间意识的觉醒,却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即将来临!


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学》一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别有一番意义。





近期新书

苏格拉底式的君主色诺芬

脱节的时代

伦敦文稿

这一代人的

怕和爱

树林里的上帝

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图景

吕西斯

儒教与民族国家




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新书丨《太平洋地缘政治学》:探索者不可失去脚下那块坚实的地基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丨少将学者方旭丨作为政治客体的生命:德国地缘政治学派的一个视角舍斯托夫与尼采丨“唯凭信仰”与哲学铁锤伊丽莎白时代文学作品中的“四元素说”




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