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元参与,助力北京垃圾分类|第九届零废弃论坛精彩回顾(第二期)

多元参与,助力北京垃圾分类--第九届零废弃论坛10月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主办,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支持举办。

2021年,我国迈入了“十四五”时期,多元参与、垃圾治理是垃圾议题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背景下,零盟和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基于过去一年在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及北京市6家社会组织共同实施的“助力北京垃圾分类项目”所取得的实践经验,联合发起第九届零废弃论坛。

会议当天,来自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及媒体等近百人参加论坛,参会嘉宾从政策解读、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垃圾管理优先次序、青少年教育、多元参与、公众倡导等多个维度,通过主题发言、圆桌对话等方式,重点探讨多元共治助力北京垃圾分类、垃圾管理优先次序等话题,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各类参与方搭建一个共商垃圾治理的对话平台。我们将按照上午和下午的议程,分为两期为大家分享论坛中的真知灼见。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论坛  下半场 

垃圾管理优先次序原则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市垃圾分类专班专家组组长  王维平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市垃圾分类专班专家组组长王维平教授介绍了我国垃圾对策的变迁和新“固废法”的特征。我国的垃圾对策经历了自然净化(1975年以前)、堆放污染(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卫生填埋(上世纪90年代)、垃圾焚烧+(2000年后快速发展)、以及减量化资源化(2017年后)这5个阶段,总体趋势是垃圾管理对策前移。这是因为地球资源有限,如果我们都消耗殆尽了,后代就会失去发展的能力和机会。考虑到这些问题,我国的GDP核算现在跟国际接轨,开始考虑环境污染负债和生态赤字;废弃物管理的修法也与国际接轨,把堆肥列入资源化,也不再依赖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高耗地的方式来处理垃圾。

王维平教授表示,新“固废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策前移、导向明确,强调了减量化和资源化,包括限制包装、废品回收、垃圾分类、不剩餐、不用/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其次是规定具体、便于执行,收紧了自由裁量的尺度,减少了徇私舞弊的可能。第三是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在它的指导下,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成立了垃圾分类专班,由十几甚至几十个政府部门协作,解决了城管部门孤立无援的问题。第四是自觉与强制相结合,强调垃圾产生者义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明确了社会治理的法律定位,如此一来,政府与企业、公众、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就成为依法行政的过程。“我从事垃圾行业30余年了,今天参加这个论坛,我很感动。一方面是看到社会组织、居委会、物业等社会各方已经做出卓越的成绩,另一方面是看到接力棒传给了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王维平教授感慨到。

从垃圾分类看双碳目标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废弃物与资源项目专家 刘华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废弃物与资源项目专家刘华先生结合绿色和平“无废城市”项目的研究报告尝试为大家解读双碳背景下减少食物浪费和妥善处理厨余垃圾对降低中国碳排放的意义。食物损失与浪费(简称浪费)约占食物总量的1/3,全世界每年扔掉的食物达13亿吨,价值约合1万亿美元。传统统计方法仅仅考虑食物废弃后产生的温室气体,但这种方法只关注末端处理环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能客观全面的体现食物浪费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考虑食物从生产到最终废弃整个链条,食物浪费带来的排放将高达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10%。“食物浪费”也因此将成为中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国家”。刘华项目团队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主流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处理带来的碳排放最高,焚烧处理的碳排放虽低于填埋处理,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碳排放,并不推荐。相比之下,好氧堆肥碳排放降低效果更好,而厌氧发酵配合沼气回收利用的方式碳减排效果在这四种方式中更值得推荐。“因此,在座诸位倡导垃圾分类和厨余生化处理,就是在为‘双碳’目标做贡献。研究显示,在妥善分类和处理的情景下,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厨余、可回收物的妥善处理利用,将比不分类的方式实现70%的碳排放降低。”刘华先生说。

青少年垃圾减量教育&零废弃学校建设

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垃圾减量项目主任  孙敬华

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女士介绍了机构2011年以来开展零废弃学校教育与行动的经验。“我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绿色公民,同时通过孩子们影响家庭、带动社群;但学校的零废弃教育也走过不少弯路。” 孙敬华女士说。最常见的问题是,学校更多强调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授,却没有落实在学校日常行动。还有一个误区是没有认清资源化与减量化、重复使用的关系,例如,有的学校会评比哪个班级回收饮料瓶更多,导致学生为了获胜而大量购买饮料,反而违背了尽可能少产生垃圾的原则。对此,自然之友的做法有:向孩子们传达惜物爱物的理念,爱惜文具,不浪费粮食;引导他们用零废弃的3R原则去观察身边的问题:例如饭前用水洗手好,还是用湿纸巾擦手好;使用塑料包书皮是否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实践起来,例如零废弃运动会、跳蚤市场互换图书玩具、加餐牛奶包统一清洗回收、光盘挑战赛等。其中很重要的是校长、教师一起参与,“一些学校建立的制度是,学生不仅互相监督,还要监督老师、校长,如果抽查教师办公室发现没有做好分类,周一全校大会还公开批评。这就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知道零废弃不仅是口号,而且是每个人都要践行的实事。”孙敬华女士说。

物业参与社区垃圾分类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物业服务运营中心高级品质管理师  魏雷雷

绿城物业服务集团物业服务运营中心高级品质管理师魏雷雷女士分享了绿城幸福里垃圾分类共治模式。2019年起,物业开启试点,多方联动,与幸福里志愿者、业委会共同研究选址方案,并且多次线下和业主召开座谈会,为方案落地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选址好了以后,更重要的是一线员工的操作。阿拉善SEE江南项目中心帮助物业整合资源,引入第三方公益组织,针对项目保洁、管家进行了一线培训,对现场操作进行指导。而原本不愿配合的业主,在物业邀请社区网格员、幸福里志愿者、业委会等相关方共同上门做工作后,发生了改变。魏雷雷女士总结到,“经过试点工作6个月后,干湿垃圾分类准确率从0提升到57%,物业二次分拣后的达到94.6%。在5个项目小区从每个月共733桶其他垃圾,减到试点后的540桶,按照杭州垃圾清运费标准,每个月可以节省28965元。”

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厨余堆肥为契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书记 亓伟伟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书记亓伟伟在垃圾分类初期面临着不少困惑:社区工作有特定服务人群,而垃圾分类并不是一种服务,而是需要全民参与的行为习惯改变,这该怎么办?另一方面,社区流动人口多,居民归属感差,多元共治还是以居委会、物业、共建单位为主,这又该怎么办?亓书记决定走出去,去年11月第一次参加社会组织举办的培训活动,随后就着手打造社区厨余堆肥项目。社区本来想靠堆肥来消纳厨余垃圾,但在真正落地后,却惊喜地发现就地堆肥成为了社区工作升级的平台:原本与居委会有往来的人群十分局限,但通过堆肥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几乎是全新的。原本撤桶的阻力较大,甚至有人打12345举报;而参与堆肥、为堆肥提供厨余垃圾、用堆肥土种花等活动,让居民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主动性明显提升,厨余分出量从每天3桶上升到8桶,遇到社区中的其他问题也更愿意用沟通而非对抗的方式去解决。后来从堆肥出发,社区又出现了植物认知、自然体验等自组织活动,并广受欢迎。亓书记最后总结,“面对社区共治、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宏大主题,就地堆肥、垃圾分类给我们提供了重要抓手。” 

二里庄社区垃圾分类实践分享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李紫莹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紫莹女士介绍了她们团队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的经验。她们工作的主要特色是,从有限分类到无限合作,广泛发挥社区居民自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空间,把垃圾分类打造成社区名片。李紫莹团队以有限的人力和经费,利用520、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时机,开展空间策划、居民互动活动,同时满足了一些企业想做社区公益的需求。李紫莹团队与社区居民共创共建,对二里庄社区广场进行空间营造策划,融入各种零废弃环保元素:带手绘的蚯蚓塔、屋顶花园、昆虫之家、鸟舍、垃圾分类拼图、废品回收机、红外感应分类桶……经过志愿者在16个桶站统计,二里庄居民自主分类率达到60%以上,还在本社区“双鲤”志愿服务总队下孵化出3支活跃的环保志愿团队,初步实现垃圾分类的良性自治。“社会组织没有什么经费和权力,却可以充当社区治理引擎的角色,将人、财、物引入社区,让居民围绕垃圾分类的主题有事可做,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改善环境的行动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人际网络,网络孵化出不同组织,组织又产生各种新的行动,行动再影响环境,形成良性闭环。”李紫莹女士说。

圆桌讨论与问答

亓伟伟  李紫莹  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张丽曼

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亓伟伟、李紫莹以及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张丽曼教授,讨论了如何动员社区垃圾分类相关方的问题。张丽曼教授提出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例如在北京,一些房屋的产权单位并未完全将产权转让给个人,那么物业由谁聘用,就是个问题,需要依靠合同来明确各相关方的权责利;而垃圾分类最终要依靠家庭,她提出,“要有家庭的垃圾分类责任制,家里边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垃圾分类,家庭里其他人配合。另一方面有必须人到家里工作,谁进家庭呢?楼门长是最接近家庭的社区工作者,好的楼门长一周上门一次。既要有面上宣传,也要面对面交流,垃圾分类才能深入人心。”除了入户,亓书记还提出在各种社区活动中见缝插针式嵌入垃圾分类内容也很重要。李紫莹女士给出的经验则是,通过组织居民轮流值守,能激起他们具有同理心,哪怕分得不那么好,也不会再随意破坏这样的环境。但她也提出自己所在社区有六七家物业,大家只管自己的范围,导致撤桶后的点位数量仍然过多。如何让物业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协作起来,是靠协商议事还是物业行业主管单位施压,她并没有很好的答案。

特别策划圆桌对话环节:从捡垃圾到零废弃 

主持人:盛燕

对话嘉宾:王子人  诸昳  张雅石

在特别策划环节,捡拾中国顾问诸昳讲述了世界清洁日的由来。2007年爱沙尼亚人发现有1万多个暴露的各种垃圾堆,政府也缺少资金来解决,一位叫Rainer的企业家带领大家筹备了近8个月,组织了5万多志愿者,在2008年5月3日一起花5个小时、50万欧元清理了这些垃圾堆。同样的事如果由政府来做需要花费3年和2250万欧元。这次行动像星火一样传播影响了许多国家加入,让百分之五甚至更高比例的人在同一天清理垃圾。这个企业家2011年发起成立了让我们做吧基金会,随后又在2018年成立了让我们做吧世界两家环保组织。前者现在开始做推动本地区零废弃转型的战略规划和咨询,后者则支持全世界所有人每年在九月第三个周六这天行动起来共同清理垃圾。他们希望通过动员一定高比例的人员参加带来系统性的社会变革,让政府、企业、社会三个部门都在人们的影响下联合起来最终实现没有垃圾的世界。这就是世界清洁日的变革理论。

捡拾中国顾问诸昳

Plogging北就发起人之一张雅石分享了捡跑的动力、意义和价值:一是每个人都有做公益的发心,捡跑只是在跑步的基础上做出一点点改变,就成了公益;二是新鲜、有趣,做完后发朋友圈点赞互动特别多;三是捡跑变成一种年轻化的社交活动,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他打趣到:“别人问我怎么认识女朋友的,我一般会说捡垃圾捡的。”

Plogging北就发起人之一张雅石

张雅石继续提到,捡跑要稳定持续下去也是存在困难的,经费和组织者的人力会成为制约因素,他们做法是承接一些公司的团建活动,公司开展了一些区别于传统的公益活动,捡跑团队也能把活动办得更别开生面,实现双赢。诸昳回应到,经费不足的背后其实是没有好的方法对人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价值予以肯定,很多团队的加入都是志愿性的,还会卷入新的资源;但需要有趣的设计来吸引他们加入,并且在过程中要挖掘和传播人们的心理状态、人们的故事,而不是“目中无人”,只聚焦在数据上。

而说到数据,捡拾中国发起人王子人说,确切地统计大自然中的废弃物(垃圾)数量是件困难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垃圾的丢弃情况,这样的事实本身就是个问题。我们所知道的是,在每年产生的21.2 亿 吨生活垃圾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垃圾最终在 50 个最大垃圾场里得到处理。其余的垃圾在哪里呢?它们被倾倒进河流、流入海洋,在室外被焚烧, 或者被留在城市的街道和小镇的道路上。世界自然基金会2019年《通过问责制解决塑料问题》的报告显示, 1/3的塑料垃圾估计以陆地、淡水或者海洋的形式进入大自然。目前,国内行业也有在进行一些户外垃圾的组份分析和品牌监测,但是这部分数据仅仅是局部呈现,并不能呈现整个户外失控垃圾的现状,而捡拾中国作为一个关注户外垃圾议题,通过捡拾垃圾进行公众倡导、公众教育的环保公益机构,早在2016年就开发出第一个版本的捡星地图,并于2018年上线垃圾地图,鼓励大家到山野户外旅行的时候对户外失控垃圾堆进行标注,并在世界清洁日这天,引导大家一起去进行清理。

捡拾中国发起人王子人

“我们今天的讨论是希望把户外垃圾问题带入公众、政府和学界的视野。欢迎大家关注户外失控垃圾议题,和我们一起把地球捡回原来的样子。”王子人说。

闭幕致辞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基金会监事

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第二、四届副主席

陈志忠先生

陈志忠先生为论坛发表了闭幕致辞。他首先感谢社区代表居委会能够参会,没有社区和政府的支持,垃圾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陈志忠先生表示收获颇丰,更加认识到了零废弃论坛的重要性,也很荣幸阿拉善SEE资助了零废弃论坛,他希望今天论坛上分享的成果能够为更多的公众、居委会社区、政府机构、研究机构所知道,因为垃圾问题跟每一个人相关,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才能解决。

总结发言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

毛达博士

毛达博士为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九届论坛,毛达博士曾参加过七届,他表达了对零废弃论坛深厚的感情,总结了零废弃论坛的三个特质:一是强调多元,这次的论坛很符合多元的期待;二是社会组织有公益的目标和理想,具有公益价值,这也体现在了论坛当中。未来我们会把更质朴的零废弃的愿景转化成具体的议题,在质朴的理想当中跟具体的目标结合,引导论坛的发展。三是过往八届零废弃论坛很重要的出发点是要跟本地力量结合在一起。第九届零废弃论坛跟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合作,首次在北京举办,邀请到各界领导和各区负责人的参与,实现了要促进本地工作的初心。期待未来的论坛都本着这三个重要的特质和初心走下去,也期待未来有传承、接续,有更多年轻面孔参与到零废弃论坛中。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次论坛沿袭了零废弃会议的传统,在论坛结束前,主持人为大家分享了零废弃会议的成果:将瓶装水替换为桶装水;茶歇尽量使用大包装替代小包装,从而使包装垃圾产生量最小化;延长物品使用寿命,重复利用,如工作人员挂牌等。百余位参会者从自身做起,践行了零废弃的生活方式。


我们会将嘉宾在论坛中分享的真知灼见整理成文,陆续发布,请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点击浏览:第九届零废弃论坛精彩回顾(第一期)

扫描二维码,回顾论坛直播

↓↓↓

往期论坛回顾:

2015·南京 零废弃的中国实践——18日论坛实录

2016·成都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绿色发展论坛

2017·福州 零废弃论坛全况丨这是垃圾分类最好的时代

2018·深圳 精彩长在,未来可期|2018零废弃论坛回顾

2019·西安 多元参与推动垃圾减量与分类|第七届零废弃论坛回顾

2020·佛山 让更多零废弃理念和行动走向城市和乡村


直播支持

联合传播

感谢设计方——晞晖品牌给予的支持

感谢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

对本项目的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零废弃公益联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