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封控下市民面临的垃圾新课题」线上工作坊圆满结束!

导言

“疫情封控下市民面临的垃圾新课题”线上工作坊是零废弃论坛新形式下的第一场线上活动。工作坊主要围绕上海在疫情封控期间市民们对于周围环境和垃圾的所见及所思,同时,这一议题也是所有受疫情所困地区正在面临的问题,这次讨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2022年零废弃论坛从最初一年一度的论坛升级成为以年度峰会、热点沙龙、焦点问题研讨会、零废弃观察等多种形式呈现,贯穿全年的分享、对话、观察、传播的全国性综合论坛。


5月29日,由爱芬环保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共同发起了一场特别的线上工作坊。


我们邀请到自不同的领域的 25 位嘉宾伙伴共同探讨「疫情封控下市民面临的垃圾新课题」。这些伙伴有着不同的背景身份,有NGO社会组织的创始人、有高等学府的研究学者和老师、也有企业家,但对垃圾分类治理都有着相同的使命感和美好愿景。



在工作坊讨论开始前,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郝利琼提到:“这次疫情封控对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生难忘的经历。针对疫情背景下的垃圾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关切以及反思,有些相同有些不同,也希望借这场工作坊听到大家开放坦诚的表达,并寻找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已经产生和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


本次工作坊的合作媒体伙伴,来自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的记者王昀也提出“随着疫情的平息,大家的主体性也在回归。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动去接受安排,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后续澎湃新闻也会发布本次工作坊讨论的深度报道,敬请期待)


从 14:00 到 17:30,整整 3.5 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间对社区垃圾问题的不同观察和思考,也从各自角度分析了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产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内容。


最开心的还是虽然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线上工作坊将彼此联结在一起。再次感谢各位伙伴的参与,以及支持方(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零废弃联盟)的大力协助!



因为疫情封控,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看到了一些不常见的垃圾现象,比如由大量泡沫箱组成的“白色长城”,触目惊心;原本整洁卫生的垃圾房现在堆满了小山般的垃圾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个人与垃圾的关系,社区与垃圾的关系、以及垃圾与社会的关系。


下图摄于封控期,坐标闵行某小区”白色长城“


本次线上工作坊,我们主要讨论了以下 4 个垃圾议题:



由于本次工作坊讨论的信息量巨大,下文将重点分享第四个垃圾议题”重启垃圾分类的挑战和建议“的讨论内容。



重启垃圾分类的挑战


关于重启垃圾分类的挑战,参与本次讨论的伙伴各抒己见,我们精选了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内容。

1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恢复居民垃圾分类习惯能否顺利恢复,被提及最多,同时观点也对半开的一个话题。
部分伙伴比较乐观,因为上海自2019年7月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从前期宣传到后期执行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好习惯。我们先前发起的调查问卷也显示,有超过30%的用户表示自己疫情期间始终保持分类的习惯。
另外一些伙伴的担忧也不无道理,疫情期间不同的区和居委各有标准,有些小区已经2个月不分类垃圾,在分类和不分类的反复中,居民习惯的调整恢复需要过渡,期间需要一些干预,比如重新入户宣传等。
作为垃圾分类的第一道关卡,居民层面如果做不好,后面的运输、处理难题就会成倍地增加。但因为这次的疫情封控,大家能否快速的捡起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好习惯,还有待检验。
下图摄于6月1日,坐标虹口某小区垃圾房旁
2垃圾传播疫情的风险疫情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尤其是敞口放置的湿垃圾和医疗废弃垃圾,如口罩、抗原试剂等都有较大的传播风险。
如果垃圾分类投放或者收运过程中出现纰漏,将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如何有效阻断垃圾传播疫情的风险也是参与本次讨论的伙伴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3疫情导致垃圾结构变化疫情封控期的上海,由于供应短缺、物流受阻等多种原因导致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团购、囤货上,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从有选择的按需购买到大规模的囤货,从线下实体购物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消费模式改变必然影响生活垃圾结构的变化,疫情余波中的居民未来可能仍然依赖线上购物线下配送的模式,而配送会产生更多塑料包装,所以垃圾分类处置的相关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疫情期间保供物资多为白色泡沫盒包装4务工人员短缺导致的压力垃圾的处置工作少不了人工的操作执行。但是因为本次疫情封控,不可避免的导致了部分务工人员流失。复工复产垃圾处置工作量增加,而人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缓解压力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5收运端、处置端、运输端的复工复产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端分类、到中端运输和末端处理......环环相扣,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无疑是个挑战。
比如疫情期间居民家中可能堆积了大量的可回收物,小区内也堆积了无法及时清运的大件垃圾,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否能在解封后得到妥善处置;运输端不同类别的垃圾运输是否能按标准执行等都是不小的考验。
本该美好的家园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来看看各位伙伴都有哪些建议。
重启垃圾分类的建议


有危机就有机会,有挑战就有前进的动力。在“重启垃圾分类的建议”这个讨论环节,大家从各自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1居民心态、行为和物业管理的调整
首先居民的心态要进行调整,从一段时间不分类又回归到分类,行为也要同时转变。另外物业的管理需跟上,因为疫情期间的垃圾主要分为疫情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恢复垃圾分类后,物业的行为也要第一时间转变。
2垃圾分类升级在疫情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口罩、抗原试剂等防疫物品,这些物品既是保护盾又是利剑,如果垃圾处理不得当会造成病毒传播。所以建议在原有的垃圾分类基础上,对这类物品加以细分。
3优化消杀流程针对垃圾潜在的传播风险挑战,很多伙伴提出需优化消杀流程。在截止发稿时已经看到上海市绿化局下发的《关于有序恢复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提示》中提到相关消杀标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文后记有详细标准方案。4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如果疫情常态化,由疫情封控导致人员流动下降,部分务工人员的流失,从而影响垃圾前端分类、到中端运输和末端处理压力激增的问题就不得不长期关注。有伙伴提出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的建议,⽐如之前推行垃圾分类时配置了很多督导员人对人面对面的进行监督指导,未来可能升级为⼈机的互动;再比如转运环节的垃圾分拣,可以设计研发、投入⾃动化分拣的设备。
未经分类的垃圾
5收运垃圾的后端信息更透明在经过前一轮垃圾分类的宣传后,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点也已经升级,很多人开始关注分类收运后的垃圾去向,所以如果能将后端信息公开,也许能起到激励居民坚持垃圾分类的作用。
最后,再次呼吁大家在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不忘捡起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自身做起,用行动影响更多人。
疫情是一时的,垃圾是永恒的,保护环境是我们不变的课题!
后记

5月31,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下发《关于有序恢复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提示》,其中居住区相关内容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持续做好专项生活垃圾收运处管理。封控区、管控区及中、高风险区域内的专项生活垃圾,继续按照“定点、定人、定车、定时、定线”的要求收运处置。


二、尽快恢复生活垃圾分类体系。6月1日起,除封控区、管控区及中、高风险区域外,全面恢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各居住区按照“规范定点、灵活定时”原则,尽快恢复居住区内分类投放点位设施及分类投放管理。要强化投放点志愿者和保洁员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市民尽快恢复良好分类习惯。各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分类收运要求,并恢复落实“不分类、不收运”的双向监督机制。


三、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环境卫生行业作业规程和要求》(沪绿容 2020 56 号),各居住区和单位要对分类投放点、垃圾房、小压站等要做好日常保洁和预防性消毒:在垃圾定时投放结束时使用有效氯(溴)为1000mg/L-2000 mg/L 的 含 氯 ( 溴 ) 消 毒 剂 溶 液 或100-250mg/L 二氧化氯消毒液对垃圾桶、垃圾表面和垃圾房实施消毒。



创伤之后必有新生,此文件的下发证明了政府对垃圾治理的决心,疫情后垃圾分类保卫战大幕已经展开,相信明天会更好!


-END-

作者 | 爱芬环保


想和伙伴们交流垃圾分类知识吗?

添加好友并备注“垃圾分类社群”




零废弃论坛于 2013 年由零盟和上海爱芬环保共同发起,后来发展成为零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论坛。它旨在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媒体、公众搭建一个共商垃圾治理的对话平台,截至2021年已连续在全国8个城市举办了9届论坛,类计有百余位讲者在136个主题下分享零废弃观点和相关研究成果。


2022年零废弃论坛迎来全新升级,从最初一年一度的论坛升级成为以年度峰会、热点沙龙、焦点问题研讨会、零废弃观察等多种形式呈现,贯穿全年的分享、对话、观察、传播的全国性综合论坛。2022年零废弃论坛获得了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的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零废弃公益联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