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芒格为何要在《穷查理宝典》中43次提及富兰克林?

欧阳敏 芒格书院 2022-11-15


■ 《穷查理宝典》中到底提了多少次富兰克林?话不多说,直接公布答案:43处!《穷查理宝典》全书涉及的人物超过400位,大多数人物也就出场一两次,提及超过10次的寥寥无几,为什么独独本杰明•富兰克林会被谈到那么多次?其实,如果你是芒格的粉丝,肯定也早已经知道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可是查理•芒格的头号偶像。而芒格恰恰是一个做事喜欢“穷根究底”的人,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喜欢“死磕”。如同他1946年以来的老友兼工作伙伴罗伊•托尔斯所说:“查理有把事情彻底弄清楚的欲望。他遇事喜欢穷根究底,无论该事跟他有密切关系与否。任何引起他注意的事情,他都想对其有更多的认识,更多的了解,弄清楚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学习头号偶像方面,这种“死磕”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要全面、深入,拒绝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反复阅读,和伟人交朋友  

查理•芒格到底读过多少遍《穷理查年鉴》《自传》和其他关于富兰克林的著作?

可能没有人能数得清。

芒格自己只能回忆起,应该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或许与父母每年圣诞节时送给孩子几本书做礼物有关。(《穷查理宝典》第一章“传略”)

在女儿艾米莉•欧格登对父亲的回忆里,

“无论他在什么地方,他的双手总是捧着一本打开的书,”而这本书,“通常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或者最新的遗传学著作”。

(《穷查理宝典》第一章“忆念:晚辈谈芒格”)

自小时候反复读、反复学,这样知行合一刻意练习的结果,必然会印刻入他的思维观念和行动方式中,也因此会在全面介绍他投资、学习与人生心得的《穷查理宝典》中得到凸显。

第一章《传略》部分一开头,引用了富兰克林这样一段话:“最接近把一个人的生活重新过一遍的事情是回忆那种生活,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让这种回忆尽可能地长久。”

芒格虽然没写过一部《富兰克林传》,但经过这样的反复阅读他脑子里对富兰克林的生平轨迹必定也已经了如指掌。

第一章《论老年》一文,他起笔写的就是当年在美国首度出版西塞罗作品时,富兰克林是什么状况,文中也洋洋洒洒专题列出了富兰克林60岁之后在老年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

第三章《芒格主义》中的一处边注里,芒格对富兰克林政治生活的一处小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表现出他是多么细致观察过富兰克林的人生: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个非常好的大使,而促成他去法国的,(我敢肯定)是他和约翰·亚当斯之间的意见分歧。”

这样的阅读和观察最后要达到什么标准?

芒格也早有明言,就是要达到能“和逝去的伟人交朋友”的程度。

金句一字道天机

反复阅读这些著作的收获之一,就是芒格对富兰克林的各种名言金句印象深刻,信手拈来。

翻开任何一个版本的《穷查理宝典》,你看到的第一个有文字的页面,上面只有一句引文,“对于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机。”署名是穷理查。

“穷理查”,正是富兰克林的笔名,也是他那套畅销书《穷理查年鉴》里虚构的主人公。他的名言,其实也就等同于富兰克林的名言。

书中提及富兰克林的各处,相当一部分就是各种“穷查理”/富兰克林的睿智格言,有关乎投资的,关乎道德品质的,关乎学习的、关乎行为方式、关乎生活建议的……涵盖广泛。   

比如在书中介绍富兰克林和《穷理查年鉴》的致辞页上,就一口气列举了8句,主题林林总总:

“从来没有国家因为贸易而衰落。”

“不把事管好,就要被事管。”

“人自爱,必无敌。”

“若有无爱之婚姻,必有无婚姻之爱。”

“讲价最怕急时需。”

“三个人也能保守秘密,前提是其中两个已经死掉。”

“凡是敌人,均须重视。”

“空麻袋立不起来。”

其中这最后一句,还将在书中多次出现。而同样关于婚姻主题的,芒格在书中另一个地方,在误判心理学中谈到如何应对喜欢和热爱造成的简单联想时,又用富兰克林另外两句名言开出了两种处方,一种正确,一种更难做到,但或许更好:

“关于这种被称为爱的联想在多大程度上会令人盲目,人们的意见不尽相同。在《穷理查年鉴》 中,富兰克林提议:‘结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这种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我喜欢一种更难做到的办法:‘实事求是地看清现实,可还是去爱。’

书中那篇著名的《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芒格效法约翰尼•卡森,在后者用逆向思维为痛苦生活开出的三味药之外,又补开了四味药,其中之一是别去广泛学习前辈的最好成果。正文中举出的正面例子是牛顿和他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

“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边注却还是没拉下芒格的头号偶像富兰克林,放上了他论广泛学习的三句格言:

“如果你不听理性女神的话,她就会给你苦头吃。”

“听不进劝告的人得不到帮助。”

“经验是一所好学校,但傻瓜却不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经验,并且,能在别人那里学到经验的人很少;因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可以提供建议,但无法提供行为。”

论投资,芒格最为强调的复利思维,在书中几次借用富兰克林的这个比喻来说明:

这是能够将你所有的铅块变成金块的石头……记住,钱是一种繁殖力特别强大的东西。钱会生钱子,钱子会生更多的钱孙。

但赚钱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钱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也可以跟富兰克林学。

在第一章查理•芒格传略中谈到,

“富兰克林用他自己赚到的钱达到了财政独立的目标,所以他能够专注于社会改良。查理仰慕他的精神导师的这种品质,努力效仿富兰克林。”他的效法方式是,资助各种旨在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活动,努力用自己的财富帮助子孙继承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也是在这一页的边注中,放上了查理•芒格与富兰克林胸像的合影,并引用了一句富兰克林的话作为总结:

“认为不做好人也可以成为伟人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我敢保证,人世间真正的伟人同时也必定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

还有一句在书中多次引用的名言,更关乎行为技巧层面。

第四章的第九讲《论学院派经济学》中,芒格这样讥讽那个就“伯克希尔在流通股上能打败市场”的解释180度大转弯的人:

“这段令人非常悲伤的历史证实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说过的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这个人改变了他的愚蠢观点,是因为再不改的话,他就要吃亏了。”

这句名言另一次登场是在第十讲《在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说服技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的那种。他说:“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人类自我服务的偏好是极其强大的,应该被用来获得正确的结果。

那富兰克林哪句格言最有用?芒格这样给出答案:

“我们最好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句最有用的格言:‘小小纰漏,能沉大船。’这句格言的功效是很大的,因为大脑经常会错失那些类似于沉大船的小纰漏之类的东西。”

躬行全面学习

除了上面这些名言,芒格还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穷查理宝典》提供给我们很多线索。

这种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主编彼得•考夫曼在序言里直接把芒格称为“当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那就说明,芒格长期学习的成果是:两人之间的相似处肯定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方面。

01 自学成通才 

首先是在认知方面。

书中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一个致辞页,专门谈的是富兰克林和《穷理查年鉴》,里面刻画的富兰克林,其最大的特质,是一个通才、跨界高手:

“许多人知道,富兰克林是个通才。他生于波士顿,除了是美国独立战争领袖之外,还是新闻记者、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废奴主义者、人民公仆、科学家、图书馆学家、外交家和投资家。”

第二章一开篇是对富兰克林和芒格的对比,提到很多两人的相似之处:

“虽然主要是靠自学,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新闻、 出版、印刷、慈善、公共服务、科学、外交和发明等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富兰克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奋工作的劲头,还有他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从容不迫的行为方式。除此之外,他头脑聪明,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每当选择新的钻研领域,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查理·芒格将富兰克林视为最大的偶像并不奇怪,因为芒格主要也是靠自学成才,而且也拥有许多富兰克林的独特品格。就像富兰克林那样,查理本人也是一个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的超级大师。他充分利用这些特性,在个人生活和生意场上——尤其是在投资领域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说明,做这样的通才/跨界高手,既是芒格的目标,也是芒格的实际行动,并且卓有成效: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职业生涯横跨政府、商业、金融业和工业多个部门;每当公开发表演讲或找到听众的时候,不管何时也无论听众是多是少,查理总是流露出对他的仰慕。”(《穷查理宝典》第一章“传略”)

“我曾经蹩脚地试图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活。富兰克林在42岁那年放弃经商,专注于成为作家、政治家、慈善家、投资者和科学家。所以我也将我的兴趣从生意场上移开。”(《穷查理宝典》第五章“不那么沉默的合伙人”)

而芒格尤其强调也着重学习的,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手段——自学。

比如在“误判心理学”这一讲中谈到为什么要构建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时,他解释道:

“我认为更好的理论对我来说总是有用的,如果我能掌握它,就能够更快地获得财富和独立,能够更好地帮助我所热爱的一切。所以我慢慢地培养了我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靠的是自学,这多少有点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有那个保育院故事展现出来的决心:‘那我就自己来吧。’小红母鸡说。”

在第四章第四讲“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也同样强调,在现在学科条块分割的情况下,想要成为跨学科通才,唯有自学:

“由于各个学科和亚学科之间的壁垒极其森严,跨出划定的界线去研究其他学科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所以学术界和许多商业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有限。你必须反其道而行,采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想要完成,就自己着手去做。如果不想,就让别人去做。’”

第四章第五讲“专业认识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技能”中则进一步指出,自学,达到融会贯通,不是要抛弃专业,反而能让你的专业更加出色:

“我们知道当代也有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式的人物,他们(1)接受正式教育的时间比现在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少,却获得了巨大的跨学科综合能力,(2)从而使得他们在本专业的表现更加出色,而非更加糟糕,尽管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分心去学本专业以外的知识。”

02 道德品质成就“完美合伙人”

第一章的“巴菲特答问录”里,当巴菲特被问到,他认为还有哪些品质为芒格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他的回答透露了好几个方面,而正是这些来自富兰克林的道德品质因素相加,让芒格成为一个“完美的合伙人”:

“实际上,我认为他那些道德品质真的来自他十分敬佩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我是说,他为人诚实正直,他做的总是比他的分内事要多,而且从来不抱怨其他人做了什么。我们合伙了40年,他从来不对我做的事情放马后炮。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争执。我们对许多事物的看法有时会有分歧,但他是个完美的合伙人。”

书中其他地方的论述,有的再次强调了上述几点,有的则做了新的补充。

比如关于诚实。诚实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让芒格成为“完美合伙人”,而且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谈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仅单列出来四个子条目,其中就有“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而且又专门补充了“查理论诚实:在2004年西科年会上的讲话”,足见芒格对这种品质有多么看重。

书中这一部分主要是用芒格的好友比尔•格罗斯、瑞克•格伦的评述来佐证芒格对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而芒格自己对诚实所具有意义的论述,最终又总结在了偶像富兰克林睿智的言语里:

“阴谋诡计是蠢货的伎俩,他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去以诚待人。”

“更多的时候,我们由于固守道德而赚到更多的钱。在我们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并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03 集中投资

富兰克林身为成功的商人,在经商投资上面对芒格也有很重要的启示。《穷查理宝典》全书提到富兰克林两个好的投资原则,其一是复利,下面在金句部分会谈到,另一个就是集中投资。这在第四章第六讲中有反复提到:

“如果有个基金会把大量的资金集中投给一家它仰慕甚至热爱的企业,我认为这种做法既不愚蠢,也不邪恶,更不违法。实际上,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要求依照他的遗嘱而创办的慈善组织采取这种投资实践。”

“我……建议基金采用一种更有成效的办法,就是对少数几家广受赞誉而且名副其实的国内公司进行长期的集中投资。为什么不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呢?毕竟,本老在为公众服务方面效率非常高。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者。我认为他的模式比伯尼·康非德的模式更好。你们应该选哪个是显而易见的。”

04 洞察人性的大师

彼得•考夫曼在序言里还说:“查理进行观察和作出推论的基础是根本的人性、基本的真理和许多学科的核心原理。”芒格是怎么样去了解根本的人性的?

第五章收录的《奥马哈世界导报》1986年对芒格的报道中提到:

“芒格说,他认为商学院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先阅读本杰明·富兰克林论及人类行为的著作。”因为富兰克林正是洞察人性心理和行为的大师。

我们怎么知道他是大师?部分是因为他写下了相关的文字,但更重要还是他像王阳明一样,确实能用在实际生活中,也就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以后,又能积极地再用到生活中去。

在讲误判心理学第五种“避免不一致性倾向”时,芒格就举了富兰克林巧妙运用这种洞察的例子:

“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05 重视习惯的力量

也是在误判心理学里谈“避免不一致倾向”部分,芒格引述了一句他甚至还有巴菲特在其他场合也常引用的富兰克林名言,谈到了习惯的力量:

“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同样的,芒格身上非常珍贵的一点正在于他的知行合一,在这方面也再次有所体现,书中记录下他儿子菲利普•芒格对父亲恪守习惯的回忆:

“和富兰克林相同,一旦养成习惯之后,无论是穿衣服的习惯还是其他习惯,他便不想去改变。”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很多人败在了认知上,但是有更多的人,却是败在了不能坚持上,但是芒格,却“如同他的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查理·芒格努力培养并完善了他独特的生活和经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以及终生培养和维护的良好习惯,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超越来自多元借鉴

人类善于模仿,通过学习榜样的长处,更有可能真正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比尔•格罗斯在《穷查理宝典》“诚实是最好的策略”部分中,所引阿尔伯特•施威策尔的那句话,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榜样在教学中不是主要的东西——它是唯一的东西。”

然而,学习榜样,当然并不一定是要成为和他/她一样的人,榜样其实更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身而为人具有的多种可能性里,原来竟有这么好的发展可能,由此,可以用来反思自身、超越自身。

超越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于尊敬但不盲从的态度。

就像芒格在《论老年》一文中讲述富兰克林虽然学习西塞罗,但仍然会去改进他的发现:

“尽他(富兰克林)的最大努力去遵守这些忠告,结果他很长寿,谢世时万流景仰,他的晚年是有史以来最富有建设性和最幸福的。而且这还是在他饱受疾病等不利因素折磨的情况下发生的。

如同往常一样,本杰明·富兰克林改进了西塞罗的发现。富兰克林并不满足于只是快乐地接受老年的生活,他还快乐地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为子孙后代造福。”

芒格也一样,尽力学习富兰克林,但也仍然会想办法以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超越。就像好伙伴巴菲特在书中所点评的:

“从1733年到175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借由《穷理查年鉴》传播了许多有用且永恒的建议。他赞扬的美德包括节俭、负责、勤奋和简朴。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们总是把本杰明关于这些美德的思想当成终极真理。然后查理·芒格站出来了。查理原初只是本杰明的信徒,但很快开辟了新的境界。”

另一方面,超越的力量来自更广泛地学习其他榜样,从博采众长中找到更加客观的态度。

芒格曾经在2017年密歇根大学的演讲上举过一个例子,说他即使对待很亲近、很敬佩的人,也还是会尽力保持客观,既看优点,也看不足。所以,虽然敬富兰克林为头号偶像,但芒格也会努力与更多逝去或在世的伟人交朋友,汲取多元的力量。

这些伟人可能有些直接延伸自富兰克林,比如书中提到的西塞罗,也可能没有直接关联,只是思维方式、精神气质上的相契,或者是特定情境下问题导向思考带来的关注,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爱比克泰德、迈门尼德……乃至今年Daily Journal年会新提到的俾斯麦。

而芒格和这些伟人交朋友的方式,大多通过阅读,因为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已经逝去。巴菲特曾说:

“芒格的思维跨度比我要宽得多。他每年要看几百本传记,还能全部吸收并记住。”

读到这里,真是让人感觉既惭愧,又欣慰。惭愧的是,这样的阅读量,实在很难企及,欣慰的是,这并不是多么昂贵的学习方式,至少普通如你我,也仍然还有机会。


  编辑:梁启越

视觉:肖晋兴



添加书院小助手微信munger0101

加入芒格部落交流群,与更多同道交流探讨

如需转载请联系书院小助手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