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人往大城市跑:正确且合理

芒格书院 芒格书院 2022-11-15
老家容不下梦想,城市容不下肉体。
又是一年开学季,站在虹桥站,目光所及的都是背着大包小包来到上海的雀跃又稚嫩的脸。从“小镇做题家”冲上热搜,到北京上海IP用户在抖音上被戏谑为“京爷”“沪爷”,一场大小城之争的硝烟在互联网上蔓延。但抛开尖戾的情绪,这场“口水战”的本质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给小城市的“不公平感”和“京漂”“沪漂”的“不安全感”。但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区域和城市的发展的客观的规律,而规律的背后是普遍的人性。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我国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专家陆铭在嘉定这个大城市里的小新城里做了这样一个演讲。通过对车流、外卖、餐馆、通勤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进行大数据分析,讲出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底层逻辑,也许能带给大家答案。



当今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有三:
农村 ➡ 城市内陆 ➡ 沿海小城市 ➡ 大城市
首先必须要认可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如果它不是规律的话,我们就会认为可以用行政的手段去改变它。但是事实是,好像改变了半天也改变不了,所以这现象的背后是一定有道理可讲的。用图说话是最直观的。

全国货车及客车行程轨迹图

(交大“城市酷想家”×评驾科技 李杰伟、郑怡林、陆铭)


从这样一张中国城市间车流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目前的城市群“扛把子”,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当然,成渝跟另外三个城市群比,扛的重量级还是有差距的。我们把它称之为中国经济的第四级,沿海的三大城市群的量级是远远超过成渝地区的。图左是货车车流,图右是客车车流。从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以资源型城市为主的京津地区“货”流动大。而从代表人的经济活动的客车车流来看,长三角明显“人”流动大。长三角,长三角,没有长江,它只能算个三角。那长江对于我国到底有多重要呢,往远了讲,这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往近了讲,一个长江经济带占去了全国GDP的40%

一҈个҈热҈知҈识҈


长三角的面积≈整个日本的面积长三角的人口≈日本*2

但我们的人均GDP还是有差距的,目前大概是日本的一半左右。那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推算:如果我们的人均GDP达到日本今天的水平是什么概念?那就是:
1长三角=2日本

这里我们遗忘了同样蓄势待发的珠三角,如果广东的人均GDP也达到日本的水平的话,那就是:

长三角+珠三角=3日本

这并不仅仅是大胆假设,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慢下来,这样慢慢追赶,长三角加珠三角等于三个日本的时代早晚都会到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个未来做好思想规划和政策准备。几个简单的等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城市群外围其他城市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城市群内部都是中心城市的车流的线在往外发散的状态,中心城市的作用非常大。理解透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之后,我们来具体看看上海的发展。



亚太城市带是指日本东京-韩国首尔-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新加坡,而老天爷赏饭吃的上海正好在这中间点上。国内占了40%的GDP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叠加“亚太城市带的中间位置”buff,成就了上海“天选之子”的优势地位。这个极优势的地理位置也会带来两个结果:



1. 亚太公司的总部一定会落户在上海。

2. 虹桥枢纽成为“宇宙中心”


等到两个城市群的GDP达到日本的水平,加上周边的日本、东南亚、新加坡等等,虹桥枢纽将是全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一个区域。因为亚太公司一定会将公司选址在最有利于通达整个区域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虹桥。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公司总部以及高管,未来要以虹桥为枢纽,往国内飞,往国外飞。

这时候增加虹桥机场的国际航班的比重就非常有必要了,让那些时间比黄金还金贵的高管们实现当天在亚太城市群内部往返,就必须让


“在虹桥打个国际飞的”

成为可能,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些国际视角的大格局专家懂、政府懂、学者懂,但老百姓未必懂,老百姓也懒得懂这些。但老百姓知道一点——哪里能挣到钱“人往高处走”,自古如此。这个“高”放到现在去解释,可以概括为三点:

收入 & 就业 & 生活质量
今天的中国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人均GDP过1万美元会给国家经济带来什么变化?主要有两点:



1.消费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上升。2.在消费内部的结构里(普通制造品-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占比迅速上升。


有人可能会质疑,作为一个不美容不捏脚的“打工人”来说,ta的钱依然花在了吃穿住行上面,服务消费从何体现?答:虽然表面上是在吃穿用,但实际上它的附加值都是来自于服务,比如说到餐馆搓一顿,实际上享受的是服务,而穿“我的新衣”穿的是设计,享受的依然是服务。服务业的特点是需要人和人之间见面,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它是不可以运输和储藏的。所以到了服务业发展阶段之后,从发展服务业的优势来说:

城市 >农村大城市 >小城市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外卖是老百姓生活比较有体验的一个服务行业,那么看外卖小哥到哪个城市去送外卖,就知道人口流向了哪里。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下,老百姓可能不明白这些大道理,但他知道哪里有钱挣。



那么人到底在往哪里走呢?我们可以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得出的每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量中看出人口流动的方向。

2010年“六普”至2020年“七普”中国各城市人口变化量

(李杰伟等“城市酷想家”)


红色和黄色表示人口正增长,蓝色和绿色表示人口负增长。不去管胡淮庸线左边的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只关注胡淮庸线的右边部分,正增长的区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沿海  &  大城市

“沿海”代表全球化中国只要保持开放,不闭关锁国,开放就一定是基于国际贸易的。而国际贸易主要走海运,这支撑了上海成为国际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也进一步催生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所以沿海比内陆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大城市”代表现代化正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出现的趋势,大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这不是由谁主张出来的,这是老百姓自己做的选择。不过也的确有很多学者主张大家回农村,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回,就连这些提意见的学者自己也不愿意回。

2010年“六普”至2020年“七普”中国各区县人口变化量

(李杰伟等“城市酷想家”)


从区县级的人口增长趋势图中可以更细致地看出人口增长的规律。即使在东北这种整体人口在负增长的区域,长春、沈阳和大连的人口依然在不断增长。这说明中心城区人口是正增长的,负增长来源于郊区和农村。农村进城,小城市往大城市,内陆往沿海。这样的人口流动趋势是必然的,不愿在家乡“躺平”的年轻人,到大城市去漂是必然的选择。上海挣钱上海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些流动的人口既是服务业提供者,也是服务业的消费者。那对于企业家来说,如果你是做服务业的,必然要将企业开在接近人口的地方,因为服务业有不可运输储存的特点,你总不能在鹤岗建个美容院,然后每天把服务员拉到上海去做美容。



集聚会带来发展,也会带来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是解决集聚,还是解决问题?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公式: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左边理解为农村,右边理解为城市。U表示等式右边的人,P表示总人口,减掉U是在方程左边的人口,等式左右表示的是人均GDP。

现代经济的发展一靠技术、二靠资本。这样看来,等式右边的发展是无极限的,那么左边呢?

不可否认,农业、旅游、自然资源依然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业要看有多少地,旅游业要看能接待多少人,自然资源则更是依赖森林、矿产这些老天给的东西,很容易面临坐吃山空,那它的发展自然是有极限的。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是增长无极限的,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来说是增长无极限的,因为它们靠技术和资本,而非靠土地和自然资源。当方程右边的现代经济发展在国家经济所占比重持续提高,而方程左边的经济总量却受到资源约束的话,人口从左边往右边流才能保持等式的大致相等。多年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有一个误区:人口流动方向会带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我们往往认为把“平衡”理解为“均匀”,小城的“不公平感”也大抵来源于此。但如果讲均匀的话,人就要跟着地走。那就要把上海的白领送到东北去种地,显然,这不是全球化和现代化社会应该干的事。而现代经济就要遵循集聚的逻辑——把人送到需要人的地方去。不过,当人开始聚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城市病、公共服务待遇差别、生活成本增高......大城市有人人向往的高工资,但一个小时起步的通勤、让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工作半生,归来仍是外地人”的户籍制度、永远灰蒙蒙的天空又在削弱着大城市里漂着的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地区之间由工资和城市服务拉开的差距,也在这些问题中走向平衡。

人口流动会有等式,人生也会有一个等式。
身处高楼大厦就去享受白天星巴克,晚上百老汇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身处田园牧歌就去享受低房价物价带来的安全感,和父母朋友都在身边的幸福。没有哪一种生活更好,也不必拿出来做比较。公式是守恒的,生活也是。

本文节选自陆铭在2022年首届远香湖论坛上的演讲。

陆铭,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专家,也是我国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专家。2020年8月,陆铭赴京参加总书记座谈会,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发表意见,他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结构调整,空间、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两大方面建言献策。今年2月,在上海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陆铭又作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

继《大国大城》之后,陆铭教授的新书《向心城市》以大数据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未来城市的三个目标:活力、宜居、和谐。
本期公号封面来自网络,内文图表来自《向心城市》。


编辑:王璐妍 梁启越

视觉:肖晋兴

👇 延伸阅读:
● 跟查理•芒格学习如何拥有美满人生
● 最重要的资产是你自己——巴芒给年轻人的投资、生活建议
● 寻访林天民——艺术投资领域的“中国巴菲特”
● 真正长期、优秀的投资记录的创造者,都是价值投资者

● 乐观、奋进仍然是个人的最佳选择丨李录给青年投资者的36条建议


添加书院小助手微信munger0101

加入“芒格部落”交流群,与更多同道交流探讨

如需转载请联系书院小助手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