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返乡青年为何返乡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6-1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年来,不少乡村小镇出现了这样的年轻身影:他们从城市归来,一边过着吹山风、数星星、听蝉鸣的“向往生活”,一边热火朝天、有滋有味地创业实践,书写着精彩而独特的人生。

不可否认,如今,年轻人的就业观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有媒体报道,一项以“Z世代”用户为调研对象的调查显示,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异乡人中有超八成想过回家。来自官方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

可见,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繁华都市的生活是理想选择,但已不是必选项。不少曾经“为梦出发”的“小镇青年”,如今选择返乡,“扎根泥土”。

不禁要问:返乡青年为何返乡?青年返乡,“潮”来了吗?

湖州青年人才在五四村青创空间进行创意研发 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灿烂农耕文明的承载者,中国人天然对黄土青山有着复杂的情愫。一方面,人们与黄土青山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不论是小桥流水、田园牧歌,还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回忆,都时时拨动人的心弦;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心中,“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深深扎根,人们鼓励年轻人追寻梦想、胸怀大志、勇闯天涯。


但现如今,转变悄然而至。正如有歌词所唱:“游历在大街和楼房,心中是骏马和猎场。”来自家乡的呼唤变得越来越诱人。


为何有这样的转变?笔者认为,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几种“味道”的牵引。


归属的“味道”。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早已不再是以前的面貌。远离城市喧嚣、工作压力和生活焦虑,人们能够在家乡疗愈身心,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收获放松与平和。加之新一代年轻人生活条件改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重视家庭、生活和情感,相较于父辈甘于外出“打工”“吃苦”,他们更愿返乡就业创业,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


成才的“味道”。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同样蕴藏无限机遇,不同赛道,别样精彩。在乡村,年轻人从事种植养殖业、发展农村电商、经营乡村旅游,只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就能大显身手、创造财富。比如,浙江的不少县城,多年“领跑”全国百强县榜,块状经济发达,处于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上,为有知识技能的年轻人提供了大施所能的舞台。


被需要的“味道”。当前,不少县城重视引才,正主动张开双臂,拥抱更多年轻人,甚至开启了和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如丽水市遂昌县提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对引进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给予45万元政策奖励,博士奖励75万元;湖州市德清县对人才给予可观的安家补贴、购房补贴。根据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当地农民6到7个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这种“双向奔赴”,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价值感、归属感,使他们愿意回乡报乡,和家乡一起成长。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专家预判,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落实,县城将迎来大发展,更多有知识、有梦想、有活力的年轻人有望乘着这股东风返乡创业,为县域发展带来澎湃动力。


丽水遂昌 图源:视觉中国




豆瓣上,“边缘县城生活报告”“村庄爱好者”等小组均有6万多组员,他们在网上分享着闲适安逸的人间烟火。短视频平台上,乡村主题成为梦中的“远方”,淳朴天然的家乡小菜,“野风”韵味的乡村手作,蓝天下的风吹麦浪,展现了人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回家,确实不失为一种好选择。有人大代表就建议,“没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劲‘卷’”“上大学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更好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为年轻人就业选择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也应认识到,回乡并非“躺平”,在哪里都需要奋斗。一些基层单位的拟聘用人员公示信息显示,常有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来到县城,这一现象曾引起围观、热议。可见,基层不乏竞争、返乡亦需努力。不可否认,在大城市打拼,各种焦虑的确很多,但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压力回到家乡,同样会遇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苦恼。


返乡干事创业,也会遇到不少瓶颈和困难。比如农创客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利润低,需要逐步摸索、不断努力。此外,基层在机制保障、办事效率、创业环境等方面可能还有欠缺。从城市回到家乡,还面临环境转换,需要适应从“人群里的寂寞”到“羊群里的寂寞”等变化。走好这条路,返乡青年更要敢闯敢拼,在时光中打磨历练、沉淀收获。


其实,无论大城小县,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奋斗才是题中之义。不同的人在不同角落、各个领域向上生长,以不一样的方式活出精彩,都不是轻轻松松的。只要清楚内心所求,勇敢追寻一生所爱,每个人都能拥有闪光的人生。


杭州临安“农创客”助力农业现代化 图源:新华社




曾经把背影留给家乡的年轻人,如今“回流”就业,这一过程中,如何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难题要破解。


比如,“天花板”如何打破?回到家乡,可能意味着放弃较大的事业平台、一定的上升渠道,面临较低的职业“天花板”。各地只有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格局、创新打法,助力年轻人在基层奋斗出更多可能性,才能吸引他们“纷至沓来”。


近期在国内乡村兴起“数字游民公社”,在青山绿水间打造多元开放的社区,吸引设计师、程序员、插画师等“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能工作赚钱的人”,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比如,“用户需求”如何响应?回乡后,社交圈小了、找对象难了,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下降,都可能成为“骨感的现实”,使人产生心理落差,导致人才再次流失。因此,各地在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多为年轻人“量身定制”多元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生活社交场景,让他们获得较好的学习生活体验,能够安心创业就业。


在杭州余杭青山村,设计师图书馆、青年公寓、运动场、咖啡馆、24小时便利店等业态一应俱全,生态与艺术融合的独特气质吸引了不少“新村民”定居,被网友称为“宝藏村庄”。


杭州余杭青山村,来访者在融设计图书馆参观展出的工艺品 图源:新华社

比如,“品牌”“口碑”如何叫得响?每个县,从山水秀美到产业专精,都有自己专属的“好”。但在地域宣传时,总是不自觉地进行同质化、“大城市”化包装,反而把纯天然、独一份的“小而美”忽略了。而力度不小的引才政策,也有“藏在深闺无人识”之感。如何打造独具魅力的县域品牌,契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和发展需求,亟待深入挖掘、抓紧破题。

一位经济学者提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争取超常规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和对人才物质生活的关心来大力引进人才、留住本地人才”。

留住青年,就是留住发展、留住希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狂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一片片创业实践的热土,正热切期待着一个个心中有梦的年轻人。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