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城一派|中国灵安往事十二:郑振贤老师

桐城一派 桐城一派
2024-09-05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上面字↑,关注“桐城一派

片上这个跟达式常有点神似的中年男人,中等身材,腰板笔挺,神情坚毅,两手自然放在背后,脸上挂着一丝微不可察的笑容,威严而不失亲和,他就是我读初一时的语文老师郑振贤。

这张背景为桐乡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楼的照片,是他二女儿起邠发给我的,想必她认为这是他爸拍得最帅的一张照片。我把郑老师有点像达式常的发现告诉了她,起邠说,还真有点像,不过我爸比达式常更帅那么一点点

我认识这个比达式常更帅那么一点点的男人,是在46年前的灵安中学。1978年秋季开学,我读初一,班主任是潘贵堂老师,郑老师是另一个班的班主任,他教我们语文和音乐。

郑老师教语文跟别的老师不同,他特别重视朗读,他说读书读书,一定要读出声音来,才是最上乘的读书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熟悉文章的表现手法,又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当时我懵懵懂懂,不知道郑老师说得对不对,直到后来才知道郑老师的用心良苦。

有一次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郑老师叫我朗读全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13岁的小屁孩哪见过这种阵仗,紧张地要命,磕磕绊绊,一遍下来,手心里全是汗。郑老师当然不满意,批评我没有投入,没用感情。接着,郑老师亲自示范。在读到课文中“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一段时,他学着那私塾先生的样子,也把头拗过去拗过去,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郑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真的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在绍兴的“三味书屋”,而郑老师分明就是那个手拿戒尺的私塾先生。这个朗读法,让我受益匪浅。

郑老师班上有个女孩子,初一第一个学期的英语期中考试,成绩跻身班级前三名,引起了郑老师和英语老师沈乃驹的重点关注。有一次两人特意测试她对英语的兴趣,不料沈老师准备的几个生僻英语单词,这女孩不仅读出来了,而且发音八九不离十,两人一致认为她有外语天赋。

过了几天郑老师拿来一套中央广播英语教材给这个小女孩,还利用家访的机会,对女孩的父亲说,去买个收音机,对学英语帮助很大。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阶段,女孩的英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后来这个女孩考取了大学,读的就是英语专业

我酷爱看书,课余常喜欢读一些“大部头”书,郑老师负责管理的学校图书室是我常去的地方。图书室在北教学楼二楼西面尽头,规定学生一次只能借一本,两星期内归还。但郑老师对我格外照顾,从不限制借阅数量,每次一借就是好几本。

初中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被我“一网打尽”。后来,我爱上码字,这些阅读对我帮助很大。

1984年,我在灵安中学代课,跟郑老师成了同事。有一次晨跑,我鬼使神差跑到了红旗村沙泥浜的郑老师家里。师母文宝很客气,盛了一碗粥叫我吃。郑老师邀我参观他的藏书。当我走进书房,好家伙,放眼皆是书,地上堆的,床上垒的,桌上叠的,就连阁楼上也放满了装书的纸板箱。我暗暗估算一下,藏书不下5000册。

郑老师爱书成癖,为购得心仪之书除了托人购买,自己经常抽空骑自行车去桐乡新华书店预订新书、淘书。他当时是灵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不光自已爱买书,还经常动员年轻语文教师跟他一起买书,朱光耀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据朱老师回忆,他家里的《唐宋文举要》,《康熙字典》,《辞海》等都是郑老师帮买来的。郑老师不光买书而且爱书,他看过的书从不折页,也不在书上批注,阅后仍如新书。有一年加工资,他每月多了10几元钱,高兴得像个小孩,对朱老师说“我每月又可多买好几本书了”。

朱老师至今还记得,他去看望住院的郑老师,当时他说话已经前言不搭后语,见了朱老师只知道姓朱,记不起全名,但聊到购书,郑老师的眼睛开始发光,神情有点激动,能不假思索地报出一些书的书名,甚至哪个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最好,他也记得煞煞清爽。

“书痴”之名,名不虚传。郑老师对书的记忆,就象储存在他大脑里的“加密文件”,癌细胞无法侵蚀一样。

除了爱好藏书,郑老师还喜欢集邮。那天在我的再三恳求下,他才小心翼翼取出从不轻易示人的集邮册,满满十大本。我小心翻看,轻拿轻放,生怕弄脏了郑老师的宝贝疙瘩。郑老师对集邮非常专业,从他嘴里我开始知道了J票(纪念邮票)、T票(特种邮票)、小型张、首日封、邮资封片等集邮名词。我后来也迷上集邮,多半是受郑老师的影响。

工作后,我跟郑老师见面的机会很少。直到我成了邮局的新邮订户,与郑老师的见面才多了起来。每到新邮发行日,几乎每次都能在邮局碰到他。郑老师偏爱邮资信封,但集邮门市部的王先生总是以数量有限来搪塞,我和郑老师不气馁,在我们的软泡硬磨下,总有斩获。

郑老师身体瘦弱,脸色一向不太好。师母没有工作,两个女儿在求学,上面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岳父,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我就想,郑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既要养家糊口,还要买书和邮票,可见他节衣缩食到了何种程度。难怪在学校食堂里,我常常看到他挤在学生的队伍中,买最便宜的菜。

每次出差,郑老师都是“饱着出门,饿着回家”,从不舍得花一分钱,连9分一碗的阳春面也舍不得吃,省下来的钱除了供两个女儿读书外,大多花在购书和集邮上。有次从省城开会回来,扛回一大包书,给两个女儿每人买了5分钱一个的“火车面包”,自己一到家就饿得马上啃冷饭。

1991年春节刚过,在邮局他问我有没有“妇代会”的邮资信封,多的话调剂他一张。我回到家里,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那张“妇代会”。没想到,次年5月29日,郑老师就永远离开了人世。

那天,从我母亲嘴里得知这个噩耗,我不由得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得的是肺癌,只有50来岁,真可惜!”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眼框是红的。我知道,母亲心肠一直很软。

1999年我从杨家门搬到环北新村,在整理书橱时,一沓信封飘然落地,捡起一看,5张“妇代会”。我不知道,郑老师临去之前是否还惦记着那张“妇代会”?倘若他地下有知,是否会原谅学生的粗心呢?

天堂里有没有邮来邮往?若可以通信,学生一定会给你寄上一张“妇代会”。



你还可以看

灵安往事系列文章

1、灵安的前世今生,为啥后来破败没落

2、灵安的这些老房子,再不看没机会了

3、双龙的双卡录音机迷翻了多少少男少女

4、双龙镜头下的灵安,看得我泪流满面

5、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灵安行

6、灵安往事六:顾主任娘娘

7、灵安往事七:“接臼”高手陈同晋

8、灵安往事八:露天电影与司令台

9、灵安往事九:“中长跑冠军”朱洪斌

10、灵安往事十:“桐乡马俊仁”龚涵德

11、灵安往事十一:老灵安的夫妻车站

————————————————————
为防止失联,可长按加桐城微信:


大家好,我是桐城。码字不易,需要你们的鼓励。點“赞”的朋友经常有好事发生,點“在看”的朋友日进斗金,转发分享的朋友前程似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桐城一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